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太原 | 水西門外與鎮水神獸

2021-02-14 太原道

太原市有幾個地名,既有意思又有聯繫。在現在的新建路上,有一個叫做水西門,另一個叫做水西關。還有一個叫做旱西門,同時也還有一個叫旱西關。這其實是四個地方或者是四條街道,就連太原本地人也會經常搞混。

█ 水西門外

同城的一片地區,水西門距旱西門、水西關距旱西關,一南一北直線距離也就是三裡地,為啥就又有水同時又有旱呢?


█ 1909年美國地質學家張伯林拍攝的旱西門

我們知道,太原城是北方一座古城,明代的太原是九邊重鎮之一,當時的統治者為抵禦北方殘元勢力,圍城修建了城牆,後來的統治者又進行了幾次的修繕擴建,以前的太原城牆大致成正方形,即在現在的建設路—迎澤大街—新建路—北大街上的位置,每面開兩道城門,對稱修建有八座城門樓和四座角樓。這八座城門分別是:東南門名宜春、俗稱大東門,東北門名迎暉,俗稱小東門,西南門名振武、俗稱水西門,西北門名阜成、俗稱旱西門,南東門名承恩、俗稱新南門,南西門名迎澤、俗稱大南門,北東門名拱極、俗稱小北門,北西門名鎮遠、俗稱大北門。

█ 明建太原城

閻錫山時期,軍隊拆除了城牆上的角樓,新建了環繞城牆的碉堡,將部分地段的城牆掏空闢建出大量防禦工事。城牆及城門樓經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遭到嚴重毀壞。1949年共產黨執政後,到了五十年代末城牆與城門先後拆除,後來僅存西北城牆和小北門基座及兩側殘牆。到現在能看到的唯一的城門是復建後的拱極門,也叫小北門。

█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太原西城牆,城牆上的射口清晰可見

█ 小北門

可以看出,太原城門的俗稱挺有意思的,而且也是被廣泛認可的。這個有點像我們的名字,過去每個人除了有正式的大名外,還有一個小名,也叫暱稱。其他六座城門的小名都是依據方向而叫的名字,唯有太原城西的兩個城門沒有按照方向叫大西門和小西門,而是叫做水西門和旱西門。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西南面的城門為振武門,振武門一帶地形低洼,過去汾河水泛濫時,常常由振武門流入城內,這一地帶常常造成水患,所以,老百姓就把振武門叫做水西門。而西北面的阜成門則地勢相對較高,而沒有水患的侵擾,對稱的則被稱為旱西門。再到後來小名就成了正式的名,原來的大名反倒被人們遺忘了。

█ 水西門街老照片,圖中夯土城牆為宋代太原城金肅門,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拓寬水西門街時拆除

此外,過去人們一般說城門外的地方就為關,水西關、旱西關都在城門外,所以就是關了。至今太原市還有大東關、大南關、大北關等地名,現在也演化為地區和街巷名了。以新建路為界,路東為水西門、旱西門,路西則為水西關、旱西關,這麼一說,這四個地方應該就不會搞混了。


█ 水西門街老照片

過去的人們為治水患,除了修堤壩還會修建一些鎮水廟,或者安放鎮水神物,請鎮水神獸等,在太原市的老照片中,有一張拍照於1908年的一個獨角神獸照片,非常顯眼,可以看出這個獨角神獸是鑄鐵的,表面光亮,鑄造工藝很是不錯,它昂首挺胸,獨角螺發,張口遠望,威風凜凜。從照片看,獨角神獸原來應該配有一個高大的底座,可能是底座被汾水衝毀了,於是被後人重新安放在幾塊臨時搭建的石頭上,後面的那顆小樹上乾枯的樹枝和樹影可以看出拍照的大約時間,是在一個冬季的下午,再看神獸的後遠方,基本是一大片平整的田地,再往遠處就是城牆和城門樓了,那個隱約的城門樓應該就是水西門了。可以看出神獸是面向北方,位置大致在城門外正西的一片空地上,應該離汾河不遠了。照片的說明:「1906年水西門外的鎮水神獸,德國建造師拍攝」(太原道註:德國建築師柏石曼1906年來到中國考察古建築,1908年進入山西考察)。

█ 柏石曼拍攝的汾河鎮水神獸

據老人們說,過去水西門這一帶地方雖然有水患,但事物也有他的另一面性,由於地勢低洼能澆上汾河水,水西關一帶都是菜地,周圍的當地人主要靠種菜為生,也還是比較小富。當然,現在的水西門和水西關地區再也不會有水患了,曾經的那個鎮水神獸也不知到了哪裡去了。

 

