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神秘遠古:石峁遺址

2021-03-05 野馬神旅

  石峁遺址,是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國北方的中心,據專家研究,有可能是黃帝的都城崑崙城。

  石峁遺址大約是在公元前2200年-1900年之間,距今約4000年左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這個曾經的「石城」壽命超過300年。考古勘探確認了石峁遺址由皇城臺、內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並相對獨立的石構城址組成。內城牆體殘長2000米,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外城牆體殘長2.84千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其規模遠大於年代相近的良渚遺址、陶寺遺址等已知城址,成為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個。

  「皇城臺」位於內城偏西的中心部位,為一座四面包砌護坡石牆的臺城,大致呈方形。內城將「皇城臺」包圍其中,依山勢而建,城牆為高出地面的石砌城牆。外城系利用內城東南部牆體、向東南方向再行擴築的一道弧形石牆,絕大部分牆體高出地面,保存最好處高出現今地表亦有1米餘。

  文物部門對該遺址進行發掘,發現有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槨墓、甕棺葬等,出土陶、玉、石器等數百件,尤以磨製玉器十分精細,頗具特色,其原料主要為墨玉和玉髓,器類有刀、鐮、斧、鉞、鏟、璇璣、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接著,進一步發掘出城門遺址、皇城大道、祭祀臺、池苑、哨所、石砌院落,還有人骨、鱷魚骨,以及壁畫、紡織品等珍貴遺存。

  經過大量考古調查、勘探和部分發掘,基本確定了石峁是一處保存相當完整、基本可以閉合的城市、城牆、城門、角樓等配套建築完備的規模城池。專家初步認定,石峁城址應當始建於龍山中期,延續至龍山晚期至二里頭早期階段,無疑是黃河中遊地區龍山晚期至夏代早期之間的一個超大型中心聚落,是黃河腹地二里頭遺址之外一個重要遺址。

