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中稿,不能只看範文,做好這件事更重要!

2020-12-22 騰訊網

自媒體的門檻低了,很多人想通過寫作變現,於是出現了很多寫作培訓班,培訓班都會有高度一致的教學,如下:

設定你想寫作的方向,一定要多看這個領域的範文,研究範文的優點,例如,你想寫宮鬥戲,就要研究《甄嬛傳》《金枝欲孽》的情節、人物、語言等的設置與寫作方式

選定你想投稿的位置,並研究欄目的定位及風格,例如,你想投稿《知音》雜誌,那麼就要研究知音雜誌的定位,歷年曆月的選稿風格

研究最近的熱點,踩著熱點,能夠增加稿子被選中的機率

無獨有偶,每一個培訓班,都告訴大家,要看「中選的範文」,看被編輯選中發表的文章,但是,你會發現,看了一千篇文章,可是還是沒有中稿,不僅感嘆「投稿虐我千百遍,我待投稿如初戀!」

可是,「如初戀」,是因為初戀不懂愛啊!你真的明白寫稿與投稿嗎?

美國作家、寫作教授桑拉德.紐曼與美國作家、著名編輯霍華德.米特爾馬克,兩個人通過多年的教學、寫作與選稿的經驗,告訴大家,想中稿,不能只看範文,更重要的是要看那些被斃掉的稿子,分析「不好」在哪裡。他們總結了被斃掉稿子的原因,寫成《如何寫砸一本小說》。

為什麼要看被斃掉的稿子?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這個事例告訴了我們一個問題:失敗的樣本更值得去觀察和反思。

一部小說、一篇稿子,成功的原因有很多,甚至只要主題、人物、情節、語言等方面,有一個特別突出的優點也可能成為爆文,就如《小歡喜》也有敗筆,在人物設置上不夠典型,就如黃磊飾演的方圓,同質化太嚴重,和黃磊其他作品中的形象一樣,成為了生活中的「遊仙人」,其實,突出下他的職場衝突,衝突下的人物壓力,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更好。但是它的主題踩中了當下熱點,高考之下焦慮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擊中了父母和孩子的痛點,這點就讓它成為了熱播劇集,成為了熱門小說。

只研究範文,我們只能看到的是它的好,卻不能看到別的文章為什麼不好,從而避免自己踩中「坑點」。寫稿,和考試一樣,犯的錯誤越少,越好。

邱吉爾曾說:「最容易通往慘敗之路的莫過於模仿以往的英雄們的計劃,把他用於新的情況中。」

在寫作上也是如此,我們一味將成功篇目的部分橋段或語言,嫁接到自己的故事中,使自己的文章成為了「四不像」。畢竟我們只知道好在哪裡,卻不知道不好在哪裡。

在寫作上的「不知」,就會形成惡性循環。當一篇稿子被斃掉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沒有被選中,於是再次寫的時候,仍然會陷入同樣的錯誤。

因此,知道失敗的原因,要比懂得成功的原因更重要。

只可惜,往往編輯都不會告訴你「為什麼被斃掉」,因此,讀一讀《如何寫砸一本小說》就太重要了,它從編輯的角度,闡明了哪些稿子會被斃掉,又從作家的家

如何避「坑」

司馬光曾說:「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

對待失敗的地方,高度重視才能避免入坑。

1.開頭——高關聯性的利索

正所謂「萬事開有難。」一個好的開頭,往往是能夠抓住讀者的眼球,讓讀者能夠讀得下去。

在《如何寫砸一本小說》中,作者指出了,有一種開頭一定會被斃掉,即開頭拖拉,寫了N段,還沒有寫出重要人物,全部是鋪墊式的描寫。

這也是很多寫作者最愛犯的錯誤,往往喜歡採用大段大段的環境描寫來渲染氣氛或者做背景介紹,但是卻犯了「過猶不及」的錯誤。

開頭的方式有很多,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要乾淨利索,不拖拉。所以有的書籍,會採用金句開頭,一句話擊中讀者的痛點,例如《安娜.卡列尼娜》的開頭一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既指明了這部小說的寫作方向,也擊中了讀者因家庭而心痛的痛點。

