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從震懾到碾壓!看圖裡琛如何帶大內高手,對決地方武裝

2021-01-14 清朝那些人

前往河南上任的田文鏡,在「恰巧」路過山西的時候,「恰巧」發現了山西藩庫清還的貓膩,雍正皇帝順勢將田文鏡任命為「欽差大臣」對山西的情況進行徹查。只是,手中既無兵丁,又面對著山西官員聯合對抗的田文鏡,雖然已經明確「諾敏和山西三百多名官員正在上下聯手、欺瞞皇上」的事實,但苦於並無實證。有鑑於此,雍正皇帝再派「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前往山西,探知實情!

這裡,有一個較為明顯的疑問:

圖裡琛,一個御前侍衛領班,一個對藩庫清理一竅不通的武夫,為何會被雍正皇帝委以如此重任?

我們先來看下雍正皇帝對圖裡琛的臨行安排:

「你去了以後不要表態,只要把實情弄清楚,即刻向朕稟告!」

也就是說,雍正皇帝只需要要一個保持中立態度的「旁觀者」,需要弄清楚田文鏡和諾敏到底誰在欺君!只是,雍正皇帝難道還信不過田文鏡,需要圖裡琛前往見證山西的實際情況?

這就是圖裡琛被派往山西的原因所在!

諾敏,乃係上書房大臣——隆科多舉薦,在雍正皇帝剛剛繼位的關鍵時期,隆科多不能得罪,所以雍正皇帝不會公開授意圖裡琛幫助田文鏡。畢竟,田文鏡是雍正皇帝的「自己人」,他對山西情況的匯報再是實事求是,也是一面之詞,也不足以令朝臣信服。所以,雍正皇帝還必須委派一位有權威、有地位的官員見證。很明顯,深受兩代帝王信任的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只是,如果沒有圖裡琛的協助,田文鏡還是無法完成追查任務,又該怎麼辦?

關鍵就是雍正皇帝的命令中——讓圖裡琛「把實情弄清楚」!

圖裡琛想要弄清楚實情,就必須讓田文鏡放開手腳去查;要想讓田文鏡不再受到山西官員的阻攔,圖裡琛就只能鼎力支持。否則,田文鏡交不了差,圖裡琛更交不了差!也就是說,不管雍正皇帝如何下令,圖裡琛前往山西就只有一個選擇:協助田文鏡,弄清楚實情!

弄明白了這個前提,圖裡琛就只剩下了一件任務,那就是中秋之夜對山西官員們的「短暫控制」!

和田文鏡交談了「一袋煙的時辰」後,圖裡琛對諾敏說道:

「來前皇上吩咐,要我和你們山西的官員見見面,正好大家都在,咱們一塊過去吧!」

如何給田文鏡留出足夠的時間?將山西官員全部控制住,讓命令出不去屋子,就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

雍正皇帝有沒有讓圖裡琛和山西官員見面,諾敏不敢深究;就算沒有雍正皇帝這個擋箭牌,圖裡琛要求見見山西官員,諾敏也是不敢拒絕的!畢竟,圖裡琛這個「欽差大臣」和田文鏡這個「欽差大臣」不同,人家的命令是「不要表態」的中立者!

來到酒桌上以後,諾敏察覺出了不對,開始了逐步破解困境的試探:

「圖大人,我已經用過了,我有點公務去去就來!」

這樣的逃脫之法實在簡單,圖裡琛也並不過多糾纏,只是一句「沒那麼多公務」就輕鬆打發!注意,這時候還不是發力的時候,雙方還都留有足夠的發揮空間,諾敏不能一步到位,圖裡琛更不能一步到位!

