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為什麼能打贏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

2020-12-09 騰訊網

近代史上,國人最不願意提及的,莫過於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了。1900年5月25日,慈禧老太太被端親王蠱惑,認為列強是來支持光緒上臺的,所以就發瘋似的向列強宣戰,她命令義和團攻打各國使館,並且表示要和西方列強「一決雌雄」。

然而現實很骨感,清軍、拳民被八國聯軍打的抱頭鼠竄,潰不成軍。慈禧化作農婦和光緒皇帝出逃,自己的老家都不要了。

當時部署在北京、天津附近的清朝軍隊,總人數超過了11萬人。另外還有為數眾多的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與清軍並肩作戰。

反觀八國聯軍號稱5萬人,實際上只有2萬人。人數最多的是日軍,有1萬人。其餘俄軍有4000人,英軍有3000人,美軍有2000人,法軍有800人,德軍有100人,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的軍隊加一起還不到100人。

清軍為何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依然打不過八國聯軍呢?

雖然掌權的慈禧太后一度向包括八國聯軍在內的11個列強國家宣戰,但從來沒有認真進行過戰略層面的安排部署。對於義和團的態度更是朝令夕改,讓人無所適從。

儘管清軍人數眾多,卻居然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官,也缺乏一個統一嚴密的參謀系統。這就使得清軍、義和團各自為戰,場面十分混亂。

當時駐守天津的只有清軍聶士成部,義和團大首領張德成率「天下第一團」5000精銳,前往天津支援清軍行動。而在清軍很快就要打下租界的時候,義和團卻開始在城裡大肆燒殺搶掠,聶士成大怒,率軍鎮壓了義和團。

聶士成部雖然是精銳,但是人數太少,聯軍不斷增兵,聶士成壓力巨大。當聶士成和聯軍血戰的時候,義和團為報仇在後方殺了聶士成全家,聶士成悲憤不已以死明志,單人單騎衝向敵陣,身中7彈,腹破腸流,直至血竭而亡。

八國聯軍佔領天津,直奔北京而去,沿途基本沒遇到什麼抵抗,沿路設防的大清官兵一觸即潰,聯軍只用了十天時間便一路狂飆突進,以不可阻擋之勢攻陷北京。八國聯軍中的義大利軍隊幾十人,在北京附近遭遇清軍阻擊,受挫後曾一度無奈返回天津,卻無意中佔領了天津附近一座幾乎無人值守的清軍武器庫,繳獲了該處存放的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

「給聯軍所有軍人配備全副武裝還有富餘,只可惜我們的士兵一人只有兩隻手!」西蒙這樣寫道。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屢遭列強欺凌、羞辱是因為技不如人,所謂「技」指的就是武器遠遠落後於西人。

然而,「庚子國難」時的清軍已全部列裝西洋最先進的武器裝備,為何卻仍然一敗再敗?英國人濮蘭德評價道:「中國官吏無聯合之力,少任事之勇,缺愛國之心,雖事機危迫之時,恆畏縮不能振奮」。

