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攻打北京,袁世凱為何靠邊站?

2020-12-09 辛福美好開始

歷史和哲學負有多種永恆的責任,同時也是簡單的責任。——雨果(法)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1041,閱讀約3分鐘

有網友留言提出一個問題: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山東巡撫袁世凱為何選擇袖手旁觀?袁世凱有何考慮?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值得今天朝九晚五的白領認真思考。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袁世凱在義和團變革前後都在做些什麼。1895年,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慘敗。清朝全廟一致認為,有必要組織訓練一支新軍,這支新軍就是後來的武衛右軍。誰將負責演習?任務落在了在朝鮮大放異彩的袁世凱身上

此時義和團運動此起彼伏,山東成為運動的核心區域。「天助拳,義和團,因鬼子鬧中原」,口號高喊,洋人之禍來了。1899年4月,虞賢出任山東巡撫。他本該鎮壓義和團的。於是,他火上澆油。

玉賢認為義和團是一個「愛國組織」。在政府官員的撐腰下,山東義和團義和團變得瘋狂躁動,到處圍攻洋人。在外國人的強烈抗議下,袁世凱來了,率領吳威右路軍7000人出任山東巡撫。與前任毓賢對義和團的放縱完全不同,袁世凱主張對義和團實行「剿滅」政策。

袁世凱一上任,就在山東省打擊義和團,嚴格保護在魯外國人的安全。一時間,袁世凱成了洋人的救命恩人。袁世凱的親外政策引起慈禧太后的嚴重不滿,但袁世凱仍對義和團進行圍剿。

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很簡單,袁世凱早就看著火了。他知道慈禧與列強開戰是在玩火。甲午戰爭期間,清朝連一個島國日本都打不過。這次能夠打敗八國聯軍(實際上是11個國家)。別談這事。坐上山東頭把交椅後,袁世凱很清楚,他所能依靠的,就是他帶來的七千武衛右路軍。即使後來逐漸擴大到一萬多人,也根本不是列強的對手

如果袁世凱率兵進京,進津與列強作戰,山東的防禦必然空虛,列強必然乘虛而入。袁世凱得到一畝三分地的辛勞將徹底結束。也就是說,袁世凱是一個軍閥。他想自立。沒有軍隊,袁世凱靠什麼自立。

歷史證明了袁世凱的遠見卓識。看看義和團之變後清政府努力編撰的新軍結局:榮祿的武衛中軍,聶士成的前衛軍,董福祥的武衛侯軍都完蛋了。宋慶的武衛左軍戰力大損,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卻完好無損。

戰爭結束後,列強向清政府官員算帳,卻只對袁世凱讚賞有加。此外,當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如喪家之犬般西逃時,袁世凱立即派人送來白銀和生活用品,著實打動了慈禧太后。看到這裡,大家都明白了袁世凱為什麼站在一邊死了。所以有人說袁世凱是靠「庚子之變」成就的,事實確實如此。

