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養生正當時,錯過又要等一年

2021-02-16 中醫寶典

關注中醫寶典微信公眾號 >>>

【中醫寶典】手機應用2.2測試版

【中醫寶典】2019年1月文章排行

浮雲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

拂牆濃杏燕支溼。

燕支溼。

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宋·范成大 《秦樓月·浮雲集》

今年3月6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這個節氣的到來,標誌著陽氣漸生,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即將甦醒,陽氣從此刻才算真正意義上開始升發。  

一候:桃始華。

桃花的花芽在嚴冬時蟄伏,於驚蟄之際開始開花。陽和發生,自此漸盛。

二候:倉庚鳴。

倉庚,即黃鸝,黃鸝鳴叫,動物開始求偶。

三候:鷹化為鳩。

鷹,鷙鳥也。此時鷹化為鳩,至秋則鳩復化為鷹。有人認為,鷹每年二三月飛返北方繁殖,已經不見跡影。只有斑鳩飛出來,於是古人以為春天的斑鳩是由秋天的老鷹變化出來的。意為春氣溫和,連鷹都變得像斑鳩一樣溫柔了。

我們常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便是養生的真諦。中醫認為,天人相應,形神合一,順應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去養生必將事半功倍,得養生焉。

驚蟄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1、晚睡早起

驚蟄過後,氣溫逐漸升高,氣候變暖,人們也就越來越會感到睏乏,這就是俗稱的「春困」。只有保證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

適宜晚睡早起,但不晚於11點,不早於6點)。在睡前半小時摒棄雜念,心情平靜,有利於入睡。睡前洗臉、洗腳,按摩面部和搓腳心,可推動血氣運行,溫補臟腑,安神寧心,消除一天的疲勞,利於入睡。

2、保持心情愉快

建議每日2~3次聽音樂,每次以30分鐘左右為宜。最好戴耳機,避免外界幹擾。不要總重複一首樂曲,以免久聽生厭。從五行的角度來講,驚蟄推薦多聽角調音樂

推薦音樂:姑蘇行、牧笛。

驚蟄日,一年中初次陽氣大動,可順勢早起,在春光中活動四肢。一動,陽氣就升起來了。

1、多伸懶腰

伸懶腰可解乏、醒神、增氣力、活肢節。春季早起,不妨多伸懶腰。

2、多散步

散步能消除疲勞,有助於健康。散步時可配合擦雙手、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動作,有利於疏通全身的氣血,生發陽氣。

                      

3、最佳運動:放風箏

春天放風箏是一種傳統的習俗和運動,不僅可以怡情養性,而且對於強身健體、防病治病都有很大幫助。除了可以舒展筋骨、明目外,還可以有效調理神經衰弱、抑鬱症等疾病。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並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

1、養陽護肝少吃酸

飲食方面應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芥菜等。

此時肝氣正旺,易傷脾,故要少吃酸,多吃大棗、山藥等甘淡之品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

3、滋陰潤肺多吃梨

此時天氣乍暖還寒,氣候相對乾燥,人很容易口乾舌燥,可多吃多汁味甘有潤肺滋陰功效的梨。但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對於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可蒸熟後食用或煮水食用。

適合春季養生且潤肺健脾的食物還有:百合、銀耳、蓮藕、山藥、大棗等。

4、忌吃:動物肝臟、黃花菜、醬菜、雞蛋、兔肉

《金匱要略》:春不可食肝,肝旺時,以死氣入肝傷魂也。

《雲笈七籤》:是月勿食黃花菜,交陳葅(醬菜),發痼疾,動宿氣。勿食雞子,滯氣。又云:勿食兔肉,令人神魂不安。

1、蜂蜜陳皮茶

【食材】

陳皮,蜂蜜。

【做法】

1、將陳皮洗乾淨,衝入適量沸水,1分鐘後倒掉。

2、再次加入沸水,燜置30分鐘。

3、待水溫熱時加入適量蜂蜜,攪拌均勻即可飲用。

【功效】

滋陰舒肝,健脾,潤肺,祛肝火等。

2、冰糖雪梨

【食材】

雪梨,冰糖,川貝,陳皮等。

【做法】

1、雪梨洗淨,冰糖備好。

2、川貝和陳皮浸泡,去掉表面的苦味。

3、雪梨去皮,切瓣,去核,去蒂。

4、鍋裡倒入適量水燒開,將陳皮、川貝、冰糖和雪梨放入沸水中。

5、用中火煮沸,轉小火煮四十分鐘即可。

【功效】

清咽利喉,去火。

3、薺菜豆腐湯

【原料】

薺菜,內酯豆腐,菌菇,筍,開洋等。

【做法】

 1、薺菜洗淨,汆水後切末。

 2、將內酯豆腐、筍、菌菇分別切成小丁,開洋切小粒。

 3、炒鍋加油,燒至七成熱,加鮮湯、豆腐丁、筍丁、薺菜末、菌菇、開洋、精鹽、薑末,燒沸後加入味精,用溼澱粉勾芡,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

