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入侵,唯一進京勤王的甘軍統帥董福祥,最終結局如何

2021-02-23 歷史點滴

有緣交個朋友,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

1964年12月,我們小分隊在滇西北找礦。小分隊一共8人,其中4名警戰士每人配備一支衝鋒鎗。一天,出發前,一位納西族老鄉搭我們的車去維西。那天路上積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窪不平,車子行駛一段就會被雪塢住。我們不得不經常下來推車。就在我們又一次下車推車的時候,一群褐黃色的東西慢慢向我們靠近。我們正驚疑、猜測時,納西族老鄉急喊:「快、快趕緊上車,是一群狼。」司機小王趕緊發動車,加大油門……但是很不幸,車輪只是在原地空轉,根本無法前進。這時狼群已靠近汽車……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隻狼,個個都象小牛犢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戰士小吳抄起衝鋒鎗,納西族老鄉一手奪下小吳的搶。比較沉著地高聲道:「不能開槍,槍一響,它們或鑽到車底下或鑽進樹林,狼群會把車胎咬壞,把我們圍起來,然後狼會嚎叫召集來更多的狼和我們拼命。」他接著說:「狼餓瘋了,它們是在找吃的,車上可有吃的?」我們幾乎同聲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給它們吃。」老鄉像是下達命令。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除了緊張,大腦似乎已經不會思考問題。聽老鄉這樣說,我們毫不猶豫,七手八腳把從麗江買的臘肉、火腿還有十分珍貴的鹿子乾巴往下丟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紅了,興奮地大吼著撲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著,剛丟下去的東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鄉繼續命令道:「再丟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約50斤肉品又飛出了後車門,也就一袋煙的工夫,又被8隻狼分食的乾乾淨淨。吃完後8隻狼整齊地坐下,盯著後車門。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作為戰士,我們是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物資的,哪怕犧牲自己。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車被塢到雪地裡出不來,只能被困在車裡。我們的子彈是極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喚來,我們會更加束手無策。我們幾人相互看了一眼,遲疑片刻,誰也沒有說什麼,忍痛將車上所有的肉品,還有十幾包餅乾全都甩下車去!8隻狼又是一頓大嚼。吃完了肉,它們還試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幾包餅乾,但沒有吃。這時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經滾圓,先前暴戾兇惡的目光變得溫順。其中一隻狼圍著汽車轉了兩圈,其餘7隻狼沒動。片刻,那隻狼帶著狼群朝樹林鑽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不一會兒,8隻狼鑽出松林,嘴裡叼著樹枝,分別放到汽車兩個後輪下面。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樹枝幫我們墊起輪胎,讓我們的車開出雪窩。我激動地大笑起來……哈……哈……剛笑了兩聲,另外一個戰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這突兀的笑聲驚毛了狼。接著,8隻狼一齊鑽到車底,但見汽車兩側積雪飛揚。我眼裡滾動著淚花,大呼小王:「狼幫我們扒雪呢,趕快發動車,」車啟動了,但是沒走兩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複剛才的動作:「先往車輪下墊樹枝,然後扒雪……」。就這樣,每重複一次,汽車就前進一段,大約重複了十來次。最後一次,汽車順利地向前行了一裡多地,接近了山頂。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這時,8隻狼在車後一字排開坐著,其中一隻比其他7隻狼稍稍向前。老鄉說:「靠前面的那只是頭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們激動極了,一起給狼鼓掌,並用力地向它們揮手致意。但是這8隻可愛的狼對我們的舉動並沒有什麼反應,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們,然後,頭狼在前,其餘隨後,緩緩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連兇猛的狼都懂得報恩,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自身?自詡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我們是不是應當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來源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八國聯軍入侵時,慈禧緊急詔令全國各地軍隊進京勤王。大家都不動,不過董福祥帶著甘軍來到北京城。那麼,董福祥是怎樣抵抗的呢?他最終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董福祥舊照

