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萬清軍為何打不過2萬八國聯軍,和武器差距真沒多大關係

2021-02-23 熱門分享黨

....

...

"

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對當時的中國發動了一場侵略戰爭。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八國聯軍就迅速佔領了首都北京,慈禧太后攜帶光緒皇帝倉皇逃跑,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燒殺搶奪無惡不作,紫禁城和頤和園等皇家園林的瑰寶被搶奪無數,這次戰爭直接導致了《辛丑條約》的籤訂,中國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當時八國聯軍,號稱5萬人,實際上只有2萬人不到3萬。人數最多的是日軍,有1萬人。其餘俄軍有4000人,英軍有3000人,美軍有2000人,法軍有800人,德軍有100人。至於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的軍隊,他們加在一起還不到100人。分明是打醬油的,義大利只是象徵性派遣80人。

而當時中國正規軍,部署在北京、天津,以及華北地區的清朝軍隊,總人數超過了11萬人,還不加義和團運動的民間兵力。

我們不得不質疑,為什麼敵我雙方人數差距那麼大,我們有壓倒性的人數優勢,怎麼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就落得首都被貢獻的境地?

真的是我們想像中的,清朝的軍隊都是在騎馬拿著長矛對戰洋槍洋炮嗎?

真像不是如此。

八國聯軍侵華

裝備其實好得可怕

在我們的印象中,清軍當時還是穿著盔甲,騎著戰馬,拿著長矛的冷兵器作戰,面對八國聯軍的洋槍洋炮才會輸得一敗塗地。

事實上,根本不是這樣的!

八國聯軍侵華這會兒,清兵的裝備已經不比八國聯軍差多少了,可以說是一樣的配置了。

這得益于洋務運動的興起,早在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的時候清軍就已經開槍了。以至於到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的時候,清兵的裝備甚至超過了當時的小日本,當時的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艦隊。尤其是清兵的輕兵器,滑膛槍都已經出現。

只是清政府的軍隊思想,依然停留在古代冷兵器戰爭時代。印證了那句話,有的人辮子留在頭上,有的人辮子留在心裡。

清軍的裝備

當時清政府的裝備武器配置,已經是世界前列。

比如清軍早就在天津大沽炮臺設置了由德國克虜伯公司製造的堡壘炮。而且,還配置了4門德國製造的魚雷艦。堡壘炮+魚雷艦,天津的大沽炮臺應該防守得固若金湯。

清軍炮彈

再比如當時八國聯軍繳獲的清軍裝備,讓八國聯軍都驚出一身冷汗……

據記載:

步兵裝備的武器有單發步槍、連發毛瑟步槍,總計1萬支,騎兵裝備有連發騎槍1400支,軍官裝備6發轉輪左輪手槍,另有溫徹斯特步槍、哈乞開斯步槍以及少量馬克辛重機槍。有3000米內可穿透65.8mm鋼板的克虜伯大炮、射速每分鐘350發射程兩千多米的諾登飛多管排列機關炮等等。這些武器可以說都是世界級的。

八國聯軍統帥西摩爾就說到道:「戰鬥伊始就意外繳獲清軍這麼多先進武器,等於給聯軍一萬六千名軍人配備全副武裝還有富餘,只可惜我們的士兵一人只有兩隻手。」

八國聯軍統帥西摩爾

如此裝備,清軍的失敗不能歸根於裝備落後。

清政府有沒有抵抗?

一個月不到,大沽炮臺就失陷了。

兩個月不到,天津就落入敵手。

三個月不到,北京就被攻破了。

清軍抵抗了嗎?實際上是抵抗了的。

比如:

1900年6月中旬,侵華帝國主義海軍在沙俄海軍將領指揮下,聯合進攻大沽口炮臺,遭到守軍堅決抵抗,清軍共擊傷擊沉敵艦6艘,斃傷敵軍200餘名。可是正當戰事激烈時,守將羅光中彈犧牲,清軍失去指揮,大沽炮臺失守。

天津保衛戰中,董福祥率義和團一部進攻老龍頭火車站,斃傷俄軍500餘名,數度佔領車站。張德成率義和團及清軍一部圍攻紫竹林,以「火牛陣」踏平雷區,衝入租界。聶士成部清軍堅守城南海光寺一帶。最後聶士成身中7彈,腹破腸流仍堅持戰鬥,直至血竭而亡,八國聯軍最後用了毒氣彈攻陷了天津。

董福祥

看看傷亡人數:

