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近代走進諾貝爾獎第一人,撲滅「東北鼠疫」,拯救了世界

2020-12-14 騰訊網

他是中國近代走進諾貝爾獎第一人,撲滅「東北鼠疫」,拯救了世界

生活中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波折和困難 ,天災人禍也是無法避免的,鼠疫又稱黑死病,在人類歷史上曾經爆發過三次鼠疫,每次都造成巨大的遭難。歷史上第一次鼠疫的爆發造成全球1億多人的死亡,第二次鼠疫更是導致整個歐洲人口三分之一的死亡。而1910年12月份,第三次鼠疫在中國東三省爆發,迅速延伸到很多地區,每天都有幾百人死亡,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災難。

而在危難之際,一個人出現了,他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撲滅了這場巨大的災難,拯救了上萬條生命,他的名字叫做伍連德。伍連德出生在馬來西亞華僑家庭,長大後獲取了留學英國的機會。當時馬來西亞的條件並不好,當地平民的醫療條件很差,還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伍連德選擇了學醫,想要改善馬來西亞的醫療現狀。

24歲那年,伍連德從劍橋大學畢業,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並回到馬來西亞開了一家診所。1907年時,伍連德受到邀請回到了中國,並在天津陸軍軍醫學堂任職。在回國三年後,大規模鼠疫便爆發了,伍連德臨危受命前往鼠疫最嚴重的東北進行診治。當時疫情傳播很快,短短幾天時間就迅速蔓延到了整個東北地區,兩三個月的時間奪去了三萬人的生命。

一波三折,伍連德好不容易才到達了哈爾濱,到哈爾濱後便立馬展開了行動,採取很多措施來阻擋這場災難。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想要確定疫情的根源,必須要對屍體進行解剖,但當時人們思想比較封建,講究的是入土為安。伍連德為了儘快找到原因,只能偷偷進行,而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例病理解剖。

後來,伍連德在屍體內發現了鼠疫桿菌,確定了這場疫情是鼠疫。不過外國專家認為這場鼠疫屬於腺鼠疫,是通過跳騷、鼠類叮咬造成的感染,所以解決辦法就是全境滅鼠。但是滅鼠是滅了,疫情並沒有得到抑制。顯然源頭還是沒有找對,伍連德再次對屍體進行了解剖,這才最終確定了這場鼠疫是肺鼠疫,是通過呼吸和飛沫傳播的,最緊要的任務是對患者進行隔離。起初伍連德的診斷並沒有得到外國專家的認同,直到其中一位外國專家感染鼠疫去世,伍連德的診斷才得到認可。

此時,伍連德提出要封鎖全城,切斷交通,並對患者進行了全面隔離,所有人都需要戴口罩等進行防護。所有措施都做了,但是疫情仍舊沒有得到控制,伍連德對每一個環節進行了審查,發現問題出在了屍體上,屍體沒有得到有效處理,自然無法抑制疫情的,等到天氣轉暖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但是伍連德知道,燒屍是一個大忌,很可能引起民眾的反抗,但是防疫工作不能夠耽誤。最後伍連德只能給朝廷寫信,希望得到清王朝的支持,朝中收到信後也亂了。在思考了三天之後,載灃同意了伍連德的做法,便開始了火化屍體,

在伍連德計劃之下,中國開始了首次大規模的火化屍體,只要是感染了鼠疫的病人屍體,不管有沒有棺材,直接放在火中焚燒。整套流程下來,鼠疫終於得到了大範圍的控制,這是一個被載入歷史的功勳成績。在僅僅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裡,這場危害全世界的災難終於被撲滅了。1911年3月,鼠疫的死亡人數已經是零,這場災難迎來了收尾。

伍連德可謂是做出了巨大的奉獻,拯救了無數生命和家庭,他當時定下的一套防疫手段到現在依然是最佳的方式。因為伍連德功不可沒,清王朝還賜予他「醫科進士」的稱號,雖然次年清政府就滅亡了。而伍連德更是以「鼠疫鬥士」在全世界打響了名號,他成為了中國在世界上的醫學權威代表。

伍連德的醫學之路並沒有停下腳步,之後長期在疾控工作上發展,1926年9月9日建立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這是東北地區首個醫學高校。1935年時,伍連德更是被提名為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這是近代來中國人第一次走向諾貝爾。不過伍連德被提名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消息,是在2007年才被世人知曉的。

