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身根雕創作20餘年:豐縣一位農民樹疙瘩玩出大花樣!

2021-02-22 豐沛文化

一個個不起眼的樹根疙瘩,在豐縣農民吳立法的巧手中,變成東方巨龍、鳳鳴塔、鳳返巢……

撲身根雕創作20餘年,吳立法的作品無一不透露出質樸濃鬱的家國情懷。

今年49歲的豐縣農民吳立法,酷愛根雕藝術,苦心鑽研20餘年,傾心打造出的「愛國樹根」系列作品,在當地小有名氣。他的很多作品主要是用作自己和博物館收藏。

吳立法是豐縣鳳城街道秦河社區黃樓組的普通農民,自小酷愛美術。

1989年高中畢業後,他迷上了根雕藝術。在別人眼裡不值一文的樹根疙瘩,在吳立法眼裡卻是寶貝。

吳立法在進行創作。

第一次練習樹根雕刻,他竟然出高價買了一個龐大的香樟樹根。

經過反覆構思、精心雕刻,吳立法依照樹根原形創造出一個「金蟾茶海」,突出一個金蟾,前方雕刻出兩隻大鳥,好似竊竊私語;後面雕刻出一隻乖巧的小鳥,好似在偷聽大鳥對話。

這個作品,讓吳立法充滿了自信,也領略到樹根雕刻藝術的無窮魅力。

吳立法說,他的根雕創作主題就是圍繞愛祖國、愛家鄉,突出和諧、生態、自然、歷史文化。

吳立法的作品,既有象徵著東方文明古國圖騰的東方巨龍,也有豐縣人耳熟能詳的鳳鳴塔和鳳返巢等。

細品吳立法的作品,三分形似七分神似,神形兼備,給人以想像空間和美的享受。

這些年,為了尋找樹根,吳立法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視野得到了開闊,藝術創作的空間也更大了。

吳立法20餘年創作了一大批根雕藝術作品,成功舉辦了多次根雕大展,其作品在「2015年中華全國五十六民族藝術作品巡迴展」中,分別榮獲第一輪網上投票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五名。

網絡配圖

第一名作品就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件根雕作品「金蟾茶海」;

第二名作品,從一個角度看,形狀似大象和小象,大象正在讓小象吃奶,而小象正依偎在大象懷裡,又不忍心吃大象的奶,寓意「母子情深」;從另一個角度看,猶如一個正在歇息的毛驢打滾,讓人回味民間耕地勞作的一瞬間,具有濃濃的鄉土風。

第五名作品,則好似一條充滿了怨恨的蛇。寓意生存的森林被人砍伐,蛇發現家園被破壞,流出了怨恨的淚。他借作品提醒人們,珍惜環境,保護家園,毀掉別人的幸福,就是毀掉自己的幸福。

這麼多作品中,吳立法最滿意的是他根據一個龐大的樹根原形雕刻成的東方巨龍,「九龍樽」就是其中一個,融入歷史文化,彰顯作品魅力!

說起他的根雕作品「鳳還巢」,吳立法記憶猶新,這是他在一個山腳下發現的一個樹根疙瘩。

他當時向山下的老農打聽,說那是時間很久的山橘樹根,一直無人問津,只有等到徹底乾枯後當柴燒。

吳立法發現這個山橘樹根包藏了很多小石頭,猶如精衛填海,滿攜精石;他又發現一隻「小鳳凰」依偎在懷裡,給人一種母愛溫馨的感覺。

吳立法的根雕作品鳳還巢。)

吳立法如獲至寶,立即想辦法把這個樹根帶回家。經過苦苦構思、精心雕刻,最終完成作品「鳳還巢」。

「我聯想到豐縣有關鳳還巢的文化,在這個作品上刻了一首詩,『鳳舞九天性情高,獨享蒼穹任逍遙。忽聞雛兒一聲喚,滿攜精石速還巢』。作品完成後就有人出價8000元想買走,但我捨不得賣。」吳立法說,這個作品一直在豐縣家中收藏。

20餘年來,吳立法創作的人物、動物、山景等類別的根雕作品1000餘件,小的幾釐米,大的長約3米、高60釐米,大多被各地根雕藝術館收藏。

下一步,吳立法計劃在家鄉物色、培養根雕人才,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根雕藝術,將凝結著家國情懷的根雕技藝傳承發揚下去。

豐縣習酒豐縣總代理店謝光順總經理將一如既往地踐行崇道、務本、敬商、愛人的核心價值觀,為廣大合作夥伴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好酒一定要讓咱徐州的老百姓喝到!

喝習酒財源廣進,

品窖藏如意吉祥!

