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和超622女性在一起過的男人,卻自認仍保持童貞

2020-12-12 米蘇是我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一本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憑藉《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寫下的又一本巔峰之作。

書裡寫了一個名叫阿里薩的男人,半輩子沒結婚,只為了等甩掉自己的初戀——一個叫費爾明娜的已婚女人,成為寡婦,以便再追求她的故事。

可等待的51年9個月零4天的過程中,阿里薩又和超過622個女性(大部分是寡婦)在一起過。

理由是,要保持身體的活力,以及提前適應與寡婦的相處。

而在費爾明娜的丈夫烏爾比諾醫生因意外離開後,阿里薩快速甩掉身邊的戀人,展開對費爾明娜的追求,兩人也最終走到了一起。

甚至,他們還在一次航海旅行的過程中,決定不再上岸,在有限的餘生中都陪著彼此。

一般來說,年少時分手,年老時走到一起。錯過的時光,浪費的時間著實讓人遺憾。

但在阿里薩和費爾明娜的感情中卻不同。

甚至,可以說,正是年少時,費爾明娜對阿里薩的拒絕,才成就了兩人史詩般的愛情。

01費爾明娜拒絕阿里薩,反而讓阿里薩陷入對她迷戀中,無法自拔

阿里薩和費爾明娜,一個是貧窮的電報員,一個是富人家的千金。

本來不可能有交集的兩個人,卻因為阿里薩在送電報過程中,對費爾明娜一見鍾情而結緣。

阿里薩忘不掉費爾明娜,於是,他展開了對費爾明娜的追求。而費爾明娜也被阿里薩的執著和甜言蜜語打動。兩人墜入愛河。

費爾明娜有個對她管束十分嚴厲的父親。因此即使談了戀愛,她和阿里薩也鮮少有機會見面。兩人只能想盡辦法互傳情書,來表達愛慕,寄託相思。

聽起來很浪漫,但這也為之後費爾明娜向阿里薩提出分手,埋下了伏筆。

一是因為兩人見面少,費爾明娜對阿里薩的長相和性格都缺乏真正的了解。

她只是沉浸在自己對阿里薩的「腦補」中,並在不斷「腦補」的過程中,讓阿里薩的形象越來越完美,以至於在她真正見到阿里薩之後,會感到很大的落差。

二是因為只靠情書寄託相思的兩人,缺乏相處的默契,也缺乏真正實在的感情基礎。

畢竟,情書篇幅有限,能聊的事情不多,訴相思都不夠,說些瑣事,來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就會更少。

甚至後期,費爾明娜因為被發現在課堂上寫情書,而被教會學校開除後,被父親帶出去旅遊。

她和阿里薩只能通過電報聯繫。而電報能發的內容,更是比情書能寫下的更短。

除了脆弱的腦補出的「情深義重」之外,她和阿里薩並沒有什麼可以維繫感情繼續走下去的切實的東西。

因此,當費爾明娜在戀愛幾年後,第一次正面與阿里薩相見之後,就感覺到了巨大的失望。

她回過頭,看見了他那冰冷的眼睛,青紫色的面龐和因愛情的恐懼,而變得僵硬的雙唇。他離她那麼近,就像之前偶遇那次一樣,但與那時不同,此刻她沒有感到愛情的震撼而是墜入了失望的深淵。在那一瞬間他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對自己撒了一個彌天大謊。她驚慌地自問,怎麼會如此殘忍的讓那樣一個幻影在自己的心間佔據了那麼長時間。阿里薩衝她笑了笑,試圖對她說點什麼,想跟她一起走。但她揮了揮手,把他從自己的生活中抹掉了。

阿里薩的樣子,和費爾明娜想像中完全不同,讓費爾明娜感受到了幻滅,也醒悟過來,之前讓自己沉醉的戀愛,是自己在幻想中做的一場美夢。而自己對阿里薩的執著,也是一種虛無。

費爾明娜認清了自己的想法。她沒有因為放不下自己幾年來的付出和感情,再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和阿里薩交往。

她選擇直面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愛,就要放手離開。

費爾明娜退回了阿里薩送自己的情書、禮物,也無視阿里薩悲痛欲絕的挽留,堅決要求阿里薩返還自己送他的信物,把情絲斬斷得乾乾淨淨。

自此,費爾明娜回歸了自己的生活,徒留阿里薩沉浸在悲傷之中,甚至化悲傷為執念,開始了對費爾明娜長達半個世紀的守候。

在我看來,阿里薩的守候已經不能只用愛來詮釋。

因為,不同於費爾明娜太快就發現自己愛阿里薩,愛的是一個幻覺,「被分手」的阿里薩還沉浸在幻覺中,他還覺得費爾明娜是那個可愛的夢中女神,他還沉浸在自己的美好愛情中,無法自拔。

