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在國民黨起義的將領中地位高,資歷老,為何沒有授到軍銜

2020-12-18 方哥說史

解放戰爭中,許多國民黨將領在戰場上起義,他們不少人後來成為了開國將軍,其中還有三位開國上將:董其武、陶峙嶽、陳明仁。此人在國民黨起義將領中地位最高之,資歷也較老,但卻沒有授到軍銜,這是為何呢?

此人名叫程潛,出生於1882年3月31日,湖南省醴陵縣北鄉長連衝村人,生在一個耕讀世家,16歲通過童試成秀才,1900年進入長沙嶽麓書院,後來棄文習武,1903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入湖南武備學堂。

1904年程潛被保送留學日本,次年加入同盟會,成為孫先生的追隨者。1907年他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炮科,畢業後回國到四川訓練新軍,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他協助黃興指揮炮兵反攻漢口。

1917年孫先生發動護法運動,程潛聯絡舊部支持,被任為湖南護法軍司令。1920年孫先生第二次在廣州護法,程潛被任為陸軍次長,後任大元帥府大本營軍政部長。所以說,程潛在國民黨中資歷非常老。

1935年程潛升任二級陸軍上將,任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抗戰中他的地位也相當高,擔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河南省主席,曾指揮蘭封會戰等大戰役。抗戰勝利後,程潛任武漢行營主任,掌管華中軍政。

1948年6月,程潛擔任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府主席。他一直遵循著孫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政策,解放軍渡過長江後,程潛一直尋找機會準備起義。

1949年7月22日,程潛、陳明仁派出代表與解放軍進行和平談判。8月4日,程潛、陳明仁領銜發出有37名國民黨湖南軍政要員聯名的起義通電,率湖南保安部隊及國民黨第一兵團全體官兵在長沙舉行起義,使長沙城和平解放。

後來,陳明仁成了開國上將,而程潛卻沒有任何軍銜。原來,雖然程潛的資歷比較老,但解放後他進入了政界。根據當時授銜歸定,凡是轉業到地方的幹部,或轉業後在軍中仍有兼職的幹部,一般不授予軍銜。程潛雖沒有授軍銜,但被授予了一級解放勳章。1968年4月5日他在北京病逝,享年86歲。

