「我的扶貧故事」我帶大家發「羊」財丨鎮遠縣青溪鎮紅光村副主任...

2020-12-23 天眼新聞

藍天、暖陽、綠草,還有滿山奔跑的白山羊;登高望遠,美景盡收眼底……眼前成群的白山羊,可是我心中的「寶貝」。

我是貴州黔東南鎮遠縣青溪鎮紅光村副主任李代富。2009年,30歲的我,放棄他鄉汽修穩定收入,決心返鄉創業。通過到貴陽市、晴隆縣、天柱縣等地參觀學習,我很快便掌握了養羊技術,先後投資30萬餘元,租了1000多畝山地用於修羊圈、建產房,並買了45隻羊,沒想到第一年就淨賺5萬元,這讓我嘗到了甜頭,發展養殖業的底氣更足了。

我採取自繁自養技術,每年就要更換種公羊,吃的都是青草、包穀。同時,還要定期對羊圈進行消毒,做好疾病預防相關措施。我發展得最好的時候養殖了500多隻羊,今年賣了一批,目前還有130隻羊,一隻羊能賣2000元左右,年均增收12萬餘元。這讓我感到非常踏實。  2017年,在青溪鎮產業扶貧項目中,我以低價為貧困戶提供羊崽,並進行養殖技術指導。  村民姚本章看著黨員姚祖祥在我的手把手指導下,能夠在家門口賺錢,最終決定試一試,買了30多隻羊崽,當年就賺了4萬餘元,他心裡樂開了花。

近幾年,鎮遠、三穗、臺江等地100餘名貧困戶、黨員、群眾紛紛慕名而來,跟我學習養羊技術。憑藉著良好的養殖技術和社會責任感,我在村裡贏得了良好口碑。今年年初,群眾推選我當副主任,我也很高興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

經過多年探索,我認為紅光村山多土少,只適合搞養殖,而山羊養殖6個月即可出售,這條路是可行的。下一步,我將積極籌措資金、擴大養殖場規模,發展農家樂,更好地帶領大家發「羊」財。