見自己離不開,諾敏又轉向了手下的官員:

「圖大人如此賞臉,真是我山西同僚們的榮幸啊!我看怎樣吧,何大人、胡大人,今天晚上是中秋佳節,大家都在玩花燈放煙火,這個時候最容易出事的!有勞二位和有關官員到城裡各處巡查,其餘的人和我留下,陪圖大人過節!」

要說諾敏聰明吧,他知道退而求其次,而且還找到了中秋容易出事的關鍵理由;可要說諾敏糊塗,街道巡查,還需要布政使和按察使這兩位省級官員親自前往嗎?還把藩臬兩個衙門、太原府和太原縣的官員全都叫走,這不是明顯的留給了圖裡琛的破解把柄嗎?

所以,圖裡琛便有了阻攔的理由:

1、中秋佳節、闔家團圓,能出什麼事?

2、到處都有兵丁、差役、巡守,能出什麼事?

3、就算是這個時候容易出身,還需要布政使、按察使和一府一縣的官員全部出動嗎?

再次被阻攔後,諾敏使出了酒桌上的慣用辦法:

「哎呀,圖大人是和你們客氣,你們太不懂事了,到底是喝酒重要,還是公事要緊吶!」

注意,這句話既是諾敏對下屬官員的訓斥,更是對圖裡琛一再要求「陪著過節」的不滿。說白了,這是諾敏無奈之後向圖裡琛的攤派:陪你喝酒、陪你過節就那麼重要啊,我的公務你也要幹涉,也要阻止,真是太不懂事了!

很明顯,圖裡琛聽出了諾敏的不滿,既然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圖裡琛也知道這種虛假的客套話也撐不下去了,於是,大內侍衛們出場了!

這就是圖裡琛對待「敬酒不吃吃罰酒得的簡單粗暴辦法,就是雙方都演戲演不下去的必然結果!

隨後,圖裡琛對自己的手下有著這樣一句安排:

「來呀,這些都是我的客人,放走一個,唯你們是問!」

依然那麼客氣,依然讓人無法反駁,更關鍵的是,圖裡琛將自己這個「客人」的角色轉換了,轉換成了控制場面的「主人」。有了主場優勢,圖裡琛再和諾敏對決就更有勝算了!

只是,這畢竟是山西地界,而且諾敏手中還擁有著較之圖裡琛更多的兵丁、差役,所以,現在的諾敏並無畏懼:

「圖大人,你這是成心找我諾敏的不是了?」

這句話不必深究,這是兩個人吵架的常規模式,先明確對方的責任,先佔住理再說!

來看圖裡琛的回應:

「哪裡,哪裡,我只是答應了田文鏡,我今兒晚上寸步不離大人,我不能言而無信吶!」

明明是控制了整個山西官場的官員,圖裡琛卻只將矛頭對準諾敏,如此,既能為自己減少敵人,又能勾起其他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本性。

來看諾敏的應對:

「怎麼?你想羈押我?」

要說諾敏能當上「巡撫」,也絕對不簡單,從剛才的「找不是」,到現在的「羈押」,諾敏逐步將圖裡琛的罪過加重。諾敏,畢竟是一方封疆大吏,不是誰都可以隨便處置的,如此一來,圖裡琛就有可能知難而退;如此一來,在場的眾官員就有可能向諾敏靠攏,為其站位支持!

只是,圖裡琛可是經受過康熙、雍正這類大神考驗的特殊人才,還能被諾敏這句問住?圖裡琛這樣回道:

「豈敢,大人你願意去哪,願意辦任何公務都聽便,只是須得有我的人在您的身邊!」

不是找不是,更不是羈押,只是時刻跟隨就行!皇上派給我的任務是「查清楚實情」,我覺得時刻跟著你就能查清,有毛病嗎?

注意,這裡沒有田文鏡什麼事,只和圖裡琛的「欽差任務」有關!

