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網易號 憑闌聽史
公元1900年,是中國的庚子鼠年,這一年,註定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年份,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再一次陷入到無盡的深淵之中。在此之前,中國北方大地爆發了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大清掌門人慈禧太后又準備廢黜光緒帝,這兩件事引來了洋人的幹涉,慈禧為了維護自己手中的權力,決定利用義和團教訓一下洋人。5月,英、俄、日、美、法、德、意、奧八國派遣的軍隊組成聯軍決定出兵鎮壓義和團。6月21日,慈禧太后發布了一個世界歷史上最霸氣的11國宣戰詔書:
「向美利堅開戰!向法蘭西開戰!向英吉利開戰!向德意志開戰!向日本開戰!向奧匈帝國開戰!向俄羅斯開戰!向義大利開戰!向荷蘭開戰!向比利時開戰!向西班牙開戰!」最後戰爭的結局大家都很熟悉。6月17日,聯軍攻佔大沽,7月14日,佔領天津。8月14日攻陷北京,慈禧西狩。隨後,整個帝都就陷入地獄模式。聯軍在北京無法無天,燒殺淫掠,無數文物被毀,無數珍寶被洗劫一空,北京城只剩一片殘垣斷壁,損失不可估量。
1901年9月7號,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和列強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條約規定:
中國賠銀4億5千萬兩(中國人每人攤銀一兩),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將近10億兩。北京使館區由各國駐兵保護,從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允許各國列強派兵駐紮。該條約意味著中國已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充分顯示了清政府的懦弱無能,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但出人意料的是,面對八國聯軍的入侵,大清老百姓的態度卻異常冷漠。
當八國聯軍正與清朝守軍作戰時,遠處的許多老百姓則把這場戰爭當作熱鬧來看,他們在遠處高山上搬來板凳,邊看邊說笑,好像這與他們沒有任何關係。聽上去覺得不可能,但這確實是真的,北京城正被聯軍進攻時,老百姓還幫助聯軍搭竹梯,一些城門還有老百姓引導聯軍進入。只是搭竹梯這些都是沒有報酬的。像給聯軍運送彈藥和糧草什麼的,聯軍都會給予老百姓較高的報酬。
北京百姓為聯軍運送彈藥和糧草
雖然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後,做盡了壞事,但對這些麻木不仁的老百姓來說,好像並未影響到他們。他們甚至還與聯軍私下裡做生意,賣一些蔬菜、糧食、布匹等。想必這些行為讓一個外國人看了都感到不可思議,這該是怎樣的一個國家啊!死到臨頭了還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
更有甚者,八國聯軍中還有一支完全是由中國人組成的「華勇營」,隸屬於英軍。這些華勇營除了大部分來自山東威海衛外,還有來自香港和新加坡的「華勇」,正是他們構成了侵華英軍的主力。華勇營軍餉高,待遇好,軍官從不剋扣士兵的糧餉,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前來參軍。經過英國人幾年的調教,華勇營成為一支紀律嚴明、編制齊全、素質過硬的近代化軍隊。
華勇營
華勇營別看都是中國人,他們端起槍口屠殺自己的同胞卻從不含糊,下手果敢狠辣。8月15日凌晨,華勇營終於攻破了自己國家的都城,並把大炮架在城牆上,將黑洞洞的炮口對準紫禁城,並在攻陷北京城之後參加了紫禁城聯軍大閱兵。
這裡大家都忍不住要問了,大清的老百姓為何如此的不愛國?是愛國主義教育沒有做到位嗎?首先,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要想民愛國,必須要國愛民,我們看看大清在這方面做到位了沒有。
在滿清統治者的眼裡,根本就沒有把老百姓當成是人,只當成是俯首聽命的奴才而已。大清只有一個真正的主子,那就是皇帝,其他人都是奴才。孰不見現在的清宮劇中,不管官做多大,就是做到了軍機大臣,見到了皇帝,都要三拜九叩奴才長奴才短地進行逢迎,哄主子開心。
在這樣金字塔式的國度,很自然地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底層老百姓根本就不可能有人的尊嚴。早在1793年,英國公使馬戛爾尼的中國之行就發現了許多匪夷所思的現象。
想想滿清剛入關時,為了讓老百姓臣服自己,「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以此形成自己的威權統治。然後,要求老百姓「剃髮易服」,用衣冠裝束禁錮老百姓的精神觀念,讓人們成為統治者馴良的羔羊。當然這還沒有完,在清朝統治的幾百年時間裡,不止一次興起「文字獄」,「清風詩案」就是佐證。就這樣,在統治者的「愚民」、「虐民」之下,老百姓就變得麻木不仁了。
這就是為什麼八國聯軍入侵,老百姓都作壁上觀、甚至和侵略軍沆瀣一氣的原因了。在他們看來,這些入侵的洋人和平常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爺沒什麼兩樣。試想:你一個老佛爺過一個生日就能花費海軍經費幾百萬兩,憑啥讓我們替你賣命?
慈禧太后過生日
就像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國海軍和清軍水師在虎門江面上交戰,岸邊聚集大批中國百姓圍觀,當清軍艦船被擊沉時,岸上百姓並不悲傷反倒不時爆發出喝彩聲。英軍登陸後正為食物和淡水發愁,百姓們爭相將食物和淡水賣給英軍。英軍指揮官百思不得其解問中國翻譯,翻譯答曰:「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在老百姓的思想意識裡,根本就沒有什麼公民概念,更不可能有民族意識的覺醒。
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不僅老百姓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連很多士大夫們也有這種思想。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山東巡撫袁世凱等八省督撫在盛宣懷的牽線搭橋下與西方英美列強達成了一項協議,這就是著名的《東南互保條約》。慈禧太后正在落難之時,也沒敢對他們怎麼樣。《辛丑條約》籤訂十年後,辛亥革命爆發,失去民心的大清王朝面對革命的熊熊烈火,面對如雪片似的各省份獨立的電報,已經回天乏力,終於徹底崩塌。
悲夫!不是老百姓不愛國,而是大清朝廷從來不把老百姓當人看待,前面的因必然導致後面的果,到了關鍵時刻,大清也就指望不上那些「臣民們」給自己有什麼幫助了。
附網易網友部分精彩評論:
特別聲明: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臺「網易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網易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the end-
感謝您的閱讀、轉發,請順手點個「在看」,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