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謝朓1首登山詩,令李白讚嘆不已,其中2句經典永傳|百家故事

2020-12-22 文學漫談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有「詩仙」之稱的李白,他的詩歌豪放不羈,飄逸若仙,是人們的崇拜的偶像,其中杜甫是李白的忠實粉絲。李白自己也有幾個佩服的詩人,南朝詩人謝朓(tiǎo)就是李白的詩歌偶像。李白和謝朓是兩個時代的詩人,但李白就是喜歡這個先輩,他超愛謝朓的詩篇,覺得他和謝朓有些地方相類似,只要是謝朓住過的地方,都留下李白的足跡。李白被粉絲追隨,可他也是謝朓的粉絲。

謝朓是南朝蕭齊詩人,河南太康縣人。他是世家大族出身,與「才高八鬥」的謝靈運同族,人們稱他們為「二謝」。他在20歲就步入仕途,為豫章王太尉行參軍,32歲時在宣城任太守,又過兩年回京城任中書郎。南朝是我國古代南北朝在南方建立的四個朝代的合稱,謝朓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詩人。他在宣城任太守時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作,他是「竟陵八友」之一,還與人共創「永明體」。流傳下來的詩近二百多首,大多描寫大自然的風光景色,借景抒情,風格清秀流轉,開創了五言律詩的先河,為唐代律師的興旺奠定了基礎。謝朓寫的一首五言登山詩,成千古名篇,也是李白為之傾倒的詩詞。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南北朝 謝朓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這首詩是說,傍晚我懷著眷戀的心情,登上了三山眺望遠方的京城。夕陽斜照在飛簷的屋脊色彩明豔,高低各不相同清晰可見。殘餘的霞光鋪展開來猶如美麗的雲錦,清澈的江水像一面深邃的鏡面,平靜得像一匹白練。群鳥的喧鬧聲把春天的小洲覆蓋住了,五顏六色的鮮花漫山遍野地開放。我就要離開京城身處異鄉,懷念起親人朋友在一起的歡宴。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心中無比的惆悵,眼淚似晶瑩的雪珠。有情人總是思念故鄉心中悲傷,又有誰能不白了鬒髮呢?

這首詩寫詩人在宣城登山所看見的晚景,在高處遠望京師頓感思鄉之情湧上心頭。全詩共有十四句,前兩句寫離開家鄉的原因和路程;中間描寫在高處盡收眼底的美好景色;最後抒發詩人的情感。其中兩句「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詩人開篇用一典故,用古人望京來比擬自己望京,都有對故鄉眷戀同樣的心情。三、四句寫遠望宮廷錯落有致的房屋建築,展現京城一片繁華壯麗的景象。在陽光的照耀下,兩端翹起的飛簷,如展翅欲飛的彩鳥,光豔奪目,這裡突出了京城輝煌的景色。詩人以灞涘比三山,以長安、洛陽比健康,即南京城。三山在南京長江南岸,上有三峰,和南北相連。

五、六二句,比喻晚霞的絢麗之美,練指白色的絲綢。這裡描繪黃昏的景色,平靜柔和,令人心如止水,一切是那麼和諧美妙。七、八句詩人寫春季晚景,詩人登上南京著名的三山,回望京城秀麗的風光,有餘霞,澄江、喧鳥等交織在一起,聲情並茂,令人賞心悅目。最後的六句抒發詩人的感受,由回望京城引發自己思鄉的深情。詩人將要離開京城,去宣州上任太守,不知道什麼時候再能回京,不禁熱淚縱橫,發出感慨,也說出了離家遊子的共同心聲: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唐代詩人李白十分喜愛謝朓的詩,謝眺和李白兩人的性情有些類似,都是豪放不羈,自戀自大的詩人。李白能在南朝找到自己的知音,也算是他們隔代有緣。李白人生的最後十年,經常遊歷謝朓任職的宣城,對宣城有特殊的感情,寫詩緬懷偶像謝朓。對偶像的這首登山詩,李白是讚嘆不已,瘋狂點讚。「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說的就是李白。

