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源氏物語》日本平安時代貴族的愛與欲

2020-12-22 殘疾人的副業生活

創作於1000年前的《源氏物語》,是日本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寫實小說,「讓日本民族整整驕傲了10個世紀的文學名著」。故事主角源氏身為皇子權臣,才華橫溢,容貌俊美,號稱「光華公子」,他追逐美色,甘冒天下之大不韙。與他糾葛、愛怨的女子,因此也飽受其害。#世界奇妙物語#

不過,你也可以說,《源氏物語》不過是日本平安時期一個貴族男人與無數女人糾纏的愛欲故事。它呈現了一夫多妻制下婦女的悲慘命運,然而,其意義又無法僅僅簡化至此,畢竟,其悽美與欲望出自人性,而其「物哀」的審美觀亦已成為日本民族風格的核心。

《源氏物語》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誕生於11世紀的日本平安時代,也就是中國宋朝的時候。這部一千多年前的巨著,由當時擔任宮廷女官的紫式部撰寫而成,描繪了桐壺帝之子源氏及其後代的情感悲歡,尤其是源氏與各種女性的愛恨糾葛,以及平安社會政治鬥爭對其命運的影響。《源氏物語》直接影響了日本核心藝術理念物哀美學風格的形成,可以說是日本民族文化的奠基之作。

如何看待小說主人公源氏?

源氏是一個悲劇性的存在,雖然他富有容貌才情和權勢地位,卻歷經悲歡離合,晚年孤獨而悽涼。其一生經歷了三個階段,首先是放縱情感和欲望,孤獨缺愛的童年使得源氏一生都在追隨母親的影子。先是與頗似亡母的繼母藤壺皇后的禁忌之戀,還生下了私生子。後來又收養了藤壺的侄女紫姬,將對母親和繼母的思戀投注在她身上,親手將紫姬培養為最完美的妻子,同時卻依舊放縱地流連情場,追求各色佳人以填補內心的空虛。

第二個階段是節制期。父親桐壺帝駕崩,時移世變,異母兄長接任皇位後,源氏及其嶽父左大臣為代表的皇室一派失勢。此時,源氏與一位後宮偷情之事又遭到告發,他意識到自己若再逍遙放縱,恐怕會遭到報復,於是順勢而為,自願貶謫至偏遠的山鄉須磨。流放之後,源氏尋芳獵豔的態度日漸轉為保守。

第三個階段是反省期。源氏一生沉醉於不同女子,但始終未能填補內心的孤獨。直到紫姬因源氏過於濫情而積鬱成疾,最終香消玉殞,源氏才幡然醒悟。他仿佛又變成了那個孤獨的孩子,此時才明白自己一生的摯愛原來是紫姬。這時的源氏,回想過去犯下的種種過錯,體會到此刻是在為曾經的不倫與不忠付出代價,他的思想開始逐漸傾向於佛教,遠離塵世,寄託於宗教的解脫。

書中不乏政治鬥爭的筆墨,從側面表現出平安社會政治鬥爭對源氏命運的影響。兩派政治勢力不斷地互相傾軋,但與其他人相比,源氏對權勢的態度是淡泊的,對於被降為臣籍,又遭到太后的報復,源氏都接受。甚至當冷泉帝提出將皇位讓給他,他也堅決拒絕。源氏天生是一個避世的浪子,但處於皇家制約之下,他身不由己,源氏的命運也是一出政治悲劇。

《源氏物語》中的女性意識體現在哪裡?

雖說源氏是整部作品的中心,但紫式部同樣傾注了大量筆墨描繪圍繞在他身邊的各種女性。書中的女性人物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紫姬和明石姬為代表的女性形象:溫婉而善良,對待源氏的風流放縱採取隱忍的態度,內在卻充滿痛苦。另一類女性,則是以空蟬、玉蔓和浮舟為代表的人物形象,她們敢於反抗和拒絕男性的追求,堅守原則,寧可玉碎而不要瓦全。無論怎樣的出身和處境,怎樣的性格,這些女性的結局無非是淪為貴族政治鬥爭的工具,或男性的所屬,或遁入空門。紫式部發出「女子持身之難,苦患之多,世間無出其右」的悲嘆,在貴族男權社會,女性的自主權從來不在自己手中。

