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防治】花椰菜主要鱗翅目害蟲發生規律及綠色防控

2021-02-14 長江蔬菜

崇明縣花椰菜種植面積約5 333 h㎡,年產量約12萬t,花椰菜具有耐貯藏、口感好和營養價值高的特點,是北方人較喜愛的一種冬儲蔬菜,近些年南菜北運發展迅速,在每年春節前後大量銷往山東、東北等地區。本地的早、中、晚熟品種的育苗期為6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入7月下旬後開始陸續移栽,花椰菜的苗期和蓮座期正處鱗翅目害蟲的發生高峰期,易遭受多種鱗翅目害蟲的混發為害,受害植株極易造成植株發育不良、畸形、斷心、少葉等症狀,防治不當的移栽田塊缺棵率達10%以上。在蟲災嚴重的情況下,易出現用藥次數增多、用藥濃度增加、選用藥劑毒性偏高等問題,給當地的蔬菜安全生產帶來較多隱患。為達到高效防治、農藥低殘留和減少用藥次數的目的,並有效控制其為害,本文就花椰菜主要鱗翅目害蟲的發生規律、為害特點及綠色防控技術進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討。

1 主要害蟲的發生消長規律

1.1 斜紋夜蛾和甜菜夜蛾

崇明縣地處長江流域下遊,斜紋夜蛾和甜菜夜蛾在本縣發生期和為害特點基本相似,年均發生5~6代。2種害蟲的生長發育溫度範圍為15~42℃,相對溼度範圍為75%~95%。進入7月田間蟲量日趨增多,當溫度在25~35℃(8月上旬至9月下旬),易重發生。兩蟲世代重疊現象嚴重,一般年份主要以第3代和第4代在田間為害。據崇明縣2005-2013年的成蟲誘捕數量調查分析可知,斜紋夜蛾性誘劑9年平均單缽累計蛾量為27 718頭,其中8~9月年均誘捕數量為17 486頭,佔年均總誘捕量的63%。甜菜夜蛾測報燈下同期平均累計蛾量為4 600頭,佔年均總誘捕量的72.6%。因此兩蟲在8~9月為害最重。

1.2 菜螟

據有關報導,長江流域年發生6~7代,南方地區7~9代,華北地區3~4代。經筆者5年的調查研究表明,在本縣年均發生6代,測報燈下始見期為5月上旬,終見期為11月中旬。全年平均累計428.5頭,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的年均燈誘蛾量為309.5頭,佔全年年均總誘蛾量的72.2%。因此菜螟在8~9月是主害期。

2 主要害蟲的習性

2.1 斜紋夜蛾和甜菜夜蛾

乾旱、高溫易趨重發生,多雨、低溫發生較輕。2種成蟲遷飛性強,每年6月南方蟲源陸續遷入本地為害。平均每頭雌蛾產卵3~5塊,200~700粒,產卵部位一般以菜葉面為主。經過2個世代繁殖後,在7月下旬進入第3代,田間幼蟲數量驟增,低齡幼蟲以為害嫩葉為主,多數在葉背進行為害。進入高齡期,夜蛾幼蟲食量暴增,約為一生食量的87.4%,甜菜夜蛾全期平均啃食菜葉面積約3.9 c㎡,斜紋夜蛾食量為甜菜夜蛾的3~4倍。兩蟲進入高齡期後移動性明顯增強,可轉移為害3~6株花椰菜。白天多數鑽入地下躲避陽光,少數滯留在莖、葉背面繼續為害,陰天或傍晚爬出地面繼續為害植株。

2.2 菜螟

菜螟喜高溫低溼環境,乾旱、少雨年份偏重發生,多雨且入秋早的年份偏輕發生。菜螟成蟲遷飛性較弱,始見期為5月上旬,成蟲卵以散產為主,主要在3~5葉苗期上產卵,產卵後30天內為害症狀不明顯,移栽活棵後7~10天出現心葉啃蛀、變形等現象,為害嚴重時,造成斷苗斷壟(無心菜)、植株發育不良、軟腐病發生嚴重等症狀。低齡幼蟲多數在心葉內為害,心葉表面隱約可見針孔狀破洞,高齡幼蟲為害狀明顯,為害處有淡黃色蟲屎,並開始轉移為害植株3~5株。