而唯一能幫阿里薩打破幻覺的費爾明娜已經離開,並且拒絕再與阿里薩接觸。

因此,阿里薩找不到走出幻覺的機會,只能在幻覺裡越陷越深。

甚至到了後來,阿里薩還生出了一種非要追求到費爾明娜的執念。

可費爾明娜嫁的是城裡的顯貴烏爾比諾醫生。他倆不會離婚。而阿里薩要想再追到費爾明娜,就必須等到烏爾比諾離去,費爾明娜守寡。

於是,阿里薩只能一直在心裡念著費爾明娜,一直等待著自己能夠再次追求她的那一天的到來。

02費爾明娜對阿里薩的拒絕,讓他開始規劃未來

認識費爾明娜之前,阿里薩在郵電局,從事電報員的工作,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偶爾,他還能有些餘錢去參加社交活動,生活也算過得去。

認識費爾明娜之後,阿里薩就開始沉浸在愛情中,偶爾想要掙錢,還陰差陽錯被騙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阿里薩就是個對未來沒有太大規劃,也沒有太大欲望去改變現狀的人。

可被費爾明娜拒絕之後,阿里薩立下了要重新追到費爾明娜的目標。有次,他看到費爾明娜和丈夫烏爾比諾一起外出,費爾明娜衣著光鮮,整個人容光煥發。

阿里薩這才恍然物質條件的重要。

為了能讓自己有更好的物質條件,作為追求費爾明娜的加分項,阿里薩開始想辦法增加自己的財富。

他先分析了自己的現狀,一個電報員,做到最高級也就是郵電局的管事,收入也不高。

因此,他決定另覓出路。

阿里薩是父母一次意外之後生下的。當時。父親是河運公司的老闆,已有家室。所以,他也只是暗中拿錢給阿里薩做撫養費。

等到阿里薩父親離去後,接濟阿里薩母子的任務就被阿里薩的叔叔萊昂十二接手。

而阿里薩就準備利用萊昂十二的關係,進入河運公司,謀求發展。而恰好,萊昂十二並沒有合適的繼承人。

於是,兩人一拍即合。

當然,阿里薩過得也不容易。萊昂十二安排他從基層做起,一步步經歷了很多艱難,直到三十年後,才終於傳位給他。

在這過程中,阿里薩無數次累到想放棄,可想到費爾明娜,他又忍住了。

從這個角度看,也算是費爾明娜對他的另一種成就。

除了財富的積累,社會地位的升級,阿里薩在感情方面也沒閒著,他有一本筆記本,記錄了和他在一起過的女性名單(逢場作戲不算)。截止到他再次追求費爾明娜,筆記本上已經記錄了622個女性的名字。

雖然阿里薩一直冠冕堂皇地說精神與肉體是可以分開的,自己的精神也一直為了費爾明娜保持童貞。但這種想法終究還是有些自欺欺人。

一方面是誰都無法肯定精神與肉體是否能夠完全的分離開。

而另一方面,則是阿里薩在與其他人接觸的過程中,也找到過知己,也有過短暫的動心。

只是,他對費爾明娜的執念太深,以致於忽略了這些情愫。

但不論怎樣,與費爾明娜分開的痛,成就了五十多年後,站在費爾明娜面前,儒雅的紳士。

這是時間淬鍊的神奇,也是當初費爾明娜拒絕阿里薩後,產生的神奇的化學效果。

03結語

51年9個月零4天,是阿里薩精進自己,走到費爾明娜身邊的時間,也是費爾明娜在生活的淬鍊中,不斷成長的時間。

而在這之後,阿里薩有了更大的底氣站在費爾明娜身邊,即使數次被拒絕,也還堅持繼續追求。

而費爾明娜在經歷了很多之後,也更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在認清自己對阿里薩動心之後,敢於打破現有生活的桎梏,在72歲的高齡,和阿里薩走到一起,成就一段偉大的愛情。

書裡有個很有意思的細節。

在一起後,阿里薩還和費爾明娜強調,自己為她保持了童貞。

費爾明娜不信,卻不質疑,因為她自己喜歡這句話。

怎麼說呢,大概就是歷經世事後的通透吧,不追究過去,不在意未來,只想仔細感受當下每時每刻的快樂。

而在小說的最後,費爾明娜和阿里薩在永不靠岸的船上,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

說實話,合上書之後,我一時分不清,費爾明娜和阿里薩之間的是愛情,還是在漫長時間的影響之下,阿里薩一個人的執念,和費爾明娜對自己的解放。

不過,後來我想通了。

愛情本就沒有什麼固定的定義。管他什麼執念、解放。他們在那時那刻想在一起,也在一起,就是愛情。

而在這段感情中,不能忽視的,是時間的力量。

隔開他們的是時間,成就他們的也是時間。

他們在時間的推進中,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我們呢?也可以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嗎?