小說中記述的悲劇,很多都能在紫式部自身的經歷中找到影子。根據學者推定,紫式部是在近30歲時喪夫、獨立撫養女兒之時,開始撰寫《源氏物語》。身為皇后的女官,見證宮廷內部的政治傾軋、皇族婚姻背後的政治圖謀、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血淚,這些經歷使紫式部對人生的觀察與思考更為深刻。

平安時代的日本文壇出現一股獨特的女流文學風潮,如和泉式部的《和泉式部日記》、清少納言的《枕草子》等,對女性生存和心理狀態的描寫成為典型的創作題材。這一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得益於假名文字的流行,為女作家們提供了便利的書寫方式。紫式部的女性意識不僅表現在對女性命運的惋嘆,她筆下的空蟬、玉蔓和浮舟等人物,更打破了當時對女性的刻板認識。她們堅守女性的尊嚴,從受人擺布的被動狀態,跨越到掌握生命的主動,即使最後的結局依舊令人惋惜,但這份沉默的反抗是女性主體性的覺醒。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源氏物語》是日本乃至世界歷史上女性主義文學的啟蒙。

《源氏物語》在日本文學中的地位與成就為何?

《源氏物語》之所以被奉為日本文學的發端與巔峰,不得不提它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在日本開啟了物哀美學時代,影響了其後上千年的民族文化精神。物哀,就是觸景生情,通過對萬物的體察而生出種種含蓄、細膩的情感。在佛教禪宗思想的影響之下,日本文化形成了纖細而敏感的特質。追求物哀、幽玄的病態和憂愁之美,逐漸成為日本民族意識和文化的核心。《源氏物語》始終瀰漫著一絲淡淡的哀愁,一種抒情的基調,處處可見以消瘦、病弱、哀傷為美的獨特審美觀。

在書中,紫式部描繪了幾段不道德的戀情,都是表達物哀的最佳素材。比如源氏與繼母藤壺的禁忌之戀可謂驚世駭俗,然而在紫式部筆下,這段戀母情結卻充滿唯美和哀傷,藤壺是源氏心中永遠的初戀,卻如同水中明月一般難以獲得,於是源氏一生都在尋找可以替代她的女子,這種情感雖然病態,卻真實而動人。

在《源氏物語》之後,用病態和扭曲的描寫來展現對人性的思索,逐漸成為日本文學的一種獨特現象,這種物哀風格在一代代的日本作家中傳承。比如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谷崎潤一郎的《春琴抄》,都是描寫人物的醜惡與病態,彰顯幽暗是為了傳達物哀精神的本質,即對美的追求與失落。

在整部《源氏物語》中,將物哀表現得最徹底的無疑當屬第四十一帖「雲隱」,這一章的存在其實是為了描寫源氏的逝去,卻是整本書中唯一空白的一章,只有標題而沒有文字。關於留白的原因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因故而遺失,有說是因為書中已描述了許多人物的死亡,紫式部不堪忍受描寫源氏死去的悲傷,也有說是有意為之,以留白暗示代替文字描述。無論何種原因,這留白的一章透著深沉的悲哀,勝過千言萬語,可謂是物哀之精髓的極致體現。

《源氏物語》與中國的關係

《源氏物語》在文體方面的創新是首次把講故事與傳統和歌融為一體。和歌,是日本歷史上本土的詩歌形式,受唐風影響而來。紫式部出身貴族書香門第,熟讀中國古代典籍,受白居易影響很深,在書中引用白居易的詩句多達90餘處。全書共有795首和歌,藉由歌詠山川、明月、河流等自然風物,傳遞人物濃鬱的情感流動,通過平安時代皇室戀人間最典型的互動——交換詩句,表現出男女之間的微妙關係。

《源氏物語》與中國的關係,還不僅僅在於唐詩。唐朝覆滅之後,日本已停止派遣唐使,但在紫式部寫作《源氏物語》時,民間貿易始終未斷絕。因此在紫式部的描寫中,除了中國古典詩文的影響蹤跡,還常常出現皇室貴族從中國進口絲綢、香料和馬匹等舶來品,在當時是彰顯高貴典雅的特徵。

