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百無一用是書生?狀元王文昭就能證明,書生很厲害

2020-12-23 清朝那些人

王文昭,曾在「殿試」過程中享受過「逾時」特權,並享受了雍正皇帝親自掌燈的「恩科狀元」,也是雍正皇帝著重培養的青年官員。很明顯,即使王文昭對雍正新政有著明顯不滿,也並不影響雍正皇帝對其的信任和培養,更不影響他身上極為明顯的站位標籤。

說白了,王文昭自成為狀元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成為了雍正皇帝的政治勢力,無論他怎麼表現都無濟於事。

也正是這個原因,才會促使這個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的狀元,敢在「八王逼宮」這種統治階層內部矛盾爆發,而且雍正皇帝還明顯處於下風的關鍵時刻,主動站出來支持雍正皇帝。

只是,這個看似文弱而且還有著「抽搐」毛病的狀元,絕非「百無一用之人」,而是一個講究進攻策略,講究方式方法的人精。

首先,我們需要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四位旗主王爺明確表達出對朝廷政務不滿時,王文昭並沒有站出來;等到雍正皇帝走下龍椅,在朝堂子上巡視一周後,王文昭才第一個站了出來。

這個不起眼的小細節能說明什麼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八王逼宮」結束後,雍正皇帝對滿堂朝臣的訓斥:

「今天朕好傷心啊!朕傷心的,不是隱私他們逼宮亂政,朕傷心的是這麼多朝廷官員竟然一個個作壁上觀!平日裡,你們口口聲聲、君君臣臣的,今日君父當此危難之際,你們的忠愛之心都哪裡去了?難道朕真是什麼桀紂之君嗎?」

那些素日裡就不滿於雍正皇帝執政風格,或者對雍正新政明顯有意見,再或者本就隸屬於「八爺黨」勢力集團的官員不主動站出來,雍正皇帝能理解,也不會怪罪,因為雍正皇帝對他們本就沒抱希望!但如果王文昭這個曾享受皇帝掌燈的狀元,也沒站出來為雍正皇帝站位的話,會被雍正皇帝如何看待,可想而知。

更何況,就算王文昭不主動支持雍正皇帝,一旦「八王逼宮」成功,王文昭這個雍正皇帝的忠臣會落得何種下場,也顯而易見。

而雍正皇帝在朝堂巡視的表現,就是他在做出判斷的明確表現,也是他向支持自己的朝臣尋求幫助的重要信號。這種情況下,王文昭再站出來才叫「深通上意」,才叫「合乎時宜」,才叫「識時務」

我們再來看下王文昭的奏對表現:

「皇上,臣有本要奏!」

雍正皇帝則如此回應:

「你也要攻擊田文鏡?」

王文昭雖然對新政有所不滿,但能在這個時候站出來,雍正皇帝真就不知道他的真實意圖?真就不知道他是站出來支持自己的?

他當然清楚!

他之所以這樣問是為了暫時壓制「八爺黨」的阻攔。別忘了,在如此級別的朝會上,王文昭這樣的級別壓根就沒有資格發言;或者,幾位在場的王爺隨便站出來一位就能立馬將其碾壓,根本不會給他完整發言的機會和時間。

雍正皇帝如此發問,就能暫時迷惑住幾位王爺,才能保證王文昭說話的機會和時間。

對於雍正皇帝的發問意圖,王文昭明顯聽出來了,索性就按著雍正皇帝的意圖往下說:

「是!臣對田文鏡、對新法是有些看法,但臣現在說的不是這個!」

這句話的意圖依然很模糊,任誰也不會判斷出王文昭想要彈劾的人到底是誰?好了,王文昭又爭取到了繼續說話的機會。

也就是說,直到現在「八爺黨」們甚至還會以為這個狀元也想著趁機攻擊新政,自然不會對其加之阻攔。所以,直到王文昭提及「臣要參一個人——東親王永信」時,永信才恍然大悟地立即站起來訓斥。

那麼,問題來了:王文昭為何偏偏選中了東親王永信,而不是其他幾位王爺

1、東親王永信不是胤禩、胤禟等人,雍正皇帝對其擁有著絕對的控制力,能夠及時制止住東信必然會出現的阻止聲音。

2、選擇東信,胤禩、胤禟等人才會暫時消停,才不會立馬站出來反對。

3、東信,既非年齡最長者,也非年紀最小者,而且還是攻擊皇上的最活躍人物,既具有代表性也不至於最難對付。

所以,王文昭此話一出,胤禩、胤禟等人都沒有動靜,只有永信自己站了出來,而且還被雍正皇帝一句話壓了回去。

好了,所有的條件都滿足了,王文昭開始彈劾:

