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驚雷!降溫!不少地方甚至還直接下起了冰雹,昨晚雷暴雨的聲威想必大家都記憶猶新。那真是平底一聲驚雷起,瞬間把杭州從將近30多度的高溫拉回到悽風苦雨之中。都說驚蟄前夕必有雷雨,看來還真是如此。
「春雷初響,蟄蟲始振,萬物甦醒。」今日驚蟄,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動物冬眠,藏起來不食不動,稱為「蟄」。「驚蟄」乃春日天氣回暖,春雷初響,蟄伏昆蟲驚醒的日子。
「驚蟄」時節氣候特點為天氣轉暖,雨水漸多,早晚與中午的溫差較大,仍有「倒春寒」,須注意保暖,不要急著脫衣。此季節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麻疹、水痘、流感、流腦等傳染性疾病易於流行,須做好通風和預防措施。如果出現睏乏無力、昏沉欲睡的「春困」症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多做戶外運動。
驚蟄養生歌
驚蟄聞雷萬物長,調達肝氣和陰陽,
多練靜功防冷風,溫補忌怒肝脾祥,
少酸多甘溫不燥,多食野菜保安康。
按中醫五行學說,春與肝相應,「驚蜇」時春陽上升,易致人體肝陽偏盛,若不注意滋肝養血,可導致肝火過旺,此時應避免太過急躁。工作之餘,可採取閉目養神,或多做深呼吸,以利心身放鬆。也可栽花種草、養魚養鳥、郊外踏青,這樣可涵養性情,舒肝理氣,使氣血平和,情緒不易波動。
養肝最重要的就是睡眠充足。中醫認為,晚上10點到凌晨2點血液流經肝、膽,這時應讓身體得到完全的休息,否則肝的修復功能將會受到影響,體力無法恢復。早晨7點,第一天腸胃中的食物已經消化差不多,大腦會發出「飢額」的信號,如果長時間不想起床,就容易發生春季的胃炎和潰瘍,春眠也要適可而止。
最好能「晨起1杯水」。飲水可幫助排除毒素,還能維持皮膚黏膜的完整性,構成抵禦感染的屏障。喝水首選白開水,晨起空腹喝點蜂蜜水也不錯,可以幫助排便,清除廢物。另外,像綠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清肝飲品,可以去火、清脂,也可酌情多喝。
驚蟄時的天氣會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淡平補,並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可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宜多吃的食物包括: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鴨血、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另外,要少吃油膩和過辛過辣食物,如辣椒、香菜、胡椒等。
驚蟄後野菜多,如薺菜、苦菜、馬蘭頭等,可適當多吃。野菜大多營養豐富,還富含維生素C及大量解毒消炎成分,能增強免疫力、抵禦細菌和病毒侵害。需要注意的是,驚蟄時節應少吃酸,因為酸澀傷肝。初春肝氣盛易傷脾,適量多吃甘味食物,如大棗、山藥等以養脾,最好做些大棗粥、山藥粥等食用。
材料:粳米100克,薏米75克,山藥(幹)50克,荸薺25克,棗(幹)10克,白砂糖20克。
做法:粳米、薏仁分別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3小時後,撈出,瀝乾水分; 荸薺、山藥去皮,洗淨,分別搗成粉末; 紅棗去核,洗淨備用;薏仁、粳米下入鍋內,加適量冷水,置旺火上煮至米粒開花; 紅棗下入鍋內,轉小火熬煮成粥; 待粳米軟爛時,邊攪拌邊將山藥粉灑入鍋內,約煮20分鐘; 將荸薺粉和白糖入鍋攪勻,即可。
功效:山藥:止瀉、健脾、補肺;紅棗:安神、補脾胃、輔助降血脂 ;粳米:除煩、止瀉、健脾。
蘆蒿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蔬菜。同時,由於蘆蒿中含有一種芳香油,因此具有獨特風味,能起到健脾胃、化痰熱、助消化的功效。
水生的蘆蒿性涼,味甘,可以平抑肝火,最適宜春天養肝護肝。清爽的口感還可以預防咽喉疼痛並緩解燥火導致的便秘。另外,蘆蒿中總黃酮含量比較高,對降血壓、降血脂以及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均具有一定的食療作用,是一種很好的保健蔬菜。
上湯皇帝菜,聽著名字相當霸氣,上菜後一看,細細的嫩杆上有幾片鋸齒狀的綠葉子,散發著一種野菜的清香,這不就是茼蒿嘛。夾一筷子嘗一嘗,嫩杆脆嫩多汁,清爽宜人。