一、反清分子。

董福祥早年不好讀書,偏好舞槍弄棒,習得一身好武藝。再加上他為人豪爽,喜交江湖朋友,因此不少綠林中人和幫會成員,都和他交情深厚。漸漸地,他拉起了一支地方武裝。

由於勢力越來越強,不光土豪鄉紳對他心存畏懼,就連地方官員也對他多有忌憚。唯恐他鬧出反清的舉動,影響了自己的前程。

所以,縣裡的把總,尋了個莫須有的罪名,將董福祥關押起來,並以「沸水燙頂」的刑罰,慢慢折磨他。

也是董福祥命不該絕,當時看押他的獄卒同情他的遭遇,趁人不備,將他給放跑了。

董福祥好不容易揀回一條命來,自然召集人馬發動起義。

然而,董福祥起義的時機不合適。一方面當時回民暴動,對漢民非砍即殺;另一方面,官府也把圍剿他作為首要任務,出兵眾多。

在雙方作戰過程中,董福祥幾經權衡,接受了縣令翁健的招撫,與官兵一同護城。

不過,由於他的人馬受到清軍歧視,很快他又反戈相向,拉攏回民和捻軍,將清軍打得四散而逃。很快,他就佔領了陝甘十餘州縣。

二、投降清軍。

1868年,號稱擁兵30萬的董福祥,自命陝甘自衛總團大元帥,率人馬浩浩蕩蕩攻進陝西一帶。

此時,湘軍已平定太平天國。在清廷的指示下,湘軍將領劉松山率軍攻打董福祥。

劉松山的湘軍戰鬥力很強,且武器先進,很快就打得董福祥的人馬潰不成軍。

董福祥沒有堅持多久,便率眾投降了劉松山。

劉松山知人善用。他很欣賞董福祥領軍作戰的才能,讓他負責前敵總指揮,剿滅回民暴亂。

在攻打回民暴亂的戰鬥中,董福祥打起仗來身先士卒,驍勇無比。多次戰鬥,都有不俗的表現。因此,他得到了左宗棠和劉松山等人的信任。

平定回民暴亂後,憑著赫赫戰功,董福祥被提拔為提督軍務總兵官,類似於如今的省軍區總司令這樣的職務。

左宗堂舊照

三、名震新疆。

1871年,沙俄侵佔伊犁,在陝甘總督左宗棠的積極推進下,清廷終於同意收復新疆,並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主辦軍務。

董福祥和他的隊伍被左宗棠任命為先遣部隊,一路以銳不可當的氣勢,收復了烏魯木齊等地,隨後又和左宗棠會合,攻打南疆。在抗擊阿古柏的過程中,他攻無不勝,戰無不克,很快就將南疆收復了回來。

一時,董福祥的勇名傳遍了整個新疆。清廷也因他功勳卓著,給他加官進爵,讓他總理南疆軍政事務。

董福祥這一呆就是19年。在這漫長的時間裡,他不光對敵加強防禦,還墾荒屯田,興修水利。在他的治理下,南疆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氣勢。

四、進京勤王。

1900年,在慈禧的縱容下,義和團運動在京津一帶爆發,同時慈禧又向列強宣戰,結果招到八國聯軍的吊打。

慈禧數次下旨要地方官員進京勤王,但南方官員皆抗旨不遵。就在慈禧氣極敗壞之時,董福祥卻帶著軍隊,挺進北京城。

慈禧大悅,認定董福祥對清廷忠心可鑑,將他引為心腹。

董福祥及屬下對義和團「刀槍不入」的能力深信不疑,並積極加入其中。

他入京第3天,便縱容屬下殺死日本使館書記生杉山彬。不光殺死,還將杉山彬屍體肢解,並將腸腑掏出來塞入馬糞,再棄至路邊。

此事發生後,日本大使以強硬的姿態向清廷交涉,要求嚴懲兇手。

慈禧害怕,於是命軍機大臣榮祿等人登門道歉,並打算處置董福祥。

然而,李鴻章認為董福祥手中有甘軍。萬一處死了董福祥,引起兵變就大事不妙了。

慈禧認為有理,只好作罷。

慈禧舊照

五、護駕有功。

董福祥吃一塹長一智,當軍機大臣榮祿要他攻打使館區時,他便長了心眼,光見打炮,就是不見打中使館區。

就這樣停停打打50多天,直到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董福祥還是沒有給使館區造成絲毫損毀。

