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我當相國就是閒著喝酒

2021-02-13 阿鬥木


這是小方叔叔第一百三十篇故事了

今天我們還是講講漢朝第二任相國曹參

講講他當是怎麼什麼都不幹當相國的 

參和劉邦一樣,也是沛縣人,秦時擔任獄吏,蕭何那時擔任主吏,兩人都是公務員,當時的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

 

秦末農民起義時,亭長劉邦做了帶頭人,蕭何、曹參就都跟著劉邦一起幹。

 

曹參這個人很英勇,帶兵打仗有一套。

 

他不像張良那樣運籌帷幄,也不像韓信那樣屢出奇計。

 

但是他肯吃苦,不怕死,身先士卒,攻城拔寨時衝在最前面,所以立下了不少戰功,職位也不斷提升。

 

楚漢爭霸時,曹參追隨劉邦平定三秦,對抗楚軍,職位也將軍升到了代理左丞相。

 

項羽被打敗後,曹參歸還相印,繼續做他的將軍。

 

當時群臣爭功,大家都以為以軍功為計的話,立下汗馬功勞、渾身幾十多處創傷的曹參一定會被封為第一。

 

結果沒想到,劉邦卻力主將一直在後方提供支援的蕭何立為第一,曹參立為第二。

 

對此曹參也沒說什麼,按說他和蕭何那也是多年的交情,不至於為了這些事鬧翻臉。

但自此之後,兩個人的關係就逐漸疏遠,見面也不說話。

 

曹參都歷下過什麼功呢?

 

據統計,他打下了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共俘虜諸侯王兩個,丞相三人,將軍六個,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一人。

 

可謂戰功赫赫。

 

後來,劉邦把自己的長子封到齊國為王,派曹參到齊國擔任相國,後來改為丞相。

 

西漢時的齊國可不小,有七十多座城池,天下初定,人心都有些不穩定,怎麼治理國家就成了一個問題。

 

曹參到了齊國之後,先是找了齊國一幫讀書人,問他們該怎麼治理齊國。

 

這幫讀書人各有各的主張,眾說紛紜,把曹參聽得腦袋疼。

 

曹參打仗是把好手,但治理國家,卻是個門外漢。

 

他又四處打聽,得知齊國的膠西有一位高人,叫做蓋公。

這個蓋公精通黃老之術,就帶著厚禮去請教。

 

蓋公對曹參說,曹大人,現在天下初定,民眾剛剛經過戰亂,對和平安定無比看重。這治理天下的道理也就簡單了。

 

曹參問,怎麼個簡單法?

 

蓋公答了六個字,貴清靜,民自定

然後又補充說,其他的,可以類推。

 

曹參聽了之後頓覺眼前一片晴明,清靜無為,讓老百姓好好過日子就好了,哪裡有那麼多事情。

 

曹參就把蓋公接到自己的公堂,讓蓋公住在那裡。

 

他就用蓋公教他的料理齊國的事情,與民休息。

 

齊國治理得十分安定,百姓們都贊誦齊王和曹參。

 

孝惠帝繼位的第二年,丞相蕭何去世。

 

曹參聽到這個消息後,就對家裡人說,趕緊幫他收拾行李,他要去朝國為相了。

 

家裡人不明所以,但也聽他的話,把行李都給收拾好了。

 

果然,沒過幾天,朝廷就派來使者,宣曹參進京。

 

說到這裡,小方叔叔要提醒大家兩個細節了。

 

劉邦死前,呂后問他誰可依賴,劉邦有過段後事安排,相國一職,蕭何、曹參可以擔當。

果然二人先後為相,而且幹得不錯。

 

蕭何病重之時,孝惠帝來問他接班人選時,蕭何回答,知臣莫如王。

 

孝惠帝問,你看,曹參如何?

 

要知道這時蕭何和曹參的關係並不融洽。

 

但蕭何當即在病床上頓首表示,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西漢前期這幾步路走得,那是一步緊扣一步,特別是劉邦病榻問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劉邦大預言,這個咱們將來再講。

 

曹參走之前和新的齊相交接工作,他囑咐新的齊相。

治理齊國,要記得有一點,關注齊國的獄訟和集市,把這兩者作為寄管的物品,千萬不要去打擾。

 

新齊相很奇怪,大人,是說這兩者是最重要的麼?

 

曹參搖頭。

 

不是那個意思,這兩者是好人與壞人都能包容的地方。

 

如果改變了這兩個地方的秩序,壞人就無處安身,就會搞事情。

 

所以,我才提出這一點。

 

曹參到位之後,大家都以為新官上任三把火,曹大人那可是打仗出身,部隊作風,怎麼也得整出一套新口號,新政策來吧。

 

沒想到,這曹參上任之後,完全按照之前丞相蕭何的做法,一點兒也沒有變化,讓大家很是奇怪。

 

而且,曹參在挑選下級官吏時,很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一定要選擇那些不善言辭、老成持重的人。

 

那些誇誇其談、一心追逐聲名的人被他斥退了。

 

曹參自己呢,日日呼朋喚友,飲酒為樂。

 

官員們看呆了,這就是咱們相國,沒搞錯吧?

