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三位皇帝之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宣統皇帝都未能有生育,一般認為是清朝皇室尤其是清朝帝王為了保證血統純正、皇嗣繁茂而採取的近親結婚、早婚早育原則所致。但用此種原因解釋正統皇位傳承之同治皇帝的未有生育的情況,尚且難以令人信服。畢竟這個幼年君主,還有著沉迷聲色、縱慾過度的主觀因素在內。
對於光緒皇帝,這個從清朝皇室近支宗親中選擇的皇帝,再用上述原因來解釋其未有生育的現象,就更加說不通了。
首先,光緒皇帝出生之時,其生父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已經32歲,生母葉赫那拉·婉貞已經31歲,不存在早育的情況;
然後,從光緒皇帝到奕譞,一直推延到道光帝、嘉慶帝、乾隆帝乃至清朝所有帝王直線繁育都沒有近親結婚的現象;
再者,光緒皇帝作為慈禧太后選擇之「繼文宗光緒帝為子,入承大統」的皇室近支宗親,較之同治皇帝更符合「傀儡皇帝」的稱號,根本無法像同治皇帝一樣沉迷聲色、縱慾過度。
也就是說,無論從哪方面而言,19歲成婚、38歲才駕崩的光緒皇帝都不應該出現絕育的情況。那麼,光緒皇帝一生未有生育,甚至其一後兩妃連孕育的情況都沒有出現的原因何在?
1、影響生育能力之疾病直接導致
2008年,通過對光緒皇帝殘留的一縷頭髮進行化驗,已經證實其死於砒霜中毒無疑。但是,這只是加速其死亡,保證其先於慈禧太后而死的直接原因,光緒皇帝之所以能被人下毒也是因為其「疾大漸」情況的出現。
那麼,光緒皇帝到底因為什麼疾病而逐漸到了無藥可治的地步?
光緒三十三年,光緒皇帝在其所著的《病原說略》中如此描述自己的病情:
遺精已將近二十年,前幾年每月遺精十幾次,近幾年每月二三次,經常是無夢不舉就自行遺精。耳鳴也近十年,腰酸背疼,稍遇風寒必定頭痛。走路虛浮。
根據當時為光緒皇帝診病之醫案的記載,對於光緒三十四年後,光緒皇帝遺精次數減少的原因,絕非身體有所恢復的緣故,而是腎精虧損過於嚴重,無力發洩所致。
在光緒皇帝病重期間,慈禧太后作為其名義上的母后,為達到「藉此以為欺人之具」的目的,到底還是「猶下煌煌之懿旨,廣求天下名醫」。其中,江蘇名醫曹元恆進京為光緒皇帝診病,給予了以下診斷:
皇上肝腎陰虛,脾陽不足,氣血虧損,已經無藥可救,只開些調理藥。
另外,在光緒皇帝發布的遺詔中,也有這樣一句針對自己病情的說明:
朕躬氣血素弱,自去歲秋間不豫,醫治至今,而胸滿胃逆,腰痛腿軟,氣壅咳喘諸證,環生迭起,曰以增劇,陰陽俱虧,以致彌留,豈非天乎?
