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養生,生機蓬勃的時候,分四種體質養生,避免「陽亢」

2020-12-12 文化養生談

驚蟄養生,生機蓬勃的時候,分四種體質養生,避免「陽亢」。

驚蟄,二十四節氣中的「老三」。古人對此的描述是:「鬥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簡而言之,無非就是蟄伏、冬眠的動物甦醒了,植物的生長開始旺盛起來。這一切,其實就是陽氣逐漸蓬勃的結果。

如何順應自然,驚蟄時候的養生,也是需要注意的。如果驚蟄不「醒」,也就悖逆了陽氣的生化,對機體而言,是陰盛陽衰的趨勢,「孤陰不生」;如果「醒」的太過,陽氣也就容易出現亢奮之態,「孤陽不長」。如何平衡陰陽之間的關係,是驚蟄養生最需要注意的。

「立春」後天氣轉暖、春雷初響、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驚醒了,蟲卵也將開始卵化,這一切,都是陽氣漸升、漸旺的結果。最明顯的,就是氣溫的顯著升高,但氣溫升高時,此時的晝夜溫差、氣候多變也是一個特點。這也是陰氣未能完全退去、陽氣也未充分興起的結果。

此時,我們人也一樣,應該順應自然,根據自身體質情況進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飲食等多方面的調養。而體質差異,其實就是「因人而異」的一個方面。有的人先天強盛,有的人先天稟賦不足;有的人後天生活優渥,有的人生長貧寒。這些差異,都決定了我們具體的調攝重點是不同的。

朱丹溪《格致餘論》說:「凡人之形,長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蒼,薄不及厚。而況肥人多溼,瘦人多火;白者肺氣虛,黑者腎不足。形色既殊,臟腑亦異,外證雖同,治法迥別也」。

在《醫理輯要·錦囊覺後篇》中又有:「要知易風為病者,表氣素虛;易寒為病者,陽氣素弱;易熱為病者,陰氣素衰;易傷食者,脾胃必虧;易老傷者,中氣必損」。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人體發病的主要原因,取決於體質的不同,也就是說體質決定著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如何改變不良的體質狀態,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體質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即使在相同的環境,只要我們自己積極爭取,及時糾正自身的陰陽氣血之偏頗,還是可以糾正體質上的盛衰,從而達到延年益壽之目的。

驚蟄養生,至少有如下四點需要注意:

一、陰虛體質:

陰虛體質的人,陰虛生燥、陰虛則熱。他們特點有形體消瘦,手足心熱,經常心煩失眠,便幹尿黃,怕熱喜涼等習慣。驚蟄養生,他們要注意如下幾點:

精神調養:應遵循「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原則。重點在做好自我涵養上,善於控制情緒;環境調攝:保持環境通風,有條件的還可以多接觸大自然、走進森林,呼吸新鮮空氣;飲食調養:側重於保陰潛陽,多吃清淡食物,減少燥烈辛辣之品。體育鍛鍊:運動宜舒緩,側重於肝肺二髒的調理,如太極、瑜伽之類;不宜過激活動;

二、陽虛體質:

陽虛則寒,他們大多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四肢欠溫,小便清長,大便稀溏,怕寒喜暖。

精神調養:陽虛的人情緒不佳,偏於悲恐憂傷,因此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多聽音樂,儘量保持心情愉悅。環境調攝:陽虛體質的人,適應氣候的能力較差,春季氣候多變,要注意保暖防風寒,勤添衣,多曬太陽等等;體育鍛鍊:陽虛體質的人,驚蟄後適當運動,但要避免大汗傷陽。以日光浴、散步之類為好;飲食調養:陽虛的人,驚蟄後的飲食,可以適當進食一些溫補食物,但要避免過於辛燥。可以吃點核桃粥、羊肉湯等等,避免桂附龜鹿之品;

三、血瘀體質:

血淤的人,一般都有面色晦暗,口唇色暗,肌膚乾燥,黑眼圈明顯等特點。驚蟄後的養生,也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體育鍛鍊:適當增加一些有益於心脾二髒的運動,逐漸加大一些運動的強度,讓體內氣血逐漸通常活躍,有助於改善血淤體質。但要注意適可而止、循序漸進;精神調養:我們常說氣滯血瘀,氣為血之帥,淤血體質的人,常有氣鬱的傾向。所以,他們更要保持情志舒暢,保證氣機的疏洩,避免抑鬱悲沉等消極情緒。飲食調養:可以適當進食一些理氣活血的藥食,如丹參、黑豆、油菜、慈姑等,也可以吃點山楂粥、花生粥之類,有助於氣血運行;

四、痰溼體質:

俗話說,肥人多溼,瘦人多火。痰溼體質的人,大多形體肥胖,卻又肌肉鬆弛,而且他們大多更喜歡油膩厚味的食物,常常有身倦神疲的感覺。驚蟄之後的調理,他們應該主要注意如下幾點:

環境調攝:春季常常陰雨綿綿,痰溼體質的人要注意保持環境乾燥,避免居所陰暗潮溼。室內常通風;飲食調節:痰溼體質的人,驚蟄後可以適當進食一些健脾祛溼的藥食,如山藥、茯苓、薏米粥,控制並減少肥甘厚味,食量也要注意,避免過飽。體育鍛鍊:痰溼體質的人,驚蟄後更應該順應自然,加強運動。可以從低強度運動逐漸加大運動強度,每天消耗足夠的剩餘熱量,逐漸控制體重,減肥之後,大多數的痰溼體質也會相對緩解。

總之,驚蟄之後的養生,應該根據自身的體質特點,有目的地進行適當調攝。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其目的無非一個:陰陽平衡。既要讓陽氣充分升發,又要避免陽氣過度亢奮。做到了這一點,新的一年必然會更輕鬆。

相關焦點

  • 節氣養生—驚蟄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昆蟲。「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 蟲驚而出走矣。」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進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
  • 最全驚蟄養生指南,驚蟄養生做的好,扶陽祛邪百病跑!
    從養生的角度解讀《老子》中「骨弱筋柔而握固」,是說嬰兒身體雖然柔弱,卻能讓自己不受外界邪氣的侵害,他們的護體秘訣就是雙手握固。道家養生氣功八段錦中,「攥拳怒目生力氣」,攥拳的方法就是握固,握固法能「定魂魄、闢邪氣、防疾病」。心裡害怕,惶惶不安的時候,尤其適合握固,會令自己安定下來。
  • 驚蟄養生正當時,錯過又要等一年
    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玉爐煙重香羅浥。拂牆濃杏燕支溼。燕支溼。花梢缺處,畫樓人立。——宋·范成大 《秦樓月·浮雲集》今年3月6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我們常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便是養生的真諦。中醫認為,天人相應,形神合一,順應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去養生必將事半功倍,得養生焉。驚蟄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 節氣養生丨今日驚蟄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一說為「離家創業」之意,寄託「努力榮祖」之念;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一說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也有人說"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 今日驚蟄,驚蟄養生做得好,一年不往醫院跑!
    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所以驚蟄時還應遵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的養生原則,多吃些性溫味甘的食物以健脾,少吃酸味食物。甘味食物包括黑米、高粱、燕麥、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慄子等。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此時宜適當食用辛溫升散的食品。
  • 辨清體質好養生,你了解自己的體質嗎?
    針對不同的身體狀況,需要不同的養生方法,進行"個體化養生"。在進行"個體化養生"之前,你需要了解自己的身體,辨清自己的體質!體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體,指的是一個人的身體、形體、個體;質,指的是素質、質量、性質。合一起呢?
  • 中醫九種體質,你是哪一種?想防病養生,先辨識中醫體質!
    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日常生活不同,體質也不同,認清自己的體質,才能對症下藥。你是什麼體質呢?人的體質不同,養生的方法也不同。你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嗎?下面,我將先介紹九種體質中的其中四種~1、陰虛體質陰虛體質,是指人體精血津液等陰液不足,機體失於濡養,而形成的以口燥咽幹、手足心熱等虛熱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體質狀態。所以陰虛體質的人又可以叫做「缺水派」。
  • 春分|養生
    分者,半也。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等。此時人體血液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各種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春分有雨是豐年 春分無雨到清明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無雨劃耕田 春分有雨是豐年本節氣在養生保健時應注意協調機體功能,調和體內陰陽平衡,使人體始終保持一種相對平靜、平衡的狀態。避免過度勞累或超強度的體能鍛鍊破壞人體平衡而引發各種疾病。
  • 驚蟄時節,萬物甦醒,詩詞中的好春光
    本周四我們將迎來春天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在轟隆隆的雷聲中,蟄伏的動物們被叫醒了,植物也抽出新芽兒,欣欣向榮的生機中,活力撲面而來。從詩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驚蟄最大的特徵,便是冬眠的動物在雷聲中甦醒。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 對號入座養生才能事半功倍!九大體質養生攻略請收好
