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陷阱》:美國司法的長臂原則如何瓦解他國商業巨頭

2021-01-17 澎湃新聞
《美國陷阱》:美國司法的長臂原則如何瓦解他國商業巨頭

吳晨

2019-05-08 16:51 來源:澎湃新聞

近幾年,美國在外交與國際貿易中的不少做法,讓世人對美國司法中的「長臂原則」有了深切體會。例如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影響到了許多跨國公司在伊朗的商業布局。由於川普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定,並且表示要制裁和伊朗有經貿往來的外國公司,無論是歐洲的飛機製造商空客或者汽車製造商雷諾都不得不從剛剛復甦的伊朗市場撤出。

什麼是長臂原則?簡而言之,即由於美元在全球金融與貿易領域仍然處於主導地位,美國獲得了比其國力更強悍的美元霸權,這就帶給了美國司法機構一定程度的「治外法權」。因為全球大多數貿易和投資都是以美元計價,並通過紐約的美元清算體系結算,美國司法機構認為可以援引美國法律起訴利用美元清算的外國公司。跨國企業即使沒有和美國有任何直接的商業往來,但如果想繞開美國的「治外法權」,也必須放棄用美元結算,不再利用任何以美元為基礎的國際清算體系。在現實中,這麼做是極其非常困難的,因此很多跨國企業不得不遵循美國的國內法律從而做到合規。

另一被經常使用的「治外法權」則是美國的海外反腐敗法(FCPA)。FCPA的立意很好,是為了禁止美國企業和與美國有經貿往來的企業直接或者間接(通過代理商)向海外政府公務人員行賄。但是在實操層面,只要一家企業與美國有一絲關聯,比如在美國證交所上市,使用美元交易,都能成為美國司法部援引FCPA展開調查的理由。而在2008年之後,這種利用「長臂原則」針對海外(非美國)跨國公司調查的案例越來越多,其選擇性執法和頻出的天價罰單(上億美元以上),讓不了解美國司法制度的外國人不得不開始揣測,美國的「長臂原則」,除了秀肌肉之外,是不是還隱藏著其他目的。

《美國陷阱》,[法]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法]馬修·阿倫,中信出版社,2019年4月。 

法國人皮耶魯齊的新書《美國陷阱》用他個人的親身經歷分析了美國司法的長臂原則,也給日益全球化的中國企業提出了許多重要的警示。2013年,時任法國工業集團企業阿爾斯通全球鍋爐業務負責人的皮耶魯齊在美國出差時被捕,航班剛剛抵達紐約機場,他就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探員帶走,開始了與美國司法體系長達五年的博弈,並且入獄服刑接近兩年。

FBI帶走皮耶魯齊的原因就是懷疑他觸犯了FCPA,因為他在2003年參與了爭取印尼一個1.18億美元鍋爐合同競標的中間人談判,而事後證明中間人曾經向印尼有關議員行賄。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皮耶魯齊還不是阿爾斯通核心管理層成員,FBI希望以抓捕他為突破口,深入調查阿爾斯通全球業務中涉嫌的各種行賄問題。

《美國陷阱》的記述凸顯了皮耶魯齊所理解的美國司法的長臂原則——選擇性執法以及司法背後可能代表的商業利益裹挾。作為親身經歷者,皮耶魯齊對美國的司法制度給出了細緻的觀察,尤其對司法機構用輕罪指控或者減刑來壓迫和利誘嫌犯揭發或者做汙點證人的做法,有比較深刻的批評。他因為應訴和服刑,輾轉了美國的多家監獄,也因此對美國監獄系統,尤其是外包給盈利機構經營的監獄系統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了全景式的揭露,其中就包括對經濟罪嫌犯及未決嫌犯缺乏足夠的保護。

但是,恰恰因為皮耶魯齊的親歷者身份,書中也充滿了他個人的怨憤,一些評述失之客觀。比如,他認為的美國司法部「構陷」他的利益驅動——幫助通用電氣壓垮阿爾斯通,收購阿爾斯通的明星產業——就不夠客觀。因為事實上,GE的這一併購被證明是GE前任CEO伊梅爾特任內最大的敗筆,因為當時伊美爾特根本沒有預測到到鍋爐行業的整體衰落。

儘管如此,皮耶魯齊的這本書仍然提出了兩點重要的觀察,值得各國企業警醒。

第一,美國司法的長臂原則的確有重點打擊非美國的跨國公司的味道,對此一方面可以陰謀論地揣測美國跨國公司在華盛頓的遊說能力大大強於海外跨國公司,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美國司法部有通過訴訟讓跨國公司就範、收取大量罰金的動力。

