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安時代到戰國時代,日本為何不禁止同父異母的男女之間婚姻?

2020-12-26 騰訊網

有一部非常「日本」的電影,是日本導演小林正樹的作品,叫《奪命劍》。這部電影講述了十八世紀初日本某藩主藩內的故事:藩主為了籠絡人心,把自己的側室、已經為他生了兒子的阿市嫁給自己藩士的兒子。

《奪命劍》阿市

《奪命劍》阿市

阿市無奈接受命運的擺布嫁入了笹原家。這部電影剛開始就以「天守閣」來寓示日本戰國時期的領主威嚴,以及戰爭的必然發生。導演以日本能樂為背景音樂,用聲、色、光、影營造幽玄逼仄的氛圍。古宅庭院、典雅的屏風,處處透著純粹的日本風格。

藩主原來的繼承人嫡子去世了,藩主不得不選擇阿市為他生的兒子再次作為他的繼承人。這樣阿市就成了藩主繼承人的母親,身份發生了變化。於是就像當初強行要把自己的側室嫁給笹原家的情形一樣,這一次藩主又要強行把阿市要回來。但是阿市已經在笹原家又生了一個女兒,而且生活得非常幸福。於是矛盾爆發,電影的情節由此展開,最終導致了戰爭。

《奪命劍》決鬥

《奪命劍》決鬥

阿市在本來已經是藩主側室,並且已經生育了兒子的情況下,被迫離家棄兒再次出嫁,表示了這個時代婦女命運受人擺布的悲劇。阿市剛剛嫁到笹原家,婆婆就很不客氣地對她進行了訓誡,阿市一直在柔順地接受,不敢反抗。那麼日本婦女的地位是一直如此卑微而受人擺布嗎?

《源氏物語》光源氏

《源氏物語》光源氏

在另一部日本非常有名的文學作品《源氏物語》裡則描寫了另一個時代的日本風俗。《源氏物語》描寫的是日本貴族社會的平安時代。「平安」指「平安京」也就是現在的京都。這個時代的日本婚姻方式是「走婚」。作品主角光源氏原來是天皇的兒子,因為母親的地位卑微,在母親去世後不得不被降為臣藉。

光源氏長大後娶了朝中非常有權力的左大臣的女兒「葵姬」。按照其中描寫,葵姬和光源氏結婚後仍然一直住在父母家,還在左大臣府邸中。光源氏時不時到嶽父左大臣府中來與妻子相會,一般都是頭天晚上來,翌日凌晨離開。

《源氏物語》 葵姬

《源氏物語》 葵姬

後來葵姬有了身孕,當她分娩的時候也是在左大臣家裡,光源氏到這兒來照顧即將分娩的妻子。葵姬在左大臣府生下了光源氏的兒子夕霧。葵姬生了兒子就死去了,夕霧就在外祖父家長大。而光源氏不受妻子約束而與更多貴族女子有染,其實也是當時走婚制的一個側面真實寫照。

在比貴族社會更早的日本古代社會初期,甚至日本的原始社會,就是以母子關係為中心來經營母系制家庭生活。日本古代社會初期,儘管統治者地位繼承是以父系傳承為主,但婚姻卻是以丈夫到妻子家的走婚制為主。所以實際上是母子同住而父子別居。妻子生活在娘家,與丈夫就保持了各自很強的獨立性,所以走婚制的時代夫妻之間不存在尊卑差異。

《源氏物語》 紫姬

《源氏物語》 紫姬

分居的夫妻關係始於性交,止於走婚結束,戀愛婚姻都沒有明確界線。這樣的夫妻形式雙方都沒有過分束縛彼此的手段,所以男子可以多妻,女子也可以多夫。即便是在父系權威體現最明顯的統治階級高層,作為妻子的地位也不會太卑微。就好像源氏在葵姬之外還有紫姬作為他的妻子一樣。而且因為母子同住,所以兒子與除了親生母親之外的父親的其它妻子之間沒有親屬意識,也不存在禁止同父異母的男女之間,以及兒子與生母之外的父親其它妻子之間的婚姻有道德約束。《源氏物語》中光源氏就與父親續娶的藤壺女御有了關係。

《源氏物語》光源氏與藤壺女御

《源氏物語》光源氏與藤壺女御

從室町時代以來,女性地位開始急劇下降。進入嫁女婚為規則的江戶時代,女性地位下降到極點。《奪命劍》這個電影裡的藩主為了籠絡家臣,把自己拋棄的女人嫁給家臣的兒子。女人結婚後進入夫家,不具有夫家財產繼承權,是很卑微的角色。雖然是丈夫的妻子,但是作為夫家的兒媳婦,沒有辦法躲避來自代表夫家權威的公婆所施加的壓力。

