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入侵前後,袁世凱的反其道而行顯露了與眾不同

2020-12-18 谷大粒

1900年的八國聯軍是近代中國的恥辱之一,而這事兒的發生是多種緣由的複雜結合,不過歸結為一點就是落後就要挨打,這是我們後世人所需要謹記的。

不過,對於八國聯軍的殘暴行徑還是有著許多可以訴說的地方,比方說「掌門人」慈禧的狂妄自大與無知都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雖說是八國聯軍但是最後的利益獲得者卻達到了十一國,而這正是因為慈禧老佛爺的「豪氣」。

一開始,慈禧聽聞八國開往了京城十分震怒,即刻就召開了緊急會議,一反常態的向列強發出了挑戰。要知道,慈禧此前對於列強可是能忍就忍能私下金錢了事就私底下解決。事實上,慈禧的權術調節確實有一套,不過在大是大非面前就顯得愚蠢無知了。

此前對於列強的忍讓,在我看來不是慈禧的好心腸也不是她對於國際形勢國內外認知的高明,完全是「崽賣爺田不心疼」的心態。畢竟,掌握著大清的皇太后自然是享盡了榮華富貴,而近代以來的苦難也沒有在慈禧的身上有著體現,苦的不過是底層的小民。

皇太后的「忍讓」不過是因為列強尚未真真切切動到她的蛋糕,因此一旦冒犯了就會惱怒,比如說列強開進北京。然而皇太后在享受富貴的時候,只記得她是天下的主人,卻忘了保護社稷黎明的責任,這一點來說便是她的愚蠢之處。

正因為如此,慈禧才會在八國挺進的時候下達了愚蠢的命令,不僅僅是八國而是要向十一國宣戰,似乎這般就能凸顯出她的氣魄來。

事實上,八國聯軍還有一個導火索,這便是肆無忌憚的義和團運動,背後的支持者也是慈禧。一開始,義和團就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這一點正好就是慈禧所樂於看到的,畢竟不管怎麼說洋人給慈禧帶來了不少尷尬與難堪。(在我們看來是喪權辱國,在這些腐朽統治者看來就僅僅是尷尬難堪,這也是他們最終失敗的緣由)

義和團是當時反洋教鬥爭而迅速成長起來的團體,因此在慈禧與部分官員的支持下席捲北部,而這又與此前在華教會的膨脹及清廷的偏袒有著很大關係。不過,義和團的行事過於混亂了,壓根兒就起不了「扶清滅洋」的效果,最終更是引火燒身。

事實上,1900年6月10進京的義和團很快就達到了十數萬之多,引起的騷動更是堪比李自成入京。畢竟,這些義和拳民魚龍混雜,有些人就乘機打家劫舍肆意破壞。而使得慈禧對此出現改觀的是,幾十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拳民在端郡王載漪的指使下,衝進了瀛臺企圖對光緒不利。

慈禧雖說對於光緒不是十分滿意,但是這位幼年就一直掌控在手的皇帝可是慈禧的王牌,重新扶持一個傀儡也是需要不少精力的。因此,慈禧處決了二十餘拳民,並藉此給了列強一個交代(此時,列強的強大又使得慈禧後悔了)。

袁世凱為何能夠成為近代的一大霸主,就是因為他對於局勢把握的清楚,此時的袁世凱頭腦清醒還沒有後來的「荒唐勁」。1900年前後,袁世凱擔任山東巡撫,在他治理範圍內壓根兒沒有義和團容身之地。

與慈禧等人對於義和團的曖昧利用態度不同,袁世凱對於義和團的本質一清二楚,自然就改撫為剿。

義和團「扶清滅洋」的口號給了慈禧等人一種虛假的幻想,不過袁世凱卻知道義和團不僅難以真的滅掉洋人反而會引火燒身,此後的列強便是以此為由頭開始了報復。在袁世凱心目中,義和團就是烏合之眾難成氣候,也不能讓他們成了氣候。

於是,在假仁假義的宴請了義和團老大們後,袁世凱就要求這些「神人」表演刀槍不入的技能,自然是一個個的倒下了。

義和團的魯莽是一大敗筆,畢竟這是一支迅速興起的報復洋人的團體,也就很難有真正的進步。慈禧的無知也是一大敗筆,這是只顧自身安危利益的可怖者,只知取之於民卻不知用之於民,對於形勢判斷的不智使得事態進一步惡化。袁世凱確實是後來竊取果實的反派,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能力的超絕,不然也無法在晚清這樣的泥潭裡打滾生存。