參考資料:《義和團國變》《袁世凱傳》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

相關焦點

  • 八國聯軍侵華,近在咫尺掌握兵權的袁世凱,為何袖手旁觀?
    八國聯軍打到北京,不僅僅是袁世凱按兵不動沒有及時支援,而李鴻章和張之洞這些封疆大吏,也在大清面對如此困局之時,搞出來一個所謂的東南互保。沒有對慈禧太后等大清掌權者進行有效且及時的支援,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現象。
  • 八國聯軍入侵前後,袁世凱的反其道而行顯露了與眾不同
    1900年的八國聯軍是近代中國的恥辱之一,而這事兒的發生是多種緣由的複雜結合,不過歸結為一點就是落後就要挨打,這是我們後世人所需要謹記的。不過,對於八國聯軍的殘暴行徑還是有著許多可以訴說的地方,比方說「掌門人」慈禧的狂妄自大與無知都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雖說是八國聯軍但是最後的利益獲得者卻達到了十一國,而這正是因為慈禧老佛爺的「豪氣」。一開始,慈禧聽聞八國開往了京城十分震怒,即刻就召開了緊急會議,一反常態的向列強發出了挑戰。
  • 為何八國聯軍僅用幾千人就打敗了清政府幾十萬的部隊?
    八國聯軍有多少人?八國聯軍兵力是這樣:日軍有20840人、俄軍13150人、英軍12020人、法軍3420人,美軍3420人、德軍900人,奧軍300人,義大利軍80人。另外,雖然八國聯軍總兵力是4萬9000多人,但實際攻打天津、北京的部隊也就是1萬6000多人。其中最多的是8000多日軍,另外還有5000俄軍、3000英軍、2000美軍、800法軍。而平津一線的清軍大約10萬規模,其中大部分是裝備先進武器的武衛軍。
  • 八國聯軍入侵清朝時,為何沒有一個國家站出來,幫清朝說話
    八國聯軍入侵清朝的時候,當時國際上沒有一個國家幫助清朝。不管怎麼說,清朝在世界上也有自己的朋友。可是為什麼,當時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助清朝與八國聯軍作戰呢?
  • 為什麼清朝動輒幾十萬大軍,卻打不過八國聯軍兩三萬人?
    但是,具體說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話,那問題就有點複雜了。19世紀90年代的清軍,已經不是冷兵器時代的軍隊了,雖說比較歐美列強的裝備及訓練,還是有差距,但至少不會出現兩次鴉片戰爭時期那樣的降維打擊了。駐紮在京畿附近的清軍主要是由榮祿控制的武衛軍,武衛軍各部實力參差不齊,最強的是聶士成的武衛前軍和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從裝備和訓練上都基本西化,即便是相對弱一些的武衛右軍、武衛左軍和武衛中軍,也不再是冷兵器部隊。武衛軍共九萬人,負責鎮守京畿,是清廷的一支王牌部隊。而八國聯軍最多時加一起不過三萬人上下,為何卻依然是潰敗?
  • 袁世凱逼宮時,清朝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沒有反抗?
    導語:袁世凱逼宮時,清朝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沒有反抗?袁世凱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北洋軍閥領袖,在1915年時自稱為皇帝,逼宮原先的清朝統治者溥儀退位。袁世凱是一位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不過袁世凱這個皇帝之當了83天之後就退位了。畢竟袁世凱沒有順應民意,還因此引發出了護國運動。不過,此時大家心裡都會產生一種疑問,那就是竟然袁世凱已經都已經到了逼宮的份上,清朝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不敢反抗?首先,應該來了解一些皇家衛隊,當時的皇家衛隊已經不再是清朝的八旗軍隊了,在甲午中日戰爭以後,這個軍隊已經由新軍構成。
  • 辛亥革命燕晉聯軍,北洋軍進攻紫禁城,為何卻因袁世凱功虧一簣?
    辛亥革命時期,由於清廷皇室成員均束手無策,攝政監國的醇親王載灃只好重新啟用頗受忌憚的袁世凱,希望袁世凱可以率領北洋系儘快平定武漢的起義軍。 但是袁世凱畢竟已經賦閒多時,而且載灃在袁世凱離開之後曾特意在北洋軍中安插了大量不屬於袁氏一脈的將領,其中以吳祿貞、張紹增等人為首。
  • 八國聯軍為什麼能打贏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
    近代史上,國人最不願意提及的,莫過於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了。1900年5月25日,慈禧老太太被端親王蠱惑,認為列強是來支持光緒上臺的,所以就發瘋似的向列強宣戰,她命令義和團攻打各國使館,並且表示要和西方列強「一決雌雄」。
  • 勿忘國恥:120年前的8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公開搶劫三日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你知道嗎120年前的8月14日,北京正在經歷著無數列強貪婪的洗禮。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上的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非但如此八國聯軍司令竟然允許軍隊公開搶劫三日。明清兩代以來北京城所積累的金銀財寶,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未能倖免,八國聯軍在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燒毀房屋姦淫婦女無惡不作。每一位有志青年都應該牢記著血的教訓,落後就要挨打。1900年8月14日的凌晨,八國聯軍開始動手了,八國軍隊狼狽為奸準備強行打開北京的大門,俄軍負責攻打東直門,美軍攻打東便門,日軍攻打朝陽門,英軍攻打廣渠門。
  • 八國聯軍入侵時,如果慈禧抵抗意志堅定,舉全國之力有勝算嗎?
