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方叔叔第一百三十篇故事了
今天我們還是講講漢朝第二任相國曹參
講講他當是怎麼什麼都不幹當相國的
曹參和劉邦一樣,也是沛縣人,秦時擔任獄吏,蕭何那時擔任主吏,兩人都是公務員,當時的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
秦末農民起義時,亭長劉邦做了帶頭人,蕭何、曹參就都跟著劉邦一起幹。
曹參這個人很英勇,帶兵打仗有一套。
他不像張良那樣運籌帷幄,也不像韓信那樣屢出奇計。
但是他肯吃苦,不怕死,身先士卒,攻城拔寨時衝在最前面,所以立下了不少戰功,職位也不斷提升。
楚漢爭霸時,曹參追隨劉邦平定三秦,對抗楚軍,職位也將軍升到了代理左丞相。
項羽被打敗後,曹參歸還相印,繼續做他的將軍。
當時群臣爭功,大家都以為以軍功為計的話,立下汗馬功勞、渾身幾十多處創傷的曹參一定會被封為第一。
結果沒想到,劉邦卻力主將一直在後方提供支援的蕭何立為第一,曹參立為第二。
對此曹參也沒說什麼,按說他和蕭何那也是多年的交情,不至於為了這些事鬧翻臉。
但自此之後,兩個人的關係就逐漸疏遠,見面也不說話。
曹參都歷下過什麼功呢?
據統計,他打下了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共俘虜諸侯王兩個,丞相三人,將軍六個,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一人。
可謂戰功赫赫。
後來,劉邦把自己的長子封到齊國為王,派曹參到齊國擔任相國,後來改為丞相。
西漢時的齊國可不小,有七十多座城池,天下初定,人心都有些不穩定,怎麼治理國家就成了一個問題。
曹參到了齊國之後,先是找了齊國一幫讀書人,問他們該怎麼治理齊國。
這幫讀書人各有各的主張,眾說紛紜,把曹參聽得腦袋疼。
曹參打仗是把好手,但治理國家,卻是個門外漢。
他又四處打聽,得知齊國的膠西有一位高人,叫做蓋公。
這個蓋公精通黃老之術,就帶著厚禮去請教。
蓋公對曹參說,曹大人,現在天下初定,民眾剛剛經過戰亂,對和平安定無比看重。這治理天下的道理也就簡單了。
曹參問,怎麼個簡單法?
蓋公答了六個字,貴清靜,民自定。
然後又補充說,其他的,可以類推。
曹參聽了之後頓覺眼前一片晴明,清靜無為,讓老百姓好好過日子就好了,哪裡有那麼多事情。
曹參就把蓋公接到自己的公堂,讓蓋公住在那裡。
他就用蓋公教他的料理齊國的事情,與民休息。
齊國治理得十分安定,百姓們都贊誦齊王和曹參。
孝惠帝繼位的第二年,丞相蕭何去世。
曹參聽到這個消息後,就對家裡人說,趕緊幫他收拾行李,他要去朝國為相了。
家裡人不明所以,但也聽他的話,把行李都給收拾好了。
果然,沒過幾天,朝廷就派來使者,宣曹參進京。
說到這裡,小方叔叔要提醒大家兩個細節了。
劉邦死前,呂后問他誰可依賴,劉邦有過段後事安排,相國一職,蕭何、曹參可以擔當。
果然二人先後為相,而且幹得不錯。
蕭何病重之時,孝惠帝來問他接班人選時,蕭何回答,知臣莫如王。
孝惠帝問,你看,曹參如何?
要知道這時蕭何和曹參的關係並不融洽。
但蕭何當即在病床上頓首表示,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西漢前期這幾步路走得,那是一步緊扣一步,特別是劉邦病榻問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劉邦大預言,這個咱們將來再講。
曹參走之前和新的齊相交接工作,他囑咐新的齊相。
治理齊國,要記得有一點,關注齊國的獄訟和集市,把這兩者作為寄管的物品,千萬不要去打擾。
新齊相很奇怪,大人,是說這兩者是最重要的麼?
