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時,如果慈禧太后調動全國力量,有取勝的機會嗎?

2021-01-10 津城沐雨

當年慈禧太后一時衝動對外國列強同時宣戰,結果造成八國聯軍侵華,京津淪陷,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匆匆的逃亡西安,最後籤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這次戰爭,清朝的失敗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一方面是當時的中外差距太大、且慈禧太后意志不堅定,另一方面是八國聯軍僅與清朝在京津的軍隊作戰,而不是整個大清國。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慈禧太后意志堅定,以舉國之力來抗擊八國聯軍,能有勝算嗎?

其實,即使如此,也難有勝算,甚至對整個清朝而言更糟糕。

其一:民智未開,諸軍不行。

不管是甲午戰爭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外國侵略者都是在和清軍的部分地區、部分軍隊戰鬥,而不是整個大清國,這也是清朝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於是,很多人都喜歡假設,如果動員全國力量來對抗八國聯軍會勝利嗎?

會,但前提是能動員的起來。以當時清朝的時代限制,民智未開,清朝統治者是沒有辦法動員全民抗戰的,頂多就是多動員一點軍隊罷了。

而當時清朝戰鬥力強的軍隊,能打敗列強嗎?

很難,當時有戰鬥力的5支武衛軍除了袁世凱外的7000人大多都參戰了,但是結果差強人意,就連在甲午戰爭中取得過戰績的聶士成部也被打殘,聶士成殉難。

如此大勢面前,就算把袁世凱的那7千人都拉進來,又能打得過2萬多八國聯軍嗎?

而當時清軍在東北的力量也無法回援京津地區,因為八國聯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從塘沽、天津一線進攻北京的2萬多人外,沙俄派遣了更多的軍隊直接進攻東北地區,當時東北清軍根本無力阻擋裝備精良且人數眾多的沙俄入侵軍。

再看看歷史上採取東南互保的東南各省,當時清朝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編練新軍,舊軍的戰鬥力有限,即使東南不採取互保,又能抽出多少力量北上?

再說,東南各省可是朝廷的財富之地,戰端一開,東南還保不保?同樣需要增強防禦力量,哪能抽出大量兵力北上?

所以,當時的清朝,民智未開,諸軍不行,是沒辦法像抗日戰爭那樣發動全民抗戰的。

其二:戰爭本身就很荒唐,荒唐的開始,荒唐的進行,荒唐的結束。

古今中外的大戰的宣戰方,大多是有謀劃的、有策略的,但慈禧太后引起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卻非常的荒唐。

首先是戰爭的開始就很荒唐,慈禧太后一衝動同時對外所有列強宣戰,這在古今中外恐怕都是空前絕後的吧!誰又這麼大的膽子同時向這麼多強敵宣戰?慈禧有,但實際上慈禧有的不是膽子,而是脾氣,脾氣撒了,氣消了,就沒有了。

慈禧太后剛讓軍隊攻打東交民巷的各國使館,轉身就讓人拿著物資去慰問,如此戰爭,和小孩子過家家又什麼區別?

其次是戰爭的進行荒唐,一方面京津打的熱火朝天,而南方諸省卻安然無恙,該做生意照樣做生意;另一方面,清軍和義和團一邊抗擊八國聯軍,一邊又互相攻伐,實屬荒唐。

最後是戰爭的結束荒唐,慈禧太后更是發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卑躬屈漆語氣,讓國人汗顏。

如此戰爭,即使上升到全國的層面,誰又能保證會取勝?

