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慈禧太后一時衝動對外國列強同時宣戰,結果造成八國聯軍侵華,京津淪陷,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匆匆的逃亡西安,最後籤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這次戰爭,清朝的失敗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一方面是當時的中外差距太大、且慈禧太后意志不堅定,另一方面是八國聯軍僅與清朝在京津的軍隊作戰,而不是整個大清國。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慈禧太后意志堅定,以舉國之力來抗擊八國聯軍,能有勝算嗎?
其實,即使如此,也難有勝算,甚至對整個清朝而言更糟糕。
其一:民智未開,諸軍不行。
不管是甲午戰爭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外國侵略者都是在和清軍的部分地區、部分軍隊戰鬥,而不是整個大清國,這也是清朝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於是,很多人都喜歡假設,如果動員全國力量來對抗八國聯軍會勝利嗎?
會,但前提是能動員的起來。以當時清朝的時代限制,民智未開,清朝統治者是沒有辦法動員全民抗戰的,頂多就是多動員一點軍隊罷了。
而當時清朝戰鬥力強的軍隊,能打敗列強嗎?
很難,當時有戰鬥力的5支武衛軍除了袁世凱外的7000人大多都參戰了,但是結果差強人意,就連在甲午戰爭中取得過戰績的聶士成部也被打殘,聶士成殉難。
如此大勢面前,就算把袁世凱的那7千人都拉進來,又能打得過2萬多八國聯軍嗎?
而當時清軍在東北的力量也無法回援京津地區,因為八國聯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從塘沽、天津一線進攻北京的2萬多人外,沙俄派遣了更多的軍隊直接進攻東北地區,當時東北清軍根本無力阻擋裝備精良且人數眾多的沙俄入侵軍。
再看看歷史上採取東南互保的東南各省,當時清朝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編練新軍,舊軍的戰鬥力有限,即使東南不採取互保,又能抽出多少力量北上?
再說,東南各省可是朝廷的財富之地,戰端一開,東南還保不保?同樣需要增強防禦力量,哪能抽出大量兵力北上?
所以,當時的清朝,民智未開,諸軍不行,是沒辦法像抗日戰爭那樣發動全民抗戰的。
其二:戰爭本身就很荒唐,荒唐的開始,荒唐的進行,荒唐的結束。
古今中外的大戰的宣戰方,大多是有謀劃的、有策略的,但慈禧太后引起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卻非常的荒唐。
首先是戰爭的開始就很荒唐,慈禧太后一衝動同時對外所有列強宣戰,這在古今中外恐怕都是空前絕後的吧!誰又這麼大的膽子同時向這麼多強敵宣戰?慈禧有,但實際上慈禧有的不是膽子,而是脾氣,脾氣撒了,氣消了,就沒有了。
慈禧太后剛讓軍隊攻打東交民巷的各國使館,轉身就讓人拿著物資去慰問,如此戰爭,和小孩子過家家又什麼區別?
其次是戰爭的進行荒唐,一方面京津打的熱火朝天,而南方諸省卻安然無恙,該做生意照樣做生意;另一方面,清軍和義和團一邊抗擊八國聯軍,一邊又互相攻伐,實屬荒唐。
最後是戰爭的結束荒唐,慈禧太后更是發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卑躬屈漆語氣,讓國人汗顏。
如此戰爭,即使上升到全國的層面,誰又能保證會取勝?
對此,大家認為呢?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