日軍:傷亡600餘人 英軍:傷亡60餘人 法軍:傷亡50人 俄軍:傷亡300餘人 德軍:傷亡100餘人 美軍:傷亡40餘人 意軍:傷亡10餘人 奧軍:傷亡8人 八國聯軍共傷亡700餘人左右 清軍:傷亡2000餘人

廊坊大捷: 八國聯軍:傷332人,死62人 義和團:傷亡數千人左右

八國聯軍攻佔大沽口: 八國聯軍:傷亡255人,日海軍大佐被擊斃。損失6門船艦 清軍:傷亡700餘人

八國聯軍攻陷天津: 八國聯軍:傷亡750餘人。俄軍又傷亡了200多人 義和團與清軍:大概傷亡幾千人

老龍頭火車站爭奪戰: 八國聯軍:傷亡500餘人

整個八國聯軍侵略戰爭中,八國聯軍也損失了一部分軍隊,但是清政府已經義和團死傷更多,而且還丟失了首都。

裝備精良,人數眾多,還抵抗了,為什麼還會慘敗

歸根結底,無非幾大原因。

首先就是慈禧太后掌權下的清政府混亂不堪,朝令夕改。慈禧太后向11國宣戰,卻從來沒有一套完整的作戰方針,上午打使館,下午就叫人給使館送糧送水。對於義和團運動,更是要支持的時候就下詔,出問題就絞殺,人心惶惶不安,根本不可能好好打仗。

慈禧太后

其次,清軍缺乏訓練。雖然武器裝備不錯,但是訓練缺乏,無法發揮出武器裝備的實力,據記載,八國聯軍的士兵回憶,在天津保衛戰役中,清軍槍林彈雨,但是能擊中人的沒有幾個,如此疏於現代化訓練的軍隊,再好的武器也是徒勞。

慈禧太后倉輝昂出逃

再次,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儘管清軍人數眾多,卻居然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官,也缺乏一個統一嚴密的參謀系統。清軍各自為戰,場面十分混亂。更有甚者,由於清軍和義和團互不信任,將領和將領,官員和官員之間發生內鬥,排擠,陷害。

例如:

天津保衛戰中守將聶士成一直與義和團有矛盾,認為義和團是拳匪,認為他們只會禍國殃民,導致義和團在聶士成死守天津時偷襲其後方。

聶士成的前軍那20000不到在和八國聯軍激戰的時候,袁大頭袁世凱的右軍和榮祿的中軍按兵不動,宋慶的左軍在甲午戰爭裡傷筋動骨還沒恢復過來,董祥福的後軍基本上是低端軍隊,上面被清廷排擠,下面被友軍噁心,裡面和外面被八國聯軍和義和團夾擊,肯定慘敗。

整個八國聯軍侵華戰役中,東南互保,局勢混亂,先是清軍和義和團打,義和團和洋人打,最後清軍和洋人又打,清軍和義和團又打。混亂不堪,無端消耗了戰鬥力量。

最後,當時的老百姓是真的心灰意冷了。清政府對老闆姓的壓迫,已經讓老百姓們喘不過氣來,義和團更是像土匪一樣,無惡不作,欺負善良的百姓,以至於八國聯軍攻佔北京的時候,還有老百姓給他們拿梯子。

義和團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清軍慘敗,是必然的結果。

"

...

