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漁民家門口撿到地龜 主動聯繫漁政幫助放歸

2021-01-11 瀟湘晨報

揚子晚報網5月13日訊(通訊員 張茂華 記者 範木曉子)5月13日上午,鹽城響水縣響水鎮城南居漁民劉玉才在自家門口撿到一隻4斤重的地龜,主動聯繫當地漁政部門幫助放生。

當天上午9時許,劉玉才打電話給響水縣漁政監督大隊,稱其在家門口意外發現一隻4斤重的烏龜,請求漁政人員前來確認並幫助處置。

漁民撿到的地龜

「我家住在通榆河邊,今天一大早,聽到小狗不住地吠叫,我出門一看,發現小狗在追一隻烏龜。」劉玉才說,他把龜撿起來,以前聽說,發現這類水生動物要主動聯繫漁政部門確認能否放生,於是便立即撥打了漁政電話,請漁政人員前來處置。

漁民撿到地龜請來漁政幫忙

響水漁政人員第一時間趕到劉玉才家中,經過確認,這是一隻地龜,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隨後,這隻地龜被帶到通榆河邊進行放生。

漁政部門決定對地龜進行放生

【來源:揚子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黑河丨漁民誤捕300斤大鰉魚 全力救治即將放歸
    黑河丨漁民誤捕300斤大鰉魚 全力救治即將放歸 2020-06-17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漁民捕獲胭脂魚王 即使費了不少周折依然選擇放生
    漁民捕獲胭脂魚王 即使費了不少周折依然選擇放生大自然的很多物種就是因為人類的過度捕食,最終導致物種的不斷消失,如今,隨著人類對大自然的不斷增強的保護意識,即將瀕臨消亡的物種也在開始復甦,即使在捕捉過程中捉到稀有物種
  • 關注長江禁漁:漁民上岸,有了新營生
    如何保障退捕漁民就業和生活?如何保證市場上魚類的正常供應?如何強化執法監管,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今日起,本版推出系列報導,關注長江「禁漁令」實施以來,各地的實踐和探索,以及目前還待進一步解決的相關問題。  湖南益陽  老文走上公益崗  本報記者 何 勇  去年底,文志強家門口的資江禁止捕魚了。
  • 西安市臨潼區30萬尾魚苗放歸渭河 維護水生動物生態平衡
    30多萬尾鰱魚、鱅魚魚苗從這裡放歸渭河,此舉將有效改善渭河流域生態環境,淨化水質,保護和增殖水生生物資源。  據悉,本次活動是落實農業農村部2019年魚類增殖放流活動的具體行動,增殖渭河流域減少的土著魚類,維護水生動物的生態平衡,將30萬尾鯉魚、鯽魚、鰱魚、草魚等品種魚苗放歸到渭河之中。
  • 漁民上岸,有了新營生(大江大河·關注長江禁漁①)
    如何保障退捕漁民就業和生活?如何保證市場上魚類的正常供應?如何強化執法監管,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今日起,本版推出系列報導,關注長江「禁漁令」實施以來,各地的實踐和探索,以及目前還待進一步解決的相關問題。  湖南益陽  老文走上公益崗  本報記者何勇  去年底,文志強家門口的資江禁止捕魚了。
  • 全速航行150海裡 他們為救治燒傷漁民搶時間
    1月13日早上7點多鐘,一艘在距離射陽港港口大約100海裡的海面上作業時,突發火情,一名下機艙關閉輪機的漁民被大火燒傷,急需送到醫院救治。射陽縣漁政監督大隊接到求助電話後,出動中國漁政32528執法船耗時8個小時,來回全速航行150海裡,為救治燒傷漁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 大蟒蛇竄入船漁民捕獲交民警放生
    漁民用網袋裝著大蟒蛇送到派出所。通訊員 楊振文 攝茂名網訊  近日,茂名袂花江上一漁船驚現大蟒蛇。漁民發現後並沒有傷害它,而是巧妙將其捕獲,並送到派出所交給民警。最終,大蟒蛇被放歸大自然。12月10日晚上8時許,袂花江上一條漁船中,漁民張先生剛洗完澡,爬上船頂晾衣物。突然,他發現1條蛇蜷縮在船杆上。借著微弱的燈光細看,他辨出是1條蟒蛇。張先生知道蟒蛇是國家保護動物,便想著不能傷害它,而要保護它。
  • 響水:「南飛雁」紛紛變身「回巢鳳」
    細算一下,在響水,像小吳這樣的「回巢鳳」還有大幾千人。春節後,在抗疫情促企業復工復產、助力農民工家門口就近就業活動中,響水縣提前摸清中小企業復工用工需求,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逐一聯絡。同時廣泛宣傳推送響水就業創業公眾號,向返鄉人員發送手機簡訊,發布查詢招聘信息等,較好地實現了企業與就業者之間的無縫對接。
  • 杭州:老漁民學開船
    1月2日,在杭州錢塘江水域,蕭山漁政管理站組織轄區捕撈漁民進行培訓
  • 惠州市龍溪佳兆業龍溪璞園簡介-【聯繫電話】
    惠州市龍溪佳兆業龍溪璞園簡介-【聯繫電話】歡迎來到 佳兆業龍溪璞園 線上售樓中心、團購送豪禮、開發商內部直銷,來電享額外【95折優惠】,感恩「鄰禮」!同時團購2套以上可額外再追加現金優惠!
  • 江蘇:檢察辦案助推國家標準出臺,漁民傳統捕撈毛蝦不再觸法
