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周滅商,八百年基業,除了文王武王姜子牙,更有一人功不可沒

2020-12-14 蘇小妹同學

電視劇《封神榜》相信中國人沒有幾個沒看過的。不管看的是哪個版本,雖然部分情節不同,但主線都大同小異,就是周文王從商逃回來以後,大力發展周王朝的軍事,文化,經濟等,為以後滅商打下堅實基礎。後來,他的兒子武王終於在父親打下的基礎上,一舉滅商。

因此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滅掉商紂王,主要就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功勞,以及姜子牙從旁鼎力相助。

但實際上,周朝之所以能有實力滅掉商,並且擁有800年穩定基業,除了商紂王殘暴,商王朝氣數已盡,除了文王武王父子勵精圖治,姜子牙神機妙算,本事通天之外,還有一個人也非常關鍵。

如果沒有這個人,可能根本不會有周王朝的出現,更不會使得周王朝有足以和商朝抗衡的實力。這個人就是周文王的祖父,周王朝的最初建立者——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姬姓,又被稱為周太王,據推算為軒轅黃帝第16世孫、周祖后稷第12世孫。周王朝的奠基人。

為什麼說古公亶父是周王朝的奠基人呢?

這話就要從亶父帶族人遷居岐山開始。

古公亶父原先率領族人居住在邠這個地方(今陝西彬縣、旬邑縣一帶),這也是他的祖上公劉為族人選定的聚居地,因為相傳周朝祖先曾在此立國。

原本呢,古公亶父也像自己的祖上一樣,帶著族人居住在此地,過著相對比較自在舒服的生活。但是,當時的少數民族狄經常領兵來犯。亶父先後給狄人敬獻過野獸皮毛、絲織品、獵犬、馬匹、珠寶玉器,無奈狄人全部不接受,他們只要土地。

這個時候呢,古公亶父就想,與其這樣讓自己的族人遭受狄人的侵擾和殘殺,不如自己離開。於是他就對族人說:「狄人要的只不過是土地,只要我離開,你們就會沒事。你們儘量和嘗試著和狄人居住在一起,接受狄人的管理,和受我的管理,沒啥不同的。」

說完這番話,亶父便要離開。無奈他的族人都不答應,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首領,能為了保全族人的性命和安寧,自己放棄首領之位和大片的土地,這樣仁厚的首領,上哪裡去找呢?

於是他們都人連著人,車連著車,跟隨著亶父,要和他一起走。

沒辦法,公亶父就帶著他的族人,離開了原來居住的邠地,順著漆水。翻越梁山,搬遷到岐山腳下、渭河流域的周原(也就是現在陝西岐山北一帶),這裡土地肥沃,水草豐茂,適宜農作物生長,為周氏一族的漸漸興盛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

在這裡,公亶父帶著他的族人們壘起了城牆,建起了國都,周王朝的雛形,也就在此時此地,初步形成了。大家後來看《封神榜》,看到裡面說到的「鳳鳴岐山」,即是在大概這個地方。

國都建立起來之後,公亶父又推行「務耕織、行地宜」的農業發展策略,實現了「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的局面,周氏一族逐漸強盛起來。加之周太公「積德行義」,被百姓視為仁人,不但「國人皆戴之」,就連其它地方的自由民,也扶老攜幼,爭相前來歸附。這些,都為周氏一族禮教文化的形成,這一族支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所以,古公亶父被後世歷史普遍認為是上承后稷、公劉之偉業,下啟文王、武王之盛世的關鍵人物,也是周氏一族逐漸興起和強大的關鍵人物。