相關焦點

  • 起義將領級別最高的一位,本來擬授元帥軍銜,勳章編號超過9位元帥
    在1955年我軍授銜時,國民黨軍起義將領最高的軍銜就是上將,其實在最高的版本中是有一位擬授大將軍銜的就是傅作義,按照級別傅作義肯定夠了,但他授銜時已經不在軍隊
  • 他是原國民黨中級別最高的起義將領,我軍授銜後,他為何沒有軍銜
    解放戰爭期間,許多討厭內戰、熱愛和平的國民黨將領都選擇站在人民一邊,率領軍隊發動起義,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當時時任國民黨華北剿總總司令的傅作義在這些國民黨起義將領之中是級別最高的。傅作義於1895年在山西臨猗出生,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
  • 55年授銜時,3名國軍將領授上將軍銜,為何傅作義、程潛未被授銜
    1955年9月,我軍對一批將領進行了授銜,評出了十大元帥、十大將軍和上將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人中,有不少是原國民黨的起義投誠人員。但是大家驚奇地發現,在這些人中,像傅作義和程潛這樣的原國民黨重量級人物並沒有得到授銜,而程潛過去的部下,陳明仁卻當上了上將。
  • 國軍起義名將有哪些?後來授予什麼軍銜?有一位足可授元帥!
    上個世紀,一大批國民黨將領看清了蔣氏政權的反動本質,厭倦了無休止的內戰,義無反顧地和國民黨政府決裂,投入了人民的懷抱,從而獲得了新生。1955年解放軍大授銜,有多位棄暗投明的國民黨將領被授予了軍銜。曾澤生其實,除了這些已經授銜的將領外,還有多位未授銜的國軍起義將領資歷遠在他們之上,有的資歷和大將相當,有一位足可授元帥!
  • 他是國民黨起義將領,曾親率軍隊攻入漢城,1955年授中將軍銜
    最後,在我方地下黨的努力下,184師師長潘朔端率部在遼寧鞍山的海城起義。國軍184師的起義,給曾澤生帶來很大的影響,他對同僚見死不救的態度十分氣憤,更是對國民黨軍隊內部排斥異己、挑起內戰的行動表示不滿和反感。同時明白,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並非宣傳中的那麼不堪一擊,思想漸漸發生轉變。同年夏天,曾澤生率部進駐吉林。
  • 董其武:傅作義部下起義將領,自認罪過很大,為何被授開國上將?
    1955年9月解放軍舉行首次授銜,55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其中有3位是國民黨起義將領,董其武便是其中一位。起義前,董其武的正式軍銜為中將,解放軍首次授銜老幹部都普遍被壓低一兩級,董卻能升一級,這是不多見的。得知被授予上將的消息後,董其武受寵若驚,寫信給毛主席,直言自己罪過很大,不夠資格。毛主席則回復「董其武不可不授上將」。
  • 起義將領3人被授予上將,傅作義功勳卓著卻未獲授銜,這是為何?
    1955年大授銜時,有3098位起義軍官被授予了軍銜。在這3098位被授予軍銜的軍官中,被授予將官的有10人,其中有三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在當時反映很大,彰顯了新中國領袖們廣闊的胸襟。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三位將領是陶峙嶽、陳明仁和董其武。
  • 55年授銜時,曾有動議授傅作義大將軍銜,最後為何沒成行?
    55年授銜時,曾有動議授傅作義大將軍銜,最後為何沒成行?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從那時起,人們就對十大元帥十大將有了說不完的話題,討論最多的一點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是否具備享有這種殊榮的功績和能力。
  • 1955年授銜之後,有兩位將領被補授為中將軍銜?他們都是誰?
    1955年,我軍在此前評定軍隊幹部級別的基礎上,開始實行軍銜制度。不過,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有少數將領沒有參加1955年授軍銜,而是在不久之後被補授了軍銜。就拿177位開國中將來說,在1955年共有175位將領被授予中將軍銜,後來到了1956年和1958年,分別有2位將領被補授中將軍銜,加起來就一共有177位開國中將。
  • 紅軍時期倖存的6位軍團長中,4位授元帥軍銜,為何他只授上將?
    這是「黃麻起義」後,黃安縣衙門口張貼的一副對聯,「紅軍」這一稱謂也由此而來。紅軍時期,一般是指1927年黃麻起義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此期間,紅軍經歷一系列影響深遠的起義,隊伍不斷壯大,先後誕生了10個軍團。然而這10個軍團的軍團長,倖存的只有6位。那麼這6位都是誰?其中4位是元帥,1位只被授予上將軍銜。
