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區分一點的是,碩士、博士和博士後中,只有碩士和博士屬於學位,而博士後屬於工作經歷。換言之,我們平常所說的高學歷,只射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兩種。通俗地講,一個人,書讀到博士研究生畢業,其實就已經到頭了。
碩士,是順接於本科之後的研究生學位。對於碩士而言,一般分為學碩(學術碩士)和專碩(專業碩士)等兩種,其學制一般為2-3年。學碩學制長一些,基本都為3年,有些專碩的學制則為2年。近幾年,隨著社會對於提高碩士培養質量的呼聲越來越高,一些專業碩士的學制也逐漸調整為3年。作為研究生的起始學習階段,碩士研究生與本科在學習內容上有巨大的差別。對於本科生而言,課程教學是其學習的主要內容。因此,傳統的考試成績也成為本科生的重要評價指標。在學術研究方面,本科生雖然也有所涉及,但在其學習內容中佔比甚少,只是在其大學四年級的畢業設計時可能有所涉獵,且淺嘗輒止、點到為止。然而,對於碩士研究生而言,其學習內容考試則主要在於課題研究,同時兼顧適量的專業課程學習。以學術型碩士為例,其三年的學習期中只有一年的時間用於修學分、學習各種專業必修、選修課程。在其餘兩年時間內,碩士研究生主要跟隨導師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也就是說,學術研究是一個碩士研究生的主要學習任務。因此,對於一個碩士研究生的評價,除了第一年的學習成績以外,更為重要的在於對其學術研究成果的衡量,如發表文章、所申請的專利等成果的質量和數量。同時,學習任務的差異也導致碩士研究生與本科生在學業管理上差別甚大。本科生的日常學習和管理屬於班級管理的形式,即一個班級的學生因為學習同一個專業而具有相同的學習模式——大家都面對同樣課程設置以及專業課老師。然而對碩士研究生的學業管理則屬於導師負責制,即碩士研究生的絕大多數的學習任務的指導、責任及其畢業等諸多學業方面的相關事宜都歸屬其導師全權管理。
博士是碩士之後的順接學位,也是一個人能拿到的最高學位。與碩士研究生想比,博士研究生的學習更加側重於學術研究。雖然在學習內容上也要求博士研究生修一些必要的課程,但是充其量也就一個學期的學習而已,而且所學習課程的數量也非常有限。這就意味著,博士研究生絕大多數的時間都要集中於學習研究之上。由於這種學習模式,博士研究生的畢業要求也極具學術研究的特色——除了必須的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以外,絕大多數的畢業生被要求發表一定數量和檔次的學術論文。同時,這種學術性質的學習也導致博士研究生達到畢業要求所需要的學習時間無法準確界定。因此博士研究生的學業時限彈性很大,在3-6年之間。由於畢業要求高、招生數量少、學習難度大,博士研究生的「含金量」要高於碩士研究生。雖然兩種研究生都屬於導師負責制下的學習,碩士研究生明顯地對於導師指導的依賴性更大。而對於博士研究生而言,學習上最大的難度在於,其學習更強調自主性。導師雖然也給予必要的指導、要求和支持,但是博士研究生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規劃學習進度、去面對和解決學習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換言之,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屬於「導師推動學生」。而對於博士研究生而言,則更多的情況下「學生要推動自己去努力學習」。由於兩個階段的學習要求和標準存在巨大差別,博士研究生的學習較碩士而言難度提高很大。
博士後並非學位,而屬於工作經歷,但是其工作性質與博士學習類似,仍然為學術研究,只不過這種學術研究更為獨立而已。對於博士後,以往有種說法為,這種工作經歷的目的是為了應付博士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窘境。其實不然。雖然不乏有因為這種窘迫而去做博士後的情況,現在絕大多數博士做博士後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學術研究更好的發展而奠定基礎。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博士後的研究領域要與自己的博士階段有所差異。這就導致博士後人員可以有機會在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開始更為獨立的研究工作。一方面,這種經歷利於以後獨立科學研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也可使博士後積累更多的學術研究經驗。因此,博士後可以被視為學生與獨立科研工作者之間的過渡。
對於問題中所提出的女生讀到什麼程度最合適。個人認為,讀書與性別沒有什麼關係。較早的時候,可能存在對於高學歷女性的一些歧視,因此有所謂的「滅絕師太」等非常不雅、不敬的形容。現如今,隨著社會的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隨著高學歷人才的逐漸普及,對於性別的歧視已經煙消雲散了。因此,書讀到什麼程度最合適,其實與個人的想法有關。個人認為,讀書不是一個人唯一的發展道路。不能「唯讀書論」,不能「高學歷至上」。無論在校園內外,人的一生其實都需要不斷學習、充實。社會更是一所大學校。因此,讀書到何種程度,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喜好以及個人職業規劃的需求。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如果喜歡、如果需要,不妨多讀一點。否則,工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