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被剿,曾國籓面見慈禧,卻因一句話斷言:50年大清必亡

2021-03-05 影子說史

清朝是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朝代,也是最有爭議的一個朝代。對於清朝,很多的事情每次提起都會引起國人的氣憤。中國的很多領土全部都是在清朝時期流失的,之所以會導致如此慘澹的結局,關鍵原因就是當時的清朝政府腐敗。最後清朝徹底滅絕,也成為了註定的結局。晚清時期並不是所有人都非常昏庸,這其中自然不缺少明將。曾國籓就是其中一個。之前在跟慈禧見面後,還斷言清朝時代,肯定會在50年間側底滅亡。

曾國藩肯定大家都不會感覺到陌生,出生在公元1811年的11月26日。在當時曾國藩出生的時期,正處於整個晚清時代。他的原生家庭還是非常不錯的,屬於當地的地主家庭,所以曾國藩的教育一直以來都被家人重視,在6歲的時候就已經走進了當地的學校學習,8歲時的曾國籓也已經對四書五經非常熟悉了。從這就能看出曾國籓長大肯定會有所作為。到了公元1838年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時已經27歲了的曾國藩考進了進士,從此也徹底踏上了為官之路。

在曾國攀當官的這些年裡,從公元1838年一直到了公元1848年。十年時間,可以說曾國藩完全就是平步青雲,官位上也是一升再升,整個事業完全都是直線向上走的趨勢。據統計,在這10年的任官期間,曾國藩就連續的升遷7次,後來官居二品,這也是非常高的地位。在1851年,太平天國的運動突然出現,在1853年時曾國籓就在湖南組建了一支湘軍,後來又在廣東這邊開始大量的購買軍火,一直和太平天國的起義軍奮起抗衡。

一直到了1866年,才成功的將這些太平天國的成員們徹底鎮壓下去,一切進行的仿佛都非常的順利。有了這樣的結局也是曾國藩非常希望看到的,證明了大清朝果然是銳不可當。但是一直信心滿滿,可以讓國家更加富強的曾國籓,卻在1868年見完了慈禧太后後一直新生鬱悶。原來在曾國藩的眼裡,一直都認為慈禧太后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畢竟在整個爭權奪利的過程中,慈禧的實力還是顯而易見的。

但萬萬沒有想到,慈禧太后將他叫過去卻只不過是嘮嘮家常而已,問的全部都是些兄弟姐妹的這些無關緊要話題。關於國家大事這些走向還有想法,慈禧太后竟然提都沒提。雖說這嘮嘮家常並不是什麼大事,但對曾國藩來說卻有些不可思議,他萬萬沒想到慈禧只是想聊閒天。自己作為掌權者本來就應該以國家的這些事情作為主要。於是在這一次交談過後,回到家的曾國藩就已經得出了觀點:大清在未來的50年間肯定是要走向滅亡的。

只是憑藉著慈禧太后跟自己交談的幾句話,曾國藩就已經對大清的未來發展趨勢得出了自己的一個結論。曾國攀的判斷是正確的,而他能做出這樣的判斷,也足以證明了是一個十分聰慧的人。曾國藩會有如此的判斷,跟慈禧太后與自己交談的內容有很大關係,畢竟兩人全部都是有著很高權力的人,有多好的權利就要承擔多大責任,最該做的事情也是為國為民,如此高地位的兩人在一起商量的事情肯定會是以國家大事為主要,但慈禧顯然沒有這樣做。

問的卻只不過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這也讓曾國藩一下就明白了,在慈禧的心裡國家根本就沒有那麼重要。慈禧想要的只是自己貪圖享樂,而既然已經不把國家和人民放在心裡,之後又怎麼會為了國家的希望而付出努力這讓曾國籓判斷定大清如果一直要被慈禧所領導,那之後肯定是要走下坡路的,滅亡肯定是會發生的事情,不過是一個早晚問題。兩人的交談以及慈禧所述的話,讓曾國藩驚訝又失落。