可將田文鏡撇開,諾敏肯定不答應,畢竟田文鏡才是山西眾官員的公敵,才是最能引起官員們同仇敵愾的所在。於是,諾敏再次將田文鏡拉了進來:

「你怎麼那麼相信田文鏡啊?和他一起來對付我?」

再來看圖裡琛的回應:

「不不不,我怎麼能相信那個王八蛋啊,但是,我也不敢全相信大人您吶?季布一諾,千金不易,我已經答應了田文鏡了!」

把田文鏡說成是「王八蛋」,先讓自己和眾官員們站在同一陣營,有效規避官員們可能出現的圍攻;再將矛盾對準諾敏,而且強調了「不敢全信」,再次穩定其餘官員的站位態度,並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諾敏的敵對情緒。

只是,面對著情緒瀕臨崩潰的諾敏,圖裡琛明白,光憑語言藝術已經完成震懾了,要想徹底贏了這場對決,圖裡琛還需要發揮自己的強項——身份壓制、武力震懾!可諾敏畢竟還沒動手,自己剛才叫來手下侍衛是為了「照顧客人不能離開」;這一次呢?又該找個什麼理由直接挑起武裝對抗呢?

刺激諾敏,讓諾敏先控制不住,落下把柄!

所以,才有了圖裡琛「已經答應了田文鏡」的刺激言辭;所以,才有了諾敏命令手下兵丁進屋站場子的場景!

好了,圖裡琛最希望看到的場面出現了!一陣大笑以後,圖裡琛發話了:

「這是怎麼了,到底怎麼了,我這是到了哪兒了,這兒還是不是大清朝的天下?」

先把這場武裝對抗的性質上升到最嚴重的程度,先讓諾敏和山西官員們心中有所忌憚,圖裡琛再命侍衛剝去上衣,開始了「誅心」碾壓!

剝掉上衣以後,渾身的疤痕觸目驚心,然後,圖裡琛開始進行總結性發言:

「諾大人,你來看看這些人,每一個人的身上所有的傷痕就是一部書,你就好好讀讀看吧!這些都是百戰之餘,皇上命我從萬馬千軍中挑出來的,充實宮掖宿衛,又稱粘杆處衛士,統歸皇上領侍衛內大臣代管。我這個欽差若不秉公辦差,在他們面前也是交代不了的!」

圖裡琛的這段話,最起碼交代了三方面的信息,而且都是十足的威懾:

1、圖裡琛帶來的這些人,都是久經沙場的百戰餘生之人,武藝高強自然不必說,關鍵是早已看淡了生死!

2、這些人還擁有一個特殊的身份——「粘杆處衛士」,「粘杆處」基本類似於明朝時期的「錦衣衛」,是一個官員聞之色變的特務組織。單是這個組織的名字就足以形成絕對震懾。

3、這些人的主管領導乃係「領侍衛內大臣」,拋開這個官職的震懾性不言,此時的「領大內侍衛大臣」是誰?諾敏的「伯樂」、「主子」——隆科多。這要是真動起手來,你也會得罪隆科多,連個輾轉騰挪的餘地都沒了!

全部的震懾完成了,圖裡琛開始了最後的碾壓:

「如果這兒不是大清朝的地方,如果你們不是大清朝的臣民,就儘管往這兒來!笑話,居然敢對朝廷的欽差使刀槍搶!你們中間有誰不知道,大清戒律是怎麼說的,戕害欽差,按某犯罪論處,誅滅九族」。

拋開圖裡琛「欽差大臣」的身份不言,拋開圖裡琛是雍正皇帝的「身邊人」、「自己人」不言,圖裡琛這樣一個「御前侍衛領班」,哪個朝中大佬敢不給面子,哪個王公貝勒敢這樣叫囂?區區一個「山西巡撫」,在圖裡琛眼裡還真就是一個笑話!但無數經驗證明,真正的大佬並不可怕,真正的無名之輩也不可怕,怕就怕那些初生牛犢,怕那些仗著背後有人就敢胡作非為的糊塗蛋。

可既然諾敏敢了,而且還有了明顯的對抗表現,圖裡琛就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這畢竟是山西的地界;因為真要動起手來,圖裡琛帶的人還真打不過人家的地方武裝!所以,圖裡琛就鄭重強調一下這樣做的嚴重後果——「誅滅九族」!