相關焦點

  • 王運熙 | 李白為什麼景仰謝朓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朓》 李白在詩篇中所表現的對前代詩人的敬意,其次數之多和程度之濃,可說沒有第二人堪與謝朓相比擬了。無怪清代王士禛在《論詩絕句二十五首》中說:「白紵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謝宣城。」 於此,我們不免要產生兩點疑問。其一,李白在《古風》其一中說:「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
  • 經典詠流傳: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我看過了多種注詩啊,肯定要注這首詩,但是大多在訓詁之外,我覺得接觸到這首詩並沒有接觸到它的精神本質。要透徹地感悟這首詩,首先要發現這首詩裡的幾個問題,或者是說其中的幾個奇特之處。第一個奇特之處,這明明是一首送別詩,在謝朓樓上餞別校書叔雲,也就是事件的起因是要為任校書郎的族叔李雲送別,那他為什麼不像絕大多數的送別詩,或者先從眼前風景——眼前的謝朓樓寫起,或者先從李雲的生平事跡、功業說起?
  • 被李白大家讚賞的謝朓是何許人也?
    再看李白的版本: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謝朓(464—499年),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南朝蕭齊詩人,出身陳郡謝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永泰初因告嶽父王敬則謀反,遷尚書吏部郎,因又稱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元年(499),以洩露江祏兄弟欲立始安王蕭遙光事,遭構陷,死於獄中。謝朓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餘首,長於五言詩,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對唐代律詩、絕句的形成有重要影響。有集已佚。後人輯有《謝宣城集》。
  • 謝朓的一首古詩,其中兩句千古傳誦,李白讀後也拍案叫絕
    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而不衰,其中很大原因就是道德與文化的傳承。閒暇時間品讀唐詩宋詞,既是一種修身養性,又是一種文化傳承。詩仙李白可謂千古一遇的大才,他的作品豪邁奔放、浪漫不羈。但太白也是凡人,平生也佩服幾個人,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崔顥、元丹丘之外,另外還有南北朝的謝朓。下面就分享謝朓的一首古詩,其中兩句千古傳誦,李白讀後也拍案叫絕。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南北朝:謝朓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 【唐詩三百首】51《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謝朓樓】tiǎo,又名北樓、謝公樓,在陵陽山上,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並改名為疊嶂樓。李白曾多次登臨,並且寫過一首《秋登宣城謝朓北樓》。【餞別】jiàn,以酒食送行。【校書】jiào,官名,即秘書省校書郎,掌管朝廷的圖書整理工作。【叔雲】李白的叔叔李雲。釋詞:【長風】遠風,大風。【酣】hān,暢飲。【高樓】指謝朓樓。【蓬萊文章】借指李雲的文章。蓬萊,此指東漢時藏書之東觀。
  • 李白寫給偶像謝朓的詩,風格獨特!
    今天小笙要給大家分享的是李白寫給偶像的詩。大家都知道,杜甫的偶像是李白,孟浩然的偶像是李白。而李白的偶像是謝朓!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這首詩吧!這是一首風格獨特的懷舊詩,前面主要內容是寫景狀物,描寫了登上謝脁樓所見到的美麗景色,而在最後點明懷念謝脁,抒發了詩人對先賢的追慕之情。全詩語言清新優美,格調淡雅脫俗,意境蒼涼曠遠。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總攝全篇,一下子就把讀者深深吸引住,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去了。
  • 一代師宗——謝朓
    是每個中學生都會背的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錢別校書叔雲》。詩中所說的「小謝」就是南朝時期著名的山水詩人,謝眺。 謝眺,是南朝時期齊國傑出的山水詩人,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人稱「小謝」。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後任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故又稱謝宣城、謝吏部。
  • 詩人謝朓悲劇|李白: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在李白留下的千餘首詩詞中,有不少提到謝朓,流露出仰慕欽佩之情,甚至崇拜的地步。比如《金陵城西樓月下吟》:「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三山望金陵寄殷淑》:「三山懷謝朓,水澹望長安。」