  石峁遺址以「中國文明的前夜」入選2012年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

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石峁古城遺址隨想
    兩年前,我造訪了這個地方——神木縣,準確地說,不是因為煤的名與火,而是由於一座神奇的古城——石峁。我隨《塞北散文選》研討會採風團進入了神奇的石峁,來踐約一個寫作者的朝聖之旅。我們在八月清澈的陽光裡,拾階而上。
  • 石破驚天 探尋五千年燦爛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 石峁遺址
    近日,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了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石峁遺址,文明起源,見證燦爛悠久的中華文化。石峁遺址 打造展示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標杆典範。走進陝西神木石峁遺址,探尋中華文明起源,感受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交相輝映的神木魅力。這段歷史,雖已塵封數千年,卻依然鮮活而溫熱。這方古國,雖已揭開面紗卻依然神秘悠遠。「哇,太壯觀了,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當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石砌城垣展現在眼前時,令媒體的記者們對中國古人的智慧及精湛工藝成就讚嘆不已。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考古學者首次關注到石峁遺址是在1958年。時年,陝西省開展第一次全國文物普查,「石峁山遺址」(即今石峁遺址)首次被考古工作者記錄。根據對調查信息及採集陶片等標本分析,調查隊認為在石峁、雷家墕大隊一帶有一處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遺址東西約四華裡、南北約六華裡,包括三套城,以位於石峁大隊皇城臺高地的「頭套城」最為清晰。
  • 石峁遺址的發現,以及與陶寺遺址不得不說的關係
    ▲孫周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員,石峁遺址發掘領隊。研究領域:新石器時代考古、青銅時代考古。1958年3月至11月,陝西省開展文物普查工作,發現石峁龍山文化遺址,包括三套城。報告建議責成農業社負責保護,並請求文化主管部門勘察。
  • 【華夏第一城】高家堡石峁古城遺址探訪
    民國饑荒年,這裡還發生著附近村民升玉易鬥米、籠垛馱賣的事。當地村民在耕種、修造梯田、開坡築路時,不斷發現古玉;這些古玉,有的被農民帶回家裡做鎮宅之寶,有的被文物販子廉價收走,有的被賣到高家堡農副產品收購站……四千年,石峁是這般岑寂。岑寂的只是時光,不是靈魂。那些混亂的腳片,貪婪的盜賊,將這遠古文明的河山踐踏得千瘡百孔。1976年夏天,西北大學考古系教授戴應新去山西考察。
  • ​石峁遺址的城與玉
    石峁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屬略晚的龍山文化。經碳14測年並輔以其他方法,斷其距今有4000年至4300年。本報邀請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朱鴻,對石峁遺址進行解讀。石峁城屬於堯世的聚落?在石峁城所發掘的人頭骨,就是某種大祭儀式的遺存,不過大祭顯然不唯此。也許更多大祭儀式之遺存將漸漸發掘出來。    我有一個大膽的猜想,石峁城是堯帝的陪都,當然這一猜想並無任何文字記錄佐證。不過堯都在平陽,今之臨汾一帶,其海拔400米左右,在陶寺遺址,今之山西襄汾一帶,海拔500米至600米之間。
  • 世界著名期刊選出過去10年十大考古發現 石峁遺址榜上有名
    圖為陝西石峁遺址皇城臺東護牆北段上部牆體(2017年9月13日攝)。新華社發12月19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了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
  • 世界著名期刊選出過去10年十大考古發現 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
    12月19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了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該十大考古發現分別為克羅埃西亞文迪亞洞穴(2010)、中國陝西新石器時期的石峁城(2011)、秘魯萬查基託—拉瑪斯奇穆遺址(2012)、英格蘭萊斯特理察三世的墳墓(2012)、加拿大北極圈皇家海軍「埃裡伯斯」號和「恐怖」號的殘骸(2014)、南非新星洞穴納萊迪人(2015)、柬埔寨雷射掃描高棉帝國首都吳哥(2015)、希臘皮洛斯獅鷲戰士之墓(2015)、埃及薩加拉木乃伊作坊
  • 甕城溯源——以石峁遺址外城東門址為中心
    圖一 石峁遺址外城東門址(由西北向東南攝)  本文在系統梳理以往考古發掘所見甕城的基礎上,探討石峁遺址甕城的形制、結構及產生的背景,分析其在中國古代城防建築史上的地位及對後世城防制度的影響。   一 石峁遺址甕城的發現與確認   石峁遺址外城東門建有內甕城和外甕城(圖二)。外甕城是以一道南北向長牆和兩道東西向平行短牆為外圍周界,與南墩臺、北墩臺合圍形成的城門外的獨立空間。外甕城的平面呈U形,與門道處於同一條中軸線上,將門道基本遮蔽,使得外城東門不直接暴露於外。
  • 跟隨央視一起探秘榆林這座4000多年前的古都遺址