相關焦點

  • 曾造成6萬人死亡的清末東北鼠疫,是如何被一名華人醫生撲滅的?
    在1910年10月,也就是清朝滅亡的前一年,中國東北爆發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流行性鼠疫,這場鼠疫被認為是20世紀最嚴重的一次鼠疫。該疫情席捲了整個東北地區並開始向關內蔓延,形勢十分危機,以當時的技術條件,這場鼠疫似乎要成為一場浩劫。然而這場鼠疫在爆發半年之後就被成功遏制,確實是創造了一個不小的奇蹟。
  • 中國近代數次鼠疫被同一人擊潰,他的防疫方案,新冠還在用沿用
    2003年的非典,以及2020年的新冠肺炎,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強大的抗疫能力,也讓全國人都知道了鍾南山院士。其實,在近代歷史上,我國也曾發生過多次傳染病,而且每次都來勢洶洶。中華民族,英雄輩出,本篇我們就來聊聊中國近代的抗擊鼠疫的英雄——伍連德中國近代爆發過三次大規模肺鼠疫:第一次:1910年11月,哈爾濱傅家甸。
  • ...110年前東北鼠疫:伍連德首次使用現代醫學方法四個月撲滅
    日本和俄國正借這種疾病威脅中國,如不能有效控制,他們將派遣專家和軍隊接管東北。到達東北後,伍連德首先確定傳染源為「肺鼠疫」,並提出了可能「人傳播人」,制定了封城、交通管制、管控流動人口以及集中收治疑似病人等措施。不到4個月,這次「20世紀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被撲滅了。
  • 6萬多人死亡、109年前東北的一場「鼠疫」,中國專家改寫了醫學史
    於是,在伍連德的主持下,中國第一次進行了大規模的對瘟疫死者屍體焚燒,感染鼠疫而死的屍體,不管有沒有棺木,一律被投入火中,徹底燒毀。很快,疫情就得到了控制,前後僅用不到四個月時間就撲滅了這場震驚中外的鼠疫,避免了一場世界性的災難。
  • 伍連德,憑一己之力消滅近代三次大鼠疫,卻被國人遺忘的英雄
    如果不是前不久央視上播放專門的一期《國家記憶-鼠疫鬥士伍連德》,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中國歷史上還有這樣一個人。他是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他曾引領撲滅東北大鼠疫,綏化大鼠疫,拯救億萬生命。我們先來科普一下相關知識。
  • 近代中國三次鼠疫都被他滅掉,他首創的防疫措施,如今仍在使用
    提到鼠疫,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為一種十分嚴重的瘟疫,鼠疫的到來曾經對無數的平民百姓進行過殘忍的迫害,而在抗擊鼠疫的過程中,許多醫學方面的專家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我國近代社會中,曾爆發過三次大型的鼠疫,在這三場鼠疫爆發之後,一位英雄學者的出現成功維繫了人民的發展。
  • 《鼠疫》:喚醒近代中國的現代轉型
    原標題:李公明| 一周書記:疫情如何……喚醒近代中國的現代轉型在今天看來,一百多年前的中國政府應對疫情的措施無論在專業性和社會管理層面上都是很現代型的。但是,即使在如此嚴厲的措施下,東北三省以及關內染疫地區仍然有大約六萬人口死於此次鼠疫。1920年東北鼠疫再起。「儘管哈爾濱的城市建設還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但一個新性質的城市卻已經形成了。
  • 發明伍氏口罩、消滅東北鼠疫……這位中國醫生戰「疫」方法今天仍...
    全社會正在抗擊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或許百年前的一位中國醫生和他的事跡很值得重溫,他就是伍連德博士——1911年抗擊東北肺鼠疫的最大功臣。1910年冬,東北鼠疫流行,時年31歲,畢業於劍橋大學的伍連德醫生臨危受命赴東北抗疫。
  • 伍連德:中國口罩發明者
    1910年冬,在如今無法想像的艱難環境中,他臨危受命,冒著被感染的危險,深入東北鼠疫疫區,在冰天雪地的哈爾濱採用了加強檢疫、隔離疫區、控制交通、殺滅病原等一系列嚴格的防疫措施,撲滅了已經造成了近6萬人死亡的鼠疫。
  • 20世紀初的東北大鼠疫,如果不是他,就會有死人百萬的慘劇發生
    引起鼠疫的鼠疫桿菌,直到1894年才被發現,這距離歐洲大鼠疫500年過去了。1910年12月,滿清統治下的東北,肺鼠疫開始流行。疫情蔓延很迅速,時間不長,吉林、黑龍江兩省已有39679人死亡,佔當時兩省人口1.7%的比例。
  • 中國第一位諾貝爾醫學獎候選人,世界鼠疫專家:伍連德
