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古城,歷史悠久,從公元前110年,即漢武帝元封元年,就在此地設立了紫貝縣,屬珠崖郡。文昌為海南三大歷史古邑之一,是海南閩南文化的發源地,至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歷史。
說起文昌古稱「紫貝」,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據說當年,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派路博德伏波將軍伐嶺南,佔領海島,將海南收服歸中原管理,史書上稱武帝因得「大州」而高興,便在島上設珠崖與儋耳二郡。儋耳設在島西,珠崖建在島北,郡下設八縣,而漢書中能查到的卻只有玳瑁、苟中與紫貝三縣。
玳瑁就是後來的瓊山縣,苟中也演變成澄邁縣名,而紫貝亦是現在的文昌。所以人們常說海南三大古邑便是依據此歷史而著稱。想不到漢武帝挺有海洋意識的,身在中原從末見過海,卻將海南三大古邑二個以海洋動物來命名。
其二,因此地多產上古時期最具有價值的貨幣紫貝,境內有一處山嶺命名為紫貝嶺,縣衙又設址於紫貝嶺上,因而得名紫貝縣。可見西漢時期漢武帝把價值的貨幣命名於剛納入中國版圖的此地,對於領土的重視程度之高,文昌別稱「紫貝」因此而來,也影射出文昌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據黎語「木棉」漢譯而來,「木棉嶺」即「吉貝嶺」(紫貝嶺),根據縣衙設址紫貝嶺而得名。
在隋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恢復縣治,將原紫貝縣管轄之地改武德縣。唐高祖武德五年,為了不能跟武德皇帝年號相諱,朝廷又將武德改平昌縣,意為和平安定,繁榮昌盛。將平昌改名文昌的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意為「偃武修文」,也正是他將「文昌」這個名字聞名中外。據說是以縣南文昌江(今文昌河)而改名。
「文昌」這個美麗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1995年1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文昌縣,設立文昌市,其管轄範圍不變,屬海南省直轄縣級市。
文昌一個美麗且意義深遠的名字,也是我們文昌人引以為傲的名字。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輩為文昌起的名字多麼好啊。而今的文昌,不正像閃著紫色之光的紫貝嗎?
整合/文昌網
文昌第二屆《最美老闆娘》火熱進行中,免費報名參賽,免費上文昌網宣傳展示!
↓↓戳下方「閱讀原文」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