    這項試點的出臺,源於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聯合江蘇海警局、連雲港市漁政監督大隊、連雲港市灌南縣檢察院等單位,就「漁民傳統捕撈毛蝦易入刑」問題向農業農村部提交的一份專題報告,這份報告的產生又源於灌南縣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案。
  • 中石化廣西北海石油緊急運送柴油助力漁政巡航
    該客戶是中國漁政的沈科長。 南海伏季休漁期即將結束,現在正值漁民加油高峰期,海上供油中心在全力以赴做好油品保供服務的同時,還要緊抓疫情防控工作,讓漁民朋友在安全的環境作業。大夥忙得熱火朝天,人手非常緊張。而且天氣炎熱,當時大西南風力達5級,湧浪約1米高,大大增加員工的工作量和運送的難度係數。「您放心,我們會想盡一切辦法,保證按時送到。」李偉政向對方承諾。
  • 閩粵聯手大營救--東山島38位漁民夜航沉船獲救記
    南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專門組成一個救險指揮組,縣長林合坤親自擔任指揮,汕頭海事局駐南澳辦事處、汕頭警備區南澳船運中隊和南澳縣邊防、漁監、漁政等部門,共派出救助船、登陸艇、飛艇等船隻12艘投入海區大營救,1艘停靠在南澳碼頭的臺輪也自告奮勇,加入了救助行動。  「報告,沒有發現目標!」「報告,沒有找到落海人員!」
  • 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已有16.5萬退捕漁民轉產就業
    圖為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農業農村部供圖。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孟哲)「長江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漁船11.1萬艘、漁民23.1萬人。」「截至12月11日,各地累計落實社會保障21.8萬人,幫助16.5萬人實現轉產就業。」在今天上午舉行的農業農村部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在介紹長江「十年禁漁」成效時表示,禁捕退捕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漁船漁民退捕基本完成,漁民安置保障亦穩步推進。長江禁捕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
  • 小學生救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貓頭鷹 交給警察放歸自然
    圖為民警將貓頭鷹帶至山林放歸大自然。雲南省公安廳供圖中新網昆明5月21日電 (繆超)近日,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幾名小學生在路邊撿到一隻受傷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貓頭鷹,他們將貓頭鷹送至當地公安派出所,交由民警對其救助並放歸自然。
  • 南昌縣:築牢漁民轉產民生底線
    今年10月,由南昌縣委政法委牽頭,漁政、水利、自然資源局等五部門配合組建的聯合執法巡邏隊駐紮在蔣巷鎮西舍聯合執法點,開展24小時巡邏執法,在各重點鄉鎮實行定期巡查。只為讓鄱陽湖休養生息,還市民一個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命水域。
  • 阿根廷漁民打漁時撈出一條人腿,一周前還有人撿到裝著人頭的包裹
    阿根廷《號角報》2020年12月28日報導,12月27日,阿根廷羅薩裡奧市,幾位漁民在巴拉納河打漁的時候,意外撈起來了一條人腿,隨後他們又發現河面上還漂浮著被砍去了前臂和一條腿的屍體。警方調查結果表明,死者是一名男性,屍體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嚴重腐爛,因此至少已經死亡20天或30天。
  • 「長江「十年禁漁」調查」禁捕後如何保障漁民生計
    漁民轉產就業,涪陵區政府積極給予引導幫助。「為了讓漁民退得出、穩得住、過得好,我們從就業、培訓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幫助,目前退捕上岸的漁民已轉產就業651人。」劉順科說,對有意願從事休閒漁業的漁民,將會開展技能培訓、創業幫扶等服務。
  • 遼寧大連:多措並舉推進「中國漁政亮劍2020」 伏休期間查獲涉嫌...
    原標題:遼寧大連:多措並舉推進「中國漁政亮劍2020」,伏休期間查獲涉嫌違規案件741起   2020年4月,遼寧省大連市啟動「中國漁政亮劍2020」系列專項執法行動
  • 人民日報丨湖南益陽:漁民上岸,有了新營生
    湖南益陽老文走上公益崗本報記者 何 勇去年底,文志強家門口的資江禁止捕魚了。雖然心裡也支持,但老文還是有些失落——捕了40年魚,他已經離不開這條日夜奔騰的江了。文志強今年55歲,家住湖南益陽市赫山區蘭溪鎮港灣村,就在資江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