「第一,朝廷明詔,我們都看了,說得清清楚楚,請幾個旗主王爺來是為了商量旗務。東親王為什麼一開口就幹預朝廷的政務呢?這是明目張胆的越旨。」

「第二,東親王雖然是世襲王爺,但也是臣子,一上來就連續向皇上逼問,毫無人臣之禮。聖人有成法在,朝廷有禮制在,請東親王即刻向皇上謝罪!」

僅就這兩句彈劾,就足以證明「百無一用是書生」絕對不適用於王文昭:

1、著重強調「聖人禮法」「朝廷禮制」喚起滿堂朝臣的共鳴,同時也不給別人留下絲毫反駁的可能。

2、強調東親王永信「幹預朝政」的越旨表現,用以凸顯四位旗主王爺的「逼宮」事實;強調永信「攻擊皇上」,用以凸顯四位旗主王爺的「毫無人臣之禮」

我先讓你佔不住理,先把錯按到你身上,看你如何回應?

你拒絕、反抗,滿堂朝臣,尤其是那些清流官員們就找到了攻擊你的理由;

你默認、認罪,雍正皇帝就能依據於此治你得罪;

當然,永信更可能選擇沉默,或者連減弱進攻鋒芒。但只要這種情況出現,王文昭的目的就達到了,雍正皇帝也就能得到喘息機會了!

話說到這個份上,永信不敢反駁,但胤禟可不慣著王文昭,一陣瘋狂的謾罵以後,王文昭的「抽搐」又犯了!

王文昭失誤了?還是,胤禟真就有那麼大的辦事,能讓王文昭當場犯病?

別誤會,這恰恰是王文昭整個計劃的一部分。

1、正面硬剛旗主王爺,雍正皇帝已經記住了王文昭的忠心表現,王文昭的目的達到了,該退場了!

2、胤禟謾罵王文昭,又讓 雍正皇帝找到了訓斥胤禟的理由,讓雍正皇帝暫時扳回一局,形成震懾。有了胤禟的謾罵,王文昭的忠心和貢獻自會更加突出,剩下的就是如何完美退場,如何將自己的形象受損程度將至最低了。

3、旗主王爺久在關外,得罪不可怕,甚至也無所謂;但胤禟背後有廉親王胤禩,而且還就在京中,就在朝堂之上,王文昭可不敢輕易得罪。

也就是說,王文昭幫雍正皇帝站了位,還不想過多得罪「八爺黨」,該怎麼辦?

直接抽風,撤離戰場!

除了能安全撤離戰場,王文昭還有著更大的好處:

皇上,為了給您站位,我都被罵到抽風了,您看看將來該怎麼提拔重用我吧!

