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願軍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中,梁興初的38軍接連兩次沒有完成截斷聯合國軍南逃退路的任務,讓彭總大為惱火。不過,38軍在第一次戰役尾聲也有亮點,那就是113師335團進行的承上啟下的「飛虎山阻擊戰」。
由於38軍沒有按原定作戰計劃完成阻敵南逃的任務,以致聯合國軍從11月2日開始南撤,彭總於是命令梁興初迅速拿下飛虎山,然後向軍隅裡進攻。11月4日凌晨,335團攻佔了飛虎山。
軍隅裡不僅是交通樞紐,還是聯合國軍向北推進的補給站,而飛虎山恰恰是軍隅裡的最後一道屏障,只要拿下了軍隅裡,聯合國軍的南撤退路就會被徹底掐斷。
335團團長是綽號「範老虎」的範天恩,他是日本寫進《韓戰名人錄》中唯一的一名志願軍團長,可見接下來的飛虎山阻擊戰在整個韓戰中的重要地位。
範天恩一佔領飛虎山,馬上就命令一個營進攻軍隅裡,不過攻擊受挫。因為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也注意到了軍隅裡這個撤退路線上的漏洞,於是派美2師增援軍隅裡。
不論是在兵力和裝備上相比,335團根本就沒法與軍隅裡的美軍相比,所以哪怕範天恩又增派一個營加強進攻,可能也拿不下軍隅裡。好在這時彭總命令335團放棄進攻,就地組織防禦。
這樣一來,335團本來是負責奪佔軍隅裡後阻擊南撤的敵軍,但彭總一聲令下,335團的任務和作用變成了在美軍「聖誕節攻勢」初期的阻敵北進。範天恩雖然搞不明白為什麼突然停止攻擊,但他堅決服從死死釘在飛虎山的命令。
11月6日,根本就不相信志願軍已經大規模入朝的麥克阿瑟發動了「聖誕節攻勢」,不過,不論是東線還是西線的聯合國軍向北推進的速度都很慢。彭總和志司其他領導認為,可能是範天恩的335團在飛虎山把敵軍頂得太狠,以致聯合國軍不敢大膽地冒險北進。
的確如此,範天恩正率領全團指戰員在沒有援兵的情況下以劣勢的武器和血肉之軀阻擊聯合國軍的北進。在聯合國軍幾百門大炮和上千架次的飛機的狂轟濫炸下,335團居然沒有讓敵人越過飛虎山一步。
335團在飛虎山堅持阻擊敵人5天5夜,在沒有糧食時,就啃石頭聊以充飢。當沒有彈藥時,就和敵軍展開肉搏。一名志願軍戰士在犧牲前反反覆覆地說著一句話,「我們是志願軍到朝鮮來打鬼子的……」
好在彭總及時發現飛虎山阻擊戰不利於誘敵深入,從而影響整個第二次戰役的部署,於是果斷命令335團在11月8日晚撤出大虎山陣地,後退30公裡。
麥克阿瑟當然上當了,他於是命令東西線軍隊火速北進,以「飲馬鴨綠江」,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等待聯合國軍的是志願軍6個軍已經布好的清川江和長津湖兩個口袋陣。
其實,更令範天恩揚名天下的是11月30日開始的「松骨峰戰鬥」,作家魏巍寫的著名長篇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是講述335團3連死守松骨峰的事跡。魏巍後來在贈送給範天恩的書中寫道,「範天恩同志,你們才是這本書的作者。」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