 

有的官吏看不下去,就向曹參提意見。

 

曹參就拉著他們喝酒,一杯接一杯,從有意見喝到沒意見,最終也就提不出什麼意見來了。

 

曹參相國府後院旁邊,也住了一批朝中官吏,這幫人也喜歡飲酒唱歌。

 

相國府裡的人很討厭他們,覺得他們影響了相國府的清靜。

 

有一天,手下人特地把曹參領到相國府後院,後院正傳來官吏們飲酒為樂的聲音。

 

手下人說,相國,您得管管了,咱們旁邊這幫人,天天喝酒唱歌,煩死人了。

 

曹參一聽,精神頭兒來了。

 

快,擺酒,上菜。

 

曹參竟然也坐下來,飲酒,唱歌,和牆那邊的相呼應。

 

手下人也看呆了,這就是咱們相國,沒搞錯吧?

 

生活中這樣,在工作中曹參也是經常和稀泥,發現別的官員的細小錯誤,曹參就睜一隻眼,閉一眼糊弄過去,大家相安無事。

 

孝惠帝看到相國不理政事,就有心過問。

 

恰好曹參的兒子曹窋也在朝中為官,孝惠帝就把曹窋叫過來。

 

曹窋,你回去,試著私下問問你父親。

 

就說高祖去世不久,當今天皇上還年輕,您作為相國為何天天飲酒,不理政事啊。

 

你可別告訴你父親說是我問的,就當是閒聊。

 

曹窋很聽話,回家之後,找了個機會就照著孝惠帝說的一句一句問他父親曹參。

 

曹參一聽怒了,吩咐手下人把曹窋綁起來,打了二百板子。

 

小子,進好好侍奉皇上,天下大事你哪裡懂?

 

曹窋被打了屁股,第二天一瘸一拐去上朝。

 

孝惠帝聽說後也很生氣,朕讓曹窋去問你,你竟然打他屁股,你這是打朕的臉啊。

 

孝惠帝找到曹參,相國,你為什麼要懲罰曹窋呢,是我讓他問你的,你有什麼問題可以當面對我說。

 

曹參不急不忙,把戴的帽子摘了下來,表示謝罪,又慢慢講出一番道理。

 

陛下,您覺得,您的英明和高帝相比怎麼樣?

 

孝惠回答,那還用說,朕自然比不上先帝。

 

那就好。那我再問您,您看我的才能和蕭相國比,哪個更高一些呢?

 

孝惠被曹參問得有點兒懵,反應了一會兒才回答,我看還是蕭相國高一些。

 

陛下,這就是了。

 

您與我比不上先帝和蕭相國,而先帝與蕭相國平定天下後,各項法令都制定得很明確了。

 

現在陛下與我,只要垂衣拱手,按著先帝和蕭相國制定的規矩辦事就行了。

 

您說是不是?

 

孝惠聽到這裡,反應了好一陣子,才明白過這個意思來,不由也笑了。

 

好吧,相國大人,您就好生休息吧。

 

果然,曹參為相三年,完全按照前相蕭何的規矩去做,與民休息。

 

百姓們十分喜歡,並為他的這個做法起了個名字,叫做蕭規曹隨。

 

蕭規曹隨,後來也成為一個成語,比喻按照前任正確的成規辦事,不折騰,不擾民,與民休息。

 

各位小朋友,大朋友,你們聽明白了嗎?

 

我們下期再見。

(圖片源自網絡)


往期相關故事:

劉邦:布衣終成天子 英豪暮年留言

蕭何:到老還讓我進趟監獄,就因為我替百姓說句話?