3 綠色防控技術

以化學防治為主,物理和農業防治為輔,同時根據本地測報及蟲情實際發生情況,做好預防工作,以減少田間幼蟲數量和用藥次數。

3.1 苗期管理

大棚育苗,可在大棚通風口處安裝防蟲網。露地育苗,在出苗後覆蓋防蟲網。使用防蟲網後能阻隔鱗翅目成蟲在植株上產卵,可平均減少1次用藥,若使用得當,在苗期可不用防治鱗翅目害蟲。

3.2 農業防治

清潔田園,在花椰菜生長期,及時清除田間和田邊雜草,減少害蟲棲身場所。針對菜螟不耐澇的特點,在早晨太陽未出、露水未乾前潑水淋菜,可很大程度上減輕菜螟為害。另外栽培期間可適當灌水,增大田間溼度,既可抑制害蟲,又能促進菜苗生長。

3.3 物理防治

在田埂空曠處安裝頻振式殺蟲燈,露地每1.7~2 h㎡設置1盞,保護地每1 h㎡設置1盞,以減少田間產卵量;同時,在田間設置甜菜夜蛾和斜紋夜蛾性信息素誘芯各1枚,誘捕器的懸掛高度以70~80 cm最佳,在整個田塊邊緣處設置誘捕器的密度比田塊中央的密度稍大,邊緣處以平均每0.1~ 1.1 h㎡設置2種誘芯各1枚,田塊中央以平均每0.17~0.2 h㎡設置2種誘芯各1枚。一般平均溫度為19~30℃,更換誘芯頻率以25~30天為宜;通過性信息素和頻振式殺蟲燈複合誘捕成蟲,可有效降低田間成蟲產卵量,防效可達60%~80%,又可減少田間用藥次數2~3次,0.1 h㎡用藥成本和人工成本平均減少約35元。

3.4 人工捕捉

針對夜蛾懼怕強光的特點,於害蟲為害初期,在清晨或陰天進行人工抓蟲,把幼蟲集中殺死,抓蟲的同時可順便去除葉面上的卵塊。

3.5 化學防治

花椰菜移栽前1~3天可使用5%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具有內吸傳導功效)1 000倍液噴霧防治,或使用5%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1 200倍液在秧苗移栽前浸根5~10 min,均可達到幼苗帶藥移栽防蟲的效果;秧苗定植後根據本地測報信息,在蛾峰後5~7天進行防治,為1~2齡盛期。花椰菜生長中、後期根據田間蟲情和為害程度酌情用藥。可選用10%蟲蟎腈懸浮劑1 500倍液、150 g/L茚蟲威乳油3 000倍液、22%氰氟蟲腙懸浮劑600~800倍液、2.28%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藥劑要交替使用。

