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有「詩仙」之稱的李白,他的詩歌豪放不羈,飄逸若仙,是人們的崇拜的偶像,其中杜甫是李白的忠實粉絲。李白自己也有幾個佩服的詩人,南朝詩人謝朓(tiǎo)就是李白的詩歌偶像。李白和謝朓是兩個時代的詩人,但李白就是喜歡這個先輩,他超愛謝朓的詩篇,覺得他和謝朓有些地方相類似,只要是謝朓住過的地方,都留下李白的足跡。李白被粉絲追隨,可他也是謝朓的粉絲。
謝朓是南朝蕭齊詩人,河南太康縣人。他是世家大族出身,與「才高八鬥」的謝靈運同族,人們稱他們為「二謝」。他在20歲就步入仕途,為豫章王太尉行參軍,32歲時在宣城任太守,又過兩年回京城任中書郎。南朝是我國古代南北朝在南方建立的四個朝代的合稱,謝朓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詩人。他在宣城任太守時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作,他是「竟陵八友」之一,還與人共創「永明體」。流傳下來的詩近二百多首,大多描寫大自然的風光景色,借景抒情,風格清秀流轉,開創了五言律詩的先河,為唐代律師的興旺奠定了基礎。謝朓寫的一首五言登山詩,成千古名篇,也是李白為之傾倒的詩詞。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南北朝 謝朓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這首詩是說,傍晚我懷著眷戀的心情,登上了三山眺望遠方的京城。夕陽斜照在飛簷的屋脊色彩明豔,高低各不相同清晰可見。殘餘的霞光鋪展開來猶如美麗的雲錦,清澈的江水像一面深邃的鏡面,平靜得像一匹白練。群鳥的喧鬧聲把春天的小洲覆蓋住了,五顏六色的鮮花漫山遍野地開放。我就要離開京城身處異鄉,懷念起親人朋友在一起的歡宴。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心中無比的惆悵,眼淚似晶瑩的雪珠。有情人總是思念故鄉心中悲傷,又有誰能不白了鬒髮呢?
這首詩寫詩人在宣城登山所看見的晚景,在高處遠望京師頓感思鄉之情湧上心頭。全詩共有十四句,前兩句寫離開家鄉的原因和路程;中間描寫在高處盡收眼底的美好景色;最後抒發詩人的情感。其中兩句「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詩人開篇用一典故,用古人望京來比擬自己望京,都有對故鄉眷戀同樣的心情。三、四句寫遠望宮廷錯落有致的房屋建築,展現京城一片繁華壯麗的景象。在陽光的照耀下,兩端翹起的飛簷,如展翅欲飛的彩鳥,光豔奪目,這裡突出了京城輝煌的景色。詩人以灞涘比三山,以長安、洛陽比健康,即南京城。三山在南京長江南岸,上有三峰,和南北相連。
五、六二句,比喻晚霞的絢麗之美,練指白色的絲綢。這裡描繪黃昏的景色,平靜柔和,令人心如止水,一切是那麼和諧美妙。七、八句詩人寫春季晚景,詩人登上南京著名的三山,回望京城秀麗的風光,有餘霞,澄江、喧鳥等交織在一起,聲情並茂,令人賞心悅目。最後的六句抒發詩人的感受,由回望京城引發自己思鄉的深情。詩人將要離開京城,去宣州上任太守,不知道什麼時候再能回京,不禁熱淚縱橫,發出感慨,也說出了離家遊子的共同心聲: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唐代詩人李白十分喜愛謝朓的詩,謝眺和李白兩人的性情有些類似,都是豪放不羈,自戀自大的詩人。李白能在南朝找到自己的知音,也算是他們隔代有緣。李白人生的最後十年,經常遊歷謝朓任職的宣城,對宣城有特殊的感情,寫詩緬懷偶像謝朓。對偶像的這首登山詩,李白是讚嘆不已,瘋狂點讚。「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說的就是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