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糊塗了,還是氣暈了頭,慈禧太后為什麼同時向十一國宣戰?

2020-12-23 楊角風發作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48期:

不得不說,在《走向共和》中,慈禧太后宣布向十一國(八國)宣戰時的演講,很能打動人心,聽起來讓人熱血沸騰、義憤填膺,很有煽動性(截取詔書一段):

「詎三十年來,恃我國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梟張,欺臨我國家,侵佔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向英吉利國開戰!向法蘭西國開戰!向美利堅國開戰……向日本國開戰!」

雖說劇情是演義,但庚子之變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慈禧太后下發到各地方的萬國宣戰詔書(戰爭動員令)字裡行間也充滿著對列強的控訴。

但也給我們留下一個疑問,甲午中日戰爭剛剛結束沒幾年,連日本都打不過的大清,哪裡來的勇氣,敢同時向十一國宣戰呢?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48期:是洩憤,還是另有企圖,慈禧為什麼會糊塗到同時向十一國宣戰?

一、

實際上,一直到甲午戰爭之前,大清國的運行,還算是正常,但是這一仗打完,徹底趴窩了。

梁啓超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喚起吾國四千年之大夢,實自甲午一役始也。」

可以說,這場戰爭不僅打殘了大清,也打醒了大清子民,《馬關條約》割地之大,賠款之多,遠遠超過歷次戰爭的總和。這個時候,清朝統治者已經無法控制人們的言論了,整個社會都沉浸在失望,乃至絕望之中……

義和團運動也是從這時候興起的,上一期我們也講過,人們上對義和團的評價並不高,認為八國聯軍就是他們引來的,甚至有人認為他們比八國聯軍還可惡。

不要真的以為義和團所有的人都愚昧至極,竟然會相信那些裝神弄鬼之事,實際上,是因為我們不在那個時代。是因為他們根本找不到出路,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所以才會把這種絕望,寄託到了「神功護體」上面。

因為跟西方教會爭奪利益,又趕上天災,導致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們,紛紛加入了義和團,開始瘋狂衝擊教會。

雖說大清軍隊對付日本軍隊不行,但是對付這些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還是綽綽有餘的,那麼為什麼一開始沒有鎮壓下去呢?

二、

就是因為維新變法的失敗!

最早的時候,洋務運動辦得轟轟烈烈,大清一片欣欣尚榮,甚至衍生出一個名詞,叫「同治中興」。但隨著甲午戰爭的結束,一切都成了泡影,這個時候,一些有思想的士大夫們仍然沒對大清失望。以為大清能自我完成進化,維新變法就是其中一個方式,但他們失望了。

義和團的拳民通過抱團尋找出路,他們同樣也是在苦苦思考出路,也就自然對拳民產生同情心。

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士大夫們已經融入到了大清的官僚系統,開始不聽從清廷的統一指揮,也為後來的東南互保埋下了伏筆。

由於義和團的朱紅燈打死了英國聖公會傳教士卜克斯,在西方列強的壓力下,山東巡撫毓賢被免職。

毓賢這個人,不僅是個酷吏,還是個極端排外主義者,就是他向慈禧太后和王公大臣們講了義和團可用。

後來調到了山西當巡撫,仍然是極端排外,大力扶持義和團抗擊教會,在八國聯軍入侵後,他還率兵勤王。不過後來清廷跟八國聯軍議和後,把他當成了罪魁禍首,被拉出去頂罪,砍了。

為什麼慈禧太后會聽信他的話,對義和團由剿變成了撫呢?

三、

就因為義和團裡面有聰明人,有軍師,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

要知道,在當時的環境下,大清國已經岌岌可危,甲午慘敗,加上列強加速瓜分中國。天下人,往往喊著「滿清非中國」,或者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挑戰清廷的統治。

突然冒出這麼多支持自己的子民,本身滿漢矛盾就很大了,這時候清廷怎麼下手?誰能保證繼續圍剿的話,義和團運動,不會發展成第二個「太平天國」?