相關焦點

  • 11萬清軍為何打不過2萬八國聯軍?和武器差距真沒多大關係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八國聯軍就迅速佔領了首都北京,慈禧太后攜帶光緒皇帝倉皇逃跑,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燒殺搶奪無惡不作,紫禁城和頤和園等皇家園林的瑰寶被搶奪無數,這次戰爭直接導致了《辛丑條約》的籤訂,中國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當時八國聯軍,號稱5萬人,實際上只有2萬人不到3萬。人數最多的是日軍,有1萬人。
  • 八國聯軍共兩萬人?其實真實兵力達到22萬,戰後日本承認損失慘重
    慈禧太后不用說,對八國聯軍侵略,沒有採取有效的應對手段,放縱事態的發展。當時,義和團在清帝國內部興起,本來打著扶漢滅清的口號,被清王朝圍剿。此後,義和團看到外國勢力欺壓百姓,又打出「扶清滅洋」的口號。這個口號打出來後,慈禧太后改變了對義和團的態度,採取招撫的方式。義和團大多歸順,為慈禧太后效力。
  • 八國聯軍為什麼能打贏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
    當時部署在北京、天津附近的清朝軍隊,總人數超過了11萬人。另外還有為數眾多的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與清軍並肩作戰。 反觀八國聯軍號稱5萬人,實際上只有2萬人。人數最多的是日軍,有1萬人。
  • 為什麼清朝動輒幾十萬大軍,卻打不過八國聯軍兩三萬人?
    兩次鴉片戰爭時,清軍投入兵力都不少,但為什麼打不過西方列強?有這樣幾個原因:第一,裝備戰法不如人,這個自不必說。第二,敵人有海軍優勢,移動速度快,清軍調動部隊尚需時日,無法集中優勢兵力,所以敵人兵雖少,但在局部總能形成數量上的優勢。
  • 八國聯軍侵華時,為何幾十萬清軍卻抵擋不住2萬八國聯軍
    公元1900年春,清光緒二十六年,發生了八國聯軍侵華事件。這是由英,法,美,德,日,意,奧匈,沙俄這八個國家組成,以鎮壓義和團為藉口,肆意發動了侵華戰爭,企圖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在兵力人力方面,當時參加防守京師的清軍總兵力達10萬人以上,是八國聯軍兵力的8倍。在武器裝備方面,清政府經過洋務運動,已經引進了一批比較先進的西方軍事裝備,打造了一支新式的軍隊。清政府至少在人力兵力武器裝備上,是不會與八國聯軍相差太大的。
  • 為何八國聯軍僅用幾千人就打敗了清政府幾十萬的部隊?
    八國聯軍有多少人?八國聯軍兵力是這樣:日軍有20840人、俄軍13150人、英軍12020人、法軍3420人,美軍3420人、德軍900人,奧軍300人,義大利軍80人。這樣總兵力大概是4萬9000人。其中義大利軍和奧匈帝國軍是湊數字,只是軍旗隊,也就是一群士兵打著軍旗。德軍水兵600人,陸軍300人,起到的作用也很小。美軍雖是3400人,其中大部分是菲律賓士兵,不是白人士兵。
  • 晚清能打敗太平天國百萬軍隊,為什麼打不過八國聯軍2000多人?
    晚清軍隊對內平息了太平天國的百萬大軍,為什麼打不過八國聯軍2000多人呢? 晚清國家常備軍體系崩潰,儘管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對軍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整編新式陸軍,裁撤八旗綠營。但效果極為有限,八旗和綠營,因為是滿清根本,所以儘管徒耗軍餉,成為政府的負擔,也不能大量裁撤。某些時候甚至人數還增加,在鎮壓太平天國中崛起的勇營,雖然戰鬥力強,但屬於國家編制體制之外。
  • 手握先進武器,卻只去送人頭,八國聯軍評價:清軍不會打近代戰爭
    此戰中首都北京一天便被攻破,八國聯軍入駐紫禁城,慈禧和光緒兩宮「西狩」逃亡。清軍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裡的表現一直被後世詬病——堂堂大清帝國的首都北京,城高池深,糧秣充足,但十萬大軍居然只守了一天就被攻破了!連侵略者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 雖然江南各省此時都在"東南互保"的政策下按兵不動,但是華北地區清軍也實力強大,還有十餘萬"義和團"民兵參戰。
  • 原本是11國,為何被稱作八國聯軍?其中最不該遺忘的是哪兩國
    那麼為什麼我們習慣稱之為「八國聯軍」呢?這是因為11國中,又以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沙俄、日本、奧匈、義大利叫囂的最兇,始終衝在侵略的最頭線。1、沙俄對我們的獲益最大無論是11國聯軍,還是八國聯軍,通過這場戰爭,沙俄對我們的獲益最大。義和團風起雲湧,沙俄一面派兵攻佔北京,一面以保護鐵路為名出兵東三省。
  • 八國聯軍佔領清軍武器庫,一看裡面的武器,汗都下來了
    八國聯軍侵華這會兒,清兵的裝備已經不比八國聯軍差多少了。得益于洋務運動的興起,早在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的時候清軍就已經開槍了。 1900年8月,八國聯軍2萬餘人由天津進犯北京。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8月13日八國聯軍進到北京城附近,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慌忙向西安逃去。