相關焦點

  • 蕭規曹隨,看似無為的曹參照樣能幹好大漢相國的工作!
    在齊國為相的曹參,聽說蕭何病故,馬上就知道自己要進京接班了,蕭何也確實在臨終之前,向漢惠帝推舉曹參接替自己的相國之職。曹參做了大漢的第二任相國,他完全按照蕭何制定的法令和制度行事。曹相國要為自己的相府招納人才,他從全國各郡縣專門挑選了一批不善言辭,但是穩重忠厚的人,讓他們做丞相吏。
  • 漢朝一位相國三年不理政事,只喜歡喝酒,死後卻被百姓歌頌
    劉邦說:「曹參可以。」劉邦在臨終之際,將大漢的相國都安排好了,蕭何之後是曹參,曹參之後可用的是王陵和陳平,再然後就是周勃。為什麼劉邦將曹參定為蕭何的替代者呢?蕭何和曹參在秦朝時期就是上下級關係,蕭何是主吏,曹參是獄掾,兩人都與劉邦交好,後來就成了劉邦的左膀右臂,曹參為將,蕭何圍相,共同輔佐劉邦。
  • 漢朝的「蕭規曹隨」是怎麼回事,整天喝酒的曹參真有治國之才嗎?
    漢朝的「蕭規曹隨」是怎麼回事,整天喝酒的曹參真有治國之才嗎?呂后遵照了劉邦的意願,在蕭何死後曹參繼任了相國。但是令呂后和劉邦的兒子漢惠帝很意外的是,曹參自從當上了相國之後就整天不理政事,只顧著喝酒,一切制度都按照原來蕭何制定的進行,沒有任何的變化。
  • 蕭規曹隨,其實是曹參的無奈
    二 蕭規曹隨曹參繼任相國後,沒有像模範丞相諸葛亮似的,鞠躬盡瘁、任勞任怨,成天飲酒取樂。如果有人來勸諫,就拉過來一起喝酒,不讓人有開口的機會。他見到屬下喝酒的時候,就高興的讓人搬好酒給他們。這事影響極壞,傳到惠帝那裡。
  • 蕭規曹隨----漢朝宰相曹參
    曹參於是就回覆說,陛下,你覺得你比先帝更聖明嗎?漢惠帝哪敢僭越,趕緊說自己當然比不上他父親劉邦了。然後曹參又說,那我比蕭何更厲害嗎?皇上想了想,說好像還是蕭何更賢能一點。曹參就順著臺階往下說,您看您也沒有先帝厲害,我也沒有蕭何厲害,他們定了那麼完善的規矩,我們就一直沿用不就行了嗎?漢惠帝一聽似乎也很有道理,於是就默認了曹參每天喝喝酒聽聽曲的工作體式格局。
  • 百川論道 | 曹參
    等到韓信被殺掉後,在列侯中如果論戰功,曹參獨佔鰲頭。「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曹參接替蕭何成為西漢的第二任相國,運用道家的大道自然,無為而治管理國家。當時的老百姓剛剛經受了秦朝的暴政統治,曹參反其道而行之,奉行休養生息,寬仁以待,天下都稱讚他的美德。
  • 蕭規曹隨:西漢一代賢相曹參的故事,恪守黃老清靜無為,不亂折騰
    「相國要是這樣下去,一旦皇上怪罪,就麻煩了。」他的下屬說。有些人去拜訪曹參,想要加以勸諫。但一到曹參那裡,曹相國就拿出美酒,說道:「這酒味道醇美,喝了酒再說。」一會兒後,來的人又想勸說,曹參就又讓他喝酒。勸諫的話終於沒有說出,來的人帶著醉意離去了。曹參相府的後花園鄰近官吏的房舍。
  • 成功轉型的曹參
    見到蓋公後,蓋公對曹參說,治理國家的辦法貴在清淨無為,讓百姓們自行安定。以此類推,把這方面的道理都講了。曹參於是讓出自己辦公的正廳,讓蓋公住在裡面。此後,曹參治理國家的要領就是採用黃老的學說,所以他當齊國丞相九年,齊國安定,人們大大地稱讚他是賢明的丞相。       曹參的兒子曹窋做中大夫。
  • 曹參短短幾句話,透露出清靜無為的大智慧
    公元前193年,蕭何去世了,曹參聽到這個消息,便自信地對門客說:「趕快收拾行李,我要去當相國了。」果不其然,沒幾日,朝廷真的派人來召喚曹參入朝當丞相了。怎麼會是這樣?曹參怎麼如此自信?可是,曹參確實是有才能的。公元前194年,漢惠帝任命曹參為齊國丞相,輔佐齊王劉肥管理齊國70座城邑,在位期間採用黃老學說治理齊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安定,由此,在人們眼裡,曹參就是一個賢明的丞相。因此,在蕭何臨終前,向漢惠皇帝劉盈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一人,曹參便接替蕭何做上了大漢的相國,這也是大漢朝第二任相國。
  • 讀二十四史——《史記》一二〇:西漢第二相國曹參(怎麼讀)
    漢初名相,蕭規曹隨,蕭何之後便是曹參。蕭何出身文吏,曹參出身武將。曹參也是沛縣人,跟劉邦、蕭何都是同鄉。在秦時曹參為沛獄掾,蕭何為主吏,兩人都是縣裡的名吏。漢高祖劉邦起事後為沛公時,曹參以中涓的身份追隨劉邦,累立戰功。率軍攻打胡陵、方與,大破秦朝郡監的軍隊。又東下薛縣,在薛縣外城的西面進攻秦泗水郡郡守的軍隊。
  • 兒子奉旨勸老子少喝酒,老子大怒,把兒子打得屁股開花:你懂個屁