《源氏物語》與《紅樓夢》的比較,也是中日文學關係一個很熱的話題。雖然兩者的創作時間相距七百多年,但對不同時代和文化背景下的貴族生活描寫,卻不無異曲同工之處。紫式部和曹雪芹都發出對女性悲慘命運的惋嘆,但在人物情感描寫上,源氏風流倜儻,放肆與熱情,毫不掩飾借女性來填補內在的缺憾,呈現出隨心所欲的態度,且當時的婚姻多是基於現實利益的政治聯姻;而賈寶玉則相對含蓄,重視情感與精神上的連接,堅持著對黛玉一心一意的純潔愛情。

《源氏物語》和《紅樓夢》所展現的是截然不同的審美意趣和價值傾向。《紅樓夢》是基於倫理出發,強調善與美的統一,以善為主的審美基礎;而《源氏物語》根植於日本佛教禪宗思想,追求平凡生活中的真實,紫式部沒有以道德和倫理的眼光來審視源氏,而是尊重人物的真情實感。無論角色地位或權勢的貴賤,全都以同樣生動細膩的筆觸加以表現。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理解,何以《源氏物語》被譽為日本最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品之一,若沒有人生的苦澀、病態與醜惡,也就無法體現細膩而幽微的物哀之精髓。

同《紅樓夢》一樣,《源氏物語》也被譽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因為它凝聚著包羅萬象的智慧,既可視為回望平安朝的珍貴史料文本,也可視為一部真正世界性的文本。彼時,各國文學處在各自發展的階段,西方國家陷於宗教運動和封建制度的建立,此時的中世紀文學鮮有具影響力的作品問世,而《源氏物語》的出現填補了世界文學史的這段空白,成為一部永恆的經典文學巨著。紫式部以女性之筆,將日本民族文化的精髓提升到對人、對社會和自然萬物的終極關懷。或許也正因此,《源氏物語》才能經久不衰地打動著一代代讀者。