(END)

相關焦點

  • 《霍亂時期的愛情》:和超622位女性在一起過的男人,卻自認為仍保持...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一本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憑藉《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寫下的又一本巔峰之作。 書裡寫了一個名叫阿里薩的男人,半輩子沒結婚,只為了等甩掉自己的初戀——一個叫費爾明娜的已婚女人,成為寡婦,以便再追求她的故事。 可等待的51年9個月零4天的過程中,阿里薩又和超過622個女性(大部分是寡婦)在一起過。 理由是,要保持身體的活力,以及提前適應與寡婦的相處。
  • 霍亂時期的愛情:阿里薩經歷了622個女人,為何說自己保持童貞?
    相比於《百年孤獨》,馬爾克斯認為《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他最好的一部作品,傾注心血。故事的背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男女主角的愛情維持了半個世紀之久。讓他們分分合合的不是命運的無奈,而是他們自己對愛情的理解和選擇。
  • 霍亂時期的愛情:濫情的痴情者,51年622段感情,為真愛保持童貞
    有人將《霍亂時期的愛情》裡的主人公阿里薩稱為「濫情的痴情者」,他51年的時間交了622個女友,經歷了世俗的愛情,但是依舊忘不了他的初戀。這可能也是為什麼男生忘不掉自己初戀的原因「愛而不得的永遠是最好的」,但是,阿里薩卻在51年後,熬死了自己的情敵,和初戀終成眷屬。
  • 霍亂時期的愛情阿里薩51年622段感情,給出你關於愛情的答案
    馬爾克斯將這則故事與他父母年輕時的愛情雜糅在一起,再加入馬爾克斯自己的愛情、其他一些人的愛情故事,最後成了《霍亂時期的愛情》霍亂,讓人不寒而慄的可怕疾病,作為線索貫穿始終。醫生治得了生命中的霍亂,卻不一定醫得了愛情的"霍亂"。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長期內戰並飽受霍亂影響的國度,那個年代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和日常社交活動。
  • 《霍亂時期的愛情》:用半個世紀622個情人,解讀三個愛情真相
    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為了得到費爾米娜·達薩的故事,她等待了53年7個月零十一天,前後擁有622個情人。小說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現了時光的無情流逝。小說以當時發生的霍亂為背景,霍亂則象徵著愛情。
  •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重啟了我對愛情的幻想
    因為久仰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大名,看完了《百年孤獨》後,又對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好奇 就看了這部同名電影。
  • 《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曠世巨著的情節是怎樣的呢?
    一個男人夜夜笙歌,睡過六百多個女人,但他只愛一個人。後來阿里薩開始給費爾明娜寫情書,男主和女主成為初戀情人,就像現在的網戀,在經歷過奔現的見光死之後,女主提出了分手。後來女主嫁給了高富帥醫生烏爾比諾,男主則繼續執著地單戀著女主,並且流連於622個女人的身體,但仍沒有改變對女主的愛,在經歷了53年7個月零11天的分別之後,兩人終於又在一起了。
  •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這才是頂級的愛情
    這兩天讀完了《霍亂時期的愛情》,剛讀完一臉懵,會想這樣的愛情怎麼會有人想擁有呢?仔細思索一番,才明白了這樣的愛情才是頂級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講得是一個叫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男人一見鍾情喜歡上了一個叫費爾明娜達薩,從此以後就像被勾走了魂兒一樣,每天寫情書表達愛意,想盡辦法想要見心愛的女子一面,正是那首歌中唱的「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夢想著偶然有一天再相見,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 強烈推薦,疫情期間讀《霍亂時期的愛情》
    愛情是一種世界語言,不論古今中外,不論是在戀愛中、失戀中或者婚姻中,它的情感震動都是一樣的。所以,閱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時,會覺得除了語言表達習慣稍有不同外,其他情感上的共振並無不同,所以儘管加西亞·馬爾克斯很智慧,水平很高,可故事情節依舊是俗套的。
  • 《霍亂時期的愛情》:男主和623個女孩在一起過,卻只愛一人?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憑藉《百年孤獨》獲得諾獎後的第一部作品。這部作品被譽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愛情小說,因為作者在這裡將人世間所有的愛情「一網打盡」。十多歲時看這部小說看到的是一種對愛情的信仰,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被阿里薩的執著所動容。
  • 《霍亂時期的愛情》——「沒有比愛更艱難的事了」
    馬爾克斯曾經說過,這一部《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他寫得最好的小說。然而在我的愛情觀還停留在純愛期,一位跟我有同樣愛情觀的朋友讀完此書,告訴我她三觀盡毀,我便沒有讀。讀這部小說的契機,是當前的疫情。四月中旬有一條刷爆我朋友圈的新聞,一對情侶不顧封城禁令,在居民區公共桌椅上親吻,被巡視的警察抓到,罰款,有圖有真相,於是我戲謔地問我的閨蜜們,這是不是「新霍亂時期的愛情」?不想這個玩笑誤發到了我和父母的微信群裡。父親說,我應該仔細讀一下這部小說,才知道究竟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而不是想當然地憑書名猜故事內容,就開玩笑。