近代的恥辱是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更是無知與固守的狹隘。

相關焦點

  • 八國聯軍侵華,近在咫尺掌握兵權的袁世凱,為何袖手旁觀?
    八國聯軍打到北京,不僅僅是袁世凱按兵不動沒有及時支援,而李鴻章和張之洞這些封疆大吏,也在大清面對如此困局之時,搞出來一個所謂的東南互保。沒有對慈禧太后等大清掌權者進行有效且及時的支援,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現象。
  •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期間,他們究竟在中國境內,幹了哪些事情
    西方人數次脅迫清政府進行鎮壓,但清政府置之不理,還自以為是,企圖用義和團的鄉紳之勇來對付洋人,宣稱要對世界發動戰爭,結果導致八國聯軍入侵。一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英、俄、德、日等八國,集結五萬人,以先進武器裝備精良裝備,在中國登陸。腐敗腐敗的清王朝國庫空虛,軍備落後。
  •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袁世凱為何靠邊站?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41,閱讀約3分鐘有網友留言提出一個問題: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山東巡撫袁世凱為何選擇袖手旁觀?袁世凱有何考慮?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值得今天朝九晚五的白領認真思考。
  • 八國聯軍入侵時,如果慈禧抵抗意志堅定,舉全國之力有勝算嗎?
    而此時此刻八國聯軍的海軍已經抵達天津外海大有圍攻大沽炮臺之勢。慈禧太后對於清軍的成色可謂是心知肚明,知道大沽口守不住天津也守不住,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是遲早的事。慈禧太后立即召開御前會議,準備出賣義和團,以此換取列強的諒解與列強媾和。可是八國聯軍的動作實在太快,慈禧太后的上諭還沒有發出去,大沽口炮臺就已經宣告失守。
  • 勿忘歷史警鐘長鳴:八國聯軍究竟是哪八國?主要罪行有哪些?
    八國聯軍即:日本、美國、奧匈帝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及俄國口訣:俄德法美日奧意英——餓的話,每日熬一鷹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藉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侵華軍隊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蕩。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
  • 八國聯軍入侵清朝時,為何沒有一個國家站出來,幫清朝說話
    八國聯軍入侵清朝的時候,當時國際上沒有一個國家幫助清朝。不管怎麼說,清朝在世界上也有自己的朋友。可是為什麼,當時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助清朝與八國聯軍作戰呢?
  • 八國聯軍為何入侵帝都,或許這才是真實原因
    早在這日清晨,聽聞八國聯軍已經攻破紫禁城東華門的時候,西太后慈禧已經帶著光緒帝一家老小逃往西安避難了。把一個已經爛到不能再爛的攤子交給了留守的內閣總理大臣奕劻和李鴻章。比如為什麼當初八國聯軍要侵華,就簡單是要搶北京的寶貝麼,還是確實當時中國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再比如,他們為什麼沒有在勝利後瓜中國,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退兵的?對列強哈欠哈後的李鴻章是賣國賊麼?最重要的是,清軍到底有沒有進行過實質性的抵抗?而這一切,則要從一個民間組織說起—義和團。
  • 清朝末期,東南互保坐擁10省兵力,為什麼對八國聯軍侵華視而不見
    引言1900年5月,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的口號大舉入侵。清軍和義和團在京畿附近與八國聯軍交手,最終慘敗,列強攻入紫禁城,慈禧被迫西逃。打不過洋人不奇怪,奇怪的是東南互保坐擁10省兵力的諸侯,為何對洋人入侵視而不見。
  • 八國聯軍入侵時,我們如果跟他們打遊擊戰,持久戰會是什麼結果?
    滿清分裂,分崩離析 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如果和他們打遊擊戰,打持久戰,那麼會是什麼結果呢?如果真這麼打,會造成的結果就是滿清分裂,整個國家分崩離析。 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先來看看八國聯軍入侵的歷史吧。
  • 八國聯軍入侵,東南各督撫未進京勤王,慈禧之後是怎麼對待他們的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之後,慈禧對不進京勤王的東南各督撫的態度,出人意料倒也在情理之中,沒有責備針對,反倒是該提拔的提拔,該高升的高升,倒也讓人疑惑。 1895年,在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慘敗,與日本在馬關籤訂了《馬關條約》,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 老百姓居然配合八國聯軍?前有因後有果(附精彩評論)
