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6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袁念琪 上海人家AB面
孩子都歡喜吃甜的,與糖果有著天然的親密聯繫。兒時的我也不例外,吃得一口乳牙蛀了好幾顆,成了復興中路嘉善路口那家牙防所的常客。
只要是糖果,孩子們沒有不愛的,尤其是為他們度身定做的。在上世紀60年代,屬於孩子們的糖有:彈子糖、象形軟糖、棒頭糖和水果卷糖等。時至今日,有的已消失,譬如那個亦藥亦糖的寶塔糖。糖如其名,圓錐型如微型寶塔,渾身花紋。它是打蛔蟲的,食品店無影,藥房有售。想來現在的孩子肚無蛔蟲,寶塔糖也無蟲可鎮,退出了歷史舞臺。
圖說:昨有寶塔糖,今有腸蟲清。
長江是從不乏後浪的。有孩子在,就少不了主打他們的糖果。走了前浪,來了前無古人的跳跳糖,裹一身白糖粉的超霸檸檬立波糖;還有外國兄弟彩虹糖和珍寶珠……讓我們一起來追曾經追過的糖。
不老傳奇該屬棒棒糖,上海人叫「棒頭糖」。在電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裡,旺卡醫生卻說:「棒棒糖,應該被叫做蛀牙棒!」
圖說:《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裡的棒棒糖。
很顯然,這是對小朋友的告誡。為什麼不拿其他糖說事,反而要盯住棒頭糖呢?難道吃其他糖就不蛀牙了?實在是棒頭糖的影響大,追捧者多。就看在超市大賣場,棒頭糖一根根插在收銀臺這個黃金地段,這可是絕大多數人的必經之地和逗留時間較多的地方呀。
圖說:收銀臺旁少不了棒頭糖。
再看前面提到的彈子糖、形象軟糖,包括領一時風騷的跳跳糖,現在早不起浪花;而棒頭糖依然青春常在,不光孩子們愛,大人也吃。辦公室有幾個男同事,嘴裡老是含著。就連偉大的星爺周星馳,他《功夫》電影海報的造型就是右手利斧,左手特大棒頭糖;有點狼牙棒+胡蘿蔔的意思。
圖說:朋友來了,有棒頭糖。
如今,把這一根小棍插塊糖的發明人歸於西班牙的恩裡克·伯納特·豐利亞多薩。他在1958年推出秋巴浦斯(ChupaChups)、即珍寶珠棒頭糖。他出身糖果世家,祖父是西班牙生產糖果的始祖。
圖說:1958年,西班牙人推出秋巴浦斯(ChupaChups)。
發明的推動來自需要。為了不因衛生等緣故影響父母給孩子買糖,他為糖加了根棍,變成吃起來方便的棒頭糖。更有創意的是,他邀特請世界著名現代藝術大師薩爾瓦多·達利設計8個圓瓣花朵的LOGO。
上海也生產棒頭糖,出自國內外聞名的是天山回民食品廠;它有球形、角形和夾心系列,其中的鮮果汁白雪公主最有名。為滿足消費者需要,分別從荷蘭和美國引進棒頭糖生產設備。
圖說:不忍下口。
棒頭糖現在花樣繁多,小棍上的糖材料各異、有硬有軟;同時造型不同,有傳統的,還有卡通形象。除了在糖上做文章,還有把那根小棍做成了可吹的哨子。
圖說:癮來擋不住。
有心人總結出吃棒頭糖的五大攻略。一是舔。雖說是最初級的,但可分成大舔和小舔。大舔大快朵頤,小舔含情脈脈。
圖說:喵星人和汪星人也愛這一舔。
二是轉。在嘴巴裡轉動的同時,伴著對牙齒的敲打,像啄木鳥。有醫生讚揚這樣的吃法,說能固齒健齒。
三是含。有達人鍥而不捨地把糖給含化了,說耗時約30多分鐘,但沒人申請吉尼斯。還有人視這吃法最有腔調,嘴裡小棍露頭,冒充袖珍雪茄。
四是咬。一進嘴就如進了粉碎機,一陣「呵啦呵啦」作響就報銷,豪放而又有性格。
五是唆。實為戀母情結表現,還未斷奶。這也難怪,珍寶珠LOGO裡的Chupa來源西班牙語Chupar,本義就是吮吸。
袁念琪。1978年從農場考入大學,獲法學士學位。1983年考入上海電視臺,高級編輯(專業技術二級),上海長江韜奮獎獲得者。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獲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一等獎等,入選王蒙主編《中國最佳散文》和《中國新聞年鑑》。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門檻》、《上海姻緣》、《上海B面》和《零食當飯吃》等。
原標題:《追糖1:棒頭糖》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上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