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大捷只打死7個洋人,為何稱之為大捷?慈禧因此敢對11國宣戰

2020-12-22 騰訊網

1900年,義和團運動進入北京,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因此慈禧太后對義和團的好感大大增加,轉剿為撫。北京的義和團人數很快就發展到超過十萬,他們破壞鐵路和電線桿、殺洋人、燒教堂,破壞一切與洋人有關的事物,並多次進攻聚居在北京東交民巷的十一國使館區。

因此洋人對義和團十分不滿,要求清政府剿滅義和團,沒有得到滿意答覆。1900年6月11日,八個國家組成一支約2000名官兵的聯軍,以保護使館為名從天津向北京進發。行至廊坊地區,遭到清軍和義和團的阻擊。義和團手持大刀長矛對戰八國聯軍的槍枝大炮,傷亡慘重。但是義和團有人數優勢,鐵路又被破壞,聯軍只好回到廊坊城內。6月18日義和團和清軍聯合圍攻廊坊城,打死7名聯軍,打傷57名聯軍,援軍及時趕來為聯軍解圍,這才撤回天津。這場戰鬥打贏了八國聯軍,清政府對此大書特書,稱之為廊坊大捷。實際上聯軍的傷亡都可以忽略不計,而清軍和義和團傷亡上千人,比聯軍損失多得多。】

慈禧太后得知後,覺得八國聯軍也不過如此,於是在6月21日,主動向在北京開設使館的十一個國家同時宣戰。並且大肆懸賞殺洋人,婦女小孩也不放過。八國聯軍在天津擴張隊伍,很快達到5萬多人,入侵北京,就是著名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武器先進的聯軍很輕易地就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大驚失色,倉皇出逃。聯軍在北京燒殺搶掠,中國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損失,1901年清政府與聯軍籤訂了最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才告一段落。