周武王姬發建立周朝後,追諡公亶父為「周太王」,他住過的地方被稱為「太王城」,亶父的墓叫「太王墓」。

相關焦點

  • 神算周文王姬昌的成就
    一天,聽到有人議論說渭水邊有個奇怪的老頭,用一條很直的魚鉤釣魚,一連幾天,一隻魚都沒釣著。他連忙趕至渭河邊,通過與釣者的交談,覺得老人有不凡之處,想要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其實,這位老者就是特意在此等待周文王的姜子牙,如今文王希望得到他的輔佐,他自是高興,但不能答應得太爽快,他得要試試文王的誠意。於是姜子牙說:「如果你親自給我拉車,我就答應你的請求。」
  • 以小博大,周公是如何開創周朝的八百年基業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只用一天時間就在商郊牧野戰勝了商國大軍。牧野之上沒有血流成河,迎著夕陽,是一支又一支不戰而降的部隊。商國首領紂王自焚而死,屬於周的時代到了。
  • 「起底」姜子牙:走自己的路,下一盤滅商大棋
    「起底」姜子牙:走自己的路,下一盤滅商大棋  太公歸位,眾神迴避  國漫電影《姜子牙》終於在國慶檔上映。片中的姜子牙踏上幽都山尋找真相,卻發現當年的封神大戰只是靜虛宮師尊下的一盤大棋,自己和眾人只是棋局中的棋子而已。而姜子牙的歷史原型姜尚,可從不甘於當一枚棋子,他要當棋手,去下一盤滅商大棋。
  • 如果姜子牙在72歲遇上周文王,那他享年就有一百七十九歲,您信嗎
    所以,周文王死年,決不是九十七歲。《大雅大明》篇中又說「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即周文王在繼位之初就與太姒結婚了,將之與《尚書無逸》所記文王「享國五十年」結合起來看,文王死年大概是六十三歲。同樣道理,《史記》載:「周王崩,成王少,周公乃攝行政當國。」即武王死後,成王因為年幼,周公不得不親踐天子之位,攝政治理天下。
  • 武王伐紂過溫縣
    公元前1047年12月20日,周武王統率兵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並聯合了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周的西南方諸侯國部落,浩浩蕩蕩從宗周鎬京(今陝西省長安縣)出發,東進伐紂,揭開了滅商戰爭的序幕。周武王的軍隊一路上所向披靡,勢不可當。
  • 姜子牙一生的傳奇故事
    其先祖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從其封姓,故以呂為氏。出生地主要有東海說和河內說。《孟子》的《離婁上》和《盡心上》兩章都提到姜子牙「居東海之濱」;《呂氏春秋·首時》也說,「太公望,東夷之士也」;《史記·齊太公世家》也說他是「東海上人」。但這些說法都很籠統含糊。
  • 「兵家始祖」姜尚:助周滅商,建立齊國
    他一生輔佐六位周王,被文王拜為太師,又助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因功封於齊,成為齊國的始祖。大多數人認識姜子牙,都是通過電視劇《封神榜》。該劇講述了姜子牙帶領眾神扶周滅商,成就封神大業的故事。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姜子牙是個怎樣的人,又是如何得到周文王姬昌賞識的?
  • 姜子牙壯年出山才能解釋他後來的功業
    說到武王伐紂、商周易代這段歷史,有一個人物是一定繞不過去的,這就是姜尚姜子牙。有關這位大賢的一生功業,在我國民間可以說婦孺皆知,特別是明清以後,由於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的流行,他更是走上了神壇,從文人學士眼中的三代聖賢變成了普通百姓心中半人半神的非凡之體。
  • 周滅商的驚心動魄,超乎想像
    這些遺址時代早晚不同,說明人祭的做法曾延續了很多年。它絕不是某位暴君心血來潮的產物,而是一個文明的常態。但在被考古學家的鏟子揭露之前,中國古史文獻從來沒有提及商人的這種習俗。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之後,朝歌城被廢棄、掩埋,商人的這種風俗也消散如雲煙。但周朝人又為什麼刪除了對那個血腥時代的記憶?這和他們的興起、滅商、建立周朝又有什麼關係?
  • 周公傳——周滅商與華夏新生
    文王周昌已經年過五旬,1在那個年代已經是十足的老人,且又痴迷於怪異的八卦佔卜,更給這個撮爾小邦籠罩了沉沉暮氣。  一支商軍突然開到西部,逮捕了周昌,將他押解往商朝都城——朝歌。這是商人一次慣常的懲戒徵討。數百年來,商王對於他徵服之下的數百個邦國、部族,都是這樣維持統治的。  這次的結果卻迥然不同。一.
