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恐艾症?如何才能擺脫這種心理疾病?對此,醫生為你支招

2020-12-18 甲狀腺乳腺外科任毅

每年12月的第一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是為了增強人們對愛滋病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從1988年起將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愛滋病日。愛滋病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傳染病,它還有一個名稱叫做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這是由於當患者感染了愛滋病毒後,免疫系統就會受到嚴重打擊,逐漸難以抵抗甚至完全喪失免疫功能,我們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在一種健康的狀態,和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很大關係,如果失去免疫功能,這就等同於將自己毫無遮擋地置於疾病攻擊之下,只是想想就已經非常可怕了。

然而,比愛滋病更加令人擔心的,是因這種病引發的一種特定心理疾病,這就是恐艾症

什麼是恐艾症?

根據調查顯示,我國目前存在95.8萬名愛滋病患者,而由此造成的恐艾症群體人數卻高達160萬-180萬人,遠超過愛滋病本身。什麼是恐艾症?就是對愛滋病過度緊張、恐懼的人群,這種恐懼心理已經超出了正常反應,已經成為一種心理疾病。我來給大家舉個例子,或許對於這種心理疾病的理解有幫助。

劉先生是一位海歸博士,在國外環境的影響下,他成為了一名恐艾症患者,由於他所在的國家,愛滋病群體數量龐大,他每天都感覺自己活在愛滋病毒的包圍中,有了嚴重的心理障礙,原以為回國後這種症狀可以改善,然而,這種疾病已經深入骨髓,成為他心中難以去除的陰影。剛開始,劉先生只是對室外環境比較敏感,之後發展成為無法正常與人發生肢體觸碰甚至正常講話交流,這種恐懼感逐漸加重,劉先生已經無法出門,甚至不敢開窗換氣,在恐艾症的影響下,他甚至覺得呼吸到外面的空氣都會感染上愛滋,但又無法控制這種情緒,整個人已經瀕臨崩潰了。

如何才能擺脫這種心理疾病?

恐艾症是一種嚴重心理障礙疾病,患者大多是接觸或了解愛滋病的人,他們由於擔心自己會感染愛滋病,整天都處在精神過度緊張、焦慮、懷疑甚至引起抑鬱症的狀態。如何做才能擺脫這種心理疾病呢?在這裡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點,轉移注意力

對抗心理疾病,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幫助患者從某種執念中間注意力轉移出來。心理疾病大多數情況下是患者鑽進了「死胡同」,對某件事物過分關注,腦中被所恐懼的事情完全佔據,那麼此時恐懼就會被無限放大,使患者更加無法從中抽離,進入一個死循環。恐艾症也是同樣的道理,患者會一直陷在對愛滋病的恐懼情緒中難以自拔,此時,我們就應當想辦法用工作、生活和娛樂等方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從而逐漸減輕恐艾症狀。

第二點,讓患者相信醫生

恐艾症之所以會越來越嚴重,是由於患者一直都對自己是否患病抱有懷疑心理。於是就出現了患者不停去醫院檢查,即使檢測的堅果顯示正常,內心還是搖擺不定,總以為病毒還在潛伏著。其實,以我們如今的醫療水平,愛滋病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我們應當相信醫生,檢查結果是不會騙人的,不要做無謂的擔心。

最後,我想說,大家如今對愛滋病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這是一件好事,但我們應當進一步對這種病有一個全面認識,預防病毒給身體以及心靈造成的危害。