信息來自《長江蔬菜》2014年9月上期第46-47頁

相關焦點

  • 防治害蟲,主要用這25種殺蟲劑!(最新整理)
    最近,隨著溫度上升,蔬菜害蟲的危害也有上升趨勢,保護地蔬菜常見害蟲有:粉蝨、蚜蟲、薊馬、斑潛蠅、葉蟎、茶黃蟎;露地蔬菜以鱗翅目害蟲和鞘翅目害蟲比較多。生產中可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控技術。害蟲發生以後,選用對路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控制害蟲的效果比較好,操作也比較簡便。
  • 【蘋果】普通果與高價果之間的距離——綠色防控!大部分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它是持續控制病蟲災害,保障果品生產安全的重要手段,是通過推廣應用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以達到保護生物多樣性,降低病蟲害暴發機率的目的。同時它也是促進標準化生產,提升果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是降低農藥使用風險,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培肥地力始終放在果業工作的首位,千方百計增加有機質,增強優質果品生產的動力源泉。
  • 芋頭重要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①夜蛾類害蟲/斜紋夜蛾 甜菜夜蛾
    全國各地均有發生,以黃河流域以南地區發生偏重。該蟲食性雜,寄主多達99科,290多種植物。在蔬菜上主要危害甘藍、花椰菜、蘿蔔、大蔥、香蔥、青菜、大白菜、芋頭、辣椒、豆類等,是我國夏秋蔬菜上常發生的主要害蟲。         斜紋夜蛾是一類雜食性和暴食性害蟲,危害寄主相當廣泛,除十字花科蔬菜外,還可危害包括芋頭、瓜、茄、豆、蔥、韭菜、菠菜以及糧食、經濟作物等近100科、300多種植物。
  • 溫室蔬菜種植巧用綠色防控技術,向病蟲害和農藥殘留說拜拜
    菜農朋友大多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化學農藥,因為使用化學農藥防治,具有殺傷性強、效果好等特點,但是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卻有負面影響。近年來,溫室大棚蔬菜病蟲害一直是蔬菜生產安全的主要威脅之一,採用化學藥劑防治不但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而且有時候防治效果並不理想。如果在病蟲害發生前採取科學合理的防控措施,立求以較低的成本控制病蟲害的發生,而綠色防控技術就是大家的首選之一。
  • 防治害蟲一定要知道這25種殺蟲劑
    最近,隨著溫度上升,蔬菜害蟲的危害也有上升趨勢,保護地蔬菜常見害蟲有:粉蝨、蚜蟲、薊馬、斑潛蠅、葉蟎、茶黃蟎;露地蔬菜以鱗翅目害蟲和鞘翅目害蟲比較多。生產中可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控技術。害蟲發生以後,選用對路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控制害蟲的效果比較好,操作也比較簡便。
  • 防治害蟲一定要知道這25種殺蟲劑!
    最近,隨著溫度上升,蔬菜害蟲的危害也有上升趨勢,保護地蔬菜常見害蟲有:粉蝨、蚜蟲、薊馬、斑潛蠅、葉蟎、茶黃蟎;露地蔬菜以鱗翅目害蟲和鞘翅目害蟲比較多。生產中可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控技術。害蟲發生以後,選用對路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控制害蟲的效果比較好,操作也比較簡便。
  • 湖南投放害蟲「天敵」保豐收 實現大農業綠色防控
    4月28日,位於長沙寧鄉市關山古鎮葡萄園旁,農業技術人員正向村民免費發放蚜繭蜂、蠋蝽、異色瓢蟲等害蟲「天敵」,並講解釋放「天敵」技術要領。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 湖南作為農業大省在春耕時節正全力抓好農業生產,為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不少地方通過綠色防控技術惠及大農業,利用害蟲「天敵」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實現純有機、綠色農作物的豐收增產。
  • 蘋果全生育期無害化病蟲防控技術
    近年來山西蘋果種植面積維持在較高水平,但生產管理還存在不少問題,其中病蟲為害已成為制約蘋果優質、高產的最大限制因素。 蘋果果全生育期病蟲害的防控蘋果病蟲害防治是保證果樹豐產的一個重要工作。 在蘋果收穫後,要總結果樹病蟲害發生情況,分析發生特點,擬定下年的防治計劃。
  • 防治害蟲一定要知道這25種殺蟲劑!
    隨著溫度上升,害蟲的危害也有上升趨勢,保護地常見害蟲有:粉蝨、蚜蟲、薊馬、斑潛蠅、葉蟎、茶黃蟎;露地以鱗翅目害蟲和鞘翅目害蟲比較多。生產中可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控技術。
  • 我市召開2020年草地貪夜蛾和水稻中後期病蟲發生趨勢分析會議