沅汰,文化學者,歷史作家

主要作品:《龍鳳傳奇》、《南北亂世之三國霸業》、《高澄傳》、《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國古代《古國迷蹤》系列,《博物館青銅器名稱漢字解讀》系列、《漢字》字形釋義、《青銅銘文裡的西周史》、《晉國霸業》、《夢回春秋》等。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的愛情觀讓人羨慕和詫異,後人:有點亂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的愛情觀讓人羨慕和詫異,後人:有點亂日本戰國時代,結婚往往是政治婚姻,大部分武士無法自主選擇。特別是擁有繼承權的武士,更沒有資格自主選擇,只能等待家督或者家臣安排。戰國時代的婚姻往往是政治婚姻,很少人能自由戀愛。不過戰國武士們同樣一樣是人,也會為了愛情而心煩意亂。不過其中也有武士能夠順利地與自己喜歡的女子結婚,這在當時算是驚世駭俗,當事人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才能達成目的。
  • 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上洛有區分?目的不同上洛方式也不同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除了對內穩定局勢,排除異己分子,對外逐步擴張增加自家實力外,最讓這些大名魂牽夢繞的就是上洛。當時,有實力的大名都希望通過前往京都達到目的,這才有了影響日本局勢的上洛。那麼,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呢?所謂的上洛,意指朝日本京都移動的行為。當時日本的首度是京都,日本人模仿中國,稱呼首度為「洛」,因為周朝以後的朝代經常定都洛陽,這極大影響了日本。因此朝京都移動的行為就被稱作「上洛」了。
  • 日本戰國時代諸大名之間特殊的「婚姻政策」
    「同盟政策」在戰國大名的外交戰略上佔有重要位置,特別是在大名間的競爭更加白熱化的天文時期(1533至1555年)後,這樣的爭鬥情況更為複雜、顯著。大名間的政治關係有各式各樣的形式存在,而在此階段最重視的不只是雙方所約定的攻守軍事同盟關係,大多數也會隨著軍事關係進而成立婚姻關係。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為了保證能夠正常運轉需要大量的資金。比如,維持軍隊產生的軍費、國內公共建設費用、公務員薪資、還有其他經費等。即使在日本戰國時代,也是如此。
  • 從平安時代到昭和時代,日本的美女長什麼樣?
    而在日本的歷史中,也有很多美女,今天新醬帶大家來飽飽眼福~~平安時代美女的特徵:細長清秀的眼目細膩的肌膚面頰圓潤黑長髮豐滿的體型說起平安時代的代表美女,就是小野小町(秋田縣湯澤市)平安時代之後,人們審美發生了一丟丟變化,但變化也不大。到了戰國時代,被現今人們說得最多的美女代表人物就是織田信長的妹妹——お市の方(出生地不明)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 深受唐風洗禮的日本平安時代
    引言隨著近些年手遊陰陽師的熱度持續不減,想必大多數人對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了解,都是來自對遊戲背景設定的認知吧?尤其是日本陰陽師這一特殊的團體,更仿佛成為了平安時代的一個特定符號。不過,雖然日本平安時代的「神鬼」之事著實為天馬行空的,但平安時代之所以能夠如此出名,則是由於自西元794年桓武天皇由平城京(今日本奈良)遷都至平安京(今日本京都地區)後,受奈良時代全面向大唐帝國學習的影響,直至平安時代開始,自大唐傳入的「唐風」逐漸同日本本土的「國風」相結合,從而在各個領域湧現出了豐富多彩的政治及文化現象,
  • 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代,真如詩經所言存在男女戀愛自由
    較為真實反映了春秋戰國時代的婚戀關係,春秋戰國時代禮崩樂壞社會動亂,社會開放性照比後來封建時代較為開放自由的愛是比較普遍的。在《詩經》收錄的40餘首婚戀詩中,有許多主題,如愛情派對、追求嚮往、阻礙矛盾、拒絕猥褻、怨恨棄婦等。
  • 下克上與大名混戰,小小的日本為何會出現戰國時代?
    日本流行文化發達,輻射力廣,所以很多國人對於日本的歷史也稍有了解,日本歷史中有一個相當精彩的時期,這就是「戰國時期」,這段時期日本國內烽煙迭起,豪傑並出,不過,大部分人對於這段時期的認識估計僅限於豪傑混戰,至於這段時期是為何出現,又如何終結的,認識程度還不夠。日本戰國時代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時代。
  • 日本戰國時代,各勢力集中的近畿地區為何毫無作為?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各勢力集中的近畿地區為何毫無作為?公元794年,日本恆武天皇遷都平安京,這就是京都的前身。自此以後,京都逐步成為日本的政治、經濟中心,隨著人口的不斷湧入,京都周邊地區快速發展,近畿地區自此以京都為中心,擁有長久的歷史傳統,這也造成各方勢力在此扎堆出現。不過隨著貴族政治結束,武士逐步掌權後,近畿地區的舊有勢力被新勢力取代,隨著鎌倉幕府、室町幕府的接連出現,穩固了武士統治日本的局面。
