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國人最不願意提及的,莫過於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了。1900年5月25日,慈禧老太太被端親王蠱惑,認為列強是來支持光緒上臺的,所以就發瘋似的向列強宣戰,她命令義和團攻打各國使館,並且表示要和西方列強「一決雌雄」。
然而現實很骨感,清軍、拳民被八國聯軍打的抱頭鼠竄,潰不成軍。慈禧化作農婦和光緒皇帝出逃,自己的老家都不要了。
當時部署在北京、天津附近的清朝軍隊,總人數超過了11萬人。另外還有為數眾多的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與清軍並肩作戰。
反觀八國聯軍號稱5萬人,實際上只有2萬人。人數最多的是日軍,有1萬人。其餘俄軍有4000人,英軍有3000人,美軍有2000人,法軍有800人,德軍有100人,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的軍隊加一起還不到100人。
清軍為何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依然打不過八國聯軍呢?
雖然掌權的慈禧太后一度向包括八國聯軍在內的11個列強國家宣戰,但從來沒有認真進行過戰略層面的安排部署。對於義和團的態度更是朝令夕改,讓人無所適從。
儘管清軍人數眾多,卻居然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官,也缺乏一個統一嚴密的參謀系統。這就使得清軍、義和團各自為戰,場面十分混亂。
當時駐守天津的只有清軍聶士成部,義和團大首領張德成率「天下第一團」5000精銳,前往天津支援清軍行動。而在清軍很快就要打下租界的時候,義和團卻開始在城裡大肆燒殺搶掠,聶士成大怒,率軍鎮壓了義和團。
聶士成部雖然是精銳,但是人數太少,聯軍不斷增兵,聶士成壓力巨大。當聶士成和聯軍血戰的時候,義和團為報仇在後方殺了聶士成全家,聶士成悲憤不已以死明志,單人單騎衝向敵陣,身中7彈,腹破腸流,直至血竭而亡。
八國聯軍佔領天津,直奔北京而去,沿途基本沒遇到什麼抵抗,沿路設防的大清官兵一觸即潰,聯軍只用了十天時間便一路狂飆突進,以不可阻擋之勢攻陷北京。八國聯軍中的義大利軍隊幾十人,在北京附近遭遇清軍阻擊,受挫後曾一度無奈返回天津,卻無意中佔領了天津附近一座幾乎無人值守的清軍武器庫,繳獲了該處存放的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
「給聯軍所有軍人配備全副武裝還有富餘,只可惜我們的士兵一人只有兩隻手!」西蒙這樣寫道。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屢遭列強欺凌、羞辱是因為技不如人,所謂「技」指的就是武器遠遠落後於西人。
然而,「庚子國難」時的清軍已全部列裝西洋最先進的武器裝備,為何卻仍然一敗再敗?英國人濮蘭德評價道:「中國官吏無聯合之力,少任事之勇,缺愛國之心,雖事機危迫之時,恆畏縮不能振奮」。
大清軍隊人數眾多,裝備也不輸八國聯軍,卻是一堆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
兩軍交戰,毫無鬥志,一戰就退,手裡的武器亂扔,李鴻章曾經心痛的說:「令我寒心,再發再棄,當如之何?」
打不過人家,不怪武器裝備不行,決定戰爭勝利的主要因素是人,一打就跑,給他們什麼都打不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