曹參搖頭。
不是那個意思,這兩者是好人與壞人都能包容的地方。
如果改變了這兩個地方的秩序,壞人就無處安身,就會搞事情。
所以,我才提出這一點。
曹參到位之後,大家都以為新官上任三把火,曹大人那可是打仗出身,部隊作風,怎麼也得整出一套新口號,新政策來吧。
沒想到,這曹參上任之後,完全按照之前丞相蕭何的做法,一點兒也沒有變化,讓大家很是奇怪。
而且,曹參在挑選下級官吏時,很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一定要選擇那些不善言辭、老成持重的人。
那些誇誇其談、一心追逐聲名的人被他斥退了。
曹參自己呢,日日呼朋喚友,飲酒為樂。
官員們看呆了,這就是咱們相國,沒搞錯吧?
有的官吏看不下去,就向曹參提意見。
曹參就拉著他們喝酒,一杯接一杯,從有意見喝到沒意見,最終也就提不出什麼意見來了。
曹參相國府後院旁邊,也住了一批朝中官吏,這幫人也喜歡飲酒唱歌。
相國府裡的人很討厭他們,覺得他們影響了相國府的清靜。
有一天,手下人特地把曹參領到相國府後院,後院正傳來官吏們飲酒為樂的聲音。
手下人說,相國,您得管管了,咱們旁邊這幫人,天天喝酒唱歌,煩死人了。
曹參一聽,精神頭兒來了。
快,擺酒,上菜。
曹參竟然也坐下來,飲酒,唱歌,和牆那邊的相呼應。
手下人也看呆了,這就是咱們相國,沒搞錯吧?
生活中這樣,在工作中曹參也是經常和稀泥,發現別的官員的細小錯誤,曹參就睜一隻眼,閉一眼糊弄過去,大家相安無事。
孝惠帝看到相國不理政事,就有心過問。
恰好曹參的兒子曹窋也在朝中為官,孝惠帝就把曹窋叫過來。
曹窋,你回去,試著私下問問你父親。
就說高祖去世不久,當今天皇上還年輕,您作為相國為何天天飲酒,不理政事啊。
你可別告訴你父親說是我問的,就當是閒聊。
曹窋很聽話,回家之後,找了個機會就照著孝惠帝說的一句一句問他父親曹參。
曹參一聽怒了,吩咐手下人把曹窋綁起來,打了二百板子。
小子,進好好侍奉皇上,天下大事你哪裡懂?
曹窋被打了屁股,第二天一瘸一拐去上朝。
孝惠帝聽說後也很生氣,朕讓曹窋去問你,你竟然打他屁股,你這是打朕的臉啊。
孝惠帝找到曹參,相國,你為什麼要懲罰曹窋呢,是我讓他問你的,你有什麼問題可以當面對我說。
曹參不急不忙,把戴的帽子摘了下來,表示謝罪,又慢慢講出一番道理。
陛下,您覺得,您的英明和高帝相比怎麼樣?
孝惠回答,那還用說,朕自然比不上先帝。
那就好。那我再問您,您看我的才能和蕭相國比,哪個更高一些呢?
孝惠被曹參問得有點兒懵,反應了一會兒才回答,我看還是蕭相國高一些。
陛下,這就是了。
您與我比不上先帝和蕭相國,而先帝與蕭相國平定天下後,各項法令都制定得很明確了。
現在陛下與我,只要垂衣拱手,按著先帝和蕭相國制定的規矩辦事就行了。
您說是不是?
孝惠聽到這裡,反應了好一陣子,才明白過這個意思來,不由也笑了。
好吧,相國大人,您就好生休息吧。
果然,曹參為相三年,完全按照前相蕭何的規矩去做,與民休息。
百姓們十分喜歡,並為他的這個做法起了個名字,叫做蕭規曹隨。
蕭規曹隨,後來也成為一個成語,比喻按照前任正確的成規辦事,不折騰,不擾民,與民休息。
各位小朋友,大朋友,你們聽明白了嗎?
我們下期再見。
(圖片源自網絡)
往期相關故事:
劉邦:布衣終成天子 英豪暮年留言
蕭何:到老還讓我進趟監獄,就因為我替百姓說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