更關鍵的是,在說話的過程中,圖裡琛還將自己的上衣剝去,漏出了渾身的傷疤!如果說侍衛們的傷疤是本書,圖裡琛的傷疤可就是一個書店啊,包括諾敏在內的山西官員更需要足夠的時間來「閱讀」,來「消化」,來「權衡」。只要諾敏等人有猶豫,圖裡琛的目的就達到了,答應田文鏡的承諾也就做到了!

圖裡琛,一個帶兵出身的武夫,為何能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的絕對信任和倚重?僅憑和諾敏的這場對決,就足以說明問題!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圖裡琛,為何能「官場常青」?領導的秘密,他懂得迴避
    職場生活中,如何處理和領導之間的關係是一件極為關鍵的生存技能;在《雍正王朝》這樣的朝堂爭奪、權力角逐中,如何保持和皇帝之間的距離、維持和皇帝之間的關係更是一件關乎恩寵程度、仕途升遷乃至性命攸關的重要事情。
  • 雍正王朝:精明如圖裡琛,為何會敗給田文鏡?他有一個致命的把柄
    那麼,這樣一位擁有大智慧的「御前帶刀侍衛」,能不能被田文鏡用「一袋煙的時辰」說服,讓其堅定站在田文鏡一邊,支持田文鏡呢?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下圖裡琛前往山西的真正目的!前往山西之前,隆科多找到圖裡琛予以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隱晦交代,第二天,雍正皇帝也找到了圖裡琛:「隆科多都和你說了些什麼呀?」
  • 別信《雍正王朝》裡的君臣主僕情:圖裡琛拿不動刀李衛高富而不帥
    大家看《雍正王朝》,覺得雍正身邊的那個穿黃馬褂的圖裡琛是個赳赳武夫,對雍正那是忠心耿耿,不但是雍正的貼身侍衛或者侍衛長,而且跟老十三胤祥關係也不錯,似乎是除了李衛之外,胤禛最親近的奴才。但如果要說圖裡琛在1723年,也就是雍正元年的時候,已經是個五十六歲的瘦弱老頭子,可能大家都不相信,說圖裡琛從小就體弱多病,一直靠讀書寫書才獲得了康熙雍正兩代皇帝的賞識,他的手只拿得動筆而拿不動刀,更沒有滿身戰傷,大家可能就更不相信了。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若十三爺不出現,雍正還有後招嗎?
    整個劇情貌似是十三爺最後力挽狂瀾,救下了萬般無奈的雍正,但是不然。這裡面還得說說雍正背後的手段。明朝給清朝留下了一樣皇帝都很喜歡的組織,在明朝叫錦衣衛,到了清朝,這個組織就被皇帝利用上了,所以在《康熙王朝》裡面,開始魏東亭被監視,最後明珠索額圖結黨亂政的事,康熙都能了如指掌,這個組織此時不叫錦衣衛,不管叫什麼,血滴子也罷
  • 《雍正王朝》喬引娣跟過十四爺,為何又從了雍正?
    對比《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這兩部劇,就會發現,雖然它們出自一個作者,可是卻截然不同。《康熙王朝》裡雖然有對內的劇情,但很多驚心動魄的事情都是對外(對仇敵、對外番邦、對三藩),到了雍正王朝絕大多數的問題就出在雍正和八爺黨之間。
  • 逼宮事件:《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和胤禩的最後一場巔峰對決
    從江南募捐、追比國庫欠款、太子胤礽的兩次被廢、花錢買命案、血洗江夏鎮、《百官行述》處理事件等等「九王奪嫡」事件中的具體組成,說到底都是胤禛和胤禩之間的對決。就算最後的死鷹事件,雖然表面上看是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間的內鬥,但其本質仍是胤禩和胤禛關於皇位最後爭奪的人為政局設定。