如果你不想用金句開頭,而是想用背景鋪陳或者直接小情節引入,那麼除了利索之外,還要注意高關聯性,即你寫的文字,要與表現中心主題或者人物性格的相關,否則就是無效的文字,也就是說,在開頭的背景鋪陳中,要儘快讓讀者看得見主角。

在《如何寫砸一本小說》中,作者也提出的寫開頭的建議:

找出一個核心動作場景,以正在進行中的情景作為小說的開端,讓你的角色在激烈的衝突中首次出場,以此迅速抓住讀者注意力。

對於小說來說,每一個情節、每一個人物都是要與主題相關的,每一個句子都要認真揣測,用大力氣設計好開頭,是能夠順利過稿的第一步。

2.結尾——看破不說破

清朝李漁曾說:「終篇之際,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筆流連,若難遽別。」

也就是說,結尾應該透而不漏,看破不說破。但是,現在有些小說,在結尾的時候,為了讓讀者明白深意,而在結尾處大段獨白,以此來增加文章深意,其實,能夠觸及人心靈的不是赤裸裸的說教,而是反思。

正如經典名著《飄》的結尾:

等明天會到塔拉莊園再考慮這一切吧。到那時候我就能夠忍受了。我明天會想出辦法來重新得到他的。不管怎麼說,明天是新的一天了。

表現了斯嘉麗人物的性格特徵追求自由、幸福和理想,也同時讓讀者對「明天」充滿遐想。

所以,對於小說結尾來說,不要用大段式獨白的闡述。

此外,結尾另一種敗筆是,到結尾揭示出的原因「假大空」。儘管小說是虛構的,但是虛構中也要讓讀者有信服感,不能覺得假。例如:前面情節寫戰爭——被救援,那麼結尾卻寫救援的人和主角沒有關係,而是另外的一個突然冒出來的人。這樣的突兀,會讓讀者產生距離感。

優秀的小說,是能把假的,變成讓人信服的事。在《天囂》這篇小說中,在狂風怒號的野外,一隻實驗小分隊的人忍受著渴和惡劣的天氣,飛機和汽車都到不了這裡救援,但是一個蒙古老大哥卻來了,還帶來了西瓜。

這篇小說的結尾是這樣寫的:

「至於送西瓜人是怎麼衝破風沙,奇蹟般地來到這裡,最終也沒弄清,因為誰也聽不懂蒙語,只好讓它成為一個美好的秘密,永久地留在記憶裡。」

結尾將「假」的事件變得具有真實性,正是由於大家都聽不懂蒙語,所以蒙古老大哥的到來成為了迷,解釋不清,於是也具有真實性。

其實,對於一篇文章來說,人物、情節、環境、開頭、結尾......都很重要,在《如何寫砸一本小說》中,分別介紹了以上各方面的「坑點」,作為寫作者要先識坑才能避坑,如果你不是編輯,那麼最高效的方式,就是通過讀這本書來識坑。

