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和哲學負有多種永恆的責任,同時也是簡單的責任。——雨果(法)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1041,閱讀約3分鐘
有網友留言提出一個問題: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山東巡撫袁世凱為何選擇袖手旁觀?袁世凱有何考慮?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值得今天朝九晚五的白領認真思考。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袁世凱在義和團變革前後都在做些什麼。1895年,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慘敗。清朝全廟一致認為,有必要組織訓練一支新軍,這支新軍就是後來的武衛右軍。誰將負責演習?任務落在了在朝鮮大放異彩的袁世凱身上。
此時義和團運動此起彼伏,山東成為運動的核心區域。「天助拳,義和團,因鬼子鬧中原」,口號高喊,洋人之禍來了。1899年4月,虞賢出任山東巡撫。他本該鎮壓義和團的。於是,他火上澆油。
玉賢認為義和團是一個「愛國組織」。在政府官員的撐腰下,山東義和團義和團變得瘋狂躁動,到處圍攻洋人。在外國人的強烈抗議下,袁世凱來了,率領吳威右路軍7000人出任山東巡撫。與前任毓賢對義和團的放縱完全不同,袁世凱主張對義和團實行「剿滅」政策。
袁世凱一上任,就在山東省打擊義和團,嚴格保護在魯外國人的安全。一時間,袁世凱成了洋人的救命恩人。袁世凱的親外政策引起慈禧太后的嚴重不滿,但袁世凱仍對義和團進行圍剿。
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很簡單,袁世凱早就看著火了。他知道慈禧與列強開戰是在玩火。甲午戰爭期間,清朝連一個島國日本都打不過。這次能夠打敗八國聯軍(實際上是11個國家)。別談這事。坐上山東頭把交椅後,袁世凱很清楚,他所能依靠的,就是他帶來的七千武衛右路軍。即使後來逐漸擴大到一萬多人,也根本不是列強的對手。
如果袁世凱率兵進京,進津與列強作戰,山東的防禦必然空虛,列強必然乘虛而入。袁世凱得到一畝三分地的辛勞將徹底結束。也就是說,袁世凱是一個軍閥。他想自立。沒有軍隊,袁世凱靠什麼自立。
歷史證明了袁世凱的遠見卓識。看看義和團之變後清政府努力編撰的新軍結局:榮祿的武衛中軍,聶士成的前衛軍,董福祥的武衛侯軍都完蛋了。宋慶的武衛左軍戰力大損,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卻完好無損。
戰爭結束後,列強向清政府官員算帳,卻只對袁世凱讚賞有加。此外,當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如喪家之犬般西逃時,袁世凱立即派人送來白銀和生活用品,著實打動了慈禧太后。看到這裡,大家都明白了袁世凱為什麼站在一邊死了。所以有人說袁世凱是靠「庚子之變」成就的,事實確實如此。
參考資料:《義和團國變》《袁世凱傳》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