茼蒿的清香氣味是由於它含一種揮發性的精油,能夠刺激食慾。現在氣溫回暖,很多人食欲不振,吃點茼蒿能起到開胃健脾的作用。但茼蒿中的芳香精油遇熱易揮發,可以慢火氽湯,或者稍微焯一下後涼拌。
蠶豆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在日常食用的豆類中僅次於大豆,並且胺基酸種類較為齊全,特別是賴氨酸含量豐富。蠶豆中還含有調節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成分鈣、鋅、錳、磷脂等,有增強記憶力的健腦作用。
蠶豆中的維生素C可以延緩動脈硬化,蠶豆皮中的膳食纖維有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蠕動的作用。現代人還認為蠶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對預防腸癌有作用。
新鮮豌豆蛋白質不僅含量豐富,而且質量好,包含人體所必需的各種胺基酸,經常食用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會大有益處。新鮮豌豆中富含的粗纖維,具有清腸、降低膽固醇、防癌的作用。
豌豆所含的鈣和磷在豆類食物中較低,因此烹飪時要選高鈣的配菜,如豆製品、小白菜、油菜等,不僅可口,也豐富了營養。吃豌豆儘管好處很多,但多吃會引起腹脹,每次不宜超過50克。
蘆筍嫩莖中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維生素C,其含量達到45毫克/百克,比橙子、橘子都要高。常吃可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感冒,對牙齦腫脹、出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蘆筍中鉀、皂苷等物質有調節血脂、血壓的作用。
現在是春筍上市的季節,春筍含有充足的水分,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另外,春筍中富含不溶性膳食纖維,經常吃可以防便秘。
春筍本身沒什麼特殊味道,是一個百搭菜。配在葷菜裡,可吸附肉的香味,同時還能吸附油脂給葷菜解膩;而在素食中,很多菜裡也都配有春筍,脆嫩鮮美。涼拌春筍是一道營養又健康的小菜,白白的春筍,看起來就很清爽,吃起來也是特別爽口。
萵筍中鉀的含量較高,有利於維持體內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益。萵筍的汁水很多,且味道清香,可以緩解肝火旺盛症狀,北方春天風大乾燥,多吃萵筍既可補充水分又可降火。
買來萵筍後,很多人都會把萵筍葉扔掉,其實,萵筍葉的營養價值也不錯。尤其是胡蘿蔔素,其含量是萵筍的6倍,維生素C也達到萵筍的3倍。萵筍可清炒、可涼拌,將萵筍切絲,加些鹽、香油和芝麻,翠綠翠綠的,養眼又爽口。
荷蘭豆與一般蔬菜有所不同,所含的止杈酸、赤黴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質,具有抗菌消炎功能,對增強人體新陳代謝功能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荷蘭豆還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可使皮膚柔潤光滑,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有助於美容。荷蘭豆和豆苗中含有較為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腸作用。
常言道:「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正是萬物萌生,草長花開的好時光,也是開展體育鍛鍊,強身健體的黃金季節。
但驚蟄過後,自然界呈現復甦之勢,人也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樣,身體各臟器的功能都還未恢復到最佳狀態,特別是關節和肌肉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舒展,因此此時不宜進行激烈的運動,應選擇走路、慢跑、太極拳等比較和緩的運動方式。
鍛鍊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也要注意運動的時間和強度, 調節好自身節奏, 循序漸進,科學運動。氣候適宜的日子,適宜遠足踏青,親近自然,更是有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