    5月,英、俄、日、美、法、德、意、奧八國派遣的軍隊組成聯軍決定出兵鎮壓義和團。6月21日,慈禧太后發布了一個世界歷史上最霸氣的11國宣戰詔書:「向美利堅開戰!向法蘭西開戰!向英吉利開戰!向德意志開戰!向日本開戰!向奧匈帝國開戰!向俄羅斯開戰!向義大利開戰!向荷蘭開戰!向比利時開戰!向西班牙開戰!」
  • 八國聯軍入侵後,美國為什麼要幫大清,阻止了列強瓜分中國?
    其中有一點就提到了八國聯軍入侵,是美國力挽狂瀾,幫了中國沒被割地。而且後來的庚子賠款,更是帶頭退給了中國,並大力幫助中國的教育、醫療等事業。後面還有一戰、二戰,還有開放,還有援助等等,就不一一闡述了。我們單把八國聯軍入侵這一段拆開來分析,美國究竟為什麼要幫中國,其目的何在?
  •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在慈禧床頭留下一串英文,是何意思?
    清朝自從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後,國力就每況愈下,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儘管清政府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清政府卻仍堅持著天朝上國的腐朽思想,舉國上下不思進取,認為西方列強是蠻夷之國。為了反對西方列強,義和團運動興起,起初,慈禧太后對這次起義並不多加幹涉,畢竟義和團運動是符合她的利益的,清政府想要利用這次起義將西方列強驅趕出去,然而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義和團運動成為了西方列強入侵大清的藉口,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西方列強以此為藉口,組成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入侵中國行,大肆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
  •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攻入了紫禁城,為什麼不瓜分中國?
    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北邊的俄國也看到了機會,趁著英法兩國入侵的時機,開始蠶食中國領土。 1900年,對於清政府來說,也是多事之秋。
  • 明朝設衛後修築,被八國聯軍拆毀——存世495年的天津衛城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天津兩度淪陷,英法聯軍駐紮在三岔口、金家窯、梁家園、海光寺等地,控制了港口與海河,但懾於津城的防衛功能以及市民同仇敵愾,並不敢貿然進城為非作歹。 1900年爆發「庚子之役」,八國聯軍兵分兩路:一支由俄軍、德軍、法軍組成右翼攻擊部隊,從俄軍營地出發迂迴到衛城的東面和北面;一支由日軍、英軍、美軍、法軍組成5000人隊伍主攻天津城的西南方。
  • 八國聯軍進北京,也談清朝火器的發展
    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自1900年的5月份起,以保護各國使館、剿除義和團為名,逐步增兵,聯軍強佔火天津老龍頭,在攻陷大沽口炮臺後,自天津出發,於8月14日攻入北京城。其間在6月21日,清政府正式向十一國宣戰,並對斬殺行為進行懸賞。
  • 袁世凱逼宮時,清朝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不敢反抗?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武衛前軍是抵禦列強侵略的主力,曾經在天津,廊坊一帶取得局部勝利,被侵略者稱為「中國最強悍的軍隊」,不敢和聶士成部正面作戰。所謂廊坊大捷,其實遠不如天津戰役中,聶士成部給八國聯軍造成的傷亡大。
  • 八國聯軍入侵,唯一進京勤王的甘軍統帥董福祥,最終結局如何
    老鄉繼續命令道:「再丟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約50斤肉品又飛出了後車門,也就一袋煙的工夫,又被8隻狼分食的乾乾淨淨。吃完後8隻狼整齊地坐下,盯著後車門。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
  • 外國入侵的加劇:不平等條約的籤訂和八國聯軍的成立
    它們更加堅定了中國工業化努力的軍事性主導方向,而未能給中國留下為其經濟現代化打下必不可缺的基礎的餘地。此外,這些入侵還挑起了一場越來越激烈的仇外運動,以至於它們很快就變成了必要變革的主要障礙之一。▲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產生在一種與1842年籤訂南京條約時完全不同的背景中。第一次鴉片戰爭仍屬於帆船和商業冒險時代。
  • 八國聯軍為什麼能打贏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
    近代史上,國人最不願意提及的,莫過於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了。1900年5月25日,慈禧老太太被端親王蠱惑,認為列強是來支持光緒上臺的,所以就發瘋似的向列強宣戰,她命令義和團攻打各國使館,並且表示要和西方列強「一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