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賢相的曹參,蕭規曹隨的作為之前人們不解,後來卻被稱讚
下面大家對於歷史方面也是有一些了解的吧,那麼大家是否還記得在漢朝曾經有一位相國,一生雖然碌碌無為,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甚至還經常酗酒飲酒,在死後卻依然被好多人歌頌,公元前195年的時候,漢朝皇帝劉邦已經病重,快要去世之前對呂后說出了當時朝中蕭相國的替代之人,因為劉邦知道蕭何蕭相國也活不了太久了,當時劉邦就欽點武將曹參代替相國之位;其實當年剛剛建立漢漢朝之後,蕭何與劉參同樣是劉邦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兩個人特別被重用,但是直到論功行賞的時候,功勞最多的應該排第1位,因為那個時候在劉邦心裡也想要把蕭何定為第一。
可能正是因為蕭何得了排位第一的名次,所以從那個時候曹參就與他特別不對付,最終蕭何為相,曹參為將,一文一武共同輔佐劉邦,所以在很多開國功臣當中,他們兩個人也是排名特別靠前的;而在劉邦指定儲君人選之後,更是派遣曹參為相國輔佐新帝,據說當曹參聽到這個指派之後特別慌亂,因為他的功績主要都在在長沙,所以在治理國家方面也不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對自己特別了解的他,請到了很多有志之士與讀書人,向他們請教治國的方法,當時他請的人眾說紛紜,導致他都不知道該聽誰的;在之後他又聽說江西有一位政治這方面非常擅長的老學者名叫蓋公,然後更是不惜重金把他請過來,只為了向他請教治國之道;當時該公交給他的就是採用清靜無為的治理方法,話說曹參聽了這個辦法覺得特別有道理,然後他就參照的這個治理方法,在多年之後才被稱為賢相。
據說他在公元前193年的時候接任蕭何相國之位,成為大漢的第二位相國,大家都知道,無論是什麼樣的官職新官上位,總會有三把火燃燒起來的,當時曹操從未想過,之後就為自己從一些諸侯國和郡縣當中選了一些少說多做的厚道之人,做丞相屬官,又把一些原丞相屬官當中的非常注重名利追求利益的人給辭退了;在很多人都認為曹參同樣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有大動作的時候,卻沒想到曹參卻發布了一條信息,意思就是說不會有大的變動,一切事情還遵照當年蕭何定下的規矩行事。
這也讓他成為了一個特別無所事事的相國,有很多人在質疑他的意思的時候,他已經不隨意插手崗位上的事情了,哪怕是自己府中的一些小過錯,他也會幫忙掩蓋;無所事事的他卻也不能獨善其身,有很多官員在閒暇的時候就喜歡到他的院子當中打探他的口風;但是他又不想對那些人說清楚自己的想法,所以每次只要一來,他就搬出多壇好酒,把對方給灌醉,長此以往讓他也在朝廷上把這個特別好酒的名聲該傳了出去。
其實相國曹參只是想讓那些前去打探消失的官員們無從開口,從而最終把他們灌醉,甚至時間長了之後他的下屬與舍人也參與了進來,就以往整天飲酒作樂的行為,讓很多人都覺得特別看不慣,那這是連小皇帝留言也都看不慣他的做法,甚至覺得這個相國是看不起他這個年齡小的皇帝,特別無奈,只能找一個特別好的機會讓曹參的兒子曹窋去試探試探其父親的想法。
曹參聽了特別生氣,還命人打了兒子板子,在家中發生的事情自然讓劉盈得知了,但是曹參一生光明磊落,也從來沒有想過要瞞著皇帝,他也知道在第2天的早朝上小皇帝肯定會發問,果然在他所料當中,而曹參也像小皇帝脫帽請罪,且以反問的方式告訴了皇帝劉盈自己的想法,讓皇帝知道他之所以不發表任何意見,主要還是為了延續前任相國制定下來的法度而已;正是因為他這樣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清靜無為的作為,讓很多老百姓都稱他為賢相,甚至去世後他的傳說依然被世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