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讓大家久等了。小編老師不務正業,這兩天騎了騎馬,砍了砍人,然後不小心膝蓋中了一箭,於是退隱江湖,結束了短暫且輝煌的戎馬生涯,回到後臺踏踏實實k書寫文章。
ok,不說廢話了,咱們今天繼續硬拉!
曾經有一個羅馬尼亞力量舉金牌運動員,跑到美國的gym溜達了一圈,從一個power rack上搬下一個槓鈴,後退了兩步,然後做了幾個不完全硬拉,然後全場驚呆了,從此羅馬尼亞硬拉正式問世。簡稱RDL
除了傳統硬拉和相撲硬拉之外,羅馬尼亞硬拉是受眾最廣的變異體了,特別是在國內健身健美圈裡面,他們認為這個動作訓練效果更好。
那麼RDL和傳統的deadlift的差別在哪裡呢?查德一看,很多人可能會提出羅馬尼亞硬拉是傳統硬拉的不完全動作範圍,因為它不存在將槓鈴抬離地面那一部分動作。事實確實如此,但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差別,或者說它是主要差別的一個結果。
記得我們之前講傳統硬拉時所解釋的為啥叫「deadlift」麼?因為它從一個「dead」點被提起,開始前沒有離心階段做蓄能,所以更困難,更虐心。而羅馬尼亞硬拉正破除了這一點,它是從一個訓練架上開始的,動作的第一個階段和深蹲一樣是離心運動,所以有一定的蓄能效果,這樣後面的向心運動似乎會更輕鬆一點。這就是兩者的主要差別——離心階段!
但問題又來了,這是硬拉不是深蹲,雖然從勢能角度上講似乎會更輕鬆一點,但是它極大增加了對身體姿態的控制要求,特別是骨盆和腰部的姿態,所以從這一角度上講羅馬尼亞硬拉又並不輕鬆,這就是為什麼RDL剛問世的時候大家會驚呆的原因了。
好了,下面講講RDL該怎麼做吧。首先你需要一個power rack,或者專門放硬拉的架子,再或者用兩個等高的跳箱做支撐。RDL的起始位置是直立位,所以槓鈴在架子上的高度應該在你的大腿中段附近,這樣你可以有一個很具優勢的力學姿勢提鈴站起並且後退兩步。
接下來動作就要正式開始了。第一步,在直立位深吸一口氣,憋住!第二部,慢慢屈髖屈膝(屈髖為主,微微屈膝)軀幹前傾,槓鈴下落,保持挺胸,挺腰,收腹。第三部,槓鈴杆下降到膝關節下面一掌,大概是脛骨粗隆的位置時停止,然後馬上開始伸髖伸膝(伸髖為主,伸膝輔助)抬起槓鈴還原直立位,最後吐氣。羅馬尼亞硬拉有兩個基本原則:1.槓鈴不觸地;2.髖關節運動為主。所以只要你滿足這兩個基本條件,並且保持動作在標準硬拉技術動作要求之內,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和需求適當增加或減小動作幅度,比如下降到小腿中段,或只是碰觸膝關節。
此外有一個細節小編老師需要提一下,相比於傳統硬拉來說,羅馬尼亞硬拉更加「過分」重視伸髖的力量,它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這裡了(當然控制好其他環節的姿態是前提)!也正因如此,羅馬尼亞硬拉並沒有下降到底,所以屈膝和伸膝的參與非常少,特別是沒有傳統硬拉伸膝啟動的那一下,同時也不必刻意使膝關節讓開槓鈴運動的軌跡,因為它壓根沒怎麼往前去。
在重量方面,由於羅馬尼亞硬拉表現出很高的姿態控制難度要求,所以即便是利用了離心階段的蓄能效果,也不會表現出比傳統硬拉更大的重量。所以你可以用傳統硬拉開局,然後做幾次羅馬尼亞硬拉,但是你要選擇一個合適的重量!
(此圖握法有問題,大家不要學習!重點看屈膝角度!)
還有一個動作叫直腿硬拉,特也是硬拉的變種之一。羅馬尼亞硬拉已經很集中強調伸髖了,直腿硬拉強調的更「變態」,它要求在關節活動度限制範圍之內最大限度的增加伸髖的幅度,儘可能避免膝關節伸膝效果的參與。所以在起始位置時,直腿硬拉會表現出極高的臀位和極小的屈膝角度,它的背部接近於水平。
下面來討論剛才引出的兩個問題:1.關節活動度;2.膝關節。
首先要知道這兩個問題是聯繫的,不是孤立的。關節活動度講的是髖關節的活動度,有時不能一味的追求更大的前傾角度和更多的伸髖空間,因為你的活動度可能滿足不了這一點,比如膕繩肌緊張除了讓你很難受之外還會使你的骨盆後傾,然後腰椎肯定就「失態」了,然後你就把硬拉做成龜背拉了……另一個是膝關節,髖關節活動度受限就需要膝關節來彌補,所以多多少少有一點屈膝是十分必要的。在這你一定要明白的一點就是「直腿硬拉」並非「直腿」硬拉,它的英文是「stiff—legged deadlift」而非「straight—legged deadlift」。我們需要在保持其他所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單單減少伸膝增加伸髖,而我們做的動作依然是硬拉,而不是為了死磕「直腿」讓我們的動作嚴重變形,最後啥也不是不說還容易閃腰。
(高難度動作!請勿模仿!)
哦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硬拉專題未完待續!標準硬拉的標準要求不再贅述,有需要重溫的同志回復「硬拉」即可!
感謝支持古德健身,祝新的一周訓練愉快!拜拜~
「小編老師!你媽喊你回家騎馬與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