  •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為什麼至死都認為雍正帝是篡的他的皇位?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91期)上一期我們講到了雍正帝即位,派圖裡琛帶著大內侍衛監視老十四胤禵回京,半路上老十四胤禵救起一個女子,也為後來劇情的發展留下的伏筆
  • 雍正王朝:百無一用是書生?狀元王文昭就能證明,書生很厲害
    別忘了,在如此級別的朝會上,王文昭這樣的級別壓根就沒有資格發言;或者,幾位在場的王爺隨便站出來一位就能立馬將其碾壓,根本不會給他完整發言的機會和時間。雍正皇帝如此發問,就能暫時迷惑住幾位王爺,才能保證王文昭說話的機會和時間。
  • 《雍正王朝》如果沒有胤祥,八王議政雍正難道真的束手無策了嗎?
    《雍正王朝》在「九子奪嫡」中,四爺胤禛最後成功脫穎而出升級為雍正皇帝,但對於獲得皇位的四爺,八爺黨胤禩肯定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最後雖然跪倒在雍正的腳下,但大家都知道他們肯定不會就這麼安安穩穩的。所以以胤祥為首的「八爺黨」集團就一直與雍正作對,處處和雍正皇權作對,百般的拆臺。後來在看到十三爺胤祥病重,加上已經控制了京城武裝力量後開始了最後的直面對決,那就是這部劇的高潮部分「八王逼宮」,而最後若不是十三爺胤祥的及時到來,雍正看起來就已經失敗了,那麼說起來如果沒有十三爺胤祥的話,雍正皇帝是否真的就只能束手無策了呢?
  • 康熙和佟國維的巔峰對決——看懂這頓飯,就看懂了《雍正王朝》
    康熙皇帝,大清江山的統治者,《雍正王朝》諸多「人精」中的智慧擔當。佟國維,上書房首輔大臣,擁有「佟半朝」稱呼之佟氏家族的家主。一位是王朝的統治者,一位是朝廷的一把手,這兩位人物之間的對話無疑就代表了「帝王心術」和「官場智慧」的對決。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對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佟國維竟然絲毫沒有落於下風,甚至還能逼著康熙皇帝做出讓步。
  • 《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如果十三爺不來,雍正能翻盤嗎?
    《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如果十三爺不來,雍正能翻盤嗎?雍正王朝中有一段:八爺作為總理王大臣,聯合八旗王爺、領侍衛內大臣兼九門提督隆科多接管豐臺大營兵權,控制宮中九門,意圖逼宮。最後十三爺及時趕到,才化解了這場危機,扳倒了眾多政敵。如果十三爺不出現,雍正有翻盤的機會嗎?
  • 想不到,原來《雍正王朝》裡,最強「心機男」是這麼一個小人物?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堪稱是歷史題材影視劇的巔峰之作,雖然是改編自二月河的小說,但劇中不乏有不少細節和人物都值得推敲,其中有一位歷經「康雍乾」三個朝代,情商不輸張廷玉,忠心皇帝,能明辨真假,看清形勢,還能做事做得恰到好處,這位就是大內侍衛圖裡琛。
  • 雍正王朝:胤祥為何向雍正建議,釋放胤禵?深通上意後的真情之舉
    如何挽救這種對於雍正皇帝極為不利的負面輿論局面,或者如何扭轉雍正皇帝在朝臣乃至天下臣民心中的形象?用釋放並重用前朝政敵,用一個對自己反對聲音最為強烈的皇十四子胤禵,就能完成這一目的。3、真情感召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皇十三子胤祥作為唯一一個沒有腹黑,只懂親情相待的反常皇室成員,之所以能被朝臣乃至執拗到瘋狂地步的皇十四子胤禵給予「你本來就是英雄」的形象認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其對人以誠相待、處事但憑良心。