  • 古詩詞日曆 |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在建安之後,又有謝朓的詩歌,清新秀麗。滿懷逸興和壯志雄心躍躍欲飛,想要上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抽出寶刀想去砍斷流水,水反而流得更湍急。舉起酒杯,本想消去憂愁,反倒愁上加愁。人生在世不能稱心如意啊,明天早晨就散亂頭髮,乘一隻小舟退隱江湖罷了。謝朓(tiǎo)樓:又名北樓、謝公樓,在陵陽山上。文章:借指李雲的文章。
  • 謝朓一首抒情小詩,帶有南北朝民歌的氣息,雅俗結合清新雋永!
    譬如謝朓的這首抒情小詩《王孫遊》,語言精練很有韻味,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詩雖短小,藝術風格卻頗具特色,體現出了詩人作雅俗結合的一種傾向,這也是南北朝詩歌的特點,也是最具有魅力的一個地方。《王孫遊》南北朝:謝朓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 [聽見詩歌][唐詩]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先說下宣城的謝脁樓吧,在這裡,李白寫下了兩首著名的詩篇:送別故人李雲的詩作《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和描寫謝朓樓美景的《秋登宣城謝脁北樓》。宣城在今天的安徽省境內,謝朓樓,又名謝公樓,是南朝詩人謝脁任宣城太守時所建,曾改名為疊嶂樓,從這個名字足以看出樓之華麗,與所見景色之瑰美。
  • 南朝詩人謝脁與建康的不解情緣
    謝朓的詩當世就享有盛名謝朓的祖父與父親均長期在建康做官,祖父謝述與南朝宋武帝劉裕關係密切,父親謝緯「方雅有文風」,得到重用。歷史悠久而美麗的金陵古城,激起謝朓心中無限的詩情。謝朓歌詠金陵的熱情,連唐代的大詩人李白都不能不為之傾倒。謝朓寓居建康的時候,在一個春天的傍晚,他登三山瞻望京城的美景,寫下了《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名篇。其中「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成為千古名句。連李白讀後也十分欣賞,他在《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的詩中唱道:「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 【覓詩記】​謝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下)
    這句讚賞正點出了謝朓詩的清新,而他詩風中的「清」字也是後世所誇讚者,比如李白在《送儲邕之武昌》一詩中稱:「諾謂楚人重,詩傳謝朓清。」故而孫蘭在《謝朓研究》中概括說:「他對『清』之追求,貫穿於詩歌的全部內容」,孫蘭竟然統計出謝朓所作之詩中有66處用到了「清」字,可見謝朓對此字有著特殊的偏愛。
  • 李白一生慕此人:「一生低首謝宣城」
    唐朝詩人李白,很崇拜南齊的詩人。用現在小朋友的話說,李白是小謝的鐵粉、忠粉。清朝初期的文壇領袖王士禎曾寫過一首《論詩絕句》,詩中說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這個謝宣城就是指,他曾經做過宣城太守。詩仙李白讓李白如此崇慕的小謝,是何許人也?南朝齊代詩人謝朓,人稱「小謝」,出身中國古代著名門閥「陳郡謝氏」。
  • 謝朓的山水詩精華作品
    謝朓和謝靈運合在一起,被人們稱為是「大小謝」,他們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而且都十分擅長寫山水詩。在魏晉時代,應用聲律說創作詩歌成就最大的詩人,非謝朓莫屬,他提出,詩歌,應該有詩歌的樣子,用典不至於「文章殆同於詩抄」,用韻不至於「酷裁八病」。
  • 李白很美的一首詩,只是開頭兩句,便美得令人心動!
    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李白之手,是李白漫遊宣城期間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顧名思義,這首詩是李白在秋天登上謝脁樓後有感而發。詩的主要內容,也就是李白登上謝脁樓後的所見所聞。與一般的山水詩不同,李白這首詩除了山水之美外,還在詩的最後抒發了對先賢謝脁的追慕之情。這是因為謝脁樓,又名謝公樓,為南朝齊詩人謝脁任宣城太守時所建,故址在陵陽山頂,是宣城的一處遊覽勝地。
  • 謝朓的一首不朽之作,清新俊秀,讀完一遍根本不過癮
    古代文人墨客經常攜酒結伴、登山臨水,他們開懷暢飲、放聲歡笑,藉以忘記生活中的各種煩憂,然後再重拾心情,開啟一段新的人生旅程。當年的王羲之就曾在紹興蘭亭與眾人飲酒賦詩,並匯詩成集,然後即興揮毫作序,從此流芳千古。
  • 唐詩來了| 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李白
  • 謝朓:江南貴族的最後沒落
    但是謝朓真的煩這些。明帝建武二年,32歲的謝朓被外派任宣城太守。那一年,在離開京城的路上,謝脁寫下著名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其中有一千古名句: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謝朓離開之後,劉暄馬上告訴了蕭遙光。蕭遙光本想把謝朓調離中央去做個地方官,略施懲罰就行,但另一位輔政大臣江祏堅決不同意,他和謝朓早有積怨:有一次,他去拜訪謝朓,謝朓說寫了首好詩,胃口吊起來了,結果又不給他看。這不是故意耍人嗎?
  • 楊萬裡憑弔李白寫首妙詩,8句大白話,卻令人感慨萬千一讀再讀
    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的轉變有幾個關鍵人物,其中之一是當時的世家大族,謝家。謝眺與謝靈運最早擺脫了玄言詩的束縛,開始大力創作山水詩,他們的特點是摹寫細緻用詞傳神,風格上多清新自然。這一點讓他們成為了後世偉大詩人李白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