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詩記】​謝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下)

2021-03-01 芷蘭齋

其實早在唐代之前,謝朓之詩就已經大受世人讚賞,《太平廣記》中引《談藪》中的一句話:「梁高祖重陳郡謝朓詩,常曰:『不讀謝朓詩,三日覺口臭。』」這句讚賞正點出了謝朓詩的清新,而他詩風中的「清」字也是後世所誇讚者,比如李白在《送儲邕之武昌》一詩中稱:「諾謂楚人重,詩傳謝朓清。」故而孫蘭在《謝朓研究》中概括說:「他對『清』之追求,貫穿於詩歌的全部內容」,孫蘭竟然統計出謝朓所作之詩中有66處用到了「清」字,可見謝朓對此字有著特殊的偏愛。

李白特別喜愛謝朓詩中的名句,比如「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這一句是李白特別誇讚者,該句詩出自謝朓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

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

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謝朓撰《謝宣城集》五卷首一卷,明萬曆已卯史元熙刊本,序言頁

我在上中學時,流行一本小冊子名叫《詩海採珠》,而關於謝朓所選就是這一句,即此可見,其在歷史上影響之大。據說這一句詩的絕妙之處,是用了起死回生的手法,因為雲霞和澄江原本都是動態,而謝朓在這裡卻用不動的布料來形容,這種獨特的修辭方式被魏耕原評價為:「這有『捏死』的危險,但這樣寫確實又『弄活』了,其構思似乎經過把活的捏成死的,又把死的弄成活的兩個步驟。不僅如此,他似乎在兩種不同景物中尋找一個共同的東西,這大概就是之所以都用綢緞作比喻的原因。」

謝朓的詩句中還有一句極受後世所誇讚:「紅藥當階翻,蒼苔依砌上」,該句出於《直中書省》:

紫殿肅陰陰,彤庭赫弘敞。

風動萬年枝,日華承露掌。

玲瓏結綺錢,深沉映朱網。

紅藥當階翻,蒼苔依砌上。

茲言翔鳳池,鳴珮多清響。

信美非吾室,中園思偃仰。

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蕩。

安得凌風翰,聊恣山泉賞?

謝朓撰《謝宣城集》五卷首一卷,明萬曆已卯史元熙刊本,卷首

這句詩受後世看重的原因,其實就是一個字,那就是「翻」,據說此字寫出了急風帶來的動態,故陳祚明在《採菽堂古詩選》中說:「『紅藥』二句狀物生動,出句尤佳,然固不佻。」但王夫之卻更讚賞此首詩的中「信美」二字,其在《古詩評選》卷五中稱:「深穩非宣城所長,此復深穩。……『信美』二字,承受有千鈞之力,特神勇者色不變耳。」

謝朓詩的獨特之處除了這個「清」字,還有一點是後世看重之處,就是他所作之詩的發端,其中最受誇讚者則為《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

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

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

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

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

風雲有鳥路,江漢限無梁。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

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為什麼如此地誇讚這第一句呢?楊慎《升庵詩話》中說「五言律詩起句最難」。古語說「萬事開頭難」,不知道五律的開頭是否尤難,正因為這一句,楊慎稱讚道:「六朝人稱謝朓工於發端,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雄壓千古矣。」看來在謝朓當世就有人誇讚他起筆甚佳,而楊慎在這裡用了「雄壓千古」來形容,至少他認為這是千古以來最好的五言起句,不知道算不算「之一」。而許文雨在《詩品講疏》中引用了多家對這發端一句的評價:

或問詩工於發端,如何?應之曰:「如謝宣城『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杜工部『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王右丞『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高常侍『將軍族貴兵且強,漢家已是渾邪王』,老杜『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清門』是也。

謝朓撰《謝宣城集》五卷首一卷,明萬曆已卯史元熙刊本,內頁

看來無論什麼人舉例來誇讚發端之好,都會首先提到這「大江流日夜」。而魏耕原甚至認為「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高唱,或許亦受此啟發。」故而孫蘭的結論是:「謝朓山水詩的朗朗上口,一部分原因正得力於它們開句的奇妙。」

孫蘭認為中國的古詩大多都是基於《詩經》所奠定的賦、比、興創作的傳統,而樂府詩更是以賦作發端,比如說曹操的《觀滄海》被認定是中國的第一首山水詩,而此詩的第一句話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個發端首先講述了自己寫此詩的原由,而不是直接描述眼前所見的景色。這類的例子比比皆是,而謝朓起句就是大力寫景,他的這種發端方式「為後面山水之摹寫定下了一個基調」。