英國化學家戴維曾說:「我的那些最重要的發現是受到失敗的啟發而獲得的。」

其實,對於寫作來說,也是如此的。

(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做好這四件事,最重要,千萬別瞎忙
    人到中年,經歷了一些事,遇到了一些人,有了自己的人生經驗,不再像年少時那般懵懂,這個時候的我們,總結了不少經驗教訓,逐漸變得成熟起來。 都說人可以不成熟,但不能不成長,確實如此,人到中年的你,如果還在瞎忙,那你就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你要知道,人到中年,做好這四件事,最重要,千萬別瞎忙。
  • 看見綠茵:現階段的武磊,做好這件事比進球更重要
    很多球迷說,武磊當下最重要的事是進球,在小山來,還有一件比這更重要的事。綜合來看,目前武磊的數據,在西班牙人前鋒中是最全面的。可以說,武磊賽季至今雖然數據並不亮眼,但遠遠不是那些捕風捉影的球迷嘴中的「不行」。而現階段,對於武磊來說,其實還有一件事情比進球更加重要,那就是摸準西班牙足球的節奏和文化。注意,不是融入。
  • 過了50歲,做好4件事比運動更重要
    而運動則是養生中的一個重要方式。很多中老年人,都會利用空閒時間到戶外走路,慢跑,參加一些健身,舞蹈等活動。其中更多的人還以每天在朋友圈裡曬步數為榮,自己如果排名第一,心情便會大好,感覺自己是最懂得養生之人。不過,每天多走路,參加健身活動,經常鍛鍊身體就能為健康加分,為長壽打下基礎嗎?
  • 想變得更強大,就從做好這三件事開始,越早去做越受益
    生活中,每個人都在不斷通過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但只有一部分人變得越來越強大,而不少人卻沒有多大變化,有的人甚至原地踏步。如果你也希望自己變得更強大,那麼就從做好這三件事開始。高估自己的重要性會妨礙你把事做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其實也是如此,人只有不把自己看得太重,才能理性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角色和職責,在做好工作的同時,贏得他人的口碑,實現自身的價值。
  • 想升職,做好這3件事,領導才會給你機會
    像這樣的事有:人際交往揣摩上意回報後置能做好這3件事,哪怕你的工作還沒有達到領導的滿意,也會有升職的機會,做好這3件事,分別會給你帶來的好處有:01關於人際交往你人際交往的能力被領導認可後,會被領導高看一眼。
  • 在職場中,為何不要和上級「硬扛」?聰明人只做好這四件事
    在職場中,為何不要和上級「硬扛」?聰明人只做好這四件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我們從小就和別人比,小時候比起學習成績,比考的學校,總是有人比我們優秀,總是比我們進步得快,取得更好的成績,其他人比我們優秀是因為他們的頭腦變好得快,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一位九旬老人的忠告:「晚年要想過得好,只需做好這4件事」
    在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過得不幸福,而他們把這不幸福的原因都歸咎到自己子女身上,總是抱怨子女不孝順自己等,只要有不如意的事,都是子女的錯。其實,很多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有些事一巴掌拍不響,誰對誰錯也不好說。
  • 大一想獲得「獎學金」,努力做好這幾件事,十拿九穩
    文/教育兜告別高中,進入大學,是每個學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而對每個家庭來說也是非常開心的。想要大一時獲得「獎學金」,一定要努力做好這幾件事1.學業成績優秀評定獎學金需要看學習成績,如果你想順利獲得獎學金,一定要好好學習,保持自己學業成績的排名在前幾名,給導員留下一個好印象。
  • 放學後第一件事竟然不是寫作業?做好這幾件事,比寫先作業更重要
    他兒子羅漢今年9歲,他說:「我爸爸不會強制我去各種補習班,他只對我的視力、身高這些有要求。」確實,羅漢在爸爸的帶領下,把皮划艇、滑雪、攀巖等項目都體驗了個遍,羅爸爸認為,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因為他的這個教育理念,羅漢即使每天都在玩,但成績卻一直穩定地保持在中上水平。
  • 照顧「年老的泰迪」,想讓它長壽,只能做好這6件事!
    但它終有老的一天,想好好照顧「年老的泰迪」,讓它長壽,主人只能做好這6件事!主人要保證泰迪日常生活的穩定,讓它有溫暖舒適的小窩,保障它有安靜的睡眠,能讓它更健康。泰迪玩累了,可以給它軟硬適中的雞肉乾零食來磨牙,一口好牙對泰迪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 想忘記一個不愛你的人,做好這3件事就足夠了!