  • 《霍亂時期的愛情》他經歷了622個情人一生卻只愛一個人
    文/咖啡《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繼《百年孤獨》之後又一本被稱為經典的著作,它是在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作品。書中發生的背景是在1879年一個動蕩的年代,主要講述了窮小子阿里薩因為在送信時,無意間看到了費爾明娜,從此陷入愛河,從追求到互相往來,再到被拋棄,最後又走到了一起,歷經51年。有人說,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把人類的孤獨寫到了極致,而《霍亂時期的愛情》則把愛情表達到了極致。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生活裡的一束光,也是情感上的一場霍亂
    他有兩部經典代表作,一部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百年孤獨》,另一部則是《霍亂時期的愛情》。這也是他一生中最滿意的兩部作品。《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如果你完全不知道這本書所講的故事,一定很難想像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是什麼樣子。
  • 《霍亂時期的愛情》:只有時間知道我有多愛你
    時間之於愛情,究竟是良藥還是毒藥?馬爾克斯用這本書給了我們答案。一周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愛情巨著《霍亂時期的愛情》,讀罷依舊對這段跨越了半個世紀的愛情長歌感動不已。僅僅是位發報員的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因為一次送信經歷偶然瞥見了正在窗邊教授文字的費爾明娜·達薩,就是這偶然的一瞥,埋下了這顆橫跨50年愛情史詩的種子。在半個世紀裡,阿里薩一直在角落裡關注著自己的女神,等著她的回信,等著她的允諾。直到費爾明娜開始了自己的婚姻,擁有了自己的家庭,而阿里薩並不甘心,堅守童貞成為了他的誓言,等待成為了他的使命。
  • 分享: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
    ——霍亂時期的愛情 ertert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85年。 該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年輕了;經過各種人生曲折之後,到了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 該小說不僅表達了「經歷愛情的折磨是一種尊嚴」,更重要的是展現了哥倫比亞的歷史。
  • 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給你答案
    作者:瓊笛|書評系列紐約時報評價《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光芒閃耀,令人心碎的小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故事之一。"這部小說的劇情要說簡單,也並不算多複雜,富家女神和書信往來多時的草根筆友慘遭"見光死",火速嫁給了高富帥醫生。被拋棄的少年發憤圖強,終於崛起,又過了數十年,兩個人都白髮蒼蒼,高富帥醫生離世之後,少年終於得償所願,和自己深愛的女神走到了一起。貧窮小子阿里薩和富家千金達薩的愛情,終於在彼此人生的末尾得到了該有的結局。
  • 《霍亂時期的愛情》:用一生愛一人,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結果婚姻也並不是那麼的完美,但是她已經不想再掙扎了,漸漸的學會了忍讓和關心,熟悉丈夫的生活習慣。她逐漸在婚姻生活中學會了控制反感和堅定保持穩定關係,和丈夫過著平平凡凡的生活。喪夫之痛讓她又遇到了阿里薩,阿里薩在信中對人生、愛情、老年和死亡的思考都成功的進入了費爾明娜的精神世界。她再次接納他成為自己的心靈伴侶,並且兩個人還一起出海。費爾明娜一生中遇到的兩個重要的男人都讓她明白了愛情的真諦,阿里薩初見的時候她是期待他的示愛,在於烏爾比諾的婚姻裡雖然是平淡的,攜手相伴的溫情也讓她感受到婚姻的甜蜜。
  • 《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究竟是什麼?
    說到描寫愛情的小說,真的是數不勝數,幾乎所有作家都窮盡畢生精力,試圖描寫愛情的方方面面,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個動人悽美的愛情故事。但是文學界有一部公認的作品,它寫盡了愛情的各種模樣,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這本書就是加拿大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
  •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跨越半個世紀的愛情,穿破歲月荒蕪
    愛情,首先是一種本能,「要麼生下來就會,要麼永遠都不會」——《霍亂時期的愛情》在獲得諾獎3年後,馬爾克斯寫下了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時,完稿時,他58歲,對人生無比通透,也因此,更了解愛情之於人生的價值。
  •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為愛堅守51年
    現在進入我們的主題,毛大叔為您帶來這部經典的老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我希望全球的流行,能像劇中的愛情一樣,等待長久的堅持,最終迎來光明和幸福。馬奎茲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之一,他在憑藉小說和諾貝爾文學獎迅速贏得了許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