  • 授銜時,這五位擔任過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為何沒有授予軍銜
    一野無論是西北野戰軍時期還是一野時期,都有兩位副司令員:張宗遜、趙壽山;二野除了兼任的陳老總外,先念同志也曾擔任過副司令員;三野在華野時期的副司令員是粟裕和張雲逸,到了三野時期就只有粟裕一位副司令員了;四野先後叫過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高同志、呂正操、李運昌、周保中、肖勁光都曾經擔任過司令員,這些將領的授銜情況都是怎樣的呢?
  • 紅軍時期的軍級以上將領,到了1955年都是什麼軍銜
    在紅二方面軍中,紅六軍軍長段德昌、政委周逸群、紅三軍政委萬濤,都是軍級以上的將領,在湘鄂西蘇區錯綜複雜的鬥爭中,他們先後犧牲,這對於紅二軍團的實力,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紅四方面軍中,黃麻起義的領導者潘汝忠、吳光浩,紅四軍軍長曠繼勳、許繼慎、政委曾中生、紅25軍政委王平章,都是傑出的軍事指揮者,他們的犧牲,對於紅四方面軍來說,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 遼瀋戰役,廖耀湘以12萬人對東野40萬大軍,為何不選擇起義?
    被殲滅的國民黨軍47萬東北部隊中,最精銳的部分毫無疑問就是廖耀湘擔任司令官的國軍第9兵團,兵團總人數超過12萬,下屬5個軍中包含了2支王牌軍(全美械的新1軍、新6軍)。這個兵團實力之強,冠絕全國的國民黨軍部隊。但9兵團在遼西平原被40餘萬東野大軍死死包圍後,實際已無多少突圍希望。既然如此,廖耀湘當時為何不像長春的曾澤生將軍一樣選擇順勢起義,而是要硬拼後被俘呢?
  • 參加湘南起義的將帥有哪些?五五授銜時授予啥軍銜
    尤其是毛委員倚重的軍事將領張子清、伍中豪先後犧牲後,林帥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但他一如既往地表現出色,無論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他都是值得信賴的傑出將領,1955年,林帥被授予元帥軍銜,實至名歸。
  • 韓練成:1950年才入黨,沒領過兵、打過仗,憑什麼授中將銜
    在1955年授銜的一千多名將軍中,韓練成算是最特殊的一位。為此,在授銜前周恩來總理還特意找韓練成談過,問他是想授上將銜還是中將銜。按理來說,毋庸置疑,授銜當然要高的,王近山、王必成、鍾偉還為授銜大鬧過。但韓練成卻對此看的很淡,覺得中將就可以了。
  • 授銜時,為何有五位曾經的「野戰軍副司令員」,沒有被授予軍銜?
    「五五」期間,曾任四大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有半數為大將或上將,粟裕、張雲逸、肖勁光為開國大將,張宗遜、呂正操為上將。但我們發現,趙壽山、先念、高、李運昌、周保中等五位將軍都沒有被授予將軍軍銜,原因何在?首先來看一下他們的資質條件。在這些人中,趙壽山參加革命最晚,解放戰爭時期才加入人民軍隊。
  • 連長救下一通訊員,1955年通訊員被授中將軍銜,連長為何僅授大校
    一九五五年大授銜時,我軍一戰功赫赫的將領林維先被授予了中將。事後,他也在授銜隊伍中看到了自己數十年前的救命恩人,激動不已。但當他看到老首長的軍銜後,不禁淚流滿面,原來老首長僅被授予了大校。此人是誰?為何僅被授予大校呢?
  • 紅四軍早期幾個將領,資歷相似,結局各異
    1955年獲授將銜的紅一軍團將領,但是出自紅4軍的,就不是一下子數得過來的了。儘管如此,總還是有不少人,雖然曾經進入了這個將帥搖籃,最終因為種種原因,卻與將帥軍銜失之交臂。有在早期武裝鬥爭中,為人民戰死沙場的;有經不起艱苦鬥爭考驗,在大浪淘沙的衝擊中,脫離了人民軍隊的;甚至,有背叛革命,成為人民的敵人,從而自毀前程的。比如,紅一軍團早期軍團層級的將領朱雲卿、楊嶽彬,就分別屬於犧牲、叛變兩種情形。
  • 川軍中資歷最老的將領:劉湘喊他老師,死後葬在八寶山公墓!
    提起川軍,無不對川軍抗日拍手稱讚,在川軍之中劉湘是省主席,一把手,不過很少人知道,在川軍之中還有一個人資歷比劉湘還老,連劉湘都要喊他老師,是川軍中資歷最老將領。
  • 開國將領中,已有5人被推舉為將軍,2人具備與將軍相當的資歷。他們...
    1955年,新中國舉行首次授銜,有10人被授予元帥軍銜,10人被授予大將軍銜,5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175人被授予中將軍銜,798人被授予少將軍銜,被授銜的將帥總計1050人。值得一提的是,在57位開國將帥中,曾有5人被擬授大將軍銜,還有2人資歷堪比大將,那麼,他們都是誰?先說5位曾被擬授大將的開國上將。第一位是蕭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