百無一用是書生?最起碼,王文昭絕不是這樣!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相關焦點

  • 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你知道它的真正含義嗎?
    不過,在那些親戚們的口中,話還是那些,不過換了一個花樣而已,誰誰沒有上大學,做生意掙了好多錢,誰誰誰上大學後成了書呆子,早就告訴你「百無一用是書生」云云。是啊,有多少次聽人提起誰誰大學畢業混得不好時,「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就被人抬了出來,說句老實話,那些說這句話的人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知道這句話其實還有上半句嗎?不用說,他們很多人是不知道的。
  • 比起眾所周知的「百無一用是書生」,它的前一句才是更為辛酸
    大家在讀書時代相信都讀過詩句「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誠然,現在的我們確實有這樣的言論自由,但是這在古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我國封建主義社會階段,哪怕是再開明的王朝,都有因言獲罪之人,而這些人中大多數說的不過是心中所想,抒發自己的見解,或為民請命,或抨擊奸佞。
  • 黃仲則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就好比馬雲說「我不喜歡賺錢」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這首詩第一句自嘆一事無成,第二句出自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所以,以後有人跟你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你可以直接甩出後兩句: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黃景仁(字仲則)說自己「百無一用是書生」。然而他真的是否如此呢?黃仲則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著有《兩當軒集》。詩人張維屏說他:「夫是之謂天才,夫是之謂仙才,自古一代無幾人,近求之,百餘年以來,其惟黃仲則乎!
  • 《雍正王朝》為什麼雍正獨賞識逛妓院的劉墨林,並欽點為探花郎?
    (月照華庭|閒談《雍正王朝》——第01期)在《雍正王朝》一劇中,劉墨林這個人雖然出場的次數不多,卻是個很重要的角色,很多事情的發生都和他有著重要的關係,而且他從出場就帶著神秘的色彩,就連他的死也像紅樓夢中的秦可卿一樣,迷霧重重,惹人猜疑。
  • 知行合一與「讀書無用論」:百無一用是書生?
    至於那些讀死書的墨守陳規之輩,就算是不讀書,他也沒辦法成功,這便是所謂的「百無一用是書生」了!回顧歷史,在各類古籍中也記載了不少相關的奇聞軼事,如今就摘錄一二,聊做分享。更多古今異聞,盡在《山海異語》!
  • 「百無一用是書生」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看了後兩句才知道
    我們現在經常能聽到一句話「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被很多人用來形容讀書無用,但是這句話真的是這樣嗎?不聯繫上下文閱讀,是不能體會其中意思的。這句話出自清代黃景仁的詩《雜感》,全詩如下:《雜感》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 強烈推薦五本科舉文,百無一用是書生?農家子全靠科舉光宗耀祖!
    這一期給大家強烈推薦五本科舉文,百無一用是書生?農家子全靠科舉光宗耀祖。第一本:《嫡次子》作者:邈邈一黍小短評:古代撐起門戶的必須是嫡長子,而男主作為嫡次子,位置有些尷尬。更因為男主讀書比自己的兄長厲害,反而被家人為難。為了逃離家裡的牢籠,男主選擇了科考,改自己的命運。第二本:《大將軍卸甲考科舉》作者:文理風小短評:比較搞笑風的一篇科舉文。男主本是將軍,失憶後成了農戶,為了尋找自己的親人而參加科考,卻在考場上發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 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你知道它的原文是什麼意思麼
    今天我們來講講「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我們經常看到或者聽到,應該都是從那些成績不好的人嘴裡,為什麼呢?這大概是要為自己的成績不好找到一個藉口。 所以就用這句話來告訴自己,讀書有什麼用呢?你看連古人都說了最沒有用的就是讀書人了,書讀多了真的沒有用,說的那麼認真,說服了自己還妄圖說服他人,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古人並沒有這樣說過,對不起,這個鍋古人不背。
  •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百無—用是書生黃仲則其人,孤苦有趣,瞿秋白、鬱達夫、郭沫若等等都是其堅決的擁躉,不僅細品過其詩,而且瞿秋白與黃仲則同屬陽湖老鄉,近鄉情怯,革命加浪漫,天涯羈旅,似乎也是天下所有詩人的背影。