    分手之後離開心愛的人,總是悲傷萬分,你哭的撕心裂肺,你食不下咽,你走路都一絲精神恍惚,可是這並不能挽回不愛你的他。你曾想盡一切辦法,向他求饒,拜託他回到你的身邊,可是都沒有用。你整日沉浸在悲傷,想擺脫悲傷的束縛,最後卻總是束手無策。其實,想忘記一個不愛你的人並不難,做好以下這3件事就足夠了!
  • 過了45歲,做好3件事,要比運動更重要!
    這幾年來,很多專家有說明了各種走路的好處,近幾年走路也是成為了大家養生的一個重要方式。專家說只要堅持平均每天走路1小時,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地,走路的好處非常對。但是也有人不相信,不相信步行能使人更長壽。步行跟長壽有關係嗎?
  • 中老年人想長壽,「這件事」比運動更重要,可惜很多人都做不到
    中老年人想長壽,「這件事」比運動更重要,可惜很多人都做不到我們每個人自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會向著衰老以及死亡勇往直前,任何人都無法逃避這兩種自然規律,但是通過觀察會發現,有些人前行的速度明顯比別人慢,所以他就能夠獲得更長的人生,所以說,我們可以採取一定的方法來放慢身體的衰老速度
  • 坦白說:50歲後,想長壽,三件事比運動更重要
    有人說:走路快慢決定壽命,這句話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經過研究表明,走路速度慢,每秒只走0.4米,10年生存期只是達到30%。只要每秒能走1.3米,說明身體各項功能比較強。對於老年人來說,每秒走路低於0.6米,說明速度比較慢,各項功能降低,說明勢必會縮短。由此可見,走路快慢確實會影響壽命。不過只要掌握科學規律的走路,就能提高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患上疾病風險。堅持走路能消耗體內多餘熱量,避免脂肪堆積。
  • 孩子看著優秀作文老想仿寫,我告訴他做好2件事,結果作文更精彩
    後來,我才知道其實剛開始學寫作文,不能急於求成,可以從仿寫開始。那是一個春天的下午,我「仿寫」了一篇關於「春」的作文,急匆匆跑進老師辦公室。語文老師一見我氣喘籲籲,還以為出了什麼事,連忙放下手中的筆:「小胖,有什麼事?」眼神中帶著一絲不安。
  • 好男人心甘情願做好這件事,愛更值得
    男人真正愛你時,就是會做好這點事,才會讓女人享受愛的待遇,只有真心的把你放在自己的生活之內,才會願意主動的付出自我,很準錯不了,被總是仗著被愛的有持無恐,所以不把愛人當回事。1.分擔家務減少女人的負擔真正愛你的男人,其實在生活中一定會為你分擔家務,因為對於女人來說,家務就是一種負擔,畢竟家務太過於瑣碎,稍微心態不好,或是情緒不穩定時,家務的壓力更能刺激女人的敏感神經,進行為彼此的生活製造摩擦和矛盾,其實解決這點事,那就是有愛的男人會分擔,這樣會減少女人的負擔,畢竟愛與生活是兩個人的事,越是愛越會有尺度的進行分擔體諒和理解
  • 初中成績是小學積累的結果,做好這3件事,初中語文才能學好
    小島老師想從3件事,和家長朋友們聊一聊,我們在小學階段該讓一個做好語文學習的積累。首先是表達能力,語言習慣和溝通的技巧我們要掌握。其次是閱讀,初中學習任務重,時間緊,我們只能靠小學階段多積累閱讀。最後學習是循序漸進的,也是有因果關係的,小學階段培養了語文獨立學習的習慣,到了初中,才能為中學的語文學習做好儲備。表達、閱讀、習慣,做好這3件事,看起來很容易,但是我們在小學該怎麼做?如何練?
  • 工作中這3件事不能幫同事做,對同事不好,自己還要背鍋
    工作中這3件事不能幫同事做,對同事不好,自己還要背鍋在職場中我們和同事的關係是很重要的,因為社交是永恆存在的東西,無論是什麼情況,我們都需要社交。人並不是孤立的人,也正因此我們才需要溝通與交流。但是你要知道,有三件事不能做,特別是在職場和同事相處,這三件事千萬不能做。首先你幫同事做了這三件事,對同事也不好。其次就是事情做不好,最後背鍋的還是你。一、老闆指定的項目第一件事就是老闆指定的項目。有些時候老闆會指定項目給同事做,可能這個任務量又大又重,因此很多人一時半會兒都做不完。
  • 春季徵兵推遲後,應徵青年要做好三件事,這很重要
    尤其是對於春季參軍準備不足的青年,這段推遲的時間簡直就是「天賜良機」,因為這意味著可以做更多的準備,通過不斷的完善和提升自己,在下半年參軍時,提高成功率。在8月1日也就是在秋季徵兵展開之前,建議應徵青年做好3件事。
  • 40歲以後,這三件事比面子更重要
    話題下有兩千多條評論,其中最高贊的回答是:從我可以不在意旁人的眼光,放下尊嚴,去做年輕時我覺得很丟臉的事。 這句話雖然說得心酸,卻也是大多數成年人的真實寫照。人到中年,我們過了意氣風發的年紀,沒有了孤注一擲的資格,在不知覺中變得沉穩、內斂,變得灑脫平和。 若是為了生活,尊嚴又算得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