按照《美國陷阱》中的統計數據,截止2014年,司法部海外反腐調查案件中,只有30%的涉及外國(非美國)公司,但是這些公司貢獻了67%的罰款總額。而罰款超過一億美元的26個案例中,21個是外資公司,包括西門子(8億美元)、道達爾(3.98億美元)和戴姆勒(1.85億美元)這樣的歐洲巨型企業。相反,美國企業的遊說似乎有效地多,司法部從沒有在美國石油企業,比如美孚這樣的巨頭,或者國防企業,比如通用動力等巨鱷身上挑出任何毛病。按照皮耶魯齊的說法,這些領域和阿爾斯通所在的裝備行業一樣,都充斥著海外交易利用中間人行賄的潛規則,美國公司真能免俗?

值得注意的是,FCPA法案早在1977年就已通過,但在最初的30年並沒有多少判例,但是2008年後開始有爆炸式增長。可以揣測的是,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司法部通過FCPA案件給出巨額罰單的確可以補貼政府不足的預算。當然,由於美元清算體系在紐約,紐約的檢查官處於「屬地管理」的地位,也很願意調查跨國公司這樣的「大魚」,因為一則可以揚名,二則可以帶來巨額罰款,兩者都會成為他們在政壇上進階的資本。

第二,博弈美國的司法流程,即使在歐洲人看來也不容易應對。首先,美國司法機構一開始會選擇和嫌疑犯做交易,尤其是像皮耶魯齊這樣的小魚蝦,因為他們的目標是釣大魚。FBI第一次抓捕皮耶魯齊時的談話就是希望發展他做臥底。而在被調查企業內部發展臥底,搜集更多證據,是司法部常用的做法。阿爾斯通就有一位被美國司法部「策反」的臥底安插在公司核心部門,成為與調查人員全方位合作的眼線。可惜,皮耶魯齊對此根本不了解。如果以事後阿爾斯通對他的態度來評判,選擇合作可能可以使他避免深陷牢獄之災。當皮耶魯齊選擇不合作,寄希望於律師的辯護之後,美國司法機構採用第二招,狂轟濫炸,用海量的文件來拖垮當事人。在美國,查閱卷宗、對案件進行覆核鑑定、尋找有利於被告的證詞,這些步驟的費用都必須由被告人支付。因此狂轟濫炸的策略,比如檢方提出幾百萬份文件,就可能壓垮大多數被告人,因為看完這些文件需要律師付出大量時間,律師費也會貴得驚人。

最終,皮耶魯齊雖然並不認為自己有罪——他只是阿爾斯通隱秘僱傭中間人流程中的一環,而按照歐洲人的理解,如果企業高管只是按章辦事,沒有中飽私囊,那麼即使企業被判觸犯海外反壟斷法,不應該由個人來承擔責任——仍然不得不選擇認輕罪,並因為審判所在地美國康乃狄克州從未審理過FCPA案件,法官希望樹立一個典型而被「重判」了30個月監禁。

對於我們而言,《美國陷阱》一書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提醒中國跨國企業,必須直面全球化過程中的法律風險。一方面中國跨國企業需要進一步認清美國的 「治外法權」可能給企業以及企業的高管帶來的新風險;另一方面,中國的跨國公司也非常有必要進行 「普法」教育,因為在短期內美國司法體系的「長臂原則」不會改變,只有了解不同的司法實踐,致力於合規,才能對企業和企業的高管真正給予有效的保護。而美國對海外反腐法的更為嚴格的執行,在全球基本已經成為大趨勢,許多發達國家都已經籤署了OECD反腐敗條約,這些都值得中國立法者去思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美國陷阱》,美國司法,長臂原則,美元霸權,跨國企業

相關推薦

評論(56)