地址:豐縣南苑路五門印象大酒店西隔壁。

 微信公眾號:豐沛文化

相關焦點

  • 【走近】五寨農民根雕藝術家胡胖小
    根雕,是以樹根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五寨農民根雕藝術家胡胖小。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一家公司的辦公樓裡,我看到了大大小小、數量不少的根雕作品,儘管主人一再介紹,這是一位名叫胡胖小的農民的作品,我還是很難把這些精雕細刻的根雕與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聯繫起來。
  • 通江人讓樹疙瘩變身藝術品,不僅在省上獲獎,還遠銷北上廣
    原標題:樹疙瘩變身藝術品——通江根雕的產業化之路據巴中日報:近日,第六屆四川省工藝美術精品展在四川省科技館成功展出,我市選送的7件文創作品摘得1金3銀3銅。還有融合平昌縣花椒產業的根雕作品——一棵花椒樹,枝幹錯落有致,一根根花椒刺、一顆顆花椒十分生動逼真。精雕細刻七分天然三分創作今年48歲的梁興旺是通江縣回林鄉人,從小喜歡美術,初中畢業後,1992年經熟人介紹,拜通江縣澌波鄉農民藝術家李立生為師,學習雕刻龍頭拐杖。
  • 焦作:根雕 盆景等市場催生老樹根熱 翻山越嶺刨樹根
    中國園林網3月22日消息:最近三四個月,焦作市解放西路紅太陽家具城旁的星期天市場內出現了一個新興市場:不少農民聚集於此販賣在山上挖掘的老樹根,攤位有20多個。這些被販賣的樹根造型奇特,可用來製作根雕、盆景等工藝品或生活用品,引發不少市民的關注。
  • 高恆:井陘礦區的根雕奇人
    進山採風,偶遇「土墩」,創作出巨型「樹包石」根雕高恆是一位資深攝影愛好者,空閒就到井陘西部深山區採風。為節省時間,他經常需乘飛機,2014年,一位臺灣根友約他,他乘機飛到臺灣,臺方不讓出機場,原因:少個證件,他原路返回。回石後迅速補辦證件,又登機與臺灣根友準時見面。高恆這個小人物,大膽開拓,無私傳藝,一鳴驚人。把土產根雕成功推入市場,批量銷往廣州及港,奧,臺,帶動了當地根雕經濟,為山區根友撐起了一片藍天。
  • 永城根雕藝人陳小峰:與根共舞的「守」藝人
    在永城,也有這樣一位一直堅守傳統文化的根雕藝人,他不僅利用爐火純青的根雕技藝,向人們生動地展示了何謂「化腐朽為神奇」,還向人們傳遞了一個精彩的人生哲理:人的一生,就像根雕藝人手中的樹根,要在不斷的磨礪中找準自己的位置,發現自己的價值。他就是根雕藝人陳小峰。
  • 懷化男子金絲楠上玩根雕 吉首女子蛋殼上繡花
    圍繞著這兩樣資源在懷化活躍著一群玩玉石和玩根雕的藝術家,比如雕刻藝術家明永久、根雕藝術家王湘元等等,其中有一位是從打工仔成長起來的根雕藝術家張勁,11月19日,記者見到了他。  10月27日,第十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及國際藝術節精品博覽會在江蘇揚州落幕,張勁獲得2項大獎。他的《根雕·精靈》獲精品獎優秀獎,《根雕·展望未來》獲銅獎。
  • 【圍觀】榮昌這位八旬老者,50年創作根雕作品3000件
    【圍觀】榮昌這位八旬老者,50年創作根雕作品3000件 2020-06-07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崖柏與麻梨疙瘩鼠李根的區別
    麻梨木學名小葉鼠李,(北京俗稱麻梨子疙瘩),是一種落葉喬木,生長在北方燕山山脈,耐寒,生長速度緩慢,其根莖木質堅硬如石,具有天然圖案花紋,經細心打磨拋光後,色澤紅潤,花紋清晰,光彩迷人。其硬度和密度均大於紫檀與條紋烏木,入水即沉。麻梨木是鼠李科的一種灌木叢,長在山背的石縫中只產於燕山山脈,麻梨木雕刻是取其根部進行雕琢,麻梨木生長極其緩慢,有四五十年樹齡的麻梨木根部直徑僅有20釐米左右,質地堅硬光潔,紋理細密,色澤暗紅,周身布滿各種暗花,讓人浮想聯翩,雕刻具有牙雕效果,古樸美觀,適宜製作根雕、菸斗、手鐲、項鍊等物品。
  • 花甲老人的根雕藝術夢想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高恆初識根雕算起,他痴迷於根雕創作已經三十多年,根雕已和他的生命融為一體,無法割捨。 「偷師」學根雕 打工中「嗅到」商機 說起高恆對根雕的喜愛,時間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了。高恒生於1960年,土生土長的井陘礦區人,年輕時就喜愛美術。
  • 根雕中的美人,一個比一個驚豔!
    根雕,漢族傳統雕刻藝術之一,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
  • 榮昌八旬老者:50年創作根雕作品3000件