公元1912年,在袁世凱的帶領之下,溥儀也最終被迫選擇了退位。整個大清王朝也從歷史當中正式結束。回想起之前曾國籓做出的那一句總結,不得不說,他有著非常高的見解和先見之明,之前所預判的一切確實發生了,歷史終究也印證了他的說法。雖說大清王朝的滅絕的原因不能全部都歸納到慈禧一個人身上,但慈禧確實沒有做到一個領導者該做的事情,她的作為會讓其他朝廷人員效仿,只求自己享樂何談興旺?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被剿滅後,慈禧問了一句話,曾國藩斷言:50年內大清必亡
    在晚清的時候,曾國藩就因為慈禧問的一個問題,就明白了,整個大清,在50年間定會走向滅亡。曾國藩,出生於公元1811年11月26日,在當時,正處於晚清時期。曾國藩的家庭還是比較好的,屬於地主家庭,所以,曾國藩的教育也是被家裡人重視的。在他6歲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當地的私塾學習,在曾國藩8歲的時候,就已經對四書五經極為熟悉了。
  • 太平天國後,慈禧說了一句話,曾國藩:清朝50年內會有亡國風險
    即使清朝的發展走向是下滑的,但是滿腔熱血的曾國藩仍心存希望,直到後半生,因為太平天國運動過後,慈禧太后說了一句話,讓曾國藩意識到清朝已經無力回天,氣數將盡。曾國藩在二十七歲入仕,十年內七次升遷,連躍十級,從翰林院庶吉士做到工部左侍郎,可以說事跡罕有。
  • 是老糊塗了,還是氣暈了頭,慈禧太后為什麼同時向十一國宣戰?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48期:不得不說,在《走向共和》中,慈禧太后宣布向十一國(八國)宣戰時的演講,很能打動人心,聽起來讓人熱血沸騰、義憤填膺,很有煽動性(截取詔書一段):「詎三十年來,恃我國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梟張,欺臨我國家,侵佔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
  • 他,以一己之力給大清強行續命五十年,奈何人力終不能勝天!
    說到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必然首屈一指,他是支撐大清於不倒的國之棟梁,也是拯救萬民於水火的蓋世英雄,可惜他的治國理念過於超前,他的所作所為無人理解,僅憑一己之力,終究難以勝天。
  • 大清王朝1860年:中興跡象出現,也是分裂與敗亡之開始
    當然,一個王朝之興衰,還可以從微觀角度去考察,如史學家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中強調1587年所發生的一些不為人所關注之歷史,並將其視為明朝滅亡之最初開始。明亡清興,大清入關之後,也曾迎來了「康乾盛世」,養活了農業時代4億規模之人口,相當了不起。然而,「康乾盛世」總會過去,清朝滅亡依然不可避免。那麼,如果從微觀角度考察,清朝衰亡之分水嶺具體又是哪一年呢?
  • 東南互保意味著大清已對東南漢族權臣失去控制了嗎?為什麼慈禧不...
    太平天國運動後,清政府只能任用漢人督撫,要其為他們剿滅太平軍,這要漢人督撫的權力逐步變大,為之後東南互保事件埋下伏筆。 東南互保始末 1900年6月21日,慈禧以光緒名義跟十一國同時宣戰,盛懷宣作為郵政大臣扣押詔書,僅給地方督撫觀看,並告知各位督撫不要服從此令,地方督撫也不傻,他們知道大清王朝實力必然無力和十一國宣戰,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必敗,
  • 歷史英雄不容玷汙,刻在歷史恥辱柱上的慈禧太后也不應該過度美化
    1856年生下同治皇帝封妃,次年封皇貴妃。1861年鹹豐皇帝駕崩,26歲的慈禧和慈安同時被封皇太后。然後,慈禧慈安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由此開啟了慈禧太后對大清王朝長達47年的實際統治。
  • 慈禧在時一切還好,為何載灃執政三年清朝就亡了?有三個重要原因
    慈禧當政時的清朝,雖然已經步入暮年,但誰都以為,大清還能苟延殘喘一段時間,多則幾十年。即使在慈禧太后晚年,人們還是這一看法。因為慈禧仍然牢牢掌控著朝政大權,地方督撫大員仍然對大清具有相當的忠誠度,革命黨仍然沒有形成多大氣候,革命成功遙遙無期。
  • 歷經大清五代皇帝,垂簾聽政幾十載,慈禧有的不僅是美貌
    在晚清時期,慈禧太后是一個沒有辦法繞開的人物。雖然他是一介女流,但她對大清朝堂和內宮的掌控超乎人們的想像。尤其是大清在慈禧太后死後僅僅三年,就轟然崩塌。這讓我們很難否認,大清王朝在風雨飄搖之間能夠繼續存在,和慈禧對政局的掌控能力很有關係。
  • 弟弟曾國荃遭人陷害,曾國藩卻上書慈禧嚴懲弟弟!事後才知真高明
    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破湘軍攻克太平天國都城天京,贏得了這場不世奇功。滿心歡喜的曾國荃對賞賜充滿憧憬,可結果卻給他澆了一盆冷水——曾國藩被賞賜為候爵,至於曾國荃,僅僅受封威毅伯。對於朝廷如此態度,曾國藩自然習以為常,薄情寡恩是皇家的常態。很多時候,獲得大功並非是件好事,「兔死狗烹」的事情歷代都有發生。
