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老式凸版印刷機嗎 小時候的新華字典就是它印的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見過老式凸版印刷機嗎 小時候的新華字典就是它印的

都市消費晨報、亞心網全媒體訊(記者 任春香 )記得小時候咱們用過的新華字典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藏書票還有印象嗎?摸起來凹凸的感覺是不是很熟悉?印刷這些的老式凸版印刷機已經退出舞臺,在第四屆新疆文博會上,你不僅能再看到,還能親自上手體驗一把。

凸版印刷機大規模使用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後來漸漸被平板印刷機所淘汰,2005年後,新疆幾乎沒有老式凸版印刷機的蹤跡。

在現場,記者看到這臺老式凸版印刷機大約1米多高,側邊有一個操作飛輪,體驗者轉動飛輪,帶動墨輥在墨盤上印上墨,再將墨轉印到凸版上,最後經過壓板印壓引出有凹凸效果的文字或圖案。

展商負責人郝當軍說,現在這種老式凸版印刷機可用於個性定製等特殊需求,包括高端名片,喜帖等。

相關焦點

  • 徐州青年用凸版活字印刷術將徐州城印了下來
    凸活版印製也就是最早的活字印刷,是歷史最悠久的工藝。漢字屬於象形文字,製作工程相當繁複。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膠版印刷的興起,才讓中國的印刷業告別了鉛與火,迎來了光與電。凸版印刷也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然而在美麗的徐州城中,一群愛設計崇尚美勤動手的年輕人,他們把古老的凸活版印製,玩兒出了時尚,玩兒出了文化,玩兒出了情懷。
  • 凸版印刷__印刷工藝
    凸版印刷凸版印刷工藝凸包裝印刷是四種傳統式的包裝印刷方式之一,它是立即包裝印刷方式,它將是立即包裝印刷在地板上的凸版孔,顯示屏的薄厚和深層是凸孔的尺寸和深層,假如油墨的深層較多,包裝印刷後留到油墨層上的印偏厚;印刷時,先使印版滾筒浸沒在墨槽中或用傳墨輥傳動,使凸下的部分內填滿油墨
  • 印行超6億冊,70歲的《新華字典》如何成為傳奇?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2日電 回憶起童年生活,還記得那本《新華字典》嗎?日前,第12版《新華字典》正式亮相了。《新華字典》在它啟動編纂後的70年中,先後經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多次修訂,到目前印行超過6億冊,創造了人類圖書出版史上的奇蹟。
  • 印行超6億冊,70歲《新華字典》如何成為傳奇?
    回憶起童年生活,還記得那本《新華字典》嗎?日前,第12版《新華字典》正式亮相了。《新華字典》在它啟動編纂後的70年中,先後經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多次修訂,到目前印行超過6億冊,創造了人類圖書出版史上的奇蹟。
  • 凸版活字印刷:由指尖到紙間的美好
    「現在,凸版活字印刷已經超越了原來的傳統印刷領域,變成了小眾的、帶有明顯設計風格的手工藝製作方式,並有著相當數量的優秀凸版活字印刷工作室活躍著。」以主打凸版活字印刷工藝品和經典手工印刷機複製的「活版工坊」創始人彭俊章告訴記者。
  • 《新華字典》上新!多了這些內容
    回憶起童年生活,還記得那本《新華字典》嗎?日前,第12版《新華字典》正式亮相了。8月11日,新上市的《新華字典》(第12版)內有增補的「點讚」的釋義,內頁上方的二維碼可在掃描後提供增值服務。
  • 印行超6億冊,70歲《新華字典》如何成為傳奇?你有哪些回憶?
    回憶起童年生活,還記得那本《新華字典》嗎?日前,第12版《新華字典》正式亮相了。8月11日,新上市的《新華字典》(第12版)內有增補的「點讚」的釋義,內頁上方的二維碼可在掃描後提供增值服務。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新華字典》在它啟動編纂後的70年中,先後經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多次修訂,到目前印行超過6億冊,創造了人類圖書出版史上的奇蹟。
  • 《新華字典》:小字典映射大時代
    自1957年開始,《新華字典》改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其間不得不提到「文革」時發行的1971年版字典,周恩來總理曾親訂此版的修訂原則,甚至親筆訂正字典的詞條,並曾兩次接見修訂組代表:「1970年11月,一次在人民大會堂聽匯報,(周總理)親自與大家研究修改條目,前後竟達三個多小時。」1953年版編寫主持人魏建功之子魏至回憶說。
  • 哎……《新華字典》背後的"出版大亂鬥"
    剛才的吉尼斯記錄不是說1957年嗎?新華辭書社又是什麼神秘組織?這就牽出了有關《新華字典》誕生的一段秘聞。但這幅圖片又留下了一條新的線索,在封面可見,這本《新華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而不是我們熟知的商務印書館。那麼,這兩本《新華字典》是同一本書嗎?會不會跟中信出版社的《人類簡史》與九州出版社的《人類簡史》那樣,是「同名作品」? 首先來看「新華辭書社」。記錄顯示,這個組織是1950年8月,由前北大中文系系主任魏建功先生成立。
