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河塘邊,河蕩裡,一簇簇,一片片,一大攤,長了許多的蒲和柴。白天中午下午,龍蝦在陰涼邊乘涼;下晚,蒲柴上面有好多好多飛舞的蜻蜓,金燦燦的晚霞燒紅了西邊;到了晚上,又有一場大戲精彩閃亮登場。連綿起伏的蛙聲,「咕缸——咕缸——」的叫聲就是它們的詠嘆調,三三兩兩的螢火蟲不約而同地盤活了河塘的夜景。啊,醉了!醉了這河塘的夜色。
多年後的202O的盛夏,我居然在離南海一百多公裡的錦江河畔遇到了這兒時醉人的夜!真的是很爽很爽!我就像還生活在兒時夢中,久久地揮之不去。我的思緒一下了飛到了四十年前,飛到了兒時深深的記憶中去,這也是一代人在我們農村的記憶。
蒲可以分為蒲尖、蒲葉、蒲根,有的蒲還有蒲棒,可能是有公母之分吧。蒲棒摘下來,放在屋子瓦上面曬,等曬全乾後,可以用火柴把它點燃;有人直接放鍋裡放草,擦火柴,點草,燒著後把薄棒頭放在草上面燒。到了晚上,我們小屁孩洗過澡後,每人拿著一根,可以燻蚊子。那時候根本就沒有蚊香,還有的人家,燃蚊草就是把非常碎的草點著後,再吹滅,光著煙。曰:燃蚊煙。
那時候弄蒲菜,簡直就是幾分鐘的事,隨便到哪個蒲塘,便大獲而歸。
記得吃的最多的還是蒲兒菜燒(淮安方言瀆)豆腐。蒲菜剝皮洗淨,大約切2-3釐米長的段,下入豬油燒熱,入蒲菜煸約1-2分鐘,盛入碗中。再熱菜籽油,左手抓一塊豆腐,橫豎一切二,然後一刀一刀切成3-4毫米的片,逐步放入鍋裡,淮安叫「豆腐」,把豆腐剝的兩邊金黃金黃的,放薑片和適量水、鹽,大約4-6分鐘,再放入蒲菜,大煮2-3分鐘,加入味精,撒上迷人的蔥花,滴2-3滴麻油,就0k啦!
在飯店蒲菜檔次就高了,蒲菜有水氽和油氽之分。水氽的一般情況是和湯有關,比如蒲菜燉肉圓。水氽好蒲菜後,放入水中衝涼,切段再擠出蒲菜水分後,放入正在燉的肉圓砂鍋中,加點黃豆油,兌好作料後,共約3O分鐘就可以熱氣騰騰翻滾的上桌了。
另一道開洋薄菜,清油約3-4成,放入整排切好後的薄菜,約1-2分鐘,用你勤勞的右手,拿起漏勺迅速撈起,放入乾淨的託盤中攤開,讓它們盡情地納涼一下,現把開洋用料酒和水泡好、發後,用水清洗乾淨。把蒲菜切成大約拇指與食指一拃長段,整齊齊放入與之相配的整碗中,開洋裝進另一小碗,放少量的鹽和味精,上籠蒸入4-6分鐘即可,倒扣入盤中,倒下碗湯汁,把蒸好的開洋排在薄菜上,調味湯汁勾,油亮亮透明薄欠,即成!這道菜還是我們敬愛的家鄉淮安人周恩來總理,接待外賓非常重要的一道"國宴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