對此,大家認為呢?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八國聯軍入侵時,如果慈禧抵抗意志堅定,舉全國之力有勝算嗎?
    當八國聯軍決定侵華的時候,慈禧太后做任何決策都是沒有用的,他所能做的無非就是把大敗扭轉成為中敗或者小敗,因為從國力上看,清朝根本擋不住八國聯軍,再者慈禧太后已經失去了號令全國的號召力。1900年6月初,各國政府決定成立八國聯軍。很快,第1支2000人組成的聯軍部隊未經北京政府允許,就從天津坐著火車直撲北京。
  • 八國聯軍侵華,近在咫尺掌握兵權的袁世凱,為何袖手旁觀?
    八國聯軍打到北京,不僅僅是袁世凱按兵不動沒有及時支援,而李鴻章和張之洞這些封疆大吏,也在大清面對如此困局之時,搞出來一個所謂的東南互保。沒有對慈禧太后等大清掌權者進行有效且及時的支援,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現象。
  • 八國聯軍侵華,各地督撫抗旨不遵拒絕北上勤王,慈禧:該賞!
    今年又是一個庚子年,俗話說「庚子年必有難」,今年的疫情,似乎已經算是在某種程度上應驗了。再往前的1960年,1900年以 及1840年,中國也都遭遇過大難。其中1900年的那次,就是著名的「八國聯軍侵華事件」。
  •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在慈禧床頭留下一串英文,是何意思?
    為了反對西方列強,義和團運動興起,起初,慈禧太后對這次起義並不多加幹涉,畢竟義和團運動是符合她的利益的,清政府想要利用這次起義將西方列強驅趕出去,然而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義和團運動成為了西方列強入侵大清的藉口,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西方列強以此為藉口,組成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入侵中國行,大肆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
  • 為什麼八國聯軍進城,慈禧太后非逃到西安呢,別的地方不能去嗎?
    慈禧作為當時的一國之主,獨攬朝政大權,在義和團在北京攻打各使館的時候,慈禧太后是十分支持的,原因很簡單這些人打的旗號是——扶清滅洋,這正合慈禧的心意,一來不用受洋人之要挾,二來或許可能威懾當時在中國境內的洋人,可謂是一舉兩得之計,可慈禧的算盤完全打錯了,她沒有想到八國聯軍會發動侵華戰爭
  • 八國聯軍入侵,東南各督撫未進京勤王,慈禧之後是怎麼對待他們的
    慈禧太后必然心裡一百八十個不爽,但慈禧厲害就在這了,她能夠不留痕跡的處理好這件事。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之後,慈禧對不進京勤王的東南各督撫的態度,出人意料倒也在情理之中,沒有責備針對,反倒是該提拔的提拔,該高升的高升,倒也讓人疑惑。
  • 高考熱點——義和團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義和團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義和團運動19世紀末,隨著列強侵略的加劇、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日益高漲,終於匯集成席捲中國北部的義和團運動。義和團原是民間結社組織。慈禧太后倉皇出逃。地方實權派官僚結成同盟,提出東南互保,動搖了清政府統治。2.八國聯軍侵華1900年6月,帝國主義列強組成聯軍,藉口鎮壓義和團,發動侵略戰爭。
  • 八國聯軍侵華時,為何沒人前往北京勤王救駕
    宣戰詔書下達後,列強組建了八國聯軍聯合侵華,兵峰直抵北京城下。驚恐的清王朝立即向各地督撫下達急令,要求各地督撫進京勤王救駕。但詔書下達後,各地督撫卻一直按兵不動,根本沒人理會朝廷的命令。慈禧太后沒辦法,帶著光緒皇帝倉皇西逃。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八國聯軍侵華時,為何沒人前往北京勤王救駕?其實各地督撫不是不能勤王救駕,而是沒人願意去,沒人想去,也沒人敢去。
  • 原來和慈禧太后有關
    但是清朝之所以滅亡這麼快的直接原因其實是因為慈禧太后。為什麼說因為慈禧太后呢?咱們先看看清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什麼?直接原因當然是因為武昌起義,武昌起義後清朝首先想到的是積極鎮壓,但是這時候清朝有作戰能力的部隊就只剩下袁世凱的新軍,雖然袁世凱這時候被攝政王解除兵權攆回老家去釣魚了。
  •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有七個國家贊同瓜分中國,但是美國卻很反對!
    世人都知道清王朝的腐敗最終導致滅亡,慈禧太后的目光短淺、奢靡浪費將曾經繁華的大清王朝「敗光」,死後的她也不能清淨,死了的人甩手了之,活著的人忍受著世間的折磨。八個國家對秦王朝製造了一場慘絕人寰的侵華戰爭,這次戰爭中當然是以清王朝戰敗結束,有七個國家贊同瓜分中國,但是美國卻很反對!
  • 為什麼清朝動輒幾十萬大軍,卻打不過八國聯軍兩三萬人?
    兩次鴉片戰爭時,清軍投入兵力都不少,但為什麼打不過西方列強?有這樣幾個原因:第一,裝備戰法不如人,這個自不必說。第二,敵人有海軍優勢,移動速度快,清軍調動部隊尚需時日,無法集中優勢兵力,所以敵人兵雖少,但在局部總能形成數量上的優勢。