    而此時此刻八國聯軍的海軍已經抵達天津外海大有圍攻大沽炮臺之勢。慈禧太后對於清軍的成色可謂是心知肚明,知道大沽口守不住天津也守不住,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是遲早的事。慈禧太后立即召開御前會議,準備出賣義和團,以此換取列強的諒解與列強媾和。可是八國聯軍的動作實在太快,慈禧太后的上諭還沒有發出去,大沽口炮臺就已經宣告失守。
  • 八國聯軍為何入侵帝都,或許這才是真實原因
    早在這日清晨,聽聞八國聯軍已經攻破紫禁城東華門的時候,西太后慈禧已經帶著光緒帝一家老小逃往西安避難了。把一個已經爛到不能再爛的攤子交給了留守的內閣總理大臣奕劻和李鴻章。比如為什麼當初八國聯軍要侵華,就簡單是要搶北京的寶貝麼,還是確實當時中國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再比如,他們為什麼沒有在勝利後瓜中國,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退兵的?對列強哈欠哈後的李鴻章是賣國賊麼?最重要的是,清軍到底有沒有進行過實質性的抵抗?而這一切,則要從一個民間組織說起—義和團。
  • 八國聯軍侵華時,如果慈禧太后調動全國力量,有取勝的機會嗎?
    當年慈禧太后一時衝動對外國列強同時宣戰,結果造成八國聯軍侵華,京津淪陷,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匆匆的逃亡西安,最後籤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次戰爭,清朝的失敗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一方面是當時的中外差距太大、且慈禧太后意志不堅定,另一方面是八國聯軍僅與清朝在京津的軍隊作戰,而不是整個大清國。
  • 八國聯軍侵華原因:拳民燒教堂殺洋人,清軍攻打外國使館
    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藉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以上是教科書式的關於八國聯軍侵華的說法,但有些內容教科書是不會提及的,除了教科書提及的義和團運動,是八國聯軍侵華的導火索以外,其實,是清廷率先向11國宣戰,攻打各國公使館和領事館,才引來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
  • 清朝末期,東南互保坐擁10省兵力,為什麼對八國聯軍侵華視而不見
    引言1900年5月,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的口號大舉入侵。清軍和義和團在京畿附近與八國聯軍交手,最終慘敗,列強攻入紫禁城,慈禧被迫西逃。打不過洋人不奇怪,奇怪的是東南互保坐擁10省兵力的諸侯,為何對洋人入侵視而不見。
  • 八國聯軍侵華時,為何沒人前往北京勤王救駕
    宣戰詔書下達後,列強組建了八國聯軍聯合侵華,兵峰直抵北京城下。驚恐的清王朝立即向各地督撫下達急令,要求各地督撫進京勤王救駕。但詔書下達後,各地督撫卻一直按兵不動,根本沒人理會朝廷的命令。慈禧太后沒辦法,帶著光緒皇帝倉皇西逃。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八國聯軍侵華時,為何沒人前往北京勤王救駕?其實各地督撫不是不能勤王救駕,而是沒人願意去,沒人想去,也沒人敢去。
  • 1900年,八國聯軍打北京,清朝百姓為何幫著洋人搭梯子?
    歷史上,晚清政府的實際統治者是慈禧,由於她的貪生怕死和優柔寡斷,讓中國一步步的走入了被殖民統治的深淵之中,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時候,更是早已經倉皇逃離北京。歷史上八國聯軍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攻打下了北京,很多人對於這個情況就非常疑惑,即便是慈禧逃走了,北京城也有守城的士兵,為什麼會敗得這麼快呢?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清政府不得人心。
  • 勿忘歷史警鐘長鳴:八國聯軍究竟是哪八國?主要罪行有哪些?
    八國聯軍即:日本、美國、奧匈帝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及俄國口訣:俄德法美日奧意英——餓的話,每日熬一鷹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藉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侵華軍隊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蕩。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
  •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期間,他們究竟在中國境內,幹了哪些事情
    一九○○年四月,義和團在山東遭到袁世凱的鎮壓後,轉向京津滬等大城市。他們一路上殘殺洋人、教徒、傳教士,燒毀教堂,並進攻天津租界。義和團進了北京,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圍攻西方使館,殺害傳教士和洋人,這種行為與暴徒無異。
  • 八國聯軍侵華時,老百姓扶梯子運彈藥?史學家:的確如此
    1900年5月,在義和團成員進入北京後,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八國便以「消滅義和團,拯救傳教士」的理由為藉口,組建了八國聯軍從天津向北京進軍。1900年8月14日,北京徹底淪陷,慈禧以「巡視」的名義逃往西安。在這一過程中,義和團成員和部分清軍都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北京城依舊被聯軍快速攻佔。軍力差距懸殊是一回事,北京城的失陷和部分老百姓的行為似乎也脫不了關係。
  • 11萬清軍為何打不過2萬八國聯軍,和武器差距真沒多大關係
    八國聯軍統帥西摩爾就說到道:「戰鬥伊始就意外繳獲清軍這麼多先進武器,等於給聯軍一萬六千名軍人配備全副武裝還有富餘,只可惜我們的士兵一人只有兩隻手。」最後聶士成身中7彈,腹破腸流仍堅持戰鬥,直至血竭而亡,八國聯軍最後用了毒氣彈攻陷了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