這些相關歷史文獻的記載,都足以表明光緒皇帝在最起碼在光緒十四年之前,也就是其大婚之前就已經患上了嚴重的遺精、腎虛等嚴重影響生育能力的疾病。這也是光緒皇帝38歲駕崩,卻未能有任何皇嗣繁育的主要原因所在。
2、生活條件低下導致的身體羸弱,嚴重影響了其生育能力
看到這個原因,或許很多人會不同意。光緒皇帝雖然並沒有實權,乃係慈禧太后牽線操縱之玩偶,但其畢竟是一代帝王,是清王朝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即使做不到每天錦衣玉食、山珍海味,也斷然不會像基層貧苦百姓一樣生活條件低下導致身體羸弱,以至於影響生育能力的地步。
但是,在諸多清朝民間野史傳聞乃至光緒帝近臣的日記描述中,光緒皇帝的日常生活條件還真是不如一個普通底層百姓。
清末太監信修明,在其所著《老太監的回憶》中,曾經如此記載光緒皇帝的飲食狀態:
光緒皇帝十歲上下,每至太監房中,先翻吃食,拿起就跑。及至太監追上,跪地哀求,小皇帝之饃饃,已入肚一半矣。
按照相關野史記載,光緒皇帝在慈安太后尚未崩逝之前,尚且能夠「經東宮之調護,得漸長」,但在慈安太后崩逝後,「載湉之困厄,乃由此始」。
《滿清外史》中,就有一段關於慈安太后崩逝後,光緒皇帝生活現狀的描述:
皇上每食三膳,其饌有數十品,羅列滿案。然離御座稍遠之饌,半已臭腐,蓋連日以原饌供也。近御座之饌,雖不臭腐,然大率久熟乾冷,不能可口,皇上每食不能飽。有時欲命御膳房易一饌品,御膳房必奏明西太后,西太后輒以儉德責之,故皇上竟不敢言。
面對光緒皇帝「每食不能飽」的情況,其生母奕譞嫡福晉,也就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葉赫那拉氏也因為「限於名分」制約,「亦不許親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已經成為皇帝的兒子,每日過著「衣食不節」的悲涼生活。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政變」失敗,光緒皇帝被慈禧太后下令囚禁瀛臺,開始了長達十年之久名副其實的傀儡生活,其生活條件更是直線下降。
根據史料記載:
光緒戊戌,德宗被囚瀛臺,每膳雖有饌數十品,離座較遠者半已腐臭,蓋連日呈進,飾觀而已,無所易也。餘亦乾涼,不可口,故每食不飽。偶諭令御膳房易一品,御膳房必奏明孝欽,孝欽輒以儉德責之,竟不敢言。
如此生活條件,光緒皇帝即使擁有生育能力,也會因為體力不濟、營養不良而直接斷掉生育可能。
3、慈禧太后對其後宮生活的直接幹涉
為了延遲光緒皇帝親政時間,直到光緒十五年,已經19歲的「大齡青年」——光緒皇帝才得以大婚;而且,自光緒二十四年到光緒三十四年,光緒皇帝還被囚禁於瀛臺,無法和後宮妃嬪見面;也就是說,留給光緒皇帝繁育皇嗣的時間,只有光緒十五年到光緒二十四年之間,不到十年的時間。
可在生育時間如此緊張的前提下,只擁有一位皇后兩位妃嬪之光緒皇帝的後宮生活,也被慈禧太后橫加幹涉,嚴重影響了其生育機率和可能。
隆裕皇后,乃係慈禧太后親侄女,對於這位帶有嚴重政治色彩乃至肩負監視光緒皇帝使命的皇后,光緒皇帝用一生未曾臨幸的方式,給予了自己的反對態度。
瑾妃,被宮人稱為「胖娘娘」,不得光緒皇帝恩寵;唯一能夠「日侍皇帝左右,與帝共食飲共樂」,被光緒皇帝「尤寵愛之」的珍妃,也因種種原因被慈禧太后百般刁難、屢屢壓制和懲處,直至在光緒二十六年,被慈禧太后投井殺害。
也就是說,原本后妃數量就不多的光緒皇帝,因為其主觀原因和慈禧太后給予的客觀原因所限制,根本沒有生育之可能。
原本可以安穩成為富貴王爺的愛新覺羅·載湉,經慈禧太后「開恩」,成為了龍御天下的帝王,但這也幾乎同時開啟了其悲慘悽婉的一生。在慈禧太后的直接原因之下,光緒皇帝的生活甚至遠遠不及一個普通基層百姓,再加上遺精這一對生育能力的根本性制約,後宮生活的諸多不順,在導致其無嗣的同時,也直接拉開了清王朝覆滅的大門。
參考文獻:《光緒帝—病原說略》、《老太監的回憶》、《滿清外史》、《清實錄·德宗實錄》、《清史稿·德宗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