整理 楊通梅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見習編輯 吳一凡

編輯 李娟

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搬進幸福新家園丨鎮遠縣青溪鎮扶貧工作站王文廣
    我叫王文廣,2017年11月,我來到鎮遠縣青溪鎮扶貧工作站工作,成為扶貧移民專幹。我見證了貧困群眾「挪窮窩、住新居、換面貌」生活變化。青溪鎮位於鎮遠縣東部,距縣城43公裡,屬於典型山區鄉鎮。青溪鎮雖然土地肥沃、景色秀麗,是發展高效農業和旅遊業的理想之地,但因地理條件限制,許多地方山大溝深,群眾居住分散,基礎設施難以配套,群眾生活受到影響。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易地扶貧搬遷成了改善群眾生活的重大機遇。 青溪鎮桃坡村貧困戶陳國光家住最邊遠的墳山組大山溝裡,離鎮中心村有十多裡路,山高路窄難行。
  • 「我的扶貧故事」盡心盡力做好每一件事丨鎮遠縣青溪鎮東門村駐村...
    我叫姚元科,是貴州省凱裡汽車運輸集團鎮遠有限責任公司派駐鎮遠縣青溪鎮東門村駐村工作隊長。   東門村有8個村民小組,共306戶985人,貧困戶3戶4人,貧困發生率0.51%。我到東門村時,正是脫貧攻堅衝刺階段,我深感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性和偉大意義,凡是參與脫貧攻堅的同事們幾乎都說扶貧工作的艱辛,我主動請纓要求參加這場無硝煙的「戰役」。
  • 「我的扶貧故事」我慶幸見證和參與了這場「戰役」丨鎮遠縣都坪鎮...
    我叫洪靜濤,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基層幹部,也是土生土長的都坪人。2017年大學剛畢業,我就加入了這個「大家庭」。按黨委政府要求,我被安排在扶貧開發工作站,那一刻,我的內心百感交集,腦海中頓時浮現了各種貧困家庭的場景,也是從那一刻開始我的工作便是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打交道」。我剛開始接觸的是辦公室工作,系統錄入、收發村裡報表等等。因為熟悉電腦,所以很快上手,但是對扶貧工作一點也不了解,於是我就邊學邊做,在領導及同事的幫助下漸漸熟悉和掌握了扶貧知識和相關政策。
  • ...脫貧故事」搬新家,擁抱新生活丨鎮遠縣青溪鎮慢坡社區居民曾國祥
    我叫曾國祥,是鎮遠縣青溪鎮慢坡社區居民。2016年,我家有7口人,4個子女都還在上學,還有一位年邁的父親患有慢性病,我和妻子在周邊做點泥水工是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像我這樣的家庭要想把生活過好,可以說難於上青天,但是我趕上了好的時代。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之路任重道遠,堅定信心帶民致富丨鎮遠縣人大...
    我叫肖成憲,是貴州黔東南州鎮遠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都坪鎮黨委書記。今年是我在都坪鎮工作的第10個年頭了,十年的堅守與奮鬥,換來的是都坪鎮脫貧攻堅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換來的是全鎮人民奔向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郭俊恆:扶貧貸款讓我發了「羊」財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郭俊恆:扶貧貸款讓我發了「羊」財 2020-07-06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帶給我光榮和欣慰丨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駐村...
    我叫楊建,是黔東南自治州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8月,我被派駐到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參加扶貧工作,2019年10月成為駐村工作隊隊員,有幸投入到一線脫貧攻堅戰鬥中,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群眾「娘家人」般的期望丨鎮遠縣金堡鎮遼家...
    「劉主席,我上個月到州醫院住院,為什麼合醫報銷只得30%而不是80%?你能幫我去問一下嗎?」「我家學生到湖南讀大學,需要在填寫的困難生活補助金申請表蓋章,你能幫我拿去教育局蓋章嗎?」群眾對我的信任,就像對娘家人的期望一樣。每一次這樣的事情,我總是耐心傾聽群眾訴求,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實際情況,積極與相關部門對接,儘量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覆。我叫劉群,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婦聯主席。
  • ...青春致敬脫貧丨鎮遠縣青溪鎮扶貧開發工作站負責人肖德勳
    我叫肖德勳,是黔東南自治州鎮遠縣青溪鎮扶貧開發工作站負責人。同時,我也是農民的孩子,身上有著農民特有的寬厚、質樸與堅韌。2017年8月,在青溪鎮黨委政府的安排下,我成為脫貧攻堅主力軍裡的一員。這一年,我29歲,是一位新婚不久的丈夫,一位孩子不到一歲的父親。我深知雙重身份所承載的責任,但一想到群眾們淳樸、熱情的笑臉,毅然決然踏上扶貧的徵程。 基層幹部雖然普通,但絕不平凡;扶貧步履雖然艱辛,但轍印不淺。我以火一般的工作熱情奔向了脫貧攻堅的戰場。白天與太陽同起,夜晚與月亮同行。
  • 「我的扶貧故事」新市民的健康管家丨鎮遠縣陽鎮新城社區衛生室...
    ……   一早,在鎮遠縣新城社區衛生室,已有不少居民前來看病。作為衛生室唯一的醫生,我手上忙個不停。仔細回想,我已經從事醫生行業20餘年。我叫吳繼菊。2018年9月,我從陽鎮衛生院,調到新城社衛生室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裡的理髮師丨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駐村第一...
    我叫黎家瑜,是貴州省殘疾人聯合會辦公室調研員。2019年6月,我被選派到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記得剛到大嶺村時,我不知道如何開展幫扶工作,只是開展簡單地走訪入戶,了解不到群眾內心真實所想。
  • 「我的扶貧故事」把群眾當成家人 把他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丨鎮遠縣...
