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期刊選出過去10年十大考古發現 石峁遺址榜上有名

2020-12-26 西部網

圖為陝西石峁遺址皇城臺東護牆北段上部牆體(2017年9月13日攝)。 新華社發

12月19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了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

該十大考古發現分別為克羅埃西亞文迪亞洞穴(2010)、中國陝西新石器時期的石峁城(2011)、秘魯萬查基託—拉瑪斯奇穆遺址(2012)、英格蘭萊斯特理察三世的墳墓(2012)、加拿大北極圈皇家海軍「埃裡伯斯」號和「恐怖」號的殘骸(2014)、南非新星洞穴納萊迪人(2015)、柬埔寨雷射掃描高棉帝國首都吳哥(2015)、希臘皮洛斯獅鷲戰士之墓(2015)、埃及薩加拉木乃伊作坊(2018)、義大利龐貝雷吉奧五號區域的發掘(2018)。

2011年,省考古研究院等相關單位對石峁遺址開展了系統考古調查和發掘,最終確認石峁遺址是一座面積約400萬平方米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的城址,由皇城臺、內城、外城組成,是目前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大的史前城址。其中,皇城臺作為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域,已具備早期「宮城」性質,是目前東亞地區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早期宮城建築,展現了黃土高原上一處神秘王國都邑的極致輝煌。石峁城址以其恢宏的氣勢直觀地顯示著公元前2000多年當地文化、社會的發展高度。

