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進北京,也談清朝火器的發展

2020-12-14 知行讀史

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自1900年的5月份起,以保護各國使館、剿除義和團為名,逐步增兵,聯軍強佔火天津老龍頭,在攻陷大沽口炮臺後,自天津出發,於8月14日攻入北京城。

其間在6月21日,清政府正式向十一國宣戰,並對斬殺行為進行懸賞。8月14日,慈禧帶著光緒帝倉皇逃出北京城,並對曾經利用過的義和團進行剷除。

次年《辛丑條約》的籤訂使清政府徹底喪失了多項主權,標誌著清政府已徹底成為傀儡政權,而其治下的中國,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在這一次混亂的戰爭中,衍生出的東南互保,形式上使半壁江山免受災禍,實際上造成了地方和清廷的漸行漸遠,各地逐步軍閥化。

而北洋新軍在當時並未參戰,辛亥革命後,各地軍閥混戰,中國依舊沉淪在水深火熱之中。

東南互保

其實在這個事件之前的1894年,中日雙方爆發了甲午戰爭。1897年德國入侵青島,而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城則是發生在八國聯軍入侵的近半個世紀前的1858年和1860年。

也就是說,在八國聯軍入侵之前,清朝早已見識過洋人們的堅船利炮和洋槍的戰術。屢次被虐之後,都是割地賠款,這已變成了一個標配。

令人氣憤的是,在這漫長的四十多年中,清政府卻依然故步自封。

自明至清,已是火器發展的濫觴和興盛,明代已有鳥銃、佛郎機和紅夷大炮。至清代,火器和戰術的發展已遠遠落後於它本該擁有的地位。

《大明劫》中出現的佛狼機

但這不代表清朝沒有先進的火器裝備,在徵服葛爾丹和緬甸的過程中,清軍火器裝備已高達半數,其它劈山炮和開花炮也在歷次戰爭中顯現過威力。在左宗棠1868年收復新疆之時,已出現了加特林和斯賓塞連珠槍的使用。

清朝生產過大批御用槍,不亞於同時期的歐洲火槍,但都只是皇室狩獵和把玩之用。清朝連機關槍都曾經採購或者複製過,八國聯軍入侵時,義大利軍隊在天津一座無人防守的武庫中,竟發現了比他們手中的裝備更為先進的槍械彈藥和大口徑火炮,此時全部裝備了侵略軍。

更可笑的是,明朝已開始了幾何、物理等的翻譯引進,火器研究成書頗多。至清朝,康熙乾隆學習幾何物理天體拉丁文之餘,卻將這些火器以及書籍和研究人員進行了一再的禁毀和摧殘。

堅持騎射為本而不重視新式武器的開發裝備和戰術的運用,以致清末數次對外戰爭中,手持冷兵器的騎兵、肩扛長槍大刀的義和團,不具有遠程殺傷力的抬槍以及無法靈活運用的古舊炮臺都出現在了戰場上,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甚至有一架床子弩都被搬到了城頭。

落後的戰鬥形式,貽笑大方的戰術以及復古的指揮思想,早已脫離那個年代的發展。曾經善戰的八旗腐朽不堪,但先進的思想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卻一再受到清朝統治者防範和限制。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再三而來,清統治者卻一而再的只做看不見。

至清朝末年,大批有志之士開眼看世界,清廷卻依舊停留在踐行著寧與友邦,不予家奴的思想。清末的內部矛盾已變成日益開發的民智和民生的發展需求與日益沒落腐朽的清朝統治者之間的矛盾。