相關焦點

  • 對列強卑躬屈膝的慈禧,一反常態霸氣向11國宣戰,大臣:這是亂命
    慈禧掌控權勢之後,在經過歷次和西方列強交手沒討到好處之後就變得卑躬屈膝起來了。慈禧霸氣向十一國宣戰,八國聯軍侵華在慈禧太后統治下的滿清對西方列強卑躬屈膝到了極致。但凡西方列強提出些什麼要求,慈禧太后幾乎就是有求必應。用她後來的話來說就是「量中華之武力,結與國之歡心。」當時的洋人在中國擁有很多的特權。
  • 最怕洋人的慈禧為何敢向11國宣戰?原來是被一份假情報嚇破了膽
    於是,6月15日慈禧太后便讓軍機處傳旨,急調李鴻章、袁世凱回京,應對義和團之亂。第二天,由於時局緊張,慈禧太后便召集了一個包括六部九卿、軍機、總署和諸王貝勒的大型「御前會議」,以商討和戰大計以及剿撫義和團的決策。
  • 慈禧曾向十一國宣戰?帶你走進真實的歷史,那不過是阿Q附體罷了
    你給慈禧一百個膽子,她也不敢向列強宣戰,但是問題中所謂的「宣戰詔書」確實存在,只是發出去的時候是僅限於清廷內部傳閱,並未公開於世,所以說,沒有公開的「宣戰」算什麼宣戰呢?既然要宣戰,首先要有宣戰的對象吧,可這詔書隻字未提啊,光說自己挨欺負的事情了,挨完揍要反抗這沒問題,可是總要有個反抗的目標吧,所謂向11國宣戰,這11國都是誰也沒說啊,我們愛國沒毛病,但是絕不能瞎愛,清廷軟弱這是鐵定的,不要斷章取義說清廷宣戰的事情了,真的是太丟人,太上火啊!
  • 列強向清朝提出賠款,慈禧談判結果賠款五十倍,原因可恥
    中國人提起女強人想到比較正面的羋月或者武則天,而提到壞女人想到的不潘金蓮,那就一定是慈禧太后,這個女人一己之力讓中國人民承受了無數苦難。我們每每提起,都會想到那句喪權辱國的話: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 當年慈禧太后是愚蠢還是壞,為何與全世界強國為敵?
    慈禧太后,這個人就是一個權利迷,她能夠利用手上的權力將大清朝嗯,為大人物玩弄於鼓掌之間,可見他不是個蠢人。同時向11個國家宣戰,並不代表她有多剛,而是她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而已,這充分顯示了慈禧太后的壞。
  • 慈禧因此敢對11國宣戰
    1900年,義和團運動進入北京,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因此慈禧太后對義和團的好感大大增加,轉剿為撫。北京的義和團人數很快就發展到超過十萬,他們破壞鐵路和電線桿、殺洋人、燒教堂,破壞一切與洋人有關的事物,並多次進攻聚居在北京東交民巷的十一國使館區。
  • 八國聯軍侵華時,如果慈禧太后調動全國力量,有取勝的機會嗎?
    當年慈禧太后一時衝動對外國列強同時宣戰,結果造成八國聯軍侵華,京津淪陷,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匆匆的逃亡西安,最後籤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次戰爭,清朝的失敗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一方面是當時的中外差距太大、且慈禧太后意志不堅定,另一方面是八國聯軍僅與清朝在京津的軍隊作戰,而不是整個大清國。
  • 原來和慈禧太后有關
    為什麼說因為慈禧太后呢?咱們先看看清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什麼?直接原因當然是因為武昌起義,武昌起義後清朝首先想到的是積極鎮壓,但是這時候清朝有作戰能力的部隊就只剩下袁世凱的新軍,雖然袁世凱這時候被攝政王解除兵權攆回老家去釣魚了。
  •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向全世界宣戰的人竟是來自中國,還是個女皇帝
    清朝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三個掌握國家大權的女皇帝,也是三個女皇帝中最為無能的一個,在世界列強頻頻侵略中國主權時,不僅不主張積備戰還大言不慚:「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當八國聯軍漸漸攻佔北京時,她為了維護她的皇帝權力,在1900年6月21時,慈禧太后做了一件空前絕後的大事。
  • 庚子國變:八國聯軍侵華,慈禧為什麼調不動李鴻章等人北上勤王?
    那麼面對著慈禧太后的詔令,以及隨後的「戰爭動員令」,各地大員們為什麼大都選擇拒不奉詔呢?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49期:庚子國變,慈禧下詔對十一國開戰,各地大員為什麼多數拒不奉詔?
  • 歷史回眸:慈禧太后為何會改變對義和團的看法?