    漫漫人生路,歲月或許改變了青春的模樣,但改變不了我對都坪這片熱土深深的眷戀。我叫倪詩權,是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普通幹部。懷著這份眷戀,我主動要求派駐到都坪鎮都坪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2016年下半年,根據工作安排,我結對幫扶都坪村5戶貧困戶。村民洪加德就是其中的一戶。記得第一次去他家中時,我想當然地以為憑藉20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工作起來應該順風順水,哪知道第一次吃了閉門羹。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最樸實的評價 是對我的最高讚賞丨威寧自治縣...
    「攻堅扶貧號笛鳴,決戰小康奮二零。涉水孤村公僕影,登峰僻野赤子形。脫貧致富求精準,問計尋經在力行。國泰民安興盛景,神州億萬享祺寧。」這是七旬老父親對我的寄語,也是扶貧路上的真實寫照。我叫孫天賜,2018年3月,經組織選派,我從畢節市教育局到威寧自治縣海拉鎮紅光村擔任第一書記,到紅光村後,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真實做到安心、虛心、精心,真心。和群眾交流初到紅光村,面對一個455戶人口僅1836人但貧困發生率為38.77%的村,頓時感覺肩上責任重、壓力大。到村後,我就開始為期3個月的大走訪、大排查。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沒有休止符丨鎮遠縣報京鄉黨委書記何洪道
    我叫何洪道,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黨委書記。   報京鄉地處鎮遠縣最南端,少數民族佔比為99.7%,是全省100個貧困鄉鎮之一。猶記得2019年剛到報京鄉任職時,面對產業發展薄弱、群眾觀念保守,貴灑村還未出列,178戶貧困戶未脫貧等等,我深深感到身上的擔子有多重、責任有多大,帶領全鄉各民族同胞脫貧致富,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使命。查看報京小學衛生廁所建設情況「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丨鎮遠縣青溪鎮甘溪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吳秀樓
    我叫吳秀樓,是貴州省黔東南州經濟開發區自然資源分局執法監察大隊副隊長,2018年被派駐到鎮遠縣青溪鎮甘溪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當我了解到貧困戶楊勝權家存在飲水問題後,我立即趕到現場。楊勝權家離水井雖然僅50多米,但楊勝權因常年患病身體虛弱,取水十分不便。了解情況後,我和幫扶幹部商量,尋求愛心企業幫助,解決了水泵、水管、電線等物資,與幫扶幹部一起將物資運往楊勝權家中,並現場安裝、調試。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清鎮市扶貧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恩銘:錘鍊...
    我叫陳恩銘,2012 年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我便與扶貧工作結下不解之緣。最初,我在清鎮市新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扶貧開發工作。新店鎮的核桃種植規模在清鎮位居第二,當時我們購買了一批核桃苗木,當師傅送來苗木時,帶我的中心副主任在籤收前仔細地查看了苗木的情況。當他拿起幾棵樹苗看了看後皺起了眉頭,和旁邊的工作人員一再確認後認為樹苗質量不合格,要求拖回重運。原來,這些苗木都是實生苗,至少要十年後才能結果,可能有些還不會結果。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工作就要「軟磨硬泡」丨鎮遠縣金堡鎮秀地村...
    幫助群眾收割水稻我叫楊正琦,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人民政府信息服務中心工作員。2018年5月起,來到金堡鎮秀地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發展產業是脫貧致富的根本,作為駐村工作隊長,抓好產業發展是第一要務,我認為,村裡要發展就要先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群眾要有長遠的眼光。2018年5月14日,我入村的第二天,秀地村正在修建高標準農田河堤整治項目,一個群眾跑到村裡說因為修建河堤,自家的田被佔得有點多,且農田進出水不方便。我隨即走訪了周圍的群眾,得知該農戶阻礙施工隊,導致多天都沒有施工了。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做「全能人」丨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駐村...
    每每走進村裡,群眾總會吆喝著,讓我去家裡坐坐。 我叫蔣榮鳳,是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兩年來,我和群眾打成一片,走哪都聽到類似親切的話語。自開展駐村工作以來,每當老百姓之間產生矛盾時,我都和村幹部、鎮幹部一起去處理,積極疏導和化解群眾心中怨氣、解決了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得到了群眾的理解、支持和認可。
  • 「我的脫貧故事」扶貧讓我家重獲新生丨鎮遠縣羊坪鎮羊坪村村民熊...
    我叫熊春花,是鎮遠縣羊坪鎮羊坪村村民。丈夫本是玉屏縣人,20年前在羊坪火車站貨場搬貨,就在羊坪鎮定居了。我是從臺江縣嫁過來的。由於我一無文化、二無技術,家裡三個小孩還需要照顧,所以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丈夫身上,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沒有一分積蓄。2013年,丈夫不幸離世,留下三個年幼的女兒給我,在羊坪這裡,我無親無故,只有三個女兒是至親。
  • ...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劉傑
    背著行囊,懷揣夢想,放棄大城市的繁華,我踏上了這片民風淳樸、發展後勁十足的土地——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  我叫劉傑,現任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