清朝的滅亡不是被動的結果,而是清朝的主動選擇。

我是知行讀史,歡迎關注和評論,和你一起說歷史中有故事的歷史冷知識。

#清朝那些事兒#

相關焦點

  • 老照片還原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對清朝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瓜分和掠奪...
    1900年春,隨著義和團不斷地發展壯大,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為藉口點燃了侵華戰爭的導火索,此後對清朝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瓜分和掠奪。 接下來的一組照片反應了當時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真實場景。 圖1:
  • 上上個庚子年,除了「八國聯軍進北京」還發生了什麼
    上上個庚子年,除了「八國聯軍進北京」還發生了什麼從今年往前查的上上個庚子年,是公元
  •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後,為什麼再次破壞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呢?
    1900年庚子國難中,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帶著光緒西逃了。八國聯軍同時也進了紫禁城,坐上了龍位,過了一把癮。但是,八國聯軍並沒有破壞紫禁城,反而又一次破壞了圓明園,這是為什麼呢?當時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這也是洋人第一次打進了北京。鹹豐帶著慈禧等人逃往了承德,留下了老六議和。就是這次,英法聯軍進了圓明園,凡是能帶走的幾乎都帶走了,不能帶走的一把火燒了,大清的萬園之園,就這樣被洋人焚毀了。英法聯軍之所以這樣,其實 原因很簡單。
  • 清朝真的耽誤了中國火器發展?
    前言:說到明清的火器常常有這樣一種印象,那就是明朝重視火器,其火器遠較清朝先進。
  • 八國聯軍入侵清朝時,為何沒有一個國家站出來,幫清朝說話
    八國聯軍入侵清朝的時候,當時國際上沒有一個國家幫助清朝。不管怎麼說,清朝在世界上也有自己的朋友。可是為什麼,當時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助清朝與八國聯軍作戰呢?
  • 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百姓在幹啥?史學家:興高採烈幫外敵搬炮彈
    在近代中國發展的歷程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可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在這場戰爭之內,列強們攻進了北京,並對人民和政府實行了無情的侵略與鎮壓。可以說,對於整個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而言,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出現都是一場劫難。
  • 清朝的財政收入是歷朝之最,為何有百姓幫助八國聯軍侵華呢?
    如果光看清政府的財政收入,清朝後期,特別是大清滅亡前幾年,清朝確實很富有。因為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一度突破至一億、兩億兩白銀,到清朝滅亡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已經突破三億之數。在封建朝代中,晚清政府的收入確實達到頂峰。
  • 清朝末期,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有沒有對中國平民進行過屠殺?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指1900年5月28日(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清朝的武裝侵略戰爭。八國聯軍初期統帥是英國海軍將領西摩爾,起初總兵力約2萬人(英軍3000人、美軍2100人、法軍800人、德意志帝國軍隊、俄軍4800人、日軍8000人、奧軍50人、意軍53人),後增兵到5萬人,另有50艘軍艦助攻登岸,不是網上流傳的,八國聯軍幾千人就攻進了北京城。而清軍有多少人呢?義和團10萬以上,清軍正規軍約8萬人。
  •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時,京城的百姓有多慘(組圖)?
    1900年,慈禧太后面對進犯北京的八國聯軍倉皇西逃,將偌大的北京城和幾十萬北京百姓拱手讓給了外國人。此後的一段時間內,北京城內的百姓淪為八國聯軍的魚肉,過著十分悲慘的生活。法國記者塔爾松跟隨法國軍隊進入北京,並拍下了一組照片,就反映了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老百姓的悲慘生活。圖上是八國聯軍成功侵佔北京後,在紫禁城舉行的閱兵式。
  • 八國聯軍佔領清軍武器庫,一看裡面的武器,汗都下來了
    對於清朝的印象,大多都是孱弱落後,固步自封,不願意接受西方的現代化工業的革命,無法與西方各國相匹敵,最後落得備受欺辱,割地賠款。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清軍被打的潰不成軍,節節敗退,大家都認為是當時的清政府武器落後的原因,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 八國聯軍共兩萬人?其實真實兵力達到22萬,戰後日本承認損失慘重