  • 八國聯軍侵華後,德國最先道歉並歸還文物,唯獨此國拒絕認錯
    1856年,在美國和俄國的支持之下,英國和法國對清政府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政治軍事力量落後的清廷根本無力阻擋。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繞過北京城的東北郊直接撲向了圓明園, 當時的守軍沒能抵抗住強大的聯軍部隊,圓明園最終被佔領,總管大臣文豐福也投海自盡,次日,英法聯軍在圓明園內大肆搶掠,軍官、士兵們將大量的珍貴文物,稀世珍寶洗劫一空,為了使清政府儘快的接受議和的條件,對圓明園進行了兩天的洗劫。
  • 八國聯軍打算瓜分中國時, 瓦德西為何要阻止? 和他做的一實驗有關
    而當時慈禧太后也下令清軍和義和團一起聯合起來,共同打擊帝國主義,慈禧太后更是為了一己私慾,居然向全世界宣戰,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記錄,結果八國聯軍開始趁機侵華。表面上看,是為了保護使館,打擊義和團運動,其實是為了攫取在中國更大的利益,據史料記載,八國聯軍在攻佔天津之後,立刻準備進軍北京,雖然在八裡橋遭到清軍的伏擊,但還是很快就兵臨北京城下了。
  • 歷史老照片:八國聯軍侵華時期的北京紫禁城,皇家尊嚴蕩然無存!
    八國聯軍侵華老照片:坐在龍椅上的洋人。八國聯軍侵華老照片:八國聯軍進入紫禁城。八國聯軍侵華老照片:在紫禁城中進行閱兵的八國聯軍。八國聯軍侵華老照片:八國聯軍合照還有兩個拿著武器的中國小孩。八國聯軍侵華老照片:日本軍官在光緒皇帝的寢宮。
  • 11萬清軍為何打不過2萬八國聯軍,和武器差距真沒多大關係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八國聯軍就迅速佔領了首都北京,慈禧太后攜帶光緒皇帝倉皇逃跑,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燒殺搶奪無惡不作,紫禁城和頤和園等皇家園林的瑰寶被搶奪無數,這次戰爭直接導致了《辛丑條約》的籤訂,中國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八國聯軍,號稱5萬人,實際上只有2萬人不到3萬。人數最多的是日軍,有1萬人。
  • 11萬清軍為何打不過2萬八國聯軍?和武器差距真沒多大關係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八國聯軍就迅速佔領了首都北京,慈禧太后攜帶光緒皇帝倉皇逃跑,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燒殺搶奪無惡不作,紫禁城和頤和園等皇家園林的瑰寶被搶奪無數,這次戰爭直接導致了《辛丑條約》的籤訂,中國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當時八國聯軍,號稱5萬人,實際上只有2萬人不到3萬。人數最多的是日軍,有1萬人。
  • 慈禧身邊的御前侍衛,躲過八國聯軍的掃射,靠一招就擊敗霍元甲
    當國家面臨危險之時,我們理應為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在晚清時期就有一位富家公子哥,他靠練武成為慈禧身邊的御前侍衛,還曾躲過八國聯軍的掃射,後來卻選擇脫掉官服回鄉開武館,並靠著一招就擊敗了大名鼎鼎的霍元甲。
  • 為什麼八國聯軍進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
    ,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別的地方不能去嗎?不過,放在「庚子國難」時,慈禧還真沒想這麼深,甚至就連北京城淪陷前,她一度都沒想到自己要跑。之所以往西安跑,就因跑得太突然。有多突然?其實,當登陸大沽口的八國聯軍,一路朝著北京殺來時,牛氣哄哄宣戰的慈禧,比今天某些疾呼「派軍艦逼中國道歉」的「外國精英」還自信。她這麼自信,大清各級官員當然不敢惹她生氣,雖然前線的清軍一路敗,可慈禧手邊的戰報,永遠都是捷報頻傳。特別是八國聯軍迫近北京的1900年8月12日,慈禧還興高採烈下旨,嘉獎幾位「奏摺裡打勝仗」的清軍將領,接著就被八國聯軍的炮彈打了臉。
  • 八國聯軍燒殺淫掠,為何後宮嬪妃安然無恙?假仁慈,真野心
    八國聯軍攻佔巍巍紫禁城,慈禧太后倉皇出逃,遺留王公大臣任人宰殺,但後宮妃嬪相對安然無恙。對此,我不知道是應該慶幸感激,還是生氣憤恨,若是氣憤,我該氣憤清朝統治者慈禧,還是氣憤八國聯軍。瑜妃升級紫禁城頂梁柱慈禧太后在出逃時,只帶走光緒皇帝和光緒帝皇后瑾妃,其餘妃嬪全部留在紫禁城,任其自生自滅。慈禧在臨行之前,還不忘將已經打入冷宮的珍妃推入井中。留在宮中的妃子有很多,因為有同治皇帝的妃子,比如慧妃,還有鹹豐皇帝留下的兩個妃子。
  • 清朝末期,東南互保坐擁10省兵力,為什麼對八國聯軍侵華視而不見
    引言1900年5月,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的口號大舉入侵。清軍和義和團在京畿附近與八國聯軍交手,最終慘敗,列強攻入紫禁城,慈禧被迫西逃。打不過洋人不奇怪,奇怪的是東南互保坐擁10省兵力的諸侯,為何對洋人入侵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