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120師曾同時存在兩個358旅,旅長分別是誰?

2020-12-18 魅力時尚穿搭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國共雙方迅速達成合作,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1937年8月下旬位於西北的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及西北紅軍等紅軍主力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

八路軍成立後轄三個主力師,115師、120師、129師,其中120師由紅二方面軍及陝北紅軍一部組成,轄358旅(715團、716團)、359旅(717團、718團)及教導團等部隊,共2旅5團。1937年9月初,120師東渡黃河挺進華北抗日前線,於晉西北等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其中,358旅是120師成立時兩個主力旅之一,由紅二軍團及紅二十八軍等整編而成,旅長為張宗遜(原為盧冬生,未到職),副旅長李井泉,參謀長姚喆。

1938年下半年,日軍加強對冀中敵後抗日根據地圍攻,由於此時呂正操率領的冀中八路軍第三縱隊兼冀中軍區剛剛組建,部隊較新、戰鬥力較差,1938年底120師主力東進冀中支援八路軍第三縱隊作戰,東進冀中的120師部隊包括師直屬部隊、教導團、715團、716團及獨立第一支隊等。1939年3月,715團與八路軍第三縱隊獨立第四支隊等合編為120師獨立第一旅,旅長為高士一,政治委員朱輝照,716團與八路軍第三縱隊獨立五支隊等合編為120師獨立第二旅,旅長魏大光,政治委員王同安。

1939年9月120師進行了一定整編,獨立第二旅改稱358旅,轄第四團、716團兩個團,旅長仍為張宗遜,而此時晉西北還有一個358旅。1938年底,120師主力東進冀中後留在晉西北的714團、警備第六團、獨立第一團、獨立第二團、雁北第六支隊等於1939年4月組建358旅,彭紹輝任旅長,政治委員羅貴波,該旅又稱彭358旅,而由獨立第二旅改稱的358旅則又稱張358旅、老358旅。彭358旅於1940年4月改稱獨立第二旅,彭紹輝、張平化分別任旅長、旅政治委員。

張宗遜是陝西渭南人,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參加了北伐戰爭、秋收起義、長徵等,曾任紅十二軍軍長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張宗遜任358旅旅長,後曾任晉西北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晉綏野戰軍副司令員、呂梁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張宗遜曾任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司令員、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張宗遜授銜上將。

彭紹輝是湖南湘潭韶山人,1928年加入工農紅軍,參加了長徵,抗日戰爭爆發後任120師教導團團長,後曾任358旅旅長、獨立第二旅旅長、晉西北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彭紹輝曾任呂梁軍區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第七軍軍長等職。彭紹輝是斷臂將軍,1955年授銜上將。