  • 內地劇雍正王朝和港劇君臨天下,一個正餐一個水果?
    而這些問題,又都是雍正他爹留下來的,如果沒有雍正掌權這十幾年的嚴刑峻法,把以前凡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分懷柔的陋習別過來,只怕後世對康熙的評價也會掉一大截;歷史上對雍正刻薄寡恩、毀譽參半的負面定位,反而為這個角色和整體故事氛圍加了分,因為這種天然存在的人物底色,衝淡了歷史劇如何避也無法完全避開的歌功頌德味道。
  • 揭秘雍正王朝:雍正為何戴個金黃色的假髮畫像?有什麼寓意?
    雍正一年只給自己放三天假,分別是冬至、除夕和他自己的生日,由於十分勤快,所以雍正在位十三年硃批過的奏摺有360卷之多。 這樣一個勤勞的皇帝,有沒有自己的業餘愛好呢?這個工作狂一般的皇帝是有業餘愛好的,比如他喜歡臺灣的西瓜,不是看的是吃得,他自己曾經在夏季中過暑,所以他非常喜歡吃西瓜,他還特意把北京的西瓜子賞賜給福建官員,讓他們帶到臺灣去種。
  • 雍正王朝:雍正登基的當晚,為何老十七要求見雍正?這裡大有文章
    文/晨曦博文雍正王朝自從上映到現在已有二十餘年,但直到今日仍受到大家的喜愛和追捧,可見的確是一部不錯的電視劇作品,劇中的人物,大到皇帝、大臣,小到太監、宮女,每個人物都被刻畫的無可挑剔。其實雍正王朝中還有很多隱晦的事情,從表面上看,根本看不出來。小編今天給大家說的便是其中的一件隱晦之事。在雍正登基的當晚,當雍正皇帝回到自己的前邸之後,此時門外有人稟報,說十七阿哥求見,此時雍正聽從了鄔先生建議,並沒有召見他。那麼問題來了,雍正繼位的當晚,紫禁城可謂危機四伏,為何在此時,老十七會去求見雍正呢?
  • 歷史上雍正兒子弘時的下場怎麼樣了,和《雍正王朝》描述一樣嗎?
    弘時之死一直是一個謎,雖然《雍正王朝》對弘時之死有誇大成分,但歷史上弘時二十四歲即英年早逝,這和他的父皇雍正是有著莫大的關係。(電視劇《雍正王朝》,雍正帝一杯毒酒賜死兒子弘時)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弘時因為父皇雍正偏愛其弟弘曆而心生不滿,他有心爭取皇儲,於是便親近八叔允禩,在他的挑唆下,聯合同樣失勢的隆科多,三人在朝堂之上公然逼迫雍正讓位。
  • 解析《雍正王朝》的一點體會
    對於《雍正王朝》的解析,是最近兩年,我寫的最多類別的文章。記得當年念初中,這個電視劇播出的時候,就對電視劇的一些情景記憶深刻。近些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把其中的一些片段發布到各式各樣的app中,供大家反覆觀看。
  • 《雍正王朝》雍正皇帝最初飾演者是張豐毅,唐國強原定飾演配角
    1999年,一部劃時代意義的歷史電視劇《雍正王朝》橫空出世,這部劇一經播出就引發觀眾強烈反響,該劇由胡玫導演,二月河、劉和平編劇,劇情上該劇講究符合歷史事實,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被傳神的表演出來,直到今天《雍正王朝》依然是歷史劇中的最高水平之作,在豆瓣平臺上的評分高達9.2分。
  • 《雍正王朝》3場飯局,雍正的四菜一湯,太后奢華到沒邊了
    文/阿宏不管是楚漢爭霸時的「鴻門宴」,還是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飯局總是古代帝王的一種手段,《雍正王朝》中除了康熙給佟國維設定一場精彩的飯局外,還有3場飯局對比,也相當的精彩。第一場是雍正的私人晚宴,宴會極為簡單,參與者只有雍正和李衛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