相關焦點

  • 美國涉外民事案件中的長臂管轄原則
    長臂管轄權的立法基本包括兩大類。一類是特別指明了適用此種管轄權的爭議類別,如「商業交易」「侵權行為」等,規定只有當權利要求設計所指明的類別時,才可適用此種管轄權。另一類長臂管轄權法規不指明或列舉長臂管轄權所涉及的各種活動,而是規定只要符合正當程序和效果原則要求即可行使長臂管轄權。
  • 張申:美國「長臂管轄」削弱了國際禮讓原則的根基
    不難看出,美國法律域外適用中的「效果原則」和「保護原則」的應用(及對國家利益的擴大解釋)本身就是對國際禮讓原則基礎的動搖,使法律的適用已遠遠超出了傳統的屬地原則和屬人原則,這種「長臂管轄」無疑將造成更多的不可避免的法律衝突。近年來,這種衝突將很多中資機構捲入之中,比較有影響的包括三家中資銀行涉嫌朝鮮制裁傳票案、中國銀行古馳案和維生素C反壟斷訴訟案等。
  • 楊成玉:反制美國「長臂管轄」之道——基於法國重塑經濟主權的視角
    近年來,美國在國際商業活動中動輒要求任何具有「美國元素」的實體或個人必須服從美國國內法,否則將隨時遭到美國的民事、貿易和刑事等制裁。美國司法部門以獲取巨額罰款收入、幫助美國企業打壓競爭對手為目的,濫用「長臂管轄」,對歐洲企業頻頻下手。作為一種「域外管轄」(Extraterritorial Jurisdiction),「長臂管轄」的濫用使歐洲承受巨大壓力、苦不堪言。
  • 數據主權的博弈:長臂管轄原則的起源與擴張丨C-Law午餐會
    總結來說,美國在長臂管轄的適用過程中總是會添加必要的限制:首先,如果這個州有長臂管轄的法案,針對該法案本身是可以進行合憲性審查;其次,如果沒有制定法案,適用長臂管轄需要判斷是否符合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所規定的平衡保護,並延伸出最低聯繫標準——1、被告有意地與法院所在地發生了聯繫行為;2、訴訟的請求必須是基於有聯繫的行為;3、跨地域的管轄符合公平正義、最低限度的原則。
  • 「長臂管轄」盡顯美國強權邏輯
    這是美國不斷玩弄「長臂管轄」手段的兩個最新案例。  各國專家認為,依據國內法來對別國實施經濟金融制裁以達到自身目的,這種「長臂管轄」已成為美國在國際上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慣用伎倆。但制裁的大棒揮舞得越兇,反對美國霸凌的國家也會越多,手伸得太長的美國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閱讀《美國陷阱》,便知美加兩國脅迫孟晚舟,同樣是場世界級勒索
    世界級企業、高管、逮捕、審判、談判、肢解法國高科技企業阿爾斯通……這是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和馬修·阿倫提供創作的暢銷書《美國陷阱》,以法國高科技阿爾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魯齊的親身經歷外藍本,揭示了美國通過《反海外腐敗法》等司法手斷,打擊美國企業商業競爭對手的驚人內幕。
  • 國際觀察|美國「圍獵」TikTok究竟是啥心態,聽聽國際輿論怎麼說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刊文指出,美國此舉是「受政治和貪婪驅使」,美國把商業問題政治化,「把國家安全威脅同個人政治利益混為一談」,這給其他希望在美國開展業務的別國公司設置了「不穩定競爭環境的先例」。美方對TikTok的醜陋「吃相」,也把美國為維護經濟、技術霸權而脅迫、打壓他國產業與企業的霸道手段推至「新高度」。
  • 美國可以布下這些陷阱 中國企業和政府如何應對
    (原標題:美國可以布下這些金融陷阱,中國企業和政府如何應對(詳解))
  • 曾遭美國「非法肢解」,阿爾斯通東山再起?欲開啟509億收購計劃
    遺憾的是,2014年轟動世界能源圈的事情發生了——阿爾斯通的電力業務最終被同行業最大競爭對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收購,這顆璀璨明珠也就此黯然隕落。不過,近期阿爾斯通似乎又有東山再起的跡象。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歐盟委員會曾阻撓了阿爾斯通與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公司鐵路業務合併的計劃,並遭到了法德兩國的反對。但是,這一次歐盟"放行"了。據阿爾斯通公司表示,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該收購計劃。
  • 空難賠償訴訟觀察:從MH370案,談美國的不方便法院原則
    Andy Xiong/文2020年1月10日,美國聯邦DC巡迴上訴法院做出判決,維持了DC地區法院的一審決定。對MH370遇難者家屬在美國對馬來西亞航空所提起的訴訟,以不方便法院原則,駁回了原告的主張。至此,除非美國最高法院接受該案,歷經數年的MH370遇難者家屬在美國的司法救濟之路就此終止。
  • 美國「長臂管轄」反興奮劑 遭直懟:先管管你自己!