    位於陝西榆林神木石峁遺址,是一座距今4000多年的宏大都城遺址。近年來,它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首次出土的大型陶鷹、遠古石雕、石柱,陸續出土的精美石峁古玉,規模宏大的東城門、皇城臺、城牆、馬面……
  • 祝賀陝西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為什麼它是石破天驚的?
    這幾天,被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刷屏了。所謂世界十大考古發現,是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出來的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中國有且僅有一項入選,就是位於陝北的石峁遺址。
  • 神木石峁遺址發現4000年前大型陶鷹 造型生動
    本報訊(記者趙爭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村山梁上的石峁遺址,是目前中國史前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記者昨日獲悉,考古人員在位於遺址核心區的皇城臺東護牆北段發掘出土一百餘片卜骨和包括萬餘枚骨針在內的大量骨器。
  • 石峁遺址亦大禹之刑法官獄神皐陶城堡禁地
    石峁遺址亦大禹之刑法官獄神皐陶城堡禁地倪寄如(退休工人)8月30日央視10的《探索發現/考古進行時》再對石峁遺址釋疑,使人感到對宏大的石峁遺址缺乏史料難於尋找考古訊息,但靜下心來深感只要堅持「創造性轉化
  • 面積遠超陶寺遺址的石峁古城曾住過何方神聖?
    應當說,在目前的條件下,將新石器時代的考古遺存與古史傳說輕易掛鈎都是危險的。在疑古思潮的衝擊下,古史傳說的可信度本身便很脆弱,而與考古遺存相聯繫,則需要充分的證據。目前而言,學術界普遍相信王城崗遺址、新砦遺址以及二里頭遺址與夏文化密切相關,陶寺古城則可能是堯舜都城,這些認識主要基於時間、空間以及文化特徵的相契。此外的一些推論,往往不能得到大多數學者的信服。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1期直播預告:史前遺址石峁,會是誰的城?
    這是一個三次入選「六大」考古新發現、兩次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史前遺址,自2011年確認並開展考古發掘以來,幾乎每年都會以令人震驚的成果給學術界帶來驚喜。  這裡野蠻與文明並存,他們用眾多少女頭骨祭祀,卻已掌握了測定夏至日期及日出、日落方位角的辦法;  這裡的人不僅能製作大型陶鷹,習慣「藏玉於石」,還有大型制骨作坊,甚至製作出了骨制口弦琴等樂器;  這裡還發現了大量精美石雕,其中一些立柱型石雕已具有圖騰柱性質,而這些石雕甚至可能影響到了商周青銅禮器的藝術構思和紋飾風格……  這就是位於陝北神木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石峁遺址
  • 2019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初評名單出爐——探秘石峁皇城臺
    石峁遺址位於神木市高家堡鎮,是目前國內已知的新石器時代最大的城市聚落遺址。2019年,考古人員對石峁遺址核心區域的皇城臺進行了發掘,發現了大量珍貴文物和遺蹟。其中,一組神秘的獸面紋石刻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截至目前,考古人員在皇城臺南牆上新發現了上百件史前石刻雕像。這些雕像距今約4200年左右,題材以人面紋、獸面紋和動物紋為主,反映了石峁遺址先民高超的藝術水平和精湛的雕刻技藝。
  • 誰的石峁:石峁古城系上古西夏都邑
    石峁古城遺址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龍山晚期至夏早期規模最大的城址,距今4300—4000年。自2011年系統考古發掘以來,石峁遺址引起世人極大關注。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進展,古城主人是誰這一問題,自然激發了學者的研究興致,猜測頗多。沈長雲在《石峁古城是黃帝部族居邑》(《光明日報》2013年3月25日第15版)、《再說黃帝與石峁古城——回應陳民鎮先生》(《光明日報》2013年4月15日第15版)中認為,石峁古城「不是別的,正是傳說中黃帝部族所居住的居邑」。
  • 【深度揭秘】石峁古城的身世揭秘
    陝西神木縣的石峁古城是一座巨大的城池,其中出土的大量壁畫、城牆裡的玉器,這些都說明石峁古城是一個規模、等級很高的城池,至少是一個龐大部族活動的中心。那麼,究竟是什麼樣一個部族,能夠建造這麼大規模的都城?它的主人又是誰呢? 有人推測石峁古城是大禹先祖的都城。首先大禹在古代文獻記載中出生於西方。而石峁城在陶寺遺址的西北方。陶寺遺址被認為是堯的都邑。其次,石峁古城興廢時間與夏朝創立相符。據考古資料,石峁遺址創建於龍山文化中晚期,廢棄於夏代早期。其三,石峁古城玉禮器的使用被夏王朝繼承。
  • 陝西石峁遺址入選《考古》評選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12月19日消息,美國考古學會期刊《考古》近日在其2021年1月/2月期刊上評選了過去十年間的十大考古發現,中國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十大考古發現分別如下。1、文迪亞洞穴,克羅埃西亞,2010(Vindija Cave, Croatia, 2010)尼安德特人(智人近親)大約在3萬年前滅絕。然而,有些人擁有從這些遠親傳承下來的遺傳標記。
  • 石峁古城,給我們哪些驚人的信息?
    石峁古城,橫空出世。早想寫石峁古城啦,一直不能下筆,主要原因是面對這樣一個神聖而偉大的發現,老虎吃天,無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