  • 雍正王朝:科場舞弊案——雍正皇帝最為精妙、腹黑的一次權謀算計
    在看《雍正王朝》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科場舞弊案」的演變過程,產生過懷疑。反正小編覺得,整個「科場舞弊案」,乍看之下合情合理,可是細想之後,卻迷霧重重、非常詭異。所以,舉薦他為主考官,更容易取得雍正的同意,從而實現自己繼續夾帶考生的目的。後來,張廷璐被捕之後,承認了自己夾帶考生(不收錢的),也可以很好的證明這一點。現在,我們回到雍正這一邊:有著強大信息網的「四爺黨」,非常有可能早就發現了八爺收買新科士子的的秘密。
  • 書生誤國不是空談,古代一書生憑藉一封信,卻害死20多萬人
    書生,泛指讀書人,古時候主要指的是那些讀書人,他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每日沉迷於聖賢之書,不注重實踐,只會紙上談兵認死理,不懂變通,在他們的世界裡,聖人的話永遠是對的,所以古代的民間一直有「百無一用是書生」「書生誤國」「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種諺語,今天我們所說的這位可謂是書生誤國的代表人物
  • 書生打架搶來文狀元,卻是寵妻狂魔,為老婆抓藥而被罷官
    在我們的印象中,狀元往往是弱不禁風的書生,滿肚子的計謀卻手無縛雞之力。其實,在歷史長河中,也有不少書生,意氣風發,一手錦繡文章,一手平定天下。宋朝初年,居然還有一位狀元是靠打架而得來的,經歷頗為傳奇。更有意思的是,這樣的狀元,還是個寵妻狂魔,為了老婆不惜丟官。 這位狀元叫王嗣宗,他的經歷與當時科考的背景是分不開的。宋太祖時期,科舉考試講究「文思敏捷」。滿堂的考生之中,誰能提前交卷,誰就能在名次上佔有優勢。開寶八年的殿試中,宋太祖甚至許諾,第一個交出合格答卷的,就定為狀元。
  • 書生氣質惡魔手段!精武門奪命書生讓各路俠客甘拜下風
    《天龍八部》中的段譽  說起奪命書生,大家第一印象肯定是《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奪命書生,雖然他心狠手辣,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武功高強,書生奪命劍更是威力驚人。而精武門也有一位「奪命書生」,他笑起來給人的感覺就是全世界都充滿陽光,不少女粉絲迷倒在他的笑容之下。這位「奪命書生」就是曾被精武門主持人朱家良稱讚為「顏值價值三個億」的解俊鵬。
  • 雍正王朝:劉墨林跟蘇舜卿的悲劇,其實一開始就註定了!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補16期,總166期)上一期我們提到了雍正帝為什麼執意要錄用有違禮法的劉墨林,一方面劉墨林確實有才,另一方面他也確實具備改革者的做派
  • ​《校園高手2》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百無一用是書生
    一個萬妖山的老者,看到滄瀾的星魂,神情也是一凝,趕緊,道:「少主,小心他的星魂,聽說這弒魂狼厲害得緊,所有天賦都是針對神魂……」血鳳點了點頭,表面輕佻,心底卻已經警惕起來,雖說,對方只是一個小小的執事,但蒼古聖地畢竟是七品宗門,擁有的底蘊,比他們萬妖山強了不是一點半點。一個聖地,典藏的術法,也不容小覷。嗚嗚嗚!
  • 《赤狐書生》與年輕人「共舞」 江志強坦露影人心聲
    電影《赤狐書生》講述了狐妖白十三看中了書生體內的仙丹,本想取丹成仙,卻意外和書生成為朋友的故事。該片宣發主打年輕觀眾,「赤狐書生仿妝大賽」「赤狐書生狐狸舞」「赤狐書生遊園會」等話題閱讀量超10億,主角變裝視頻引發全網模仿。據悉,該片觀眾畫像中29歲以下觀眾超7成,20~24歲是主力。
  • 書生:你是嶽飛後人,何不反清?此總督:好說!連夜上奏雍正!
    在雍正年間,有一位叫做曾靜的書生,也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他雖然是一介書生,但卻堅持「夷夏之防」,認為作為夷狄的滿清不配擁有天下,素有反清大志!但一直以來,他始終覺得自己是紙上談兵,因此很希望找到當世豪雄,自己好輔助其完成反清大業!至於人選,曾靜非常鍾意一位清朝的封疆大吏,他便是時任川陝總督的嶽鍾琪。
  • 《雍正王朝》中,誰最可恨?並非老八,而是這個道貌岸然的大清官
    導讀:作為一部經典的歷史劇作,《雍正王朝》對於角色的塑造絕對無可挑剔,甚至有人認為但凡有正臉出現的人物,都不容忽視,都有著他存在的必然理由。但既然是朝堂爭奪、權力對決,劇中人物雖無好壞之分、對錯之別,但在觀眾心中卻也有著主觀判斷。
  • 房價面前,百無一用是書生
    同事有的早早買了別墅,升值了幾百萬;有的在手機上曬出買房的協議證明,讓陳盈有種緊迫感。當初從四川大學讀完本碩,來北京師範大學讀博士時,她看著瘋狂的房價曾一臉不屑:「這麼貴,誰會買呀。」後來,她一次次被現實打臉。
  • 莫道書生無膽氣,拒北城頭袖飄搖,雪中儒聖——程白霜!
    程白霜好像是唯一一個死在拒北城的讀書人,也是他讓世人慎言,莫在道百無一用是書生!一 天道契機 我入天象程白霜之前聲名不顯,或者說是在雪中不曾有名,這可能就是儒家吧,不去爭那些虛名,這樣的讀書人才討人喜歡。程白霜到達北涼的時間剛剛好,早一點晚一點都會錯過這場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