相關焦點

  • 恐艾症患者,這些理由讓你不再恐艾
    恐艾症 恐艾症又叫愛滋病恐懼症,是一種強烈恐懼愛滋病的心理疾病;恐艾症患者常常會懷疑自己感染了愛滋病,或者是非常害怕自己感染愛滋病,從而產生的一些怪異的強迫症表現
  • 160萬恐艾症患者的掙扎:我到底有無被感染?
    近些年,隨著我國對醫療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真正了解了這種疾病!愛滋病在臨床上也被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在患者感染了愛滋病毒並發展為愛滋病後,病毒就會不斷攻擊免疫系統,導致免疫系統全面受損甚至是喪失免疫能力,繼而讓患者各種疾病伺機攻擊的對象,甚至是多種癌症都會找上患者!
  • 失神失眠失欲警惕精神心理疾病 廈門仙嶽醫院為早診早治支招
    有些父母本身兒時就經歷過比較「殘酷」的家庭環境,將冷漠、嚴苛、打罵等性格和行為模式帶入現在的家庭環境,導致孩子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安全感無法建立,更容易患上以抑鬱症為代表的精神障礙疾病。  王文強提醒家長,孩子情緒識別、管理和情緒疏導能力都不足,成長道路上的一些關鍵節點,需要家人正確引導。和諧的家庭關係,能有效降低兒童青少年罹患心理疾病的風險。
  • 為什麼恐艾症患者會產生愛滋病症狀?原來都是負向情緒壓抑所致
    根據長期研究幹預恐艾症的專業機構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數據顯示,90%的愛滋病恐懼症患者都認為自己恐艾出現了大量症狀有極大可能性被感染了愛滋病,而非心理應激反應下產生的自我攻擊出現的軀體化。大部分恐艾症患者在前期將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花在了去研究愛滋病感染原理上,而忽視了心理在其中的作用。大部分人也因此延誤了恐艾症的最佳治療期,以至於恐艾症的完全癒合變得相當困難和漫長。
  • 高考前學霸突然「智商下降」醫生為考生心理支招
    「每個人在心理壓力應激下,都會產生情緒和生理的反應,如果這種刺激的強度超過心理承受能力,或者心理防禦機制還不成熟,比如兒童,心理反應就會轉換成各種軀體症狀。」浙大二院精神科主任醫師林錚說,這在醫學上稱為「轉換性障礙」,也叫做「癔症樣反應」。
  • 如何避免怯場?心理醫生支招
    如何樹立輕鬆的心態輕裝上陣?考試時的心理該如何調整呢?市中心人民醫院心理睡眠門診主治醫師陳曉瑩為考生提出了建議。 第一場考試後 正確應對很重要 陳曉瑩表示,考生在考場上會發生各種心理變化,如果考生不懂得應對這些心理變化,則會影響自己知識水平的正常發揮,影響自己的考試成績。
  • 肺炎疫情下恐艾症患者需要如何來提高認知用於脫恐
    大部分恐艾症患者因為都是過去或現在對愛滋病有著刻骨銘心的恐懼,本著優先處理最糟糕至極的結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並沒有從疾病本質上增加恐艾症患者的恐懼,但是因為疾病預防的交互作用,有不少恐艾症恐友倒是因為不斷披露的新聞信息,引起了一些波動。這個問題,在張老師最近做疫情防治公益援助以及一對一恐艾幹預個案中,都能聽到相關很多的疑問,在這裡也順帶給其他恐友說說。
  • 感恩節談恐艾症:願所有愛滋病恐懼症恐友遠離心理之苦早日脫恐
    陳醫生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既然你願意真誠預約陳醫生,尊重我們中心的規則,陳醫生也相信你真心願意把自己託付給我,也相信你在眾多專家裡面做出了唯一的選擇。陳醫生從不認為自己有多麼的有能力,陳醫生只是一個普通的疾控醫生,但是陳醫生會儘可能多的在電話裡面,在面詢的時候認真詳細地聽你描述你的行為,你的經歷,你的疑惑,對你負責,不會在沒有了解你的情況下給你一個結論。
  • 男子確診肝囊腫,卻老是懷疑自己得了肝癌……這種心理疾病需重視!
    醫生說沒有什麼大問題,她卻不相信,執意將沒有必要的檢查都做了個遍,甚至連冠脈造影都做了,依然沒有查出什麼嚴重的毛病。 在這個過程中,她身體出現了多處不適,如頭暈、頭疼、胃痛,她又到消化科等科室就診,經過醫學檢查,同樣沒有發現明顯異常。如此反覆折騰了兩年多,依然無果。
  • 找工作,如何擺脫心理障礙?
    社會壓力大,我們在找工作時總會產生一些微妙的心理變化,如求職失敗產生的求職恐懼心理。這些都屬於正常的心理現象,那麼我們如何擺脫心理障礙,順利通過面試呢?擁有這種心理的大多是應屆畢業生,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總覺得自己配得上更好的公司,眼高手低,這種心理會使我們暫時得到利益滿足,但從長遠兩隻野發展來看並非長遠選擇。發揚鍥而不捨的精神我們在面試後,簡歷被拒是非常正常的,其中原因有很多,專業、崗位適配度、年齡、經驗等因素。