8月14日,董福祥帶著甘軍和八國聯軍在城中展開戰鬥,在激戰中,他擊斃了沙俄軍官安寧科夫,還打傷了一名將軍。

8月15日,眼見城中到處都是洋人,慈禧害怕遭遇不測,驚惶而逃。

董福祥無心抵抗洋人,轉而帶著甘軍為慈禧護駕西逃。

10月26日,在董福祥的保衛下,慈禧一行人終於安全抵達了西安。

董福祥因此很得慈禧信任,並被封為隨扈大臣。

六、革職保命。

然而,慈禧在與八國聯軍和談的時候,八國聯軍卻開出了一份必殺名單,其中就有董福祥的名字。

慈禧考慮到董福祥手中有甘軍,又有護駕之功,因此經過與洋人斡旋,最終革去了他的職務,好歹保住了他的性命。

董福祥對這個結果自然不滿,慈禧便讓光緒手書「他日聞鼙鼓思將帥,舍爾其誰屬哉」賜給他,意思是要他靜觀其變,早晚還會被朝廷徵召續用。

得了這樣的安慰,董福祥好歹有了盼頭,於是安心回家,過著富家翁的生活。

只是沒想到,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8年,那些隨他南徵北戰的甘軍也在時間的流逝中七零八落,而他則突患重病而死。