    導讀: 這些根雕作品都是張軍政創作的,張軍政今年81歲,是重慶華江機械廠的一名退休工人,曾是四川省根雕奇石協會理事。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唐瑤 侯亮這些根雕作品都是張軍政創作的,張軍政今年81歲,是重慶華江機械廠的一名退休工人,曾是四川省根雕奇石協會理事。張軍政從30歲就開始迷上了根雕,到現在已經有50年了。張軍政家有根雕作品近三千件,其中有一千多件是拐杖類。
  • 【文史豐沛】豐縣杏樹栽培史略:你都吃過哪些品種的杏?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隨著種植業結構的調整,杏作為核果,成為豐縣重點恢復發展的果品,除地方品種外,還引進了凱特、金太陽等國內外優良品種。至此,豐縣每年從5月上中旬到7月上旬都有杏鮮果供應市場。杏已成為部分農民增收、增效的重要栽培產業。
  • 嘆為觀止的合水根雕藝術
    這裡雨水充沛,氣候溼潤,地下水份充足,森林茂密,林木種類繁多,各種樹根千奇百怪,虯枝盤曲,優越的地理條件,為根雕藝術提供了天然的原材料。合水根雕藝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悠久的歷史,融書法、繪畫於一體,卻又不同於這些藝術門類,根雕作品「三分雕刻、七分天成」,「順根造型,依形加工。」
  • 大安藝人 | 根雕藝術傳承人楊永林
    根雕藝術傳承人楊永林,原籍黑龍江省肇源縣人,後遷居吉林省大安市聯合鄉。現任大安市工藝美術家協會副會長,吉林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白城市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楊永林從事雕塑已有30餘年歷史,他1986年投師學藝,從事雕塑藝術,隨師三年後,自己在雕刻的道路上逐步深入。
  • 2018豐縣梨花節全攻略:梨花盛開的季節,我在豐縣等你.....
    在這萬物復甦,生機盤然的美好節裡,豐縣依託五十萬畝連片果園、厚重的歷史文化,優美的春季田田園風光這一獨特的資源優勢,從2000年至今,已連續舉辦了豐縣花節始終堅持以宣傳豐縣,廣交朋友,推動旅遊,促進招商,加快豐縣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以旅海促商機、聚人氣、展形象,通過「旅海+」平合推動豐縣縣域經濟社含發展,加快豐縣振興。
  • 青年農民變廢為寶,爛樹根賣上高價錢年收入30萬,做的啥行當
    圖片上這位年輕人名叫鄭光周,今年37歲,他是山西省平陸縣曹川鎮的一位農民,這位年輕人在當地農村出類拔萃,很有名氣,他沒有像大多數年輕農民一樣外出打工,而是默默的呆在家裡,卻用一雙巧手幹出了自己的事業,化腐朽為神奇,把爛樹根變廢為寶,年收入過20萬。
  • 「瘢痕疙瘩」長了10餘年竟是罕見皮膚腫瘤
    它就是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DFSP),它長著類似瘢痕疙瘩的外表,實則是皮膚惡性腫瘤。 近日前來深圳中山七院就診的 羅女士(化名)今年47歲,平素體健右腹股溝區出現不明腫物長達10餘年,由於近半年來出血伴疼痛在該院被診斷為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羅女士在該院成功接受了「右側腹股溝惡性腫瘤擴大切除+植皮術」,目前已出院將定期複診。
  • 焦作85後小夥雕刻「鄉愁」,巧手藝玩出大名堂
    作為一個農民根雕藝術家,李豐小老弟在我市民間藝術圈的名氣還是不小的。」我市知名文化人許小平向記者推薦。近日,當記者跟隨許小平來到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蘇家作鄉北石澗村的李豐根雕工作室時,滿屋子的根雕藝術愛好者印證了這個說法。進屋見到李豐,這個「85後」的小夥子身材頎長,滿臉喜相。
  • 25名雕刻藝術家齊聚嵊州現場創作 傳承根雕技藝
    今天上午,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嵊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在嵊州文創園舉行。大賽邀請了浙江、福建、四川、廣西、重慶、河南等地的國內頂尖的25名雕刻藝術家參加。圖說: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開幕式。
  • 聊聊北方的「黃花梨」——麻梨疙瘩!
    ✎每月覆蓋50000000微信用戶 | 最具權威性的紅木品牌傳播:麻梨文化 | 麻梨收藏| 麻梨根雕 | 崖柏手串其根部發達,多生長於北方風化巖地貌山區的巖石縫隙中,樹高2~5米,生長極慢,質地堅硬,色澤溫潤,有些根部出現瘤化,木紋豐富,耐火燒,落水沉,無雜味。被人們用來製作大件工藝品的材料,必須選用五十年以上樹齡,且根部出現瘤化的才能出材,由於生長環境惡劣,自然條件惡劣,多數內部常出現中空,砂眼,甚至夾雜石塊,所以出材率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