相關焦點

  • 八路軍358旅,旅長是開國上將,兩位旅政委後來成就如何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共兩黨達成了統一戰線全面抗日,紅軍三大主力軍由此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由朱德擔任總司令,同時下轄三個師,分別是115師,120師和129師,其次每一個師下轄2個旅,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八路軍120師358旅,358旅的旅長張宗遜算得上6個旅長中擔任時間最久的一位了
  • 盧冬生究竟有沒有當過358旅旅長,這位上將最有發言權
    現在很多文章寫到八路軍最初的六位旅長時,都要說起盧冬生,都把盧冬生當成賀老總120師358旅的首任旅長。那麼,盧冬生到底有沒有當過358旅的旅長呢?沒有。請注意,盧冬生這個旅長實際並沒有到職,也就是說,他只是名義上的旅長。
  • 八路軍358旅首任旅長,陳賡家的放牛娃,賀帥愛將,不死必大將
    八路軍有三個師,分別為115師,120師,129師,每個師下轄兩個旅,而120師358旅的首任旅長就是他,他曾經給陳賡家裡放過牛,後來又救過陳賡,受周總理的委託,陳賡與愛人王根英成了他的入黨介紹人,他還是賀龍元帥的愛將,不幸的是1945年12月14日因在哈爾濱制止蘇聯紅軍搶劫而被蘇軍士兵殺害
  • 賀老總的358旅後來怎樣?竟成為了天下第一軍,誰是軍長?
    大家都知道,紅二軍團是由賀老總一手拉起來的部隊,後來被改編成了358旅。賀老總是一位善於拉隊伍的傳奇元帥,南昌起義之前,他就曾拉出了一支隊伍,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這支部隊是我黨領導南昌起義的主力部隊之一。
  • 八路軍6個主力旅,首任旅長當時有多大年齡?年齡最小的只有27歲
    朱德——《太行春感》前言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日戰爭打響,蔣介石停止了內戰,國共兩黨再次攜手一同抵抗侵略者,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由朱老總統帥,紅軍的三大方面軍也改編為三個師,分別是紅一方面軍改編為115師,林總出任師長,紅二方面軍改編為120師,賀老總出任師長,紅四方面軍改編為129師,劉帥出任師長,每個師下轄兩個主力旅,四個主力團,共計4.5
  • 358旅首任旅長,比許光達更有可能授大將,因一場意外犧牲
    1937年,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紅軍主力部隊被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成立總指揮部,下設三師六旅,即115師、120師和129師,分別由原紅軍部隊一、二、四方面軍編成,總指揮、副總指揮、師長、副師長、政治委員都很快確定了人選,但在旅長人選上出現了很大變動。
  • 1938年8月,第129師成立一個獨立旅,旅長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在全面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15師、第120師和第129師三個師,在敵後抗日戰場上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為抗日戰爭取得最終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而巨大的貢獻。在整個全面抗戰時期,八路軍三個師的規模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擴充,這樣一來就出現了與原有部隊不同的一些編外部隊。
  • 八路軍三個主力師,後來在1955年授軍銜,分別出了多少個大將?
    在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了八路軍,當時八路軍的戰鬥序列之下一共有三個師的建制,分別是第115師、第120師和第129師。直到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之後,八路軍這三個主力師又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可以說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五個野戰軍部隊基本上都是從八路軍這三個主力師發展而成的。那麼,八路軍三個主力師後來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分別除了多少個大將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讓我們接著往下看。首先來說一說八路軍第115師。
  • 抗戰時期,八路軍有六個主力旅,為何只有一二九師386旅名氣最大
    當然,為了限制我黨武裝的發展,當時主力部隊,只給了三個師的編制。第個師轄兩個旅,第個旅,轄兩個團。 這個六個旅,分別是八路軍一一五師第343旅,兵力全部來自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旅長由時任陳光擔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第344旅,兵力來自由紅一方面軍第十五軍團,旅長由徐海東擔任。
  • 抗戰時期,八路軍6個旅的政治部主任都是誰?1955年授什麼軍銜?