相關焦點

  • 日本平安時代有怎樣的社會風情?《源氏物語》給你答案
    (源氏物語 漫畫)《源氏物語》的作者為日本平安時期女性作者紫式部。在道長執政的平安時期,日本社會矛盾眾多,這種矛盾既有統治階級內部天皇、上皇與攝政之間的矛盾;又有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矛盾;還有平安時代女性地位的現實。《源氏物語》以這種歷史現實為背景,通過主人公源氏的愛情來表現當時社會的矛盾,反映社會的現實。
  • 由《源氏物語》著手,解析日本平安時代的婚戀狀況
    在日本平安時代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中,描寫了主人公光源氏和眾多女性的戀愛故事。在這裡,筆者就從《源氏物語》」這部小說入手,為大家解析一下日本平安時代的婚戀情況。從《源氏物語》中探尋平安時代的婚戀情況《源氏物語》的作者是紫式部。紫式部,是日本平安時代的著名作家與和歌詩人,曾是平安時代中期一條天皇的中宮藤原彰子的侍從女官。
  • 如何讓《源氏物語》更易讀?
    他說,年輕時學《源氏物語》,簡直不知道究竟哪裡值得人反覆品讀,憤然棄書。直到年紀漸長,經歷變得豐富,有了歲月的沉澱之後,再讀《源氏物語》,自己開始驚訝其中對人性人心的細緻而生動的刻畫,認為即便是千年後的今天,也未曾有過如此佳作。   Interview . 林望
  • 源氏物語:沉醉於他的,紫色因緣的夢
    《源氏物語》是我挺喜歡的一部小說了。不僅有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但實質是爾虞我詐的權力之爭,而我卻是奔著人物之間的愛情。簡單的介紹下《源氏物語》吧: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描寫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使日本古典現實主義文學達到了新的高峰,全書百萬字,出場人物四百多人,故事前後跨度七十餘年。主人公源氏,雖是臣子,實際是皇子。
  • 日本小說創作的最巔峰《源氏物語》,體現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
    在疫情期間,閒來無事,讀《源氏物語》;感觸頗深,這本書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描寫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歷70餘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其中印象鮮明的也有二三十人。反映了平安時代的文化生活和社會背景,在貫徹寫實的「真實」美學思想的同時,也創造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被譽為日本小說創作的最巔峰,中日文化、文學融合的典範。物哀的審美意向除以源氏掙扎的一生反映出來外,還透過作品中所有與源氏命運連在一齊的女性的不幸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 源氏物語中的琉璃器
    那些琉璃器皿,也伴隨頻繁的中日海上貿易,來到了當時的平安王朝,來到了日本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源氏物語》中。 僧都則奉贈公子金剛子數珠一串,是聖德太子從百濟取得的,裝在一隻也是從百濟來的中國式盒子裡,盒子外面套著縷空花紋袋子,結著五葉松枝。又奉贈種種藥品,裝在紺色琉璃瓶中,結著藤花枝和櫻花枝。
  • 大和和紀與《源氏物語》的創作幕後故事
    大家可知道,以武士文化為大家所熟悉的日本,也曾有過王朝文化的時代嗎?《源氏物語》便是一千年前的宮廷女官紫式部寫出來的故事。這部優秀的作品,讀來完全不像久遠之前所創作出來的,不只是當時的女性紛紛沉迷於其中,直到千年後的現在,《源氏物語》仍然是眾人愛讀的作品。
  • 紫式部與《源氏物語》,京都的一部極簡史
    那裡曾經是平安王朝的首都,紫式部在這裡完成世界上第一部長篇小說《源氏物語》。 第一站,源氏物語博物館。在宇治橋西詰驀然見到紫式部的坐像隱約立在松影中,為期八天的日本行在這一刻安然落地了。 就是這個遠在文字還未定型的平安時代的女子開創了日本文學的幽柔之美。《源氏物語》是我傾心讀過的唯一一本日本名著。譯本從豐子愷、林文月再到錢稻孫的斷章,一本比一本耐讀。其中的花語境像細膩柔雅、情慾追逐與棄離超越倫理。
  • 日本優秀小說《源氏物語》的作者是日本皇宮中的一個寡婦嗎?
    日本文學作品豐富,不僅有東野圭吾的懸疑小說以及《日本書紀》《萬葉集》等文學作品,還有物語系列的《源氏物語》。物語是日本的一種文學體裁,是由口頭傳唱發展為文學作品,本意就是故事、傳說,流行於平安時代(794 ——1192)。
  • 平安時代流行物語的小說,和敘事長捲圖畫,漲知識了