大清軍隊人數眾多,裝備也不輸八國聯軍,卻是一堆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

兩軍交戰,毫無鬥志,一戰就退,手裡的武器亂扔,李鴻章曾經心痛的說:「令我寒心,再發再棄,當如之何?」

打不過人家,不怪武器裝備不行,決定戰爭勝利的主要因素是人,一打就跑,給他們什麼都打不贏的。

相關焦點

  •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攻入了紫禁城,為什麼不瓜分中國?
    晚清以來,清政府受盡了屈辱。自從英國打開清朝大門以後,西方列強接踵而至,都想分一杯羹。英國面對塊頭如此大的清朝,雖然打贏了,但英國人也知道自己想要吞併中國,讓中國成為印度那樣的殖民地,根本辦不到。
  • 八國聯軍中,七國要求瓜分中國,哪一國堅決不同意?為什麼?
    列強出面要求清政府鎮壓義和團,但是慈禧希望義和團把列強趕出中國,所以對他們的要求置之不理。八國聯軍中,七國要求瓜分中國,哪一國堅決不同意? 為什麼?所以最終演變成了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藉口,出兵瓜分、掠奪中國的情況。
  • 晚清能打敗太平天國百萬軍隊,為什麼打不過八國聯軍2000多人?
    清政府末期面對的歷次反侵略戰爭,在大多數時候都體現出了19世紀中、後期海權相對於陸權的絕對優勢,歷次戰爭的失敗逼迫近代中國第一次正面認識海防與海權的重要性,並帶來了籌建北洋海軍這種歷史性的戰略決策
  • 清朝晚期,八國聯軍攻打紫禁城,為什麼民眾都來幫聯軍搬梯子?
    大致意思是說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穩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沒。無獨有偶,孟子在《孟子·離婁上》中也明確提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觀點。有許多的歷史故事都證明了這個觀點的正確性。在中華民族近代史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可謂是最恥辱的一筆。當年的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一開始聯軍人數才不足2萬,竟然就把擁有4億人口的泱泱大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 老照片還原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對清朝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瓜分和掠奪...
    清朝末期中國社會面臨嚴重危機,幾千年來的專制統治制度面臨瓦解局面。自1894年甲午戰爭失敗後,西方列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而此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朝廷官員明爭暗鬥,民間百姓苦不堪言,隨著苛捐雜稅的不斷增加,民間爆發了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
  • 【微視頻】八年上《微課:抗擊八國聯軍》
    【微視頻】八年上《微課:抗擊八國聯軍》視頻來源:騰訊視頻
  • 八國聯軍入侵時,我們如果跟他們打遊擊戰,持久戰會是什麼結果?
    滿清分裂,分崩離析 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如果和他們打遊擊戰,打持久戰,那麼會是什麼結果呢?如果真這麼打,會造成的結果就是滿清分裂,整個國家分崩離析。 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先來看看八國聯軍入侵的歷史吧。
  • 高考熱點——義和團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義和團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義和團運動19世紀末,隨著列強侵略的加劇、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日益高漲,終於匯集成席捲中國北部的義和團運動。義和團原是民間結社組織。地方實權派官僚結成同盟,提出東南互保,動搖了清政府統治。2.八國聯軍侵華1900年6月,帝國主義列強組成聯軍,藉口鎮壓義和團,發動侵略戰爭。他們從天津進犯北京,攻陷北京後,八國聯軍在北京被允許公開搶劫三日。
  • 11萬清軍為何打不過2萬八國聯軍,和武器差距真沒多大關係
    八國聯軍侵華這會兒,清兵的裝備已經不比八國聯軍差多少了,可以說是一樣的配置了。這得益于洋務運動的興起,早在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的時候清軍就已經開槍了。以至於到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的時候,清兵的裝備甚至超過了當時的小日本,當時的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艦隊。尤其是清兵的輕兵器,滑膛槍都已經出現。只是清政府的軍隊思想,依然停留在古代冷兵器戰爭時代。
  • 11萬清軍為何打不過2萬八國聯軍?和武器差距真沒多大關係
    面對八國聯軍的洋槍洋炮才會輸得一敗塗地。損失6門船艦 清軍:傷亡700餘人 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八國聯軍:傷亡750餘人。俄軍又傷亡了200多人 義和團與清軍:大概傷亡幾千人 老龍頭火車站爭奪戰:八國聯軍:傷亡500餘人 整個八國聯軍侵略戰爭中,八國聯軍也損失了一部分軍隊,但是清政府已經義和團死傷更多,而且還丟失了首都。
  • 八國聯軍侵華時,為何幾十萬清軍卻抵擋不住2萬八國聯軍