    任弼時又和朱老總、彭老總向中央報告,後中央決定在八路軍中恢復政治機關原有制度,在各師、旅、團設立政治部主任。那麼,八路軍6個旅的政治部主任都是誰?1955年授什麼軍銜?抗戰時期,蕭華擔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政治委員,與旅長陳光一起指揮了廣陽、義棠鎮、午城、井溝等戰鬥。建國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陳賡率領的中野四縱,共有四個旅,旅長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而在這7個縱隊之中,建制規模最大的是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其下轄有4個旅,分別是第十旅、第十一旅、第十三旅、第二十二旅。當時,擔任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陳賡,他後來還擔任過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於1955年被授予了大將軍銜。那麼,陳賡率領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4個旅長都是誰呢?他們後來是什麼軍銜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抗日戰爭時期,115師四大主力團團長,誰打仗最厲害,發展最好
    三四四旅由紅十五軍團而成,旅長徐海東,下轄六八七團,六八八團。1937年8月22日,從陝西三原出發,東進抗日,開赴山西抗日前線,皖南事變後編入新四軍第三師。 115師在抗日戰爭中作戰勇猛,殲敵無數,手下也是戰將如雲。但是,115師四大主力團長誰打仗更厲害,誰發展最好。今天,筆者就來聊聊115師四大主力團團長。
  •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12個團首任團長分別是誰?誰軍銜最高?
    八路軍最初下轄了三個師、六個旅、十二個團,師長和旅長想必大家要熟悉一些,那你知道這十二個團的首任團長分別是誰,最後誰軍銜最高嗎? 楊得志1911年出生於湖南醴陵,1928年加入紅軍同年入黨,在紅軍時期最高做到紅2師師長,擔任685團團長期間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鬥,後來職務隨著戰功攀升,先後擔任了344旅副旅長及代理旅長、第2縱隊司令員、冀魯豫軍區司令員。
  • 新四軍四師成立時四個旅,旅長一上將一中將一少將,一位成了教師
    重建後的新四軍其中新四軍第四師,是由八路軍第四縱隊整編而來,師長兼政治委員彭雪楓,全師下轄10、11、12、蕭縣獨立旅四個旅,這四個旅長首任旅長分別為劉震、滕海清、譚友林、縱翰民。劉震原名劉幼安,是湖北孝感人,1933年18歲時加入工農紅軍,長徵後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 八路軍359旅首任旅長,長徵中的「鐵屁股」,帶的師劉伯承最放心
    他是八路軍120師359旅的首任旅長,長徵中率領紅十三師作為紅一方面軍全軍後衛,掩護兄弟部隊先後突破敵人多道封鎖線,後掩護整個方面軍渡過湘江,他本人也因此得到「鐵屁股」的美譽。劉伯承元帥曾說他所帶的紅十三師是最放心的,此外毛主席也對他讚譽有加,稱他為「紅軍幹才」。
  • 著名的386旅,歷任旅長都是誰,最後結局如何
    說起386旅,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抗日劇《亮劍》中,抗日戰爭晉西北鐵三角李雲龍、丁偉,孔捷所屬的旅部就是386旅。雖說只是電視劇,但是真的存在386旅,而且旅長就是我們的陳賡將軍。陳賡將軍抗戰時期的八路軍一共有3個師,6個旅,其中386旅的名頭是最響的,當時在旅長陳賡的率領下,下轄的771團和772團在七亙村、神頭嶺、響堂口都給日軍迎頭痛擊,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
  • 張靈甫74師共有三個旅六個團,旅長和團長都是誰?後來是啥結局?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整編師是重慶談判的產物,也是老蔣以裁軍為幌子掩蓋密謀發動內戰的手段。曾號稱國軍五大王牌軍之一的第74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編為整編第74師的,擔任師長的就是後來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兵敗身死的黃埔四期將領張靈甫。
  •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我軍有1人被授上將軍銜,10人授中將,21人授少將
    劉伯承元帥影視劇形象 劉伯承:第十八集團軍129師師長,辛亥革命時期從軍,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相繼參加南昌起義、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
  • 「整編旅」編制出現,造成旅長和師長職銜相同,但屬於唯一的特例
    之前介紹過民國軍隊30年代初「甲種師」的編制,即甲種師轄三旅六團、乙種師轄兩旅四團、丙種師無旅級編制直轄三團,顯而易見,旅是師的下屬單位。不過軍迷對這兩個編制關係容易產生混淆的原因,主要出現在1946年的「整編旅」番號問題上,倒是可以認真捋一捋。
  •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 團長是中將 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
    在長生口、七亙村、神頭嶺、響堂鋪、長樂村、香城固、黃崖底等八路軍軍史上著名的戰鬥中,第386旅給予了侵華日軍以沉重的打擊,美大使館武官卡爾遜來到第386旅考察時,稱讚說「386旅是中國最好的一個旅」,這個評價是相當高的。按照當時的編制,386旅下轄兩個主力團,分別是771團和772團,每個團下轄3個營,一共6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