  • 日本戰國時代,軍師為何特殊?從白井軍師開始了解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軍師為何特殊?從白井軍師開始了解日本戰國時代,同樣存在軍師這個職務,不過在當時被稱為「軍配者」,簡稱「軍配」。日本軍師戰時佔卜、法術的執行者日本戰國初期,軍師的職務與軍事參謀的形象相去甚遠,他們反而主要負責與戰爭相關的各項祭祀、法術。
  • 由《源氏物語》著手,解析日本平安時代的婚戀狀況
    在日本平安時代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中,描寫了主人公光源氏和眾多女性的戀愛故事。在這裡,筆者就從《源氏物語》」這部小說入手,為大家解析一下日本平安時代的婚戀情況。從《源氏物語》中探尋平安時代的婚戀情況《源氏物語》的作者是紫式部。紫式部,是日本平安時代的著名作家與和歌詩人,曾是平安時代中期一條天皇的中宮藤原彰子的侍從女官。
  • 古墳、飛鳥、戰國、江戶:日本古代的時代名稱都是怎麼來的?
    在當今世界上,日本是極少數歷史傳承在千年以上的國家。雖然不及中華五千年之浩瀚,但足以傲視歐亞非一大批國家。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名義上只有一個朝代,因此日本古代的歷史分段方法是時代。根據靠譜的考古發現和史書記載,日本古代一共分為十二個時代:繩文、彌生、古墳、飛鳥、奈良、平安、鎌倉、南北朝、室町、戰國、安土桃山、江戶。
  • 應仁之亂:開啟日本最激蕩人心的戰國時代
    ,但是平安時代並非一個英雄的時代,那是文化的時代。如果想要去感受古代日本的動蕩紛亂之中的歷史魅力,我們需要來到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之間的戰國時代。戰國時代是日本最為血腥和動蕩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屬於英雄的時代,因為固有的社會階層的崩潰,許多來自社會底層的武士得以在這個時代脫穎而出,譬如豐臣秀吉,就是從低級士兵出身,最後成為統一日本的霸主。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風起,群雄逐鹿,日本名將鎧甲鑑賞
    出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之初,勢力最強大的戰國大名。日本戰國時代的三英傑之一,另外兩人是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真田幸村(1567-1615),真田幸隆之孫、真田昌幸之次子、日本戰國末期名將。關原合戰與父親同在西軍,戰後被流放於紀伊九度山,逃脫後,投奔到大阪城。
  • 日本戰國時代,城池不只有防禦功能,還有傳奇故事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城池不只有防禦功能,還有傳奇故事日本戰國時代,城池有時會淪為戰場,平時又是戰國武將生活的空間,自然會留下許多故事。這些故事裡不乏充滿靈異色彩的傳說,因此在這邊要跟大家說說幾個老故事。
  • 邱麗君||平安時代日本重陽節文化的變遷
    由於深受中國盛唐文化影響,日本平安時代出現了文化繁榮景象,因此研究中國重陽節文化在日本的傳播與發展,應將重心放在平安時代。然而,總體來說,中國學者對日本平安時代重陽節文化發展的專門研究比較薄弱。大多數學者把關注點集中在中國重陽節的起源、重陽節文化的歷史構建等,少數學者論及平安時代日本重陽節,但也僅限於重陽節整體研究中的部分概括性描述,或就重陽節文化的某一點進行探討,沒有將平安時代日本重陽節興衰問題作專門研究。重陽節如何在平安時代的日本傳播和傳承的?重陽宴又為何在平安時代初期和中期盛極一時後走向衰敗?
  • 日本平安時代有怎樣的社會風情?《源氏物語》給你答案
    在道長執政的平安時期,日本社會矛盾眾多,這種矛盾既有統治階級內部天皇、上皇與攝政之間的矛盾;又有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矛盾;還有平安時代女性地位的現實。《源氏物語》以這種歷史現實為背景,通過主人公源氏的愛情來表現當時社會的矛盾,反映社會的現實。
  • 本能寺之變:解讀日本戰國時代最大的謎團
    前情提要:戰國時代尾張國大名織田氏是如何崛起的?
  • 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陣型、陣法,在當時真的有用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陣型、陣法,在當時真的有用嗎?日本戰國時代,戰爭逐漸往集團戰鬥的方向發展。戰國大名為了求勝,紛紛研究陣型、陣法,以此希望能在戰場上獲得更多的優勢,最終贏得戰爭。不過,陣型、陣法真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