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朝代,也是最有爭議的一個朝代。對於清朝,很多的事情每次提起都會引起國人的氣憤。中國的很多領土全部都是在清朝時期流失的,之所以會導致如此慘澹的結局,關鍵原因就是當時的清朝政府腐敗。最後清朝徹底滅絕,也成為了註定的結局。晚清時期並不是所有人都非常昏庸,這其中自然不缺少明將。曾國籓就是其中一個。之前在跟慈禧見面後,還斷言清朝時代,肯定會在50年間側底滅亡。
曾國藩肯定大家都不會感覺到陌生,出生在公元1811年的11月26日。在當時曾國藩出生的時期,正處於整個晚清時代。他的原生家庭還是非常不錯的,屬於當地的地主家庭,所以曾國藩的教育一直以來都被家人重視,在6歲的時候就已經走進了當地的學校學習,8歲時的曾國籓也已經對四書五經非常熟悉了。從這就能看出曾國籓長大肯定會有所作為。到了公元1838年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時已經27歲了的曾國藩考進了進士,從此也徹底踏上了為官之路。
在曾國攀當官的這些年裡,從公元1838年一直到了公元1848年。十年時間,可以說曾國藩完全就是平步青雲,官位上也是一升再升,整個事業完全都是直線向上走的趨勢。據統計,在這10年的任官期間,曾國藩就連續的升遷7次,後來官居二品,這也是非常高的地位。在1851年,太平天國的運動突然出現,在1853年時曾國籓就在湖南組建了一支湘軍,後來又在廣東這邊開始大量的購買軍火,一直和太平天國的起義軍奮起抗衡。
一直到了1866年,才成功的將這些太平天國的成員們徹底鎮壓下去,一切進行的仿佛都非常的順利。有了這樣的結局也是曾國藩非常希望看到的,證明了大清朝果然是銳不可當。但是一直信心滿滿,可以讓國家更加富強的曾國籓,卻在1868年見完了慈禧太后後一直新生鬱悶。原來在曾國藩的眼裡,一直都認為慈禧太后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畢竟在整個爭權奪利的過程中,慈禧的實力還是顯而易見的。
但萬萬沒有想到,慈禧太后將他叫過去卻只不過是嘮嘮家常而已,問的全部都是些兄弟姐妹的這些無關緊要話題。關於國家大事這些走向還有想法,慈禧太后竟然提都沒提。雖說這嘮嘮家常並不是什麼大事,但對曾國藩來說卻有些不可思議,他萬萬沒想到慈禧只是想聊閒天。自己作為掌權者本來就應該以國家的這些事情作為主要。於是在這一次交談過後,回到家的曾國藩就已經得出了觀點:大清在未來的50年間肯定是要走向滅亡的。
只是憑藉著慈禧太后跟自己交談的幾句話,曾國藩就已經對大清的未來發展趨勢得出了自己的一個結論。曾國攀的判斷是正確的,而他能做出這樣的判斷,也足以證明了是一個十分聰慧的人。曾國藩會有如此的判斷,跟慈禧太后與自己交談的內容有很大關係,畢竟兩人全部都是有著很高權力的人,有多好的權利就要承擔多大責任,最該做的事情也是為國為民,如此高地位的兩人在一起商量的事情肯定會是以國家大事為主要,但慈禧顯然沒有這樣做。
問的卻只不過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這也讓曾國藩一下就明白了,在慈禧的心裡國家根本就沒有那麼重要。慈禧想要的只是自己貪圖享樂,而既然已經不把國家和人民放在心裡,之後又怎麼會為了國家的希望而付出努力這讓曾國籓判斷定大清如果一直要被慈禧所領導,那之後肯定是要走下坡路的,滅亡肯定是會發生的事情,不過是一個早晚問題。兩人的交談以及慈禧所述的話,讓曾國藩驚訝又失落。
公元1912年,在袁世凱的帶領之下,溥儀也最終被迫選擇了退位。整個大清王朝也從歷史當中正式結束。回想起之前曾國籓做出的那一句總結,不得不說,他有著非常高的見解和先見之明,之前所預判的一切確實發生了,歷史終究也印證了他的說法。雖說大清王朝的滅絕的原因不能全部都歸納到慈禧一個人身上,但慈禧確實沒有做到一個領導者該做的事情,她的作為會讓其他朝廷人員效仿,只求自己享樂何談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