美國考古學會作為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是北美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考古學組織,其於1885年創辦的《考古》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考古學雜誌之一。《考古》認為,在過去的10年中,包括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孫周勇在內的發掘者揭露了一座擁有巨大防禦工事和複雜基礎設施的石城,該遺址的年代和地理位置都令人驚訝。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世界著名期刊選出過去10年十大考古發現 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
    12月19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了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該十大考古發現分別為克羅埃西亞文迪亞洞穴(2010)、中國陝西新石器時期的石峁城(2011)、秘魯萬查基託—拉瑪斯奇穆遺址(2012)、英格蘭萊斯特理察三世的墳墓(2012)、加拿大北極圈皇家海軍「埃裡伯斯」號和「恐怖」號的殘骸(2014)、南非新星洞穴納萊迪人(2015)、柬埔寨雷射掃描高棉帝國首都吳哥(2015)、希臘皮洛斯獅鷲戰士之墓(2015)、埃及薩加拉木乃伊作坊
  • 祝賀陝西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為什麼它是石破天驚的?
    這幾天,被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刷屏了。所謂世界十大考古發現,是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出來的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中國有且僅有一項入選,就是位於陝北的石峁遺址。
  • 陝西石峁遺址入選《考古》期刊評選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群眾新聞網12月19日消息,美國考古學會期刊《考古》近日在其2021年1月/2月期刊上評選了過去十年間的十大考古發現,中國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十大考古發現分別如下。1、文迪亞洞穴,克羅埃西亞,2010尼安德特人(智人近親)大約在3萬年前滅絕。
  • 陝西石峁遺址入選《考古》評選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12月19日消息,美國考古學會期刊《考古》近日在其2021年1月/2月期刊上評選了過去十年間的十大考古發現,中國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十大考古發現分別如下。1、文迪亞洞穴,克羅埃西亞,2010(Vindija Cave, Croatia, 2010)尼安德特人(智人近親)大約在3萬年前滅絕。然而,有些人擁有從這些遠親傳承下來的遺傳標記。
  • 石破驚天 探尋五千年燦爛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 石峁遺址
    近日,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了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石峁遺址,文明起源,見證燦爛悠久的中華文化。石峁遺址 打造展示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標杆典範。走進陝西神木石峁遺址,探尋中華文明起源,感受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交相輝映的神木魅力。這段歷史,雖已塵封數千年,卻依然鮮活而溫熱。這方古國,雖已揭開面紗卻依然神秘悠遠。「哇,太壯觀了,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當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石砌城垣展現在眼前時,令媒體的記者們對中國古人的智慧及精湛工藝成就讚嘆不已。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198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呂智榮在神府煤田考古工作時對石峁遺址進行了調查,採集到陶器殘片、磨製石器、打制石器和細石器共40餘件,並徵集到個別玉器。呂氏提出,石峁先民的經濟生產以農業為主,大量細石器的發現又表明他們還存在著相當發達的牧獵經濟[10]。
  • 2019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初評名單出爐——探秘石峁皇城臺
    被譽為「文物界奧斯卡大獎」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名單近日公布,全國共有20個候選項目,其中陝西有6個項目入圍。今天讓我們走近石峁皇城臺遺址。
  • 我的神秘遠古:石峁遺址
    石峁遺址,是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
  • 石峁遺址的發現,以及與陶寺遺址不得不說的關係
    ▲孫周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員,石峁遺址發掘領隊。研究領域:新石器時代考古、青銅時代考古。1958年3月至11月,陝西省開展文物普查工作,發現石峁龍山文化遺址,包括三套城。報告建議責成農業社負責保護,並請求文化主管部門勘察。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轉自——中經文化產業5月5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公布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從1990年首屆舉辦以來,到今年已經30年了,被業內人士譽為「考古奧斯卡」。據了解,今年的十大有點「不一樣」。
  • 神木石峁遺址發現4000年前大型陶鷹 造型生動
    本報訊(記者趙爭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村山梁上的石峁遺址,是目前中國史前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記者昨日獲悉,考古人員在位於遺址核心區的皇城臺東護牆北段發掘出土一百餘片卜骨和包括萬餘枚骨針在內的大量骨器。
  • 寨山石城考古新發現:首次全面揭露石峁文化大型墓地
    中新網西安9月24日電 (記者 田進)陝西省考古研究院24日透露,石峁文化次級聚落寨山石城考古新發現,首次全面揭露了石峁文化大型墓地。廟墕地點遠眺。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府谷寨山遺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田家寨鎮王沙峁行政村寨山自然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處於陝、晉、蒙三省交界處。寨山遺址位於石峁遺址東北約60公裡處。居址:白灰面土窯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據介紹,寨山遺址包含一處重要的龍山時代石城聚落,城內面積約60萬平方米。
  • 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宣漢羅家壩遺址成為四川唯一...
    羅家壩遺址遠景徐洋 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四川在線記者1月14日從達州市巴文化研究員獲悉,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於日前啟動,在31個初評候選項目中,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榜上有名,其也成為四川唯一參評的202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
  • 這十大考古新發現,個個大有來頭!
    實證夏代存在的信史考古發現是什麼?  「三皇五帝」究竟是確有其人還是神話傳說?  ……  這些都是事關中華文明歷史的重大問題,也是世界文明史研究的重要問題。  許許多多的未知領域,都需要考古工作去揭開謎底。  「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鬥,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 山大青島校區考古團隊成果 入選今年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原標題:全世界都關注了這件距今1.35萬年的靈井鳥雕( 來源:青島晚報)近日,《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文化遺產研究院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 考古中國 | 石峁文化次級聚落:陝西府谷寨山石城考古首次全面揭露石峁文化大型墓地
    遺址位於石峁遺址東北約60 公裡處,處在黃河一級支流石馬川中遊,在其南岸的黃土梁峁上,石馬川由此向東南約25 裡匯入黃河。      寨山石城發現並初步確認於 2015 年,是年10 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會同榆林市文物保護研究所、府谷縣田家寨鎮政府對寨山遺址進行了全面考古調,初步認定寨山遺址除仰韶晚期遺存外,還包含一座龍山時代石城聚落,城內面積約 60 萬平方米。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10項新發現入圍。在這些發現中,我最關注的是疥疙洞遺址、小南山遺址、石峁遺址皇城臺、平糧臺城址,因為四個遺址對於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視頻」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這個考古界「奧斯卡獎...
    楚天都市報記者戎鈺「我們需要了解過去的5000年,以便掌握未來的100年。」這句考古界的名言,既闡明了考古學的價值,也道出了考古學的魅力。中國考古界最高獎項、被譽為考古界「奧斯卡獎」的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今日下午揭曉「十大」名單,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榮耀上榜。
  • 石峁古城遺址隨想
    同行的作家有的掏出手機不停地拍照,有的認真聆聽石峁遺址博物館的專家在講解開發石峁遺址的整個過程,有的趁人不備將一塊沾滿沙土的石頭裹在傘下裝進包裡,像當初那些在石峁古城撿到玉石的農民一樣心生歡喜。有微風輕輕從頭頂掠過,那遠去的歷史,便如鑲嵌在城牆裡的石峁玉器,敲擊出激越清脆的回聲。
  • 【華夏第一城】高家堡石峁古城遺址探訪
    4月4日,他途經龍山鎮城子崖,在走路的當中回頭一望,路溝邊斷崖的橫截面攫住了他的目光,那是一條古文化地層帶——陽光下延續數米清晰可見。此後,吳老先生多次到城子崖實地考察,找到大量色澤烏黑、表面光滑的陶片——它們正是日後龍山文化的代表黑陶。吳金鼎回校後便將這一發現報告了他的老師李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