在董福祥臨死前,還曾給清廷上了一道奏摺,表示「能盡晚年之忠誠,無以報朝廷為憾」,隨之又將多年積蓄約40萬白銀和1600多支洋槍上交給了朝廷。

慈禧得知後,百感交集,但懾於西方列強的淫威,不敢為董福祥舉行喪葬儀式,更不敢給他上諡號,只是命人在他的故裡樹了一塊「董少保故裡碑」,聊作對他的肯定。

參考史料:《清史稿》

相關焦點

  • 八國聯軍侵華,除了東南互保之外,是否有進京勤王的軍隊?
    但是面對八國聯軍的進攻,義和團並沒有表現出來刀槍不入,有限的清軍也是不堪一擊。所以慈禧下令一邊和大臣們商議出逃事宜,一邊接連下詔,要全國各省的地方武裝力量進京勤王。面對慈禧的勤王詔書,各省督撫的表現卻大不相同。
  • 清末大將董福祥:重創八國聯軍、列強要他「償命」,最後結局如何
    在清廷與八國對立宣戰時,董福祥成為了其中的犧牲品。董福祥作為清軍將領中和義和團關係密切之人,彼此之間也進行過交流。當時榮祿為了避免自己成為替罪羊,便派遣武器威力不足的董福祥前去攻打使館區,切斷其與聯軍的聯繫。清軍與義和團本在對外國作戰上是立場一致的,雙方配合作戰也給聯軍造成了極大的阻礙,但好景不長,大沽口一役後大沽炮臺失守,八國聯軍攻打過天津城後直攻北京至廣渠門,董福祥率軍迎戰。
  • 八國聯軍入侵,東南各督撫未進京勤王,慈禧之後是怎麼對待他們的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之後,慈禧對不進京勤王的東南各督撫的態度,出人意料倒也在情理之中,沒有責備針對,反倒是該提拔的提拔,該高升的高升,倒也讓人疑惑。 1895年,在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慘敗,與日本在馬關籤訂了《馬關條約》,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 歷史人物:甘肅提督董福祥
    義和團運動期間,董福祥統領武衛後軍駐防京畿,維護義和團活動,與義和團的「仇教滅洋」思想有相通之處,但懷疑義和團刀槍不入的舉動。義和團運動的迅速發展和壯大,不但清政府驚恐不安,英美法日等帝國主義侵略者為了達到消滅義和團的目的,也極力向清政府施加壓力。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清廷被迫答應各國立即以「保護使館」為名調兵入京,實際上成為八國聯軍入侵的前奏。廊坊之戰,拉開了抗擊八國聯軍入侵的序幕。
  • 大清悍將董福祥,老子的頂子就是血染紅的
    杉山彬死後,慈禧太后派榮祿到日本使館致歉,並召端郡王載漪對董福祥進行申斥,不過載漪卻稱董福祥是了不起的好漢。董福祥則威脅說:「如果太后懲罰我,恐怕甘軍會生變」。最後慈禧太后只能作罷。庚子之變慈禧向系發放列強宣戰後,董福祥的甘軍趕赴廊坊與義和團聯合抗敵。在18日的廊坊阻擊戰中,甘軍馬福祿部三千餘人到廊坊,與義和團二千餘人攻打千餘聯軍。
  • 八國聯軍,為何東南互保而不是勤王?為了勤王起兵你信麼?
    八國聯軍撤退以後,慈禧確實沒有對那些不進京勤王的督撫有任何處罰,反而給他們一定獎勵。(你要勤王誰信?)有很大因素是政治上的考量。我們都知道八國聯軍最直接的原因是義和團把事情鬧得一發不可收拾而導致的,除了我們現在所認為的刀槍不入開始打砸搶燒之外,義和團還在當時圍攻了各國領事館,即便是按現在來講,這種做法也是向列國宣戰,這一點當時很多人都清楚,尤其是東南督撫。慈禧當時也算比較昏庸,可能也知道這些人並不能成大事,但是不能讓這些人把憤怒的對象瞄向自己吧。當時向八國宣戰的時候還鬧出了一個笑話。
  • 八國聯軍撤退後,慈禧是怎麼對待那些不進京勤王的東南各督撫的?
    按照常理,慈禧應該嚴懲那些膽大包天、竟敢不奉詔進京勤王的東南各督撫,但事實是,慈禧不但沒算後帳,還依然重用督撫們。 為什麼呢?因為清朝的衰亡無可挽回,慈禧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東南督撫,若是激起了他們的反意,清朝只會亡得更快。 具體怎麼回事,咱們從頭說起。
  • 八國聯軍打算瓜分中國時, 瓦德西為何要阻止? 和他做的一實驗有關
    此時的慈禧太后著急起來了,一面下令各地勤王之師趕緊進京勤王,一面開始著手逃跑,結果僅僅2天,大清帝國的首都京城,就被八國聯軍佔領了,此時的慈禧太后早已攜帶光緒帝西逃了。聯軍佔領北京之後,公開下令軍隊可以搶劫8天,所有的聯軍士兵開始在北京城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古老的首都造成了不可磨滅的苦難。
  • 八國聯軍侵華,各地督撫抗旨不遵拒絕北上勤王,慈禧:該賞!
    其中1900年的那次,就是著名的「八國聯軍侵華事件」。 那次事件讓腐朽的滿清政府僅剩的顏面徹底喪失,入侵的外國軍隊輕鬆打進北京城,還攻入了皇宮,不過慈禧老太后跑得更快,早就帶著一幫人馬一路往西逃到了西安。
  • 晚清名將董福祥