  • 華西醫生解讀心理疾病——開朗的人也可能患抑鬱症
    抑鬱症並不是矯情或者心情不好,他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很多開朗微笑的人,內心也可能正在經歷巨大的痛苦和煎熬。據2019年的統計,我國有心理問題的人群,包括需要心理幹預和藥物治療的,達到了16.6%。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如何判斷抑鬱情緒和抑鬱症?什麼樣的情況下應該就醫?
  •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專家支招
    組織開展各類線上文體娛樂活動、網上心理諮詢服務,引導居民舒緩情緒、理解配合防疫工作。集中醫學觀察人員心理壓力大?專家:要努力保持內心的平和狀態新聞發布會上,新疆心理衛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徐向東針對接受醫學觀察人員如何做好心理調查和情緒管理,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徐向東說,接受醫學觀察人員感受到一定的心理壓力,是正常的反應。
  • 賈馬爾-尼爾森為韋斯特發聲:很多人與心理疾病作鬥爭而不自知
    對此,韋斯特的大學時期隊友,自由球員賈馬爾-尼爾森在網絡上聲援了韋斯特。「當我在網上看到韋斯特的那些視頻時,我感到很難受。對那些向我詢問韋斯特近況的朋友們,我能回答你們的是,我們要為他和他的家人祈禱,希望他得到合適的幫助。很多人正與心理疾病作著鬥爭而不自知,而當發現時往往為時已晚。我不確定韋斯特最近經歷了些什麼,但他知道我會是他的後盾,會幫助他度過難關。
  • 恐艾症:100萬人的隱秘戰爭
    看的人多了,陳曉宇越來越明白,恐艾不只是與愛滋病有關,背後有複雜的心理動因,愛滋病只是一個導火索和出口。「他們本身已經有一些心理問題,比如焦慮症、強迫症,但現實危害沒那麼明顯。愛滋病是一個觸發和放大,這種焦慮強迫投射到愛滋病上,就會表現出極度的恐懼。」陳曉宇告訴《社會創新家》。他主要做的是尋找潛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問題。
  • 如何才能擺脫別人的評價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詞,「你穿的衣服不好看」,「你怎麼那麼笨啊,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化的妝感覺怪怪的」。你被評估過嗎?你活在別人的評價中嗎?然後,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我們生活在別人的評價中,如何擺脫別人的評價。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抑鬱症?這種疾病又該如何治療呢?
    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分輕微和嚴重兩種情況。患有抑鬱症的人不僅情緒失調,還會影響到生活和家人的生活。所以患有抑鬱症的人,需要得到儘快的治療,以免情況進一步加重。那麼,就有很多人問了,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抑鬱症呢。今天我就詳細給大家講解一下這種疾病。
  • 徹底擺脫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方法
    對於一個正常人,要想擺脫各種負面情緒和想法,必須放下內心的各種執著,就是我們腦子裡擔心、害怕、恐懼、怨恨等的那些想法,它是我們所有負面情緒和各種奇怪軀體症狀的總根源。如果根除了,枝葉自然就不見了。那麼,如何放下呢?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必須接納現在的結果。也不要執著未來非要達到某一個確定結果,無論結果好壞都能接受,現在盡力就好。
  • 實用心理疾病小手冊:焦慮與恐慌病症的分類和詳解
    如果你無論在哪裡、做什麼都有類似的感覺;並且這種症狀持續了半年以上,那這種問題就可以成為「廣泛焦慮症」。第一次身患一般性焦慮症的人通常在20歲到40歲,這種病在男性女性身上都很常見,女性的發病率稍高一些。有些患者會認為他們應當合理地焦慮和擔憂。因為合理地擔心考試或寫論文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成績。這樣的心態是略有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