    平安時代流行一種相當於早期小說體裁的說故事文學——物語,後來以日本民情風俗為題材的大和繪遂結合文學主題的物語形成敘事長捲圖畫,又稱"繪卷物"。繪卷物的內容以圖畫或書法為主,是屬於貴族的精緻藝術,供貴族休閒時刻細細玩味之用,欣賞時放在桌上,一次展開約30—80釐米長,畫家和觀者以一對一的方式溝通。
  • 紫式部《源氏物語》,堪比《紅樓夢》的皇家絕唱
    引言《源氏物語》被稱為世界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日本平安時代女流文學的代表之作。該作品以細緻且富有文採的筆觸,虛構了一個富有代表性的宮廷貴族社會,並洞察其中的人情事態,構成了一部極具時代特色的風物長詩,被認為是完成度極高的劃時代的作品。
  • 一曲雅樂 從《源氏物語》中的青海波說開
    此時,源氏與中將二人共舞,步態與表情異常優美,世無其比。源氏的歌詠尤為動聽,如同佛國裡的仙鳥迦陵頻伽的鳴聲般悅耳。歌舞美妙至極,皇上感動落淚,親王和公卿等也都流下淚來。歌詠既畢,重整舞袖,另演新姿。」(引自《源氏物語.紅葉賀》)青海波(青海波/せいがいは),據《源氏物語》記載,原為大唐雅樂,後傳入日本,平安時代尤為盛行,是當時的貴族公卿舉行盛大宴會不可缺少的歌舞。
  • 我在這《源氏物語》的一年裡 · 夏之歌:長吟與長恨 | 浮生
    詩歌再流入朝鮮、日本、越南諸地,亦領各國風尚,此所謂「漢詩」。傳進異邦的詩與歌,分野顯得清晰了些。之於日本,舶來的漢詩和本土的和歌(和歌亦受漢詩影響,此不談)會曾碰撞。奈良時代至平安中期,漢詩盛行。日本認為此中國物產先進於本國之物產,競相學作,是為日本漢詩。這一當時文學創作的主流,把發端於「記紀歌謠」的傳統和歌,不留情面地擠到了次位。
  • 《源氏物語》被稱為日本古典文學最高峰的理由
    作者是11世紀的女性『源氏物語』は、平安時代中期に書かれた日本最古の長編小説です。當時は物語の作者が署名するという習慣がないので、紫式部が作者であるという決定的な物証は、実はありません。しかし『紫式部日記』の記述などにより、彼女が作者であることがほぼ定説となっています。《源氏物語》寫於平安時代中期,是日本最早的長篇小說。
  • 從平安時代到戰國時代,日本為何不禁止同父異母的男女之間婚姻?
    《源氏物語》光源氏 《源氏物語》光源氏 在另一部日本非常有名的文學作品《源氏物語》裡則描寫了另一個時代的日本風俗。《源氏物語》描寫的是日本貴族社會的平安時代。「平安」指「平安京」也就是現在的京都。這個時代的日本婚姻方式是「走婚」。作品主角光源氏原來是天皇的兒子,因為母親的地位卑微,在母親去世後不得不被降為臣藉。 光源氏長大後娶了朝中非常有權力的左大臣的女兒「葵姬」。按照其中描寫,葵姬和光源氏結婚後仍然一直住在父母家,還在左大臣府邸中。
  • 《源氏物語》和《紅樓夢》:兩段不同倫理之戀,封建時代的罪與過
    說起《源氏物語》,我們會不自覺地拿它好《紅樓夢》作比較,兩部文學作品誕生的時間雖然間隔近兩個世紀,但是在同樣描寫封建社會,同樣描寫等級制度,同樣對與女性的同情,還有其文學史地位來講,二者卻相差無幾。我們將研究《紅樓夢》的學問叫「紅學」,而日本學界也將研究《源氏物語》的學問叫做「源氏學」。
  • 源氏物語中的人和花
    《源氏物語》成書於平安時代,同期大概是北宋初年。在剛剛感受了盛唐那包容萬象,極具氣魄的文化輻射影響力之後,日本似乎開始思考,什麼才是本民族獨有的精神,在這一時期,日本古典文學無可逾越的兩大高峰《源氏物語》和《枕草子》橫空出世,它們所要完成的歷史使命,就是在文學藝術作品中(或者叫做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中)確立「和之精神」(《源氏物語》有多處提到這個詞)。
  • 美人如花隔雲端 從三個維度解析《源氏物語》以花喻人的獨特魅力
    有「日本紅樓夢」之稱的《源氏物語》,講述了貴族公子光源氏紛繁複雜的情史,其中穿插了平安時代的政治、宮廷生活,以及貴族的各種雅趣,如賞花、制香、奏樂等。在這本鴻篇巨製中,紫式部描述了各種各樣的女子,她們或纖弱美麗,或沉靜優雅,或高傲堅韌……各有其吸引人之處。
  • 深受唐風洗禮的日本平安時代
    引言隨著近些年手遊陰陽師的熱度持續不減,想必大多數人對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了解,都是來自對遊戲背景設定的認知吧?尤其是日本陰陽師這一特殊的團體,更仿佛成為了平安時代的一個特定符號。不過,雖然日本平安時代的「神鬼」之事著實為天馬行空的,但平安時代之所以能夠如此出名,則是由於自西元794年桓武天皇由平城京(今日本奈良)遷都至平安京(今日本京都地區)後,受奈良時代全面向大唐帝國學習的影響,直至平安時代開始,自大唐傳入的「唐風」逐漸同日本本土的「國風」相結合,從而在各個領域湧現出了豐富多彩的政治及文化現象,
  • 大浪之下,亦有皇都|一曲平氏悲歌,代表了日本平安時代的終結
    之後對於日本影響至深,而日本歷史上又把遷都平安京到幕府統治的這四百年,稱之為平安時代。圖1|被光芒照耀的日本平安京諷刺的是,日本四大怨靈皆出於這個時代,天災頻繁,社會變革,看不出絲毫平安的意味。與天災相比更為重要的人禍,四百年間也是演繹到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