    美國國會參議院當地時間11月16日批准法律草案,允許其國內法院對有美國運動員參與的賽事中使用興奮劑的行為做出刑事判決。這一法案只待總統籤字,即可生效。法案涉及範圍可不僅是美國運動員,而是只要是有美國運動員參加的國際賽事,甚至包括有美國贊助商乃至轉播商參與的國際賽事,無論來自任何國家或地區的任何獲獎運動員,只要興奮劑檢測呈陽性,美國司法機構都可以對其進行處罰!
  • 美國黔驢技窮,開始採用司法手段壓制華為
    近日美國對華為提起司法訴訟,指控華為與子公司合謀竊取美國的商業機密與尖端科技,環球時報指這是美國黔驢技窮的表現,在採用連番經濟手段壓制華為無效的情況下試圖以司法手段壓制華為。2019年6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限制美國晶片企業與華為合作,試圖憑藉美國在尖端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壓制華為,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美國這一策略未能取得成效。
  • 陳文玲丨美國掠奪世界財富的經濟武器與運作密碼
    自川普挑起全球貿易戰以來,美方肆意動用國家力量,以所謂國家安全為藉口,動輒濫用出口管制等措施,對他國特定企業持續打壓、遏制,這不僅是對市場原則和公平競爭的破壞,是對國際經貿基本規則的無視,更是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嚴重威脅。
  • 野心暴露,美澳等7國要求科技巨頭留「後門」!中國如何應對?
    一直以來,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都對應用程式和設備可能存在「後門」表示擔憂,並為由多次調查他國的企業。 然而,日前以美國為首的五國組織,再加上印度和日本聯合卻發表了一份聲明,聲明要求Signal、Telegram等科技公司在加密應用程式中插入「後門」,以便它們獲取訪問權限。
  • 孟晚舟沒有跳進美國圈套,這就是中國人的血性
    一、皮耶魯齊遭受美國陷阱之歷險記這個我們要從美國如何構陷阿爾斯通說起。2013年4月,阿爾斯通的全球副總裁皮耶魯齊,跟往常一樣,去紐約出差。因為美國最終要打壓的不是皮耶魯齊,而是他背後的公司——法國的工業明珠阿爾斯通。在美國司法部門的繼續「脅迫」長臂管轄之下,由司法案件變為了收購案件,最終通用電氣收購了阿爾斯通的核心業務。法國口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而到了2018年9月,皮耶魯齊才出獄,才逃離苦海。
  • 美國富人和商業巨頭爭搶優先接種疫苗
    美國富人和商業巨頭爭搶優先接種疫苗 2020-12-21 14:40:00   來源:央視新聞
  • 美國富人和商業巨頭爭搶疫苗優先接種權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近期陸續批准了兩款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計劃在21日接種新冠疫苗。拜登的過渡團隊方面表示,拜登夫婦21日將公開接種新冠疫苗,希望以此幫助美國民眾建立接種新冠疫苗的信心,在此之前,美國副總統彭斯等官員已接種新冠疫苗。白宮新聞秘書凱莉·麥克納尼也曾表示,總統川普對接種新冠疫苗持開放態度,他將在醫療團隊認為合適時進行接種。然而,當下圍繞疫苗的負面消息卻不斷被曝出。
  • 昱見|美國密蘇裡州想告中國?美國自家的「祖宗之法」也不會同意
    「主權豁免」是指國家的行為和財產不受(或免受) 他國立法、司法及行政的管轄,但通常僅指不受他國的司法管轄,即非經一國同意,該國的國家行為和財產不得在外國法院被管轄,該國在外國的財產也不得被扣押或強制執行。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法律中都有「主權豁免」的條款,頗為諷刺的是,在世界上首創「主權豁免」概念的,就是當年的美國。
  • 美國所謂的「官員制裁」是什麼玩意,為什麼說對我國是徒勞的
    美國財政部發文說「被制裁的人直接或間接擁有的任何實體和財產的所有權在50%或以上,而且實體和財產在美國或者由美國控制,即被封鎖,並且要向財政部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報告。」美國國務院隨後也發布了這個制裁聲明。白宮、國務院、還有財政部都拒絕對該制裁做任何評價。
  • SEC訴中國會計事務所 「長臂管轄」無助解決問題
    當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長臂管轄」涉足域外管轄權,不同國家法制體系、監管權限的差異集中凸顯。在美上市中國概念公司(「中概股」)及其會計師事務所最近便因此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近日,SEC公告將起訴5家中國境內會計師事務所,指控其拒絕提供涉嫌財務欺詐的9家在美上市中概股審計工作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