補中益氣,生津止渴,健脾利水,降壓明目。

4、果仁菠菜

【食材】

菠菜,花生米,辣椒油,食用油,鹽,雞精等。

【做法】

1、菠菜一把,清洗乾淨。

2、鍋裡水燒開,加幾滴油,放入菠菜,大約焯一分鐘左右,撈出,過一遍涼水。

3、鍋裡倒油,將花生米涼油放進去,小火炸熟撈出。

4、把菠菜撈出瀝乾水分,切成約5釐米左右的長段,放入大碗中,加入花生米、鹽、雞精、生抽。

5、油燒熱後,澆在所有食材之上,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

補血止血,利五臟,滋陰平肝,助消化。

5、春筍煲雞湯

【食材】

春筍,雞肉,蔥,姜,料酒,白胡椒粉,鹽等。

【做法】

1、春筍去皮切片,蔥切段,姜切片。

2、雞肉放入湯鍋,加入淹沒雞肉的水和蔥段、薑片、料酒,煮沸後小火煮約1.5小時。

4、再加入筍塊小火煮30分鐘。

5、調入鹽和白胡椒粉,再煮5分鐘即可盛出。

【功效】

補虛,暖胃,強筋骨,除煩。

驚蟄養生,你都學會了嗎?分享給身邊的親友,一起享健康吧!

關注中醫寶典微信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   分享給朋友,讓更多人看到!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

                          

==================================

【中醫寶典】熱文推推薦 >>> 


【中醫寶典】2018年12月前文章總排行(一)