    公元1900年春,清光緒二十六年,發生了八國聯軍侵華事件。這是由英,法,美,德,日,意,奧匈,沙俄這八個國家組成,以鎮壓義和團為藉口,肆意發動了侵華戰爭,企圖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在兵力人力方面,當時參加防守京師的清軍總兵力達10萬人以上,是八國聯軍兵力的8倍。在武器裝備方面,清政府經過洋務運動,已經引進了一批比較先進的西方軍事裝備,打造了一支新式的軍隊。清政府至少在人力兵力武器裝備上,是不會與八國聯軍相差太大的。
  • 1900年,八國聯軍打北京,清朝百姓為何幫著洋人搭梯子?
    歷史上,晚清政府的實際統治者是慈禧,由於她的貪生怕死和優柔寡斷,讓中國一步步的走入了被殖民統治的深淵之中,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時候,更是早已經倉皇逃離北京。歷史上八國聯軍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攻打下了北京,很多人對於這個情況就非常疑惑,即便是慈禧逃走了,北京城也有守城的士兵,為什麼會敗得這麼快呢?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清政府不得人心。
  • 八國聯軍為何入侵帝都,或許這才是真實原因
    早在這日清晨,聽聞八國聯軍已經攻破紫禁城東華門的時候,西太后慈禧已經帶著光緒帝一家老小逃往西安避難了。把一個已經爛到不能再爛的攤子交給了留守的內閣總理大臣奕劻和李鴻章。比如為什麼當初八國聯軍要侵華,就簡單是要搶北京的寶貝麼,還是確實當時中國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再比如,他們為什麼沒有在勝利後瓜中國,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退兵的?對列強哈欠哈後的李鴻章是賣國賊麼?最重要的是,清軍到底有沒有進行過實質性的抵抗?而這一切,則要從一個民間組織說起—義和團。
  • 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時期:清朝38萬大軍,卻打不過5萬人的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第一:當時的清政府已經腐朽無能到無可救藥,儘管清政府確實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訓練新軍,裝備了一水外國最先進的洋槍洋炮,但關鍵在於清政府對於新軍士兵灌輸的依然是忠君愛國那一套老調陳詞可事實是,清軍士兵實際上已經完全不相信這一套,面對八國聯軍的入侵,他們根本就沒有國家的概念,之所以來當兵不過是想著當兵吃餉,好有份活計能夠養家餬口,誰要上戰場拼命。
  • 八國聯軍既然攻破了北京,為什麼不滅掉慈禧,直接瓜分中國
    可以說老太太在這一年還算是硬氣了一回,不過硬氣的時間並不長,沒過多久八國聯軍就來到了北京,慈禧直接帶著光緒跑了。 然而在當時攻破一個國家的首都接下來面臨的就是要滅掉這個國家了,尤其是在二戰的時候德國攻破法國的首都巴黎之後法國就淪陷了,那麼問題來了八國聯軍在當時既然攻破了北京城,為什麼不直接追殺慈禧直接讓中國改朝換代呢
  • 許玉傑:​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令人髮指的殘暴行徑
    5月30日,英、法、俄、美公使又至總理衙門進行威脅,聲稱「不論中國政府的態度如何,各外國公使已決定調兵來北京」。5月31日至6月10日,英、美、法、德、日、意、俄、奧等八國以保護使館為名,分別從在華軍事基地、殖民地國家和國內抽調陸海軍部隊,由軍艦和運輸船載運至大沽、塘沽,並進入天津租界,組成「八國聯軍」。八國聯軍總兵力最多時高達12.8萬餘人。
  •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在慈禧床頭留下一串英文,是何意思?
    清朝自從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後,國力就每況愈下,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儘管清政府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清政府卻仍堅持著天朝上國的腐朽思想,舉國上下不思進取,認為西方列強是蠻夷之國。慈禧太后原本想借義和團運動打壓西方列強,可看到侵華軍隊一路暢行無阻,義和團根本不是其對手,便下旨屠殺義和團群眾,但令她沒想到的是,儘管她已經下了旨意,八國聯軍卻仍攻入北京,不將她放在眼裡,無奈之下,她只能出逃。
  • 為什麼故宮能躲過八國聯軍和日軍的搶劫?專家表示超出你想像!
    八國聯軍在佔領北京後,不光是對北京紫禁城進行了洗劫,頤和園等也無一倖免!其中僅嵩祝寺一處,丟失鍍金銅佛3000餘尊,錦繡製品1400件,銅器4300件。就連紫禁城太和殿前存水的銅缸上面的鍍金,也被侵略軍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
  • 八國聯軍侵華時,老百姓扶梯子運彈藥?史學家:的確如此
    在這以後,列強便對中國的國土虎視眈眈,誰的勢力範圍擴大了一步,其他列強便也對清政府提出相同的要求。相對應的,國人反抗侵略的意識也大大增強,義和團運動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發生的。「扶清滅洋」的義和團有一定局限性,因為他們只看到了列強的侵略性,卻沒有意識到清政府的腐朽與軟弱無能。
  • 如果秦始皇帶領他的秦軍出現在清末,能打得過那時的八國聯軍嗎?
    你現在問二戰的日本能夠打得過現在的中國嗎?我會告訴你兩顆原子彈滅日本得分分鐘的事,秦即便再強也是幾千年前,別說清了。明都能分分鐘鍾秒秦。半熱兵器時代,沒法打。這時聯軍的武器並不佔絕對優勢,射速、射程、都和弓弩差不多,射速還不如弓箭。這時槍還怕下雨,你如果說這個時代是用的栓動式,也許秦軍打不贏,必究差距太大,火藥槍和弓弩比就不一定佔絕對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