  • 義和團清軍為何被八國聯軍打的狼狽不堪?血的經驗:落後就要挨打
    所以很多人覺得八國聯軍能攻下紫禁城是因為武器太先進,而我們的武器太落後,才總結出了血的經驗:「落後就要挨打」。1,清朝末期對外敵開站錢武器的配置,現代武器的廣泛運用配備武器的清朝軍隊,在大清重臣左宗棠收復新疆以後,清軍的主力軍隊配備的武器是7連發斯潘塞彈倉步槍,這種武器的有效射程是500米,而這種武器在美國南北戰爭的時候,由於造價太貴美國北軍都不沒能裝備,但是左宗棠卻包下了所有的訂單,同時還裝備了加特林這是要比美軍裝備的要早,而且還有野戰炮
  • 如果秦始皇帶領他的秦軍出現在清末,能打得過那時的八國聯軍嗎?
    你現在問二戰的日本能夠打得過現在的中國嗎?我會告訴你兩顆原子彈滅日本得分分鐘的事,秦即便再強也是幾千年前,別說清了。明都能分分鐘鍾秒秦。半熱兵器時代,沒法打。這時聯軍的武器並不佔絕對優勢,射速、射程、都和弓弩差不多,射速還不如弓箭。這時槍還怕下雨,你如果說這個時代是用的栓動式,也許秦軍打不贏,必究差距太大,火藥槍和弓弩比就不一定佔絕對優勢了。
  • 八國聯軍捲土重來,中國如何應對?
    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人數不過五萬,而當時的清軍和義和團加起來有四十萬之多,但是,因為沒有志氣,沒有骨氣,再加上漢奸太多,我們的國門被撞開,家門被燒毀,侵略者無惡不作,燒殺掠奪之後,還逼迫我們籤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銀4億多,屈辱的一頁從此寫入中華民族的歷史。然而,百年過去了,侵略者並沒有放下屠刀,相反,他們準備伺機再來,妄圖再演侵略者的狂歡。
  • 如果秦始皇的部隊放在清朝末期,能打敗八國聯軍麼?戰況會怎樣?
    只要不被新式武器嚇怕,理論上有一戰之力!時空跨越2000年,如果在最開始的時候和八國聯軍發生戰爭的並不是清王朝而是秦朝的話,那麼歷史是否會被扭轉?在這裡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但是在做假設之前,我們需要把雙方之間的底牌給摸清楚。
  • 八國聯軍侵華始作俑者竟是一個老太太。怒懟11國:誰欺負我就打誰
    作為中國當然不能忘記這八個國家。但是,我們更要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至理名言。在八國聯軍侵華事件中,有著列強的原因,也有著滿清政府的原因。而慈禧,無疑是這份國恥的最終推手。為何這麼說呢?義和團在山東興起的時候,只是一群人聚眾練拳強身健體而已。
  •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袁世凱為何靠邊站?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41,閱讀約3分鐘有網友留言提出一個問題: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山東巡撫袁世凱為何選擇袖手旁觀?袁世凱有何考慮?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值得今天朝九晚五的白領認真思考。
  • 清軍和義和團人不少,為何抵擋不了八國聯軍?真相不簡單
    特別是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更是中華人民屈辱的巔峰。而我們很多人也會有疑問。為什麼佔有非常大人數優勢的義和團與清軍。卻打不過人數稀少的八國聯軍呢?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吧。是武器的差異嗎很多人都會認為清軍和義和團打不過八國聯軍,是武器的原因。認為清軍義和團的裝備非常的劣勢,打不過八國聯軍的洋槍洋炮。
  • 沙特僱傭兵月薪1萬美元,為何愣是打不過軍餉每日才2美元的拖鞋軍
    2019年7月24日,美國國防部方面總結了為什麼沙特國防軍,在美國強大軍事顧問、特種兵、軍事武器的支持下,就是死活打不過伊朗盟友-胡塞武裝;並且讓胡塞武裝活活的攻入境內,甚至將沙特聯軍當中的「二當家」阿聯逼的生生退了群。阿聯的2萬大軍從葉門地區正式撤軍了。
  •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期間,他們究竟在中國境內,幹了哪些事情
    西方人數次脅迫清政府進行鎮壓,但清政府置之不理,還自以為是,企圖用義和團的鄉紳之勇來對付洋人,宣稱要對世界發動戰爭,結果導致八國聯軍入侵。一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英、俄、德、日等八國,集結五萬人,以先進武器裝備精良裝備,在中國登陸。腐敗腐敗的清王朝國庫空虛,軍備落後。
  • 清朝末期,東南互保坐擁10省兵力,為什麼對八國聯軍侵華視而不見
    引言1900年5月,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的口號大舉入侵。清軍和義和團在京畿附近與八國聯軍交手,最終慘敗,列強攻入紫禁城,慈禧被迫西逃。打不過洋人不奇怪,奇怪的是東南互保坐擁10省兵力的諸侯,為何對洋人入侵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