    原標題:對號入座養生才能事半功倍!九大體質養生攻略請收好點擊標題下「雲南政協報社」可快速關注吃阿膠可以改善手腳冰涼嗎?用的時候要減少用量,要配一些能夠幫助消化的東西(陳皮)。對著鏡子看一下舌苔,如果舌苔是那種厚厚的一層,說明溼邪太重,溼邪重的人本身就不適合吃阿膠。如果想改變手腳冰涼的狀況,可以用黃芪和黨參直接泡水喝。
  • 二十四節氣養生藥膳
    在養生方面. 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延年益壽. 在應用藥膳時要根據自己體質的寒.熱. 虛.實.辯證迭擇.更重要的是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才能較好的發揮藥膳的作用 。 體質陰寒偏盛的.宜溫補.陽.熱偏盛的宜清涼.年齡;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期宜用促進生長發育. 益智增力的藥膳.地域;高寒地域宜溫補.卑溼地域宜清涼.
  • 這份立冬養生攻略趕緊收藏起來!
    每年陽曆的11月7日或8日,太陽行至黃經225度,便是立冬的時候了。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者,終也,萬物收藏也,動物藏身規避寒冷,經過秋收的人們也已將收穫收藏入庫了。中醫學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 【立冬,膳食養生】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
  • 驚蟄養生做的好,扶陽祛「邪」百病跑!
    驚蟄時天氣雖然有所轉暖,但餘寒未清,在飲食上宜多吃些溫熱的食物以壯陽禦寒,如韭菜、洋蔥、天蒜、魔芋、香菜、生薑、蔥等,這些食物性甘味辛,不僅可祛風散寒,而且能抑制春季病菌的滋生。另外,驚蟄時還應遵循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的養生原則,多吃些性溫味甘的食物以健脾。此時節宜戶外小運動微汗,衣服增減適度,春捂秋凍。
  • 義帝蛹蟲草|2019新年養生日曆
    三月包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養生原則:晚睡早起,散步緩行,多食甜,少食酸。宜吃:多食甜,如大棗、鍋巴、山藥、韭菜、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
  • 白露應該怎麼運動養生,白露運動養生需要注意些什麼
    ,不過應該怎麼運動養生,運動養生應該注意些什麼白露應該怎麼運動養生>  白露期間氣候宜人,不冷不熱,是進行戶外運動,提升體質的一個最佳時期,所以在白露期間適當進行運動,對養生很有必要。白露適合什麼樣的運動  雖然白露的氣候更適合進行一些戶外運動,但是還是要根據個人的體質來進行選擇
  • 養生要注意個體差異,7種體質的人,各有不同的調理方式
    養生要注意個體差異,7種體質的人,各有不同的調理方式。在生活中,我們常說要因時、因地制宜。對於養生來說,同樣也要注意個體的差異。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各不相同,所需要調理的方面自然也未盡相同。這就形成了中醫的「體質養生」之說。一般來說,在中醫養生理論裡,人的體質大致可以分為七類。這7種體質的人,在日常的養生事項上,所需要關注的都有所差異。
  • 放緩節奏、自我減壓——也說養生
    當我們放緩現代生活的節奏,回首翻閱聖賢的典籍、探尋古人智慧的時候,卻發現今天我們掛在嘴邊的「養生」,與古人所說的養生並不是一回事。古人養生之外,竟也有養長、養收和養藏。養生、養長、養收、養藏四種調養身體的方式與四季相對應,勸告人們應該順應四季來調養身心。《黃帝內經-素問》說:四時是萬物的始終、死生之本。並認為違背了這個規律就會生病,順應它則會健康安然,就是「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痾疾不起。」
  • 春雷一聲「驚蟄」至,養生千萬別錯過這8種菜
    「春雷初響,蟄蟲始振,萬物甦醒。」今日驚蟄,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動物冬眠,藏起來不食不動,稱為「蟄」。「驚蟄」乃春日天氣回暖,春雷初響,蟄伏昆蟲驚醒的日子。「驚蟄」時節氣候特點為天氣轉暖,雨水漸多,早晚與中午的溫差較大,仍有「倒春寒」,須注意保暖,不要急著脫衣。此季節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麻疹、水痘、流感、流腦等傳染性疾病易於流行,須做好通風和預防措施。如果出現睏乏無力、昏沉欲睡的「春困」症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多做戶外運動。
  • 白露運動養生注意什麼
    白露是屬於秋天的天氣,此時氣溫下降,天氣涼爽,天氣逐漸變得乾燥,因此也很容易生病,所以在白露適當進行一些運動來養生是很有必要的。白露應該怎麼運動養生白露期間氣候宜人,不冷不熱,是進行戶外運動,提升體質的一個最佳時期,所以在白露期間適當進行運動,對養生很有必要。
  • 海報分享丨醒醒,該設計驚蟄借勢海報了
    春雷一響萬物生,養生飲水正當時。長白山的小生靈們都開始出來活動啦,你聽到春雷的聲音了嗎?又是一年春好時,每天都要加油喲!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蟄養生,小酌勁酒。自然堂#今日驚蟄# 驚蟄到,萬物蘇!今日#驚蟄#,春雷響,萬物生。在金典的原產地有機牧場,冬眠的昆蟲已甦醒,鬆土的蚯蚓默默耕耘,捉害蟲的瓢蟲輕輕飛舞,牧草茁壯成長,每一寸土壤都洋溢著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