  • 姜太公 姜子牙的傳說事跡
    姬昌認為姜太公是個奇才,請他坐車同歸,並拜他為師,從此開始了他興周滅商的人生道路。此即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來源。 興周滅商姜子牙72歲時,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姬昌 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佔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 且看太公三千年:那個興周的老漢,怎麼就變成封神的姜子牙了?
    一、姜子牙和呂尚兩個名字 歷史上的姜子牙憑藉自身的文韜武略幫助周文王、周武王興周滅商,被封往齊地之後,實行了一系列富國強兵之策,贏得了世人無限景仰,孟子稱讚姜子牙為「天下之大老。」
  • 羑裡城裡拜文王,千年智慧放光芒!
    商代末期,殘暴的商王紂(帝辛)將西伯姬昌(周文王)囚禁於羑裡七年。文王身處逆境而意志不滅,把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完成了《周易》這部千古不朽的著作。後人為紀念文王在羑裡的遭遇,遂在羑裡舊址上建起了文王廟。
  • 王者榮耀裡英雄人物的歷史原型——姜子牙篇
    可能的寶物的誘惑勝過了紂王對小姬姬的愛就把人給放了回來(這裡還發生了一段文王吐籽的傳說)。文王回來後就把姜子牙封為了大將,收攏了周圍一眾小國家壯大自己的實力,後來文王去世了,姜子牙就繼續輔佐文王的兒子周武王,才有了歷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紂。打贏紂王以後被封為了齊王,也就是齊桓公呂小白的祖宗(話說齊桓公是姓姜的?那他豈不是應該叫姜小白?)說到這你以為就完了嗎?
  • 南陽姜子牙故裡,鎮平太公湖溼地,一泓智者之水,匯成生態典範
    在南陽西三十裡的杏花山下,有座萬畝太公湖,湖叉縱橫、深不可測,煙波浩渺、遙望無邊,儘管這裡落霞孤鶩天水一色,風清水碧魚鳥相戲,大家卻一向只是僅把它作為一項造福鄉民的水利工程設施,養育著一方百姓,至於形成一地小氣候澤被蒼生,又是厚重文旅資源常為考古探訪,卻又小眾的如同長在深閨人未識黃毛丫頭一樣,不為人知,不被關注,不受重視。
  • 從演義和神話中還原那個愛直鉤釣魚的姜子牙
    神話傳說虛虛實實,實是故事框架,是依據;虛是趣味升華,是衍生,虛實結合讓人做的事更神奇,讓事中的人更立體。一個故事的流傳度就取決於這種虛實結合的可複述性。歷經三千年的流傳加工,姜子牙作為一個神話人物已經家喻戶曉。
  • 武王克商暨唐虞夏商年代考
    又按《詩經》: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於周於京,纘女維莘。長子維行,篤生武王。又按《竹書》:帝辛名受。 元年己亥,王即位,居殷。 五十二年庚寅,周始伐殷。 冬十有二月,周師有事於上帝。
  • 解讀真實的姜子牙:並非影視劇中那麼神,未發跡前也只是屠夫
    姜子牙的發跡 當然,也有腦洞大開的學者認為姜子牙的屠夫事業,只是一個掩人耳目的幌子。其真實的目的並非賣肉,而是暗地裡在密謀滅商的大計劃。
  • 姜子牙家族墓發現空心磚,佐證民國猜想,網友:走下神壇的姜太公
    姜子牙的原型是西周的開國功臣、齊國首任國君太公望,姜姓、呂氏,被周武王尊稱為尚父,所以,姜太公在不同文獻和史料中有著不同的名號:姜尚、呂尚、太公望、姜子牙、呂牙等等。但就是這樣一個為周朝800年基業立下汗馬功勞的顯赫人物,其出身、遭遇、壽命甚至籍貫卻充滿了謎團和爭議。就連以嚴謹著稱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姜太公的出身也有著三種不同的說法。
  • 姜子牙助武王滅紂後怎麼樣了?死後留下2大謎團,到現在也沒解開
    5000年的華夏文明是一部氣吞山河的歷史畫卷。當有的國家還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時,神州大地已來到了商周更替的風雲時代。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發順天應人討伐商紂,並領著大軍在牧野痛揍商軍,最終建立了周王朝。而武王能取得成功就不得不提姜子牙這麼個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