    得瘟疫人的症狀因與14世紀歐洲「黑死病」的症狀相同,所以世界各個國家尤為震驚,一時間東三省的人民陷入了極度的恐慌。 就在這樣一個危急關頭,一個中國人站了出來,成功阻止了瘟疫的蔓延,這個人正是我們今天要談的著名「鼠疫專家」、國之棟梁——伍連德。
  • 近代早期歐洲的鼠疫
    在鼠疫高峰期死亡率高達85%,導致歐洲人口大量死亡。以近代早期英國為例: 1563年,倫敦死亡人口23000人(佔人口的1/4);1593年25000人;1603、1625年30000人;1665年68000人。這一點可以從時人的日記得到印證。
  • 中國近代歷史發生的大瘟疫
    科技這樣發達的今天,非典和新冠都讓我們措手不及,那麼醫療條件想多落後很多的中國近代有沒有大規模的瘟疫發生呢?答案是肯定的,在近代的中國歷史上爆發過的有雲南鼠疫、香港鼠疫和東北鼠疫。1855年中國雲南首先發生了大型鼠疫,1894年在廣東爆發,並傳至香港,耶爾森在世界上首次分離出鼠疫桿菌。
  • 清末東北瘟疫,差點讓清王朝提前滅亡,愛國志士會怎麼做?
    有個愛國志士挺身而出,這個人就是伍連德,他是廣東人,當時31歲,劍橋大學醫學博士,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創始人,中華醫學會首任會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及北京協和醫院的主要籌辦者,193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是華人世界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他被任命為東北三省防疫總醫官。
  • 他是哈佛高材生,放棄美國高薪,回國拯救無數人,人們卻這樣評價
    而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曾被稱為「中國疫苗之父」。他是湯飛凡,世界最知名的醫學微生物學家,發現重要病原體的中國第一人,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個中國人。他曾是全中國最接近諾貝爾獎的人,卻被世人遺忘著!湯飛凡從小出生在湖南的一個書香之家,父輩都是激進的讀書人。他天賦雖然一般,也不是天才少年,但他勤奮努力。
  • 清末鼠疫專家伍連德在東北抗疫,宣傳鞭炮硫磺可防鼠疫是否真實?
    清朝末年在東北地區爆發了肺熱性鼠疫,當時清政府緊急處置任用外國人伍連德專家為總指揮在東北進行疫情防控,在經過對於人體和感染病菌動物的基本解剖和研究以後得知病理原因,並且給出了相應的防治方法。在俄國和日本幫助的情況之下,在東北地區成功防禦了鼠疫的進一步傳播,雖然這場疫情導致了五萬多人死亡,但最終疫情得以控制,這場人類對細菌之間的戰爭獲得完全勝利,當時伍連德是不信任中醫的,並不是伍連德盲目排斥中醫。
  • 魏源為什麼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有一個享譽四海的稱號,他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麼,魏源為什麼會得到這樣一個稱號呢?後來,他對該書作了修訂,將初版時的五十卷本擴充至百卷本。《海國圖志》敘述世界各國的地理分布和歷史政情,分析鴉片戰爭的經驗教訓,探求富國強兵抵禦外國侵略之道,主張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如西方製造戰艦、火器的先進技術,「師夷長技以制夷」。書中甚至談到具體的戰術方案,如主張避敵所長,攻敵所短;不與敵在海上交鋒,而在內河嚴密布防,誘敵深入,然後堵截殲滅。
  • 1910年東北爆發鼠疫,伍連德力挽狂瀾,挽救了整個東北
    1910年的下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鼠疫席捲了我國的東北地區。那個時候差不多已經入冬了,所以東北地區的氣候條件已經開始變得比較惡劣了。若在此時爆發鼠疫,那無疑會讓原本就生活在火深火熱狀態下的東北老百姓們活得更加艱難。按理來說,那時不像現在,沒有鍾南山等抗疫強人的存在。鼠疫爆發後,給東北造成的不良影響本應變得比較嚴重。
  • 110年前沒有鍾南山,東北那一場死6萬人的肺鼠疫是如何結束的
    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連德博士一人而已。——梁啓超 1910年初的時候,在東北地區發生了一場非常嚴重的災害,這場災害就是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