    拳匪肇亂,八國聯軍入京,兩宮西狩。——《清史稿·列傳·卷一百九十八》這是《清史稿》中對八國聯軍入京的描述。慈禧太后不用說,對八國聯軍侵略,沒有採取有效的應對手段,放縱事態的發展。當時,義和團在清帝國內部興起,本來打著扶漢滅清的口號,被清王朝圍剿。此後,義和團看到外國勢力欺壓百姓,又打出「扶清滅洋」的口號。這個口號打出來後,慈禧太后改變了對義和團的態度,採取招撫的方式。義和團大多歸順,為慈禧太后效力。
  •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袁世凱為何靠邊站?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41,閱讀約3分鐘有網友留言提出一個問題: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山東巡撫袁世凱為何選擇袖手旁觀?袁世凱有何考慮?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值得今天朝九晚五的白領認真思考。
  • 如果秦始皇的部隊放在清朝末期,能打敗八國聯軍麼?戰況會怎樣?
    時空跨越2000年,如果在最開始的時候和八國聯軍發生戰爭的並不是清王朝而是秦朝的話,那麼歷史是否會被扭轉?在這裡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但是在做假設之前,我們需要把雙方之間的底牌給摸清楚。換句話來說,當時的八國聯軍究竟有著怎樣的底牌?而秦軍又有著怎樣的底牌?
  • 八國聯軍侵華,近在咫尺掌握兵權的袁世凱,為何袖手旁觀?
    八國聯軍打到北京,不僅僅是袁世凱按兵不動沒有及時支援,而李鴻章和張之洞這些封疆大吏,也在大清面對如此困局之時,搞出來一個所謂的東南互保。沒有對慈禧太后等大清掌權者進行有效且及時的支援,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現象。
  • 勿忘歷史警鐘長鳴:八國聯軍究竟是哪八國?主要罪行有哪些?
    八國聯軍即:日本、美國、奧匈帝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及俄國口訣:俄德法美日奧意英——餓的話,每日熬一鷹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藉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侵華軍隊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蕩。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
  • 1900年,八國聯軍打北京,清朝百姓為何幫著洋人搭梯子?
    歷史上,晚清政府的實際統治者是慈禧,由於她的貪生怕死和優柔寡斷,讓中國一步步的走入了被殖民統治的深淵之中,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時候,更是早已經倉皇逃離北京。歷史上八國聯軍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攻打下了北京,很多人對於這個情況就非常疑惑,即便是慈禧逃走了,北京城也有守城的士兵,為什麼會敗得這麼快呢?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清政府不得人心。
  • 為什麼清朝動輒幾十萬大軍,卻打不過八國聯軍兩三萬人?
    但是,具體說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話,那問題就有點複雜了。19世紀90年代的清軍,已經不是冷兵器時代的軍隊了,雖說比較歐美列強的裝備及訓練,還是有差距,但至少不會出現兩次鴉片戰爭時期那樣的降維打擊了。而八國聯軍最多時加一起不過三萬人上下,為何卻依然是潰敗?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這時的清軍已經不是完全輸在武器裝備上了,而是輸在戰鬥意志和戰鬥精神上。不少部隊與聯軍接戰,稍遇困難,便選擇潰退,貪生怕死以便保命。再有,就是清廷高層的分化。
  •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攻入了紫禁城,為什麼不瓜分中國?
    自從英國打開清朝大門以後,西方列強接踵而至,都想分一杯羹。英國面對塊頭如此大的清朝,雖然打贏了,但英國人也知道自己想要吞併中國,讓中國成為印度那樣的殖民地,根本辦不到。 所以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人就非常聰明的拉上了法國,法國也是求之不得,似乎忘記了自己的殖民地有多少都被英國吞併了,樂呵呵的充當打手。
  • 八國聯軍侵華時期,北京城內外的風風雨雨是怎麼樣的
    北京是清朝的首府,40年用以兩次被強權踏入。上一次的北京失守,圓明園被列強焚毀。這次北京淪陷會造成什麼危害?奄奄一息的大清帝國同時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班牙、荷蘭、丹麥、奧開戰。開戰令公布之後,強權構成八國軍隊入侵中國,一直打到皇城根下。驚慌的清朝立即向各地大員發出緊急命令,建議他們到北京來協助勤王。但是,詔令制定之後,全省各地的巡撫都一動不動,沒人理會清廷的指示。
  • 八國聯軍捲土重來?警告某些自媒體勿把中國比作清朝
    八國聯軍捲土重來?警告某些自媒體勿把中國比作清朝 ,這讓紙白君看來實在是最自黑的措辭了,世界不是當年,中國也非清朝。而今某些自媒體所謂八國聯軍捲土重來的言論,會很大程度上減弱我們在外部方面的不斷努力挽回形象的各項措施,看似為國家好,實則是損害國家。換句話說,即便我們面對有些國家所謂的索賠,也有更為正當的反駁措辭,用八國聯軍捲土重來說辭,把中國比作清朝的方式無疑是最為愚蠢和無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