    漢朝建立後,曹參擔任劉邦長子齊王的相國,九年內,齊國安定繁榮,人人稱他為「賢相」。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蕭何病故,曹參接任西漢相國。臨行之時,曹參向自己的繼任者交代齊國的政事,說你的任務很簡單,只要管理好齊國的監獄和市場就是頭功一件。
  • 被稱為賢相的曹參,蕭規曹隨的作為之前人們不解,後來卻被稱讚
    可能正是因為蕭何得了排位第一的名次,所以從那個時候曹參就與他特別不對付,最終蕭何為相,曹參為將,一文一武共同輔佐劉邦,所以在很多開國功臣當中,他們兩個人也是排名特別靠前的;而在劉邦指定儲君人選之後,更是派遣曹參為相國輔佐新帝,據說當曹參聽到這個指派之後特別慌亂,因為他的功績主要都在在長沙,所以在治理國家方面也不是非常清楚的。
  • 蕭何:千古第一相國——《史記·蕭相國世家》讀後
    隨著楚漢相爭以劉邦勝利而告結束,諸位功臣皆得以封賞,其中蕭何、曹參分別以功臣排名第一與漢初封賞相對應,蕭何、曹參和張良、陳平、周勃、周亞夫被司馬遷列入《史記》「世家」體中。第一世家為《蕭相國世家》,第二世家為《曹相國世家》,主要論述了蕭何與曹參在反秦之戰、楚漢相爭,以及漢朝初立時的事跡,同時對他們進行功過評價。司馬遷通過事跡敘述,勾勒出了蕭何與曹參典型的人物形象。體現出司馬遷對蕭何、曹參對於漢之興起以及漢初政局所起作用的充分肯定。
  • 文武雙全者曹參:上馬提劍上陣平天下,下馬執筆拜相安天下
    自古至今,我泱泱華夏人才濟濟,有文能治國者無數,武能安邦者不計,然而若論文武皆備者卻是如鳳毛麟角般稀缺,在秦末漢初那個盪氣迴腸英雄無數的年代,湧現出了一大批梟雄豪傑,但有這麼一個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他就是西漢開國功臣曹參。
  • 漢惠帝時期曹參為何要蕭規曹隨選擇無為而治?這其實深藏了他的一個...
    在漢朝第二任皇帝惠帝劉盈時期有一個「蕭規曹隨」的故事,它講的是蕭何死後,曹參接替了他的位置,但是他每天都在飲酒作樂幾乎不管國家政事,很多大臣見他這樣就想勸告他一下,但是曹參卻先讓他們陪自己喝酒,這些人勸告的話往往還沒說出口就被曹參給灌醉了。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曹參-蕭規曹隨大智慧
    其實這只是曹參堅決遵循休養生息的國策而已,他本人在楚漢戰爭中可謂勞苦功高,被大家公推為第一功臣,只不過最後劉邦強制把第一給了蕭何。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下這位著名的漢朝功臣。 曹參也是沛縣人,跟漢高祖劉邦是老鄉。早年間擔任管理監獄的官吏。這個職位大家都很清楚了,再加上這種魚龍混雜,黑白交替的環境,絕對是個出人才的地方,大名鼎鼎的及時雨宋江就是依靠這個混出頭的。
  • 漢朝丞相曹參,提出無為而治,什麼是無為而治?
    事實上,漢惠帝把宰相的頭銜授予曹參,這只是流於形式,因為蕭何是國家的創始人,新皇帝必須尊重他。 當然,蕭何推薦的人才應該使用。 當然,上任後,曹參也沒有辜負大眾的期望。 三年來,曹參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曹參深受百姓愛戴。 許多民歌都是為了讚美蕭何曹參而編出來的,以示他的尊敬。
  • 曹參能文能武,在西漢建國中戰功最多,論功行賞時卻被劉邦罵為狗
    雖然跟蕭何韓信張良這三個比起來,曹參的知名度好像是差了這麼一點,但實際上,他的戰功卻是所有西漢大臣當中最多的。漢朝建立後曹參的事業發展仗打完了、天下平定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麼賞賜了。當然,曹參所受的賞賜依舊是相當豐厚的,之後被封往齊國當相國,輔佐劉邦長子劉肥,不僅使齊國民富國強,還參與了多次平定諸侯王叛亂的戰爭。在擔任齊國國相時,曹參治理國家時採取了不幹預、不插手的黃老之道,就讓你們自己玩自己的。
  • 秦漢歷史的小常識:丞相和相國是不是一個官的兩種叫法?
    ——《史記·曹相國世家》由此可知,韓信自左丞相高升相國後,曹參出任了右丞相。那麼,原先在韓信擔任左丞相的時候曾任右相的蕭何此時又被放到了哪個位置上?他罷相了嗎?答案是沒有:漢三年,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閒,上數使使勞苦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