    目前,我市秋玉米逐漸進入喇叭口期,單季晚稻處於分櫱末期,是防控玉米草地貪夜蛾和水稻病蟲害的關鍵時期,為準確分析當前以及下階段我市玉米草地貪夜蛾和水稻病蟲害的發生趨勢、商討科學防控對策,我市於8月4日召開了「全市草地貪夜蛾和水稻中後期病蟲發生趨勢分析會議」。
  • 水稻病蟲害十大綠色防控技術應用要點
    促進水稻生產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規範水稻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對當前十大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提出如下應用要點,供廣大生產者參考。一、翻耕滅蛹技術(主治螟蟲)田間稻樁是水稻螟蟲越冬的主要場所。
  • 牽牛病蟲害防治:常見的牽牛病蟲害處理!
    牽牛病蟲害防治:常見的牽牛病蟲害處理!牽牛花多年生植物,有漏鬥狀,是一種美麗芬芳的花,從藤蔓生長而來,有許多鮮豔的顏色,如藍色、粉紅色、紫色和白色。這些美麗的花朵在每天的第一縷陽光下開放,並持續一整天。它伴著陽光醒來,為你的花園增添了生氣勃勃的色彩。
  • 總結病蟲害防控 為明年病蟲害防治做準備
    在近日召開的江蘇省農藥協會七屆二次理事會上,楊榮明站長回顧了今年江蘇省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概況,並且分析了2018年我省病蟲害發生趨勢,提出防治策略。  楊榮明副站長指出,農藥對於病蟲害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在當前實施綠色防控、農藥減量的新形勢下,農藥將朝著環境友好、安全的方向發展,使用農藥也將更加科學與規範。
  • 水稻「兩遷害蟲」大量遷入懷化 稻縱卷葉螟防治時間為7月8日至18日
    懷化新聞網訊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受5月下旬以來持續降雨天氣等因素的影響,5月底至6月上旬水稻「兩遷害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蝨)大量遷入我市,特別是稻縱卷葉螟遷入量是去年同期的3-10倍,是近十年來發生最嚴重的一次。農業專家提醒,稻縱卷葉螟防治時間為7月8日至18日。
  • 潼南區召開蘿蔔地下害蟲防治農藥減量控害示範現場會,降低農藥用量...
    近日,區農業農村委在玉溪鎮召開蘿蔔地下害蟲防治農藥減量控害示範現場會,市種子站防治科專家、區農業農村委相關科室、農資合作企業及部分種植大戶代表參加。蘿蔔屬草本植物,主要食用部分為肉質直根。因其生長在地下,其商品性、品質產量受病蟲特別是地下害蟲的影響非常大。
  • 核桃高產栽培技術,了解病蟲害發生特點與綠色防控工作,不妨看看
    核桃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通過系統的實地調查,我們發現濟南南部山區有30多種危害核桃的病蟲害。主要病害是核桃黑斑病,核桃炭疽病核桃棕斑病、核桃潰瘍病:主要蟲害為胡桃木蛾、草履屑、 黃刺蛾、麗綠刺蛾 。次要病害為核桃白粉病、核桃枯梢病 、核桃木腐病;次要蟲害為核桃黃蚜楂紅蜘蛛、 銅綠麗金龜、雲 斑天牛、斑衣蠟蟬、茶翅翼等。
  • 高抗性害蟲應該怎麼防治?寶然生物
    抗藥性是農藥定向選擇的結果,使得一些具有高抗性的害蟲生存了下來,而隨著抗藥性的加劇,農藥的使用量也在不斷加大,如此往復循環,就形成了一種加劇害蟲抗藥性發生的趨勢,近年來,很多農戶都在感嘆,現在的害蟲越來越難防治。
  • 草履蚧的發生與防治
    草履蚧是果園的主要害蟲之一。
  • 山西省植保站派員參加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現場會
    為總結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成效與經驗,研討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的對策與思路,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促進農藥減量增效和使用量負增長,全國農技中心於12月7日至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澄邁縣召開了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現場會。參加會議的有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植保機構負責人、防治科長、有關技術人員及專家共計130餘人。
  • 高效氯氰菊酯防治什麼害蟲?
    高效氯氰菊酯已被我國在農業生產上應用多年,曾經也是在農業害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即便是現在,仍然通過不同方式在農業生產中被廣泛應用。可是你對高效氯氰菊酯又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進行匯總一下,以供參考。【1】高效氯氰菊酯的作用高效氯氰菊酯屬於擬除蟲菊酯類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