當然,一首詩得以被後世千古傳唱,好的發端固然重要,但整體上的完好也是必不可少者,對於謝朓的詩,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玄暉詩如花之初放,月之初盈,駘蕩之情,圓滿之輝,令人魂醉。只是思深,語意含蓄,不肯說煞說盡;至其音響亦然。」但陸侃如、馮沅君似乎不同意方東樹的這個看法,《中國詩史》中稱:「他才氣不大,不足以駕御長篇。如『大江流日夜』未嘗不是名句,然末段不足以副之。所以,他寫小詩最適宜。小詩在民間醞釀了二百年,到謝朓手裡,方算正式成立。他對於詩史的貢獻,此為最重要。」

匾額在這裡

陸、馮二先生竟然認為謝朓才氣不大,要知道,他僅活了三十六年,據說他從24歲才開始寫詩,從頭至尾算起來,他僅有12年的寫詩時間,就受到了後世如此地誇讚,方東樹甚至認為:「玄暉別具一副筆墨,開齊梁而冠乎齊梁,不第獨步齊梁,直是獨步千古。」這句話確實有點兒誇張,那就再看鐘惺在《古詩歸》中的評價:「謝玄暉靈妙之心,英秀之骨,幽恬之氣,俊慧之舌,一時無對。」說謝朓「獨步千古」,肯定是有些偏私,而說其「一時無對」,倒是接近客觀,因為謝朓畢竟有自己的風格在,正如袁行霈在《中國文學史》中的評價:「謝朓最突出的貢獻,是對山水詩的發展和對新詩體的探索。在山水詩方面,他繼承了謝靈運山水詩細緻、清新的特點,但又不同於謝靈運那種對山水景物作客觀描摹的手法,而是通過山水景物的描寫來抒發情感意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從而避免了大謝詩的晦澀、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時還擺脫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種清新流麗的風格。」

陸、馮卻特別讚賞謝朓所寫的小詩,他們所說的小詩,指的是絕句,他們認為謝朓的絕句「幾乎首首都是佳構」,並且在《中國詩史》中引用了五首,我摘引其中一首《王孫遊》如下:

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

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恕我眼拙,我還真品不出這首絕句如何超得過「大江流日夜」。陸、馮二先生認為,「大江流日夜」雖好,但那首詩的末段卻不佳,可能確實如此吧,但為什麼在歷史上很少人誇讚謝朓的絕句呢?關於這一點,讓專家們去探討吧,而我的任務則是要尋找這位大詩人的遺蹟。

謝朓曾任宣城太守,因此被後世稱之為謝宣城。他在宣城期間,在當地的陵陽峰上建了個書齋,當時起名為高齋。到了唐初,高齋被改建為樓,並起名為北樓。到了唐鹹通末年,宣州刺史獨孤霖對北樓進行改建,將其更名為疊嶂樓。而後歷代幾經修繕,該樓則以初建者的名稱予以命名,將其改名為謝朓樓。此樓就處在今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陵陽路上,這裡已經成為了宣城的市中心。

整修一新的廣場

謝朓樓在當地很有名氣,隨便問路人都能給予指向,這使我很順利地來到了樓前。但順利地找到並不等於是順利地尋訪,我在這個樓前就發生了一起小的不快:我站在廣場上拍照之時,一位年輕人走近我,低聲地問我買不買名表。他邊說邊從懷裡掏出一塊兒金光閃閃的手錶,我瞥了一眼,知道那是勞力士滿天星,但一眼就看出這是真低劣的仿品,然而此人卻說這是他偷來的一塊兒表,1萬塊錢就想出手。我真想告訴他:你的這個價格,就算再去掉兩個「0」,我都不想再看一眼。這種伎倆在北京已經失傳多年,沒想到這種玩兒法的餘韻卻蕩漾到了這裡。我不想跟他廢話,擺擺手後繼續拍照。

樓體修建的頗為精緻

然而此人卻並不罷手,他繼續圍著我不斷地勸說著,這讓我想起了《大話西遊》裡唐僧對孫悟空的不斷勸說,讓那孫悟空覺得師父的勸說像只蒼蠅一樣,在耳邊不斷地嗡嗡作響。但我在陌生之地,不想招惹麻煩,只是不言語地儘量走開,然而過了一個時段,這個人突然撞到了我的身上,那塊兒表「啪」地一聲摔到了地面的石板上,頓時錶蒙子跌落了下來,我真想跟他說一句:就這爛質量,你還好意思說是名表?!但此人一把抓住我的袖子,告訴我說,是我碰到了他,讓我賠一萬塊的修理費。