  • 鴉片戰爭後,大清能夠續命70年,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而袁世凱而直接導致了大清的滅亡。那麼在鴉片戰爭後,為什麼清朝還能撐70年?鴉片戰爭的確是大清的一個轉折點,大清在失敗後籤訂了南京條約,出賣了國家利益,割地賠款等等。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大清步入了幾十年的屈辱時期。
  • 誰禍害了大清國?清朝貴族不怪慈禧,卻怪這個王爺
    就連溥儀也說:「奕劻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怪奕劻呢?我們介紹一下這位仁兄,奕劻可以說是清朝最後一個鐵帽子王爺了。清朝的鐵帽子王爺大多是剛打江山時候封的,都是以軍功來論的,是謂軍功鐵帽子,後面就沒啥軍功了。就是有,也輪不著清朝的貴族來立。比如太平天國時,鹹豐皇帝說誰給我滅了長毛,我就封誰為王爺。
  • 漢武帝死前殺1個女人,保住200年江山,鹹豐如果照著做,大清不亡
    子弱母壯,必亂天下!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平定南越,鑿空西域,開通絲綢之路,擊敗宿敵匈奴,揚漢朝國威,壯漢人志氣,將漢朝打造成一個強大的帝國。衛子夫年老年老色衰之後,劉徹就愛上了鉤弋夫人趙氏。據《漢書》記載,劉徹途徑河間國的時候,有人說當地有奇女子,劉徹聽完之後就讓人去找。後來官員就找來了趙氏,劉徹認真看了看她,發現她除了長得好看,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就問官員:「她有什麼奇怪的地方?」
  • 曾國藩出手營救曾國荃,慈禧再不情願也得給面子
    一年之後,清廷因剿捻所需,再次啟用曾國荃,任命曾國荃為山西巡撫。貧瘠苦寒的山西並非理想之所,曾國荃無動於衷,當然這是曾國藩的意思。02幾個月後,慈禧的上諭又頒到了荷葉塘,命曾國荃赴任湖北巡撫。這次,曾氏兄弟再無猶豫,曾國荃隨即赴湖北上任。
  • 中國近代第一虎軍:影響中國100年
    1864年7月,圍攻天京已經兩年多的湘軍曾國荃部隊,終於攻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為此,曾國荃連夜上奏捷報,他原本以為清廷會重重加賞,沒想到的是,迎來的卻是清廷和慈禧等人劈頭蓋臉的一頓狂訓。 作為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還遠遠沒有領悟「狡兔死、走狗烹」的古訓。
  • 慈禧逃命時吃了一隻雞,卻為何花了5000兩白銀?大清不亡都沒道理
    作為統治晚清時間最長的慈禧太后,相信網友們也是熟悉得不得了吧,這個老妖婆真的是把清朝給徹底坑慘了,不過她的人生經歷確實是極為的輝煌,17歲進入宮廷,21歲因為生了兒子,也就是同治帝,為此被升任為了懿妃,沒想到5年後的她就直接開始垂簾聽政了。
  • 不能維新的太后,不是好太后——慈禧的道德困境
    大清」聖母皇太后」變為後來」歷史罪人」的」原罪」便是,大多數人堅定認為清朝曾有富國強民的維新機會,但均因慈禧太后的幹預而落空。清末維新失敗,慈禧太后固然責無旁貸,但完全歸罪於慈禧太后一人,也確實草率。一、歷史人物,都是複雜的青史留名的人物必然是複雜的,只有庸人才配無譽無咎。
  • 恭親王如果繼位大清命運會如何?比鹹豐強但未必勝過慈禧
    道光如果傳位給奕皇六子奕,大清王朝是否就會起死回生迎來中興局面?這個問題歷來頗受後人爭議,大部分認為奕如果繼位,應該會改寫清王朝的命運。但以筆者來看,恐怕未必,從以下幾個方面可窺究竟。鹹豐繼位之初,確實也有一些政績,只是這些政績往往因他的敗績而被人有意的疏忽了。比如他繼位時就嚴厲打擊以穆彰阿為首的「穆黨」,整肅綱紀,頗有一番改革創新的銳氣。如果說沒有太平天國運動的發生,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那麼鹹豐帝也會像他的父親、祖父一樣,成為一個守成皇帝。
  • 官員給朝廷上奏 見奏摺上批覆四個字 感嘆大清焉能不亡
    官員給朝廷上奏 見奏摺上批覆四個字 感嘆大清焉能不亡 清末民初官僚徐世昌曾說,「大清之亡,不是亡於革命黨,而是亡在一班『小爺們』身上。」在光緒和慈禧先後駕崩後,清朝進入了最後的宣統時代。因皇帝年幼,太后無權,清朝的朝政實際上由一幫年輕的親貴所把持。
  • 曾國藩50萬勁旅不敢造反,為何袁世凱7萬兵馬就敢取代大清?
    其中,曾國藩、袁世凱在政治領域之影響力最大,曾國藩搞定太平天國,為大清續命50年;袁世凱則逼迫清朝皇帝遜位,取而代之,成為華夏新主人。有意思的是,曾國藩在手握50萬兵馬之情況下,依然對大清忠心耿耿,甘願做一枚臣子;袁世凱手中只有北洋六鎮兵馬(一鎮12000人),就是這7萬餘兵力,他卻敢取代大清,乖乖讓隆裕太后宣布結束清朝,接受南北議和。其中之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