【中醫寶典】2018年12月前文章總排行(二)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節氣養生—驚蟄
    按照一般氣侯 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 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驚蟄節氣如何養生驚蟄,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一到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 最全驚蟄養生指南,驚蟄養生做的好,扶陽祛邪百病跑!
    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千金月令》上說:」驚蟄日,取石灰糝門限外,可絕蟲蟻。「石灰原本具有殺蟲的功效,在驚蟄這天,灑在門檻外,認為蟲蟻一年內都不敢上門,這和聞雷抖衣一樣,都是在百蟲出蟄時給它一個下馬威,希望害蟲不要來騷擾自己。
  • 今日驚蟄,驚蟄養生做得好,一年不往醫院跑!
    驚蟄節氣中孩子的情志調攝,要多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少一些管束、少一些課業的負擔,讓孩子的心情保持輕鬆愉悅,幫助孩子茁壯的成長。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所以驚蟄時還應遵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的養生原則,多吃些性溫味甘的食物以健脾,少吃酸味食物。甘味食物包括黑米、高粱、燕麥、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慄子等。
  • 一雷驚蟄始,吃梨正當時
    文 | YOYO編輯 | 閆寶驚蟄,古稱「啟蟄」,後因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被改為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唯一用動物來起名字的那一個,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春雷始響,冬眠的蟄蟲被雷驚醒,萬物開始復甦,喚醒了春天的夢,迎來了繁花似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面解釋說:「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春雷陣陣,似是一種號角聲,喚醒沉睡的萬物,春耕也隨之開啟。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春風陣陣,春雨霏霏,花開流水知春到。
  • 驚蟄養生,生機蓬勃的時候,分四種體質養生,避免「陽亢」
    驚蟄養生,生機蓬勃的時候,分四種體質養生,避免「陽亢」。驚蟄,二十四節氣中的「老三」。古人對此的描述是:「鬥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簡而言之,無非就是蟄伏、冬眠的動物甦醒了,植物的生長開始旺盛起來。這一切,其實就是陽氣逐漸蓬勃的結果。
  • 安宮在手,驚蟄無憂!驚蟄為什麼要吃安宮牛黃丸?怎麼吃?
    :一般在陽曆3月5或6日,「一雷驚蟄始」,蟄,蟄隱,是養生方式。所以每年在驚蟄前後順應大自然規律、適時服用安宮牛黃丸預防中風的發病。春節剛過,元宵節未至,我國正處早春時節。養生專家提醒,這一時期,天氣乍暖還寒,晝夜溫差大,最易「倒春寒」。
  • 春雷一聲「驚蟄」至,養生千萬別錯過這8種菜
    「春雷初響,蟄蟲始振,萬物甦醒。」今日驚蟄,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動物冬眠,藏起來不食不動,稱為「蟄」。「驚蟄」乃春日天氣回暖,春雷初響,蟄伏昆蟲驚醒的日子。「驚蟄」時節氣候特點為天氣轉暖,雨水漸多,早晚與中午的溫差較大,仍有「倒春寒」,須注意保暖,不要急著脫衣。此季節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麻疹、水痘、流感、流腦等傳染性疾病易於流行,須做好通風和預防措施。如果出現睏乏無力、昏沉欲睡的「春困」症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多做戶外運動。
  • 5日迎驚蟄,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年的驚蟄節氣是在3月5日,也就是這周的星期四。驚蟄節氣就要到了,那大家可有聽過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這樣一句老俗語呢?它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在驚蟄節氣下雨才好嗎?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它前面是雨水,後面則是春分節氣。當太陽運行到黃經345°時就迎來了驚蟄。
  • 節氣養生丨今日驚蟄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一說為「離家創業」之意,寄託「努力榮祖」之念;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一說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也有人說"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 海報分享丨醒醒,該設計驚蟄借勢海報了
    春雷陣陣,萬物生長,#驚蟄#到了,春天也真的來了,你有播下希望的種子嗎?當我們開啟新一年的奮鬥的同時,也別忘記吃每日堅果補充營養。洽洽春雷一響萬物生,養生飲水正當時。長白山的小生靈們都開始出來活動啦,你聽到春雷的聲音了嗎?又是一年春好時,每天都要加油喲!
  • 二十四節氣驚蟄祝福說說,今日驚蟄心情說說朋友圈配圖
    驚蟄時節暖和和,青蛙河邊唱山歌!花紅柳綠梨花白,黃鶯鳴歌燕飛來!又是一年好春光,千樹萬樹百花香!祝你驚蟄節快樂!
  • 驚蟄養生做的好,扶陽祛「邪」百病跑!
    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3、蒙鼓皮驚蟄是雷聲引起的。
  •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驚蟄
    驚蟄萬物萌動,細菌滋生,容易引發感冒發熱和肝病發生。養生需注意防春溫流感,飲食清淡養肝脾,多吃蔬菜清腸胃,早睡早起多鍛鍊。驚蟄,為幹支歷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發之象。一歲十二個月建,每個月建對應一卦,卯月(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對應的是雷天大壯一卦;大壯卦的卦象就是天上開始打雷了,雷在天上響,非常形象。
  • 驚蟄日,祛除邪氣,開運驅小人的好時機!
    驅蟲驚蟄之後,候蟲甦醒。《千金月令》上說:「驚蟄日,取石灰糝門限外,可絕蟲蟻。」石灰原本具有殺蟲的功效,在驚蟄這天,灑在門檻外,認為蟲蟻一年內都不敢上門。事業規劃春天震卦為雷,主動,主進取,是一年的事業的開始,是預測一年事業運勢發展的好時機。假如想創業的朋友,特別是以木、火為用神的朋友,看好機遇,該動就動,不要猶豫,因為這是一年之中比較適合投資創業的最佳機會。
  • 今日驚蟄最全養生指南來了!驚蟄是什麼意思節氣驚蟄是幾月幾日幾點
    伴隨著新年的第一聲春雷,二十四節氣的驚蟄已經悄然臨。2020年3月5日是驚蟄節氣!驚蟄是什麼意思?節氣驚蟄具體時間是幾月幾日幾點?一起來看看吧!驚蟄是什麼意思?震為雷,雷驚動,潛藏之物都驚恐而出。
  • 驚蟄日,你喚醒陽氣祛除邪氣的好時機!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節氣正處乍暖還寒之際,冷暖空氣交替,也是陰陽二氣交替變化頻繁之時,因此無論在個人運勢上還是健康養生方面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期。
  • 今日,驚蟄
    那為什麼會有把驚蟄和雷聲掛鈎的這種誤解呢?第一,可能和驚蟄這個名字有關。它原來叫啟蟄,因為要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而被迫改為驚蟄。啟是一種漸變,而驚像是一種突變,就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雷。實際上,所謂「陽和啟蟄,品物皆春」,說的是溫暖的氣息使蟄蟲從冬眠中漸漸醒來,春天的標誌便是萬物的甦醒。
  • 小暑節氣 養生正當時 足力健足部按摩器呵護老人雙腳
    小暑節氣 養生正當時 足力健足部按摩器呵護老人雙腳 財訊網 | 2020-07-03 17:30:59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二十四節氣凝聚著古人探索自然宇宙的智慧結晶,不僅為農事生產提供科學依據,而且還和人們的生活及身心健康密切相關,所以
  • 春分 | 春色正中分,養生正當時
    粘雀子嘴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春分時大自然陰陽各佔一半,飲食上也要「以平為期」,保持寒熱均衡。
  • 小雪養生正當時 冬日滋補看過來
    小雪養生小雪節氣前後,身體內循環正處於陰盛陽衰的階段。冬季進補正是時候,應合理飲食、適當運動,以達到保養精氣、強身健體的目的。滋補養顏甜官燕甜香醇濃,柔潤滑軟,最大程度上保持燕窩原有口感與營養,既滋補又養顏,深受注重養生食客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