在這裡我卻看不出當年此處是一座山

謝朓雕像

說話間,旁邊又過來了三四個跟他行頭類似的人,一望即知是同夥,幾人開始在旁邊拉偏架。我告訴他們不要急,讓他給我講清楚此表的產地、型號以及購買的價格。拉著我的那個人竟然張口結舌,我笑著跟他說:「拜託,碰瓷兒也要專業點兒,好不好?」此人堅稱不是碰瓷兒,我猛然想起他說這塊表是偷來的,於是馬上替他打圓場,跟他表示抱歉,是因為我忘記了他是順來的,所以不了解很正常,於是我提出兩種解決方案:一是把這塊表在石板上磨一磨,如果不是純金,他賠我一萬塊;二是叫來警察評評理。我的這個建議讓那三個年輕人面面相覷,於是我誨人不倦地跟他們講:「有空時多跟謝朓學學,把各種謊話編圓一點兒再出來混。」幾人一愣,問我謝朓是誰,我笑著跟他們擺擺手說:「等你搞清楚謝朓是誰,再來跟我理論吧。」

這兒有一位還在望著我

臺階上的人群

但這事件還是影響了我的心情,雖然我知道眼前所見的這座謝朓樓是1997年才重新建造者,這讓我本想進內看看介紹資料的心情都沒有了,於是圍著樓拍了兩張照片,在那幾個小子的注視下打車離去。