相關焦點

  • 最怕洋人的慈禧為何敢向11國宣戰?原來是被一份假情報嚇破了膽
    因此,在會議之後,慈禧還是要支持拳民的剛毅和董福祥「開導(拳民),勒令解散。其有年力精壯者,即行招募成軍,嚴加約束」。當時,如果李鴻章、袁世凱應召返京,又解散義和團,那我國近代史上最慘痛的八國聯軍侵華這項國恥,可能就可以避免了。
  • 對列強卑躬屈膝的慈禧,一反常態霸氣向11國宣戰,大臣:這是亂命
    慈禧掌控權勢之後,在經過歷次和西方列強交手沒討到好處之後就變得卑躬屈膝起來了。慈禧霸氣向十一國宣戰,八國聯軍侵華在慈禧太后統治下的滿清對西方列強卑躬屈膝到了極致。但凡西方列強提出些什麼要求,慈禧太后幾乎就是有求必應。用她後來的話來說就是「量中華之武力,結與國之歡心。」當時的洋人在中國擁有很多的特權。
  • 扶清滅洋的義和團殺了多少洋人,幫助清朝了嗎,超出你的想像
    他們的口號是付清滅亡,慈禧想接著這群人對抗外國人,於是對外發動了戰爭。結果導致八國聯軍入侵的事件,而且義和團也被中外聯合絞殺了。義和團運動也就徹底失敗了,很多人覺得義和團失敗的非常虧,是被出賣了。畢竟他們殺洋人,幫助清朝。不過如果我們了解事實的話就不會這樣認為了。義和團首先在山東出現,最初是一些練習拳法的人在一起聯合。
  • 不為人知的抗日名將羅卓英,打出「上高大捷」與「仁安羌大捷...
    淞滬會戰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在戰役最為慘烈的羅店戰場上,羅卓英率領的18軍和日軍11師團進行了殊死搏殺。除了中央軍部隊外,其餘地方部隊表現也很優異,川軍,東北軍,桂軍等部隊紛紛開赴淞滬戰場,和日軍進行了激烈戰鬥。整個淞滬會戰歷時三個月,中國軍隊傷亡30萬人,將軍級別的軍官犧牲15名,戰役最激烈的時候,幾乎一天就打光一個師。
  • 八國聯軍入侵時,如果慈禧抵抗意志堅定,舉全國之力有勝算嗎?
    這就是歷史上的廊坊大捷。這2000人其實並不是八國聯軍的精銳部隊。只是列強在天津租界部署的警衛部隊,聯軍的大部隊重裝備還在後頭呢。此時此刻,早已習慣與洋鬼子打交道的慈禧太后,並沒有被這場小規模的勝利衝昏頭腦。她繼續調兵遣將,她接連利用光緒帝的名義下詔徵召遠在兩廣擔任總督的李鴻章以及近在山東的袁世凱進入北京!很顯然,慈禧太后正在積蓄力量,準備和洋鬼子們展開一場大決戰。
  • 袁世凱逼宮時,清朝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不敢反抗?
    1898年,戊戌政變之後,慈禧太后對軍權的重視,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花費大量白銀,命令親信大臣榮祿成立武衛軍。其中精銳中的精銳,是聶士成所率領的武衛前軍,聘用德國教官訓練,每個步兵一桿訓練毛瑟步槍,還有奧制常備實戰步槍1萬支,五個炮兵營一共有48門克虜伯速射炮,32門格魯森速射炮,10挺馬克沁機槍,即使從當時的世界角度看,也算精銳了。
  • 慈禧當初為何選擇向洋人開戰?而不是剿滅義和團,全因一封外交信
    1900年,義和團在天津,直隸等發展起來,且在北京有所行動,與在北京的洋人,教民等衝突不斷。洋人不斷向清朝政府施壓,要求鎮壓義和團,甚至還給慈禧太后送來一封照會,把慈禧太后氣的半死,只敢向外宣讀其中3條。
  • 11萬清軍為何打不過2萬八國聯軍,和武器差距真沒多大關係
    八國聯軍統帥西摩爾就說到道:「戰鬥伊始就意外繳獲清軍這麼多先進武器,等於給聯軍一萬六千名軍人配備全副武裝還有富餘,只可惜我們的士兵一人只有兩隻手。」最後聶士成身中7彈,腹破腸流仍堅持戰鬥,直至血竭而亡,八國聯軍最後用了毒氣彈攻陷了天津。
  • 11萬清軍為何打不過2萬八國聯軍?和武器差距真沒多大關係
    八國聯軍統帥西摩爾就說到道:「戰鬥伊始就意外繳獲清軍這麼多先進武器,等於給聯軍一萬六千名軍人配備全副武裝還有富餘,只可惜我們的士兵一人只有兩隻手。」 最後聶士成身中7彈,腹破腸流仍堅持戰鬥,直至血竭而亡,八國聯軍最後用了毒氣彈攻陷了天津。
  • 平型關大捷紀念碑碑文敬讀
    如今,在昔日的戰地遺址喬溝南側約1公裡的山坡階地上,修建了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在紀念館東側的石灰嶺上,巍然聳立著平型關大捷紀念碑,碑基高115釐米,碑座高193.7 釐米,碑體高925 釐米。三組數字分別寓意:八路軍第一一五師,1937 年,9 月25 日。      紀念碑碑陽刻有楊成武題寫的「平型關大捷紀念碑」八個大字,碑陰的碑文記述了平型關大捷的戰鬥過程及重大意義。
  • 慈禧面對八國聯軍,「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是何意思?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是令所有華夏同胞深感恥辱的一句話。說這句話的人,正是晚清實際上的執政者慈禧太后,她也因此被國人大罵崽賣爺田心不疼,真活了個沒心沒肺啊!可這話也太卑微了,好歹人家是太后啊,於是很多朋友可能以為是臆造的,是想當然地給慈禧太后加一層罪。
  • 是老糊塗了,還是氣暈了頭,慈禧太后為什麼同時向十一國宣戰?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48期:不得不說,在《走向共和》中,慈禧太后宣布向十一國(八國)宣戰時的演講,很能打動人心,聽起來讓人熱血沸騰、義憤填膺,很有煽動性(截取詔書一段):「詎三十年來,恃我國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梟張,欺臨我國家,侵佔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
  • 當年慈禧太后是愚蠢還是壞,為何與全世界強國為敵?
    慈禧太后,這個人就是一個權利迷,她能夠利用手上的權力將大清朝嗯,為大人物玩弄於鼓掌之間,可見他不是個蠢人。同時向11個國家宣戰,並不代表她有多剛,而是她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而已,這充分顯示了慈禧太后的壞。
  • 學四史系列|婁關山大捷
    本期主要內容 本期我們將講述婁關山大捷,下面就讓我們來回顧婁關山大捷的歷程吧。 背景&時間 1935年1月7日,紅軍長徵途中佔領遵義。貴州軍閥王家烈、候之擔聞訊,慌忙調兵遣將,在婁山關一帶設防,以保老巢。
  • 八國聯軍侵華,各地督撫抗旨不遵拒絕北上勤王,慈禧:該賞!
    事實上,整個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和洋人作戰的主要是義和團,真正的政府兵是很少的,所以當義和團被打得差不多的時候,洋人遇到的阻礙也就基本消失了。 那麼清政府平時養的兵又去哪了呢?京畿的那些,除部分被洋人消滅之外,剩下的都因慈禧逃走而作鳥獸散了,至於分布於地方的兵力,則由於另一個原因而沒有進京勤王,那就是著名的「東南互保」事件。
  • 石牌戰役殲敵遠超平型關大捷,為何卻不為人知?金一南:正視歷史
    在我們的學生時代,學習抗戰這段歷史的時候就會看到平型關大捷是我軍的首次重大勝利,這也是需要我們好好背誦下來的內容之一。平型關大捷發生在1937年9月25日,當時我八路軍第115師,在聶帥和林帥的指揮下,於平型關地區阻擊日軍,並且憑藉著地形優勢取得了殲敵1000餘人的重大勝利。
  • 慈禧的指甲聞名世界,專人團隊打理,最後是怎麼被洋人所毀掉了?不妨...
    對指甲的重視程度應該是從明朝開始的,到了清朝對指甲的保養就更為重視了,尤其是皇宮裡的後宮嬪妃們,不過最受關注的應該還是慈禧太后。慈禧愛留指甲,尤其是無名指和小手指,其最長時期可達20多釐米,因此為了保養指甲,慈禧也算是煞費苦心。 慈禧如何保養指甲?
  • 八國聯軍攻北京,慌亂西逃的慈禧,為何不忘把珍妃丟進井裡淹死?
    不過,世事難料,崔玉桂不活著,我們還真難以了解,慈禧是怎麼處死珍妃的。慈禧讓崔玉桂背黑鍋,是為了在「洋人」面前緩緩自己的面子慈禧在1900年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態度前後對比十分鮮明。在八國聯軍進軍北京之前,她對列強非常的不滿,甚至向全世界宣戰!因為戊戌變法,讓她感覺到光緒難以控制,就存了廢帝的打算。
  • 八國聯軍侵華始作俑者竟是一個老太太。怒懟11國:誰欺負我就打誰
    作為中國當然不能忘記這八個國家。但是,我們更要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至理名言。在八國聯軍侵華事件中,有著列強的原因,也有著滿清政府的原因。而慈禧,無疑是這份國恥的最終推手。為何這麼說呢?義和團在山東興起的時候,只是一群人聚眾練拳強身健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