  • 小字典 大文化 ——《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因其篇幅小,便攜帶,內容豐富又語言平易,已經成為各國人民學習漢語、學習中華文化的好幫手。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和商務印書館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近8年的修訂,中國人最熟悉的字典——《新華字典》推出了最新版。7月5日,《新華字典》第11版出版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等出席座談會,並對新版字典給予充分肯定。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華字典》背後的故事
    1948年秋天,北平城已被解放軍大軍包圍,在隆隆的炮聲中,魏建功找來周祖謨、吳曉鈴和金克木等幾位北大同事商量編寫字典的事。多年以後,金克木在一篇短文中憶及此事:「我們在魏家的大廳屋中草擬新字典的構想,老式的房屋內光線不強,我們在朦朧中高談闊論。
  • 70歲的《新華字典》上新,國民字典時隔9年更新,新在哪裡?
    回憶起童年生活,還記得那本《新華字典》嗎?日前,第12版《新華字典》正式亮相了。8月11日,新上市的《新華字典》(第12版)內有增補的「點讚」的釋義,內頁上方的二維碼可在掃描後提供增值服務。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新華字典》在它啟動編纂後的70年中,先後經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多次修訂,到目前印行超過6億冊,創造了人類圖書出版史上的奇蹟。
  • 《新華字典》最新版發布,有變化
    翻看剛拿到手的新版本,網友紛紛表示它跟上了時代的步伐——圖源:《新華字典》App早在2017年6月,商務印書館官方版本的《新華字典》App正式登陸應用市場。讀者支付費用即可耳朵暢聽央視《新聞聯播》原播音員李瑞英的原聲播讀。
  • 幾代中國人的《新華字典》
    1950年8月,新華辭書社成立,魏建功任社長,在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葉聖陶的支持下,組織編纂《新華字典》。1953年,首本《新華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4年後,《新華字典》改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此後一直由其出版發行。
  • 《新華字典》初版記
    這個「新的試驗工作」的第一步,便是約請同道共同討論字典編纂的體例。於是,這年年底的一天,周祖謨、金克木、吳曉鈴、張克強四位同仁聚在了魏建功家裡。周祖謨記得,那是一個星期五,五個人都認為編一本字典很必要,一談就是一個上午,談話涉及的範圍很廣,對收字、注音、釋義及編排的方法等,都提出了一些設想。
  • 《新華字典》裡的時代胎記
    這一天,這個名叫「新華」的女孩同上百萬個同胞姊妹一起,剛剛誕生,便佔據了書店最顯眼的位置。    她們就是第11版《新華字典》。自1953年起,這個小小的字典家族在當代史上影響著數億中國人。從初版首印至今,《新華字典》的總發行量已逾4.5億冊,這還不包括盜版。
  • 「二維碼」「粉絲」等詞收進新版《新華字典》
    消息一出,不少網友稱《新華字典》與時俱進,變得更接地氣了。《新華字典》第12版除了增加新詞、增補新義外,《新華字典》還同步推出全新應用程式,使用者通過新華字典APP掃描紙質書每一頁的二維碼,可查看當頁所有字。《新華字典》是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至今已有70年歷史。
  • 新華字典背後的故事
    新華字典背後的故事剛剛上市的第12版《新華字典》以其熟悉的面貌帶來一波回憶殺,又以其錄入「點讚」「打卡」等新詞以及同步上市的APP令人耳目一新。被譽為「國民字典」引發全民關注,經典的魅力何在?12版的「新」又體現在哪些方面?8月11日,市民在北京圖書大廈內選購新上市的《新華字典》(第12版)。
  • 新版《新華字典》增補"初心" "粉絲"等新詞
    獲得兩項金氏世界紀錄的《新華字典》究竟熔鑄了哪些文化記憶?新版《新華字典》新在哪裡?為什麼說《新華字典》是大家治「小典」?陪你長大的《新華字典》又是哪一版呢?針對讀者關心的話題,記者聯繫到了《新華字典》出版方商務印書館,與讀者一起走近這位「無聲的老師」。出版方介紹,第12版於2013 年籌備修訂,2015年正式啟動並逐步實施,歷經5年反覆論證修改,數易其稿,有50多個專項全面升級,並首次實現手機應用程式(APP)同步上市。
  • 《新華字典》迎來第12版,增補「粉絲」「點讚」「二維碼」等新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作為新中國最有影響的現代漢語字典,《新華字典》可能是每個人上小學時必備的第一本字典,它給學生乃至廣大普通人識字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新華字典》從1950年啟動編纂,到今年正好是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