    慈禧太后為何會改變對義和團的看法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首先,值得我們回頭的是,當義和團剛剛興起之際,實際上他們還是僅僅在山東一帶。然而,由於袁世凱當時正在山東擔任巡撫,所以,他們在山東的生存空間就特別不好。因為,袁世凱的手段,大家都知道。那可是一個厲害角色。比如:有一次,他先是假意邀請義和團的大師兄和二師兄前往自己的府邸赴宴。
  • 八國聯軍入侵,東南各督撫未進京勤王,慈禧之後是怎麼對待他們的
    慈禧太后必然心裡一百八十個不爽,但慈禧厲害就在這了,她能夠不留痕跡的處理好這件事。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之後,慈禧對不進京勤王的東南各督撫的態度,出人意料倒也在情理之中,沒有責備針對,反倒是該提拔的提拔,該高升的高升,倒也讓人疑惑。
  • 慈禧太后的「千秋家國」夢難圓,是因為她的私慾大於天
    一說起大清朝的慈禧太后,可能您就會脫口而出:慈禧就是賣國賊,靠出賣國家利益生存,她沒有愛國情,更沒有民族氣節,更沒有「強兵富國」夢,「千秋家國」夢。確實,在很多史料當中,慈禧就是清政府軟弱,腐敗,無能,昏暗的代表。
  • 歐洲小國人口總才3萬,只是儀仗隊,二戰時為何向全世界宣戰?
    既然是曾經風光過的人,說話都會硬氣一些,辦事也會大方一些,譬如被國人視作笑談的慈禧太后曾經一口氣向十一個列強宣戰,雖然沒有真正打起來,但還是展示了老佛爺硬氣的一面。 不過,隨著八國聯軍的軍事進攻,最後慈禧太后挾持光緒一路西狩,自從唐朝之後很少有皇帝到過的長安再次迎來皇帝,多少也算是佔了老佛爺的光。
  • 慈禧太后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到底是什麼意思?
    慈禧一看民心可用,覺得大清的軍隊再加上數量龐大的「義民」,收拾區區幾個洋人自然不在話下,於是悍然決定對列強宣戰。這等事關國運之事,怎麼也要開個常委擴大會討論一下,慈禧在御前會議上態度堅決,連殺了好幾個悲觀的失敗論大臣,怒罵了痛哭流涕勸阻她的光緒皇帝,最終形成了會議共識: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韃伐,一決雌雄。
  • 慈禧主動向全世界列強宣戰,憑什麼?
    慈禧向全世界宣戰1900年五月間,慈禧太后得到情報,各國公使聯合決定"請"慈禧太后交出清朝廷政權,讓光緒皇帝親政。這條不靠譜的情報把老佛爺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衝動之下做出了最瘋狂的決策。1900年五月二十五日,清廷下令頒布《宣戰詔書》。自此,慈禧太后被牢牢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 八國聯軍撤退後,慈禧是怎麼對待那些不進京勤王的東南各督撫的?
    按照常理,慈禧應該嚴懲那些膽大包天、竟敢不奉詔進京勤王的東南各督撫,但事實是,慈禧不但沒算後帳,還依然重用督撫們。 為什麼呢?因為清朝的衰亡無可挽回,慈禧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東南督撫,若是激起了他們的反意,清朝只會亡得更快。 具體怎麼回事,咱們從頭說起。
  • 光緒皇帝真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嗎?有什麼證據?
    慈禧太后聽後大怒道:我一定讓你死到我的前面!於是就派人毒死了光緒帝,光緒帝死訊傳來時慈禧一開心,也很快就死了。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致命的問題:慈禧太后在臨死前毒死了光緒帝,然後死前立了光緒帝的親侄子溥儀為皇帝、光緒帝的親弟弟載灃為攝政王。慈禧太后是老糊塗了嗎?她不怕她死後載灃為光緒帝報仇嗎?而且後來的事實證明:在慈禧太后死後,葬禮辦的極其隆重,載灃沒有任何報復慈禧太后的舉動,熟悉宮廷秘密的溥儀,也從來沒有對慈禧太后有仇恨言論。
  • 慈禧敢對西方列強宣戰,真是因為愚蠢?事實真相遠沒那麼簡單
    其實,只要我們把事情前因後果說清楚,就自然明白為什麼慈禧一意孤行要對聯軍宣戰。一、來自外國傳教士的欺壓與屈辱鴉片戰爭以後,來中國傳播基督教的西方傳教士,既是宗教團體的宣講師,又是侵略中國的先遣隊,更是中國社會中的一種寄生勢力。
  • 為什麼八國聯軍進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
    ,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別的地方不能去嗎?倘若慈禧往中原等地跑,萬一八國聯軍追來,那就真是一馬平川,老太后恐怕分分鐘當俘虜。反而是道路崎嶇的陝西山西地界,好歹還有幾塊「天險」把守,別看正鬧饑荒,卻是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