微信號:zhilanzhaiweili

藏書家韋力的古書之媒

相關焦點

  • 被李白大家讚賞的謝朓是何許人也?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謝朓(464—499年),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南朝蕭齊詩人,出身陳郡謝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永明元年(483)「解褐入仕」,為豫章王太尉行參軍。永明五年(487),與竟陵王蕭子良西邸之遊,初任其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
  • 謝朓的山水詩精華作品
    謝朓和謝靈運合在一起,被人們稱為是「大小謝」,他們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而且都十分擅長寫山水詩。在魏晉時代,應用聲律說創作詩歌成就最大的詩人,非謝朓莫屬,他提出,詩歌,應該有詩歌的樣子,用典不至於「文章殆同於詩抄」,用韻不至於「酷裁八病」。
  • 謝朓:江南貴族的最後沒落
    作為對謝朓告密的犒賞,蕭鸞擢升他為尚書吏部郎。悔恨的謝朓屢次上疏辭讓,最後不得不違心就任。就這樣,謝朓將嶽丈告進了黃泉,然後後院起火了。謝朓的妻子,咽不下這口氣,她在家中懷揣尖刀,四處尋找謝朓,要謀殺親夫,替父報仇。
  • 李白寫給偶像謝朓的詩,風格獨特!
    今天小笙要給大家分享的是李白寫給偶像的詩。大家都知道,杜甫的偶像是李白,孟浩然的偶像是李白。而李白的偶像是謝朓!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這首詩吧!這是一首風格獨特的懷舊詩,前面主要內容是寫景狀物,描寫了登上謝脁樓所見到的美麗景色,而在最後點明懷念謝脁,抒發了詩人對先賢的追慕之情。全詩語言清新優美,格調淡雅脫俗,意境蒼涼曠遠。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總攝全篇,一下子就把讀者深深吸引住,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去了。
  • 南朝詩人謝脁與建康的不解情緣
    謝朓從小學習勤奮,在書香門第文風的薰陶下,培養了超群的文學才能,他筆下的文章清麗脫俗,特別是在詩歌創作上有很深的造詣,在當時的作家中,成就較高,贏得人們的普遍讚譽。據《南齊書》:「朓草隸,長五言詩,沈約常雲『二百年來無此詩也』。」永明七年(489)敬皇后死,明帝叫他撰哀策文,文採卓著,時人謂之「齊世莫有及者」。
  • 《謝朓集校注》:文章冠冕,述作楷模
    《謝朓集校注》,[南朝齊]謝朓撰,曹融南校注。謝朓是南朝齊著名詩人,其詩圓美流轉,清新秀麗,上承建安,下啟盛唐,開創後世山水詩之先河。本書收錄謝朓詩歌五卷,賦、表、章等各體文章一卷,是謝朓存世作品全集。
  • 謝朓——出來混,是要還的
    這樣的人很多,南北朝時期的傑出詩人「謝朓」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一個極具才華的詩人,這一點,我們可以看看他的小迷弟對他的評價。 梁武帝蕭衍:"三日不讀謝(朓)詩,便覺口臭。"
  • 一代師宗——謝朓
    是每個中學生都會背的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錢別校書叔雲》。詩中所說的「小謝」就是南朝時期著名的山水詩人,謝眺。 謝眺,是南朝時期齊國傑出的山水詩人,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人稱「小謝」。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後任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故又稱謝宣城、謝吏部。
  • 謝靈運與謝朓山水詩之比較
    謝靈運與謝朓作為早期山水詩的代表人物,對山水詩的走向成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謝朓山水詩比謝靈運山水詩要豐富,謝朓所生活時代統治階級政治鬥爭分場激烈,他在詩歌中表現了對政治的畏懼和不滿,反應了當時知識分子的普遍心理和,和謝靈運相比,詩歌的社會意義更加突出。
  • 王運熙 | 李白為什麼景仰謝朓
    ——《宣州謝朓摟餞別校書叔雲》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金陵戰西摟月下吟》我吟謝朓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飛雨。——《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我家敬亭下,輒繼謝公作。相會數百年,風期宛如昨。他對建安以後的文學否定很厲害,而在其他不少場合又對謝朓表示突出的敬意,這種現象不是互相矛盾嗎?其二,即在建安以後的詩人中,李白接受影響的也不止謝朓,如謝靈運、鮑照都給他頗大的影響,為什麼李白在詩篇中只對謝朓表現出突出的景仰心情呢?底下試就這兩個問題略述淺見。
  • 謝朓出守宣城考論(上)
    蕭子隆對謝朓十分器重,但不久,「長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動,密以啟聞」,齊武帝敕令謝朓還京,這件事約在永明十一年(493) 。回京後,謝朓遷為新安王蕭昭文中軍記室。就在永明十一年,蕭齊政局開始出現變動。七月,齊武帝病逝,竟陵王蕭子良與太孫蕭昭業爭奪帝位,尚書令蕭鸞助蕭昭業即位,蕭子良失勢,不久憂卒,蕭鸞獨攬大權。在蕭鸞奪權期間謝朓持什麼立場,史料並沒有明確記載。
  • 謝朓:權貴的驚恐你不懂
    明人張溥評亡年36歲的南齊殿堂級詩人謝朓說:「康樂(謝靈運)死於玩世,憐之者憂比之於孔北海、嵇中散。宣城(謝朓)死於畏禍,天下疑其反覆,即與呂布、許攸同類而共笑也。」跟其族叔謝靈運的作死不同,謝朓的死恰恰是由於懼死的苟且。
  • 李白一生慕此人:「一生低首謝宣城」
    清朝初期的文壇領袖王士禎曾寫過一首《論詩絕句》,詩中說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這個謝宣城就是指,他曾經做過宣城太守。南朝齊代詩人謝朓,人稱「小謝」,出身中國古代著名門閥「陳郡謝氏」。在著名的「水之戰」中,以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為東晉大勝立下大功,奠定了陳郡謝氏在東晉以及南朝的士族地位。謝朓的高祖謝據,是東晉宰相謝安的弟弟,而名士謝靈運是謝安侄子謝玄的孫子。後人按照二人的輩分將謝靈運和謝朓並稱「大小謝」。
  • 南朝謝朓1首登山詩,令李白讚嘆不已,其中2句經典永傳|百家故事
    李白自己也有幾個佩服的詩人,南朝詩人謝朓(tiǎo)就是李白的詩歌偶像。李白和謝朓是兩個時代的詩人,但李白就是喜歡這個先輩,他超愛謝朓的詩篇,覺得他和謝朓有些地方相類似,只要是謝朓住過的地方,都留下李白的足跡。李白被粉絲追隨,可他也是謝朓的粉絲。謝朓是南朝蕭齊詩人,河南太康縣人。他是世家大族出身,與「才高八鬥」的謝靈運同族,人們稱他們為「二謝」。
  • 經典詠流傳: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了,李白那麼高的水平,「謫仙人」,他卻敢說「一生俯首謝宣城」。謝宣城就是謝朓,謝朓曾經任宣城太守。謝朓的一生啊,其實說老實話還是挺悲劇的。他出身名門,是陳郡謝氏(陳郡謝氏,中國古代著名家族,頂級門閥之一。陳郡謝氏起家於魏晉時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以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為東晉大勝立下至偉的貢獻,奠定了陳郡謝氏為東晉以及南朝的當軸士族。
  • 謝朓一首抒情小詩,帶有南北朝民歌的氣息,雅俗結合清新雋永!
    譬如謝朓的這首抒情小詩《王孫遊》,語言精練很有韻味,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詩雖短小,藝術風格卻頗具特色,體現出了詩人作雅俗結合的一種傾向,這也是南北朝詩歌的特點,也是最具有魅力的一個地方。《王孫遊》南北朝:謝朓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