    光緒二十年(1894),清廷為慈禧大辦六十壽典,光緒皇帝頒諭旨,欽點各省文武大員進京,賞加福祥尚書銜。九月,抵京。光緒二十一年(1895)春,青海回族、撒拉族起事,河州、西寧、碾伯、大通、丹噶爾廳等地回民紛起響應。五月,陝甘總督楊昌濬電奏朝廷:「請飭董福祥率全部星夜回甘」。清廷命福祥督辦甘肅軍務。七月,離京赴甘肅。八月二十一日,離平涼,冒雨西進。月底,至安定,聚集各路兵馬。
  • 清末傳奇人物:董福祥的複雜人生和結局
    左宗棠在平定新疆後,為6名功臣立碑,董福祥是其中之一。史書亦評價其「名重邊陲,功留瀚海」。二十年(1894年),晉尚書銜。時,中日戰爭爆發,福祥受命操練甘軍,留防畿輔。一十一年改任甘肅提督。二十二年(1896年),河湟爆發回族和撒拉族叛亂,福祥奉命赴安定(今定西),率兵用羊皮筏搭浮橋,渡洮河偷襲河州回軍。回軍首領馬永林被殺,周七十被斷屍分身,河湟事息。
  • 勿忘歷史:120年前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當時的清軍實力究竟如何
    八國聯軍侵華示意圖圖片來源:地圖帝八國聯軍的兵力八國聯軍的兵力一直處在變動之中,攻佔天津時,聯軍兵力為一萬四千人,到攻佔北京後,相繼抵達的聯軍已經有十萬之眾。武衛後軍的甘軍,就是其首領董福祥的私家軍隊。在董福祥的領導下,甘軍軍紀惡劣,雖然甘軍在保衛北京的戰鬥中作戰英勇,但在八國聯軍入京後,甘軍的餘部搶先在北京城大肆搶劫,揚長而去。京津防線上,總督裕祿無法有效的指揮部隊,以至於首尾不應,亂成一團。最後,裕祿飲彈自殺;領導京畿防線的李秉衡,有志於敵軍血戰一場,但是還沒交手,手下的將領張春發、萬本華、陳澤霖就帶著自己的隊伍跑了。
  • 八國聯軍入侵時,如果慈禧抵抗意志堅定,舉全國之力有勝算嗎?
    而此時此刻八國聯軍的海軍已經抵達天津外海大有圍攻大沽炮臺之勢。慈禧太后對於清軍的成色可謂是心知肚明,知道大沽口守不住天津也守不住,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是遲早的事。慈禧太后立即召開御前會議,準備出賣義和團,以此換取列強的諒解與列強媾和。可是八國聯軍的動作實在太快,慈禧太后的上諭還沒有發出去,大沽口炮臺就已經宣告失守。
  • 【環縣歷史名人】晚清名將董福祥
    光緒二十年(1894),清廷為慈禧大辦六十壽典,光緒皇帝頒諭旨,欽點各省文武大員進京,賞加福祥尚書銜。九月,抵京。光緒二十一年(1895)春,青海回族、撒拉族起事,河州、西寧、碾伯、大通、丹噶爾廳等地回民紛起響應。五月,陝甘總督楊昌濬電奏朝廷:「請飭董福祥率全部星夜回甘」。清廷命福祥督辦甘肅軍務。七月,離京赴甘肅。八月二十一日,離平涼,冒雨西進。月底,至安定,聚集各路兵馬。
  • 八國聯軍侵華時,為何沒人前往北京勤王救駕
    宣戰詔書下達後,列強組建了八國聯軍聯合侵華,兵峰直抵北京城下。驚恐的清王朝立即向各地督撫下達急令,要求各地督撫進京勤王救駕。但詔書下達後,各地督撫卻一直按兵不動,根本沒人理會朝廷的命令。慈禧太后沒辦法,帶著光緒皇帝倉皇西逃。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八國聯軍侵華時,為何沒人前往北京勤王救駕?其實各地督撫不是不能勤王救駕,而是沒人願意去,沒人想去,也沒人敢去。
  • 「東南互保」坐擁10省的兵力,為何不進京勤王?袁世凱:去就是送死
    1900年8月15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西逃,大清帝國來到了最屈辱的時刻。早在八國聯軍攻下天津後,慈禧太后就以光緒皇帝名義令各地封疆大吏們進京勤王,結果沒有根本沒人響應。 比如,李鴻章當時擔任兩廣總督,他看到慈禧太后的求助後,直接說:「此亂命也,粵不奉詔!」不響應就算了,可大清最富饒的東南地區還出現了「東南互保」。所謂的「東南互保」是指在張之洞的倡議下,東南十省督撫們做好京都被攻下的最壞打算,並得到英國人的支持。
  •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袁世凱為何靠邊站?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41,閱讀約3分鐘有網友留言提出一個問題: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山東巡撫袁世凱為何選擇袖手旁觀?袁世凱有何考慮?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值得今天朝九晚五的白領認真思考。
  • 八國聯軍入侵後,美國為什麼要幫大清,阻止了列強瓜分中國?
    其中有一點就提到了八國聯軍入侵,是美國力挽狂瀾,幫了中國沒被割地。而且後來的庚子賠款,更是帶頭退給了中國,並大力幫助中國的教育、醫療等事業。後面還有一戰、二戰,還有開放,還有援助等等,就不一一闡述了。我們單把八國聯軍入侵這一段拆開來分析,美國究竟為什麼要幫中國,其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