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縣花椰菜種植面積約5 333 h㎡,年產量約12萬t,花椰菜具有耐貯藏、口感好和營養價值高的特點,是北方人較喜愛的一種冬儲蔬菜,近些年南菜北運發展迅速,在每年春節前後大量銷往山東、東北等地區。本地的早、中、晚熟品種的育苗期為6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入7月下旬後開始陸續移栽,花椰菜的苗期和蓮座期正處鱗翅目害蟲的發生高峰期,易遭受多種鱗翅目害蟲的混發為害,受害植株極易造成植株發育不良、畸形、斷心、少葉等症狀,防治不當的移栽田塊缺棵率達10%以上。在蟲災嚴重的情況下,易出現用藥次數增多、用藥濃度增加、選用藥劑毒性偏高等問題,給當地的蔬菜安全生產帶來較多隱患。為達到高效防治、農藥低殘留和減少用藥次數的目的,並有效控制其為害,本文就花椰菜主要鱗翅目害蟲的發生規律、為害特點及綠色防控技術進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討。
1 主要害蟲的發生消長規律
1.1 斜紋夜蛾和甜菜夜蛾
崇明縣地處長江流域下遊,斜紋夜蛾和甜菜夜蛾在本縣發生期和為害特點基本相似,年均發生5~6代。2種害蟲的生長發育溫度範圍為15~42℃,相對溼度範圍為75%~95%。進入7月田間蟲量日趨增多,當溫度在25~35℃(8月上旬至9月下旬),易重發生。兩蟲世代重疊現象嚴重,一般年份主要以第3代和第4代在田間為害。據崇明縣2005-2013年的成蟲誘捕數量調查分析可知,斜紋夜蛾性誘劑9年平均單缽累計蛾量為27 718頭,其中8~9月年均誘捕數量為17 486頭,佔年均總誘捕量的63%。甜菜夜蛾測報燈下同期平均累計蛾量為4 600頭,佔年均總誘捕量的72.6%。因此兩蟲在8~9月為害最重。
1.2 菜螟
據有關報導,長江流域年發生6~7代,南方地區7~9代,華北地區3~4代。經筆者5年的調查研究表明,在本縣年均發生6代,測報燈下始見期為5月上旬,終見期為11月中旬。全年平均累計428.5頭,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的年均燈誘蛾量為309.5頭,佔全年年均總誘蛾量的72.2%。因此菜螟在8~9月是主害期。
2 主要害蟲的習性
2.1 斜紋夜蛾和甜菜夜蛾
乾旱、高溫易趨重發生,多雨、低溫發生較輕。2種成蟲遷飛性強,每年6月南方蟲源陸續遷入本地為害。平均每頭雌蛾產卵3~5塊,200~700粒,產卵部位一般以菜葉面為主。經過2個世代繁殖後,在7月下旬進入第3代,田間幼蟲數量驟增,低齡幼蟲以為害嫩葉為主,多數在葉背進行為害。進入高齡期,夜蛾幼蟲食量暴增,約為一生食量的87.4%,甜菜夜蛾全期平均啃食菜葉面積約3.9 c㎡,斜紋夜蛾食量為甜菜夜蛾的3~4倍。兩蟲進入高齡期後移動性明顯增強,可轉移為害3~6株花椰菜。白天多數鑽入地下躲避陽光,少數滯留在莖、葉背面繼續為害,陰天或傍晚爬出地面繼續為害植株。
2.2 菜螟
菜螟喜高溫低溼環境,乾旱、少雨年份偏重發生,多雨且入秋早的年份偏輕發生。菜螟成蟲遷飛性較弱,始見期為5月上旬,成蟲卵以散產為主,主要在3~5葉苗期上產卵,產卵後30天內為害症狀不明顯,移栽活棵後7~10天出現心葉啃蛀、變形等現象,為害嚴重時,造成斷苗斷壟(無心菜)、植株發育不良、軟腐病發生嚴重等症狀。低齡幼蟲多數在心葉內為害,心葉表面隱約可見針孔狀破洞,高齡幼蟲為害狀明顯,為害處有淡黃色蟲屎,並開始轉移為害植株3~5株。
3 綠色防控技術
以化學防治為主,物理和農業防治為輔,同時根據本地測報及蟲情實際發生情況,做好預防工作,以減少田間幼蟲數量和用藥次數。
3.1 苗期管理
大棚育苗,可在大棚通風口處安裝防蟲網。露地育苗,在出苗後覆蓋防蟲網。使用防蟲網後能阻隔鱗翅目成蟲在植株上產卵,可平均減少1次用藥,若使用得當,在苗期可不用防治鱗翅目害蟲。
3.2 農業防治
清潔田園,在花椰菜生長期,及時清除田間和田邊雜草,減少害蟲棲身場所。針對菜螟不耐澇的特點,在早晨太陽未出、露水未乾前潑水淋菜,可很大程度上減輕菜螟為害。另外栽培期間可適當灌水,增大田間溼度,既可抑制害蟲,又能促進菜苗生長。
3.3 物理防治
在田埂空曠處安裝頻振式殺蟲燈,露地每1.7~2 h㎡設置1盞,保護地每1 h㎡設置1盞,以減少田間產卵量;同時,在田間設置甜菜夜蛾和斜紋夜蛾性信息素誘芯各1枚,誘捕器的懸掛高度以70~80 cm最佳,在整個田塊邊緣處設置誘捕器的密度比田塊中央的密度稍大,邊緣處以平均每0.1~ 1.1 h㎡設置2種誘芯各1枚,田塊中央以平均每0.17~0.2 h㎡設置2種誘芯各1枚。一般平均溫度為19~30℃,更換誘芯頻率以25~30天為宜;通過性信息素和頻振式殺蟲燈複合誘捕成蟲,可有效降低田間成蟲產卵量,防效可達60%~80%,又可減少田間用藥次數2~3次,0.1 h㎡用藥成本和人工成本平均減少約35元。
3.4 人工捕捉
針對夜蛾懼怕強光的特點,於害蟲為害初期,在清晨或陰天進行人工抓蟲,把幼蟲集中殺死,抓蟲的同時可順便去除葉面上的卵塊。
3.5 化學防治
花椰菜移栽前1~3天可使用5%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具有內吸傳導功效)1 000倍液噴霧防治,或使用5%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1 200倍液在秧苗移栽前浸根5~10 min,均可達到幼苗帶藥移栽防蟲的效果;秧苗定植後根據本地測報信息,在蛾峰後5~7天進行防治,為1~2齡盛期。花椰菜生長中、後期根據田間蟲情和為害程度酌情用藥。可選用10%蟲蟎腈懸浮劑1 500倍液、150 g/L茚蟲威乳油3 000倍液、22%氰氟蟲腙懸浮劑600~800倍液、2.28%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藥劑要交替使用。
信息來自《長江蔬菜》2014年9月上期第46-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