後來在純陽宮,曾經的山西省博物館,現在也叫山西省藝術博物館內,一進大門的院內,呂天仙祠牌樓前,安放著一尊獨角神獸,對照老照片,就是曾經的水西門外的鎮水神獸。純陽宮內的這尊神獸的胸前鑄有銘文:「大明萬曆三十七年五月吉日造」,鑄造官員:「太原府通判杜宸、陽曲縣知縣梁之垣……等」。通判是在知府下掌管糧運、家田、水利等的六品官員,可知當時的通判是一個叫杜宸的人,知縣是七品官,叫梁之垣,是一名進士,山東蓬萊人,萬曆三十五年來陽曲縣任職,當時的太原城是屬於陽曲縣管轄,是山西的首府首縣,也算比較牛。旁邊立一個小的銘牌:「鐵獨角獸,明萬曆,太原上蘭村」,說明這尊神獸是從太原汾河的上遊的上蘭村徵集來的。或許在這之前的某一年,鎮水神獸從最初的水西門外,後來被人請到了汾河上遊的上蘭村鎮水去了,就落戶在了上蘭村。到了五十年代,又輾轉來到了博物館,現在的這尊鎮水神獸今年剛剛進行了修復保護,原來的前左腿裂紋處已經修復,特別明細之處是增補了殘損的右眼,新增補了口腔內的四顆牙以及舌頭。

█ 遷至純陽宮的鎮水神獸

█ 鎮水神獸上的銘文

萬曆三十七年也就是1609年出生的神獸,至今已經408歲,真是高壽!今天的我們看到這尊神獸,除了幸運也一定會很是感慨,四百多年前的神獸如今成為了一件藝術品,它依然精神飽滿地看著不斷變換的遊人,迎接著各類專業人員和愛好者的研究探索。今後仍將這麼靜靜地臥立在博物館內,繼續默默地見證著太原市新的不斷變化。

█ 以上兩圖轉自太陽翁媼的微博

後來的我,每當路過水西關街道,看著川流不息的車輛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在猜想那個鎮水神獸曾經的位置,猜想最初在它臥立的基座外,或許還有一個精美的亭子或者一座敞門的小廟。

直接點擊以下文字連結,閱讀家在太原系列

家在太原01:太原城,太原人

家在太原02:愛在太原晨起日落每一時

家在太原03:太原的那些老槐樹,傲然風雨憶滄桑

家在太原04:那一碗老太原熗鍋面

家在太原05:太原那些「福壽安康」之地

家在太原06:記憶中的五一路先鋒百貨商店

家在太原07:懷念我的母校——回民小學東西校

家在太原08:太原有條智家巷

家在太原09:半個世紀如雲煙,太原十二中記憶

家在太原10:桃園那幾條巷

家在太原11:桃園一巷的那些事

家在太原12:行走五一路,尋找昔日的記憶

家在太原13:大濮府煤場散記

家在太原14:住在桃園二巷的日子

家在太原15:遠去的鐘樓街副食品市場,近半個世紀的記憶 

家在太原:桃園三巷的記憶

家在太原:傅家巷與傅山

家在太原:桃園四巷憶吃穿

家在太原:桃園路往事

家在太原:豆芽巷往事

家在太原:郭家巷往事

家在太原:那橘紅色的府東街

家在太原:老軍營,相知相處三十載

家在太原:記憶裡的西緝虎營 

家在太原:少年的五一廣場

家在太原:家住桃園三巷

家在太原:迎澤公園的記憶

家在太原:西緝虎營院裡的牽牛花

家在太原:我心中的解放路

家在太原:太原的夏天

家在太原:太原的醋

家在太原:梅山記憶

家在太原:三代人的青年路小學

家在太原:太原七中,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

家在太原:難忘上馬街

家在太原:飲馬河邊

家在太原:記憶中的西華門老街

家在太原:悠悠文廟上官巷

家在太原:楊家堡,都市裡的村莊

家在太原:橋頭街,我永遠的鄉愁

家在太原:家住太原五拐巷

家在太原:記憶中的上馬街

家在太原:徜徉在迎澤大街上

家在太原:太原的秋天

家在太原:坡子街16號的小院情

家在太原:文瀛公園話今昔

家在太原 | 青年路上,那些飄逝的青春

家在太原 | 青年路上的點滴情懷

家在太原 | 記憶中的南海子

家在太原 | 青年路上的青春記憶

家在太原 | 記憶中的南海子

家在太原 | 我與寧化府益源慶之緣

家在太原 | 精營東邊街那個消失的小院

家在太原 | 小五臺,從梵音嫋嫋到書聲朗朗

家在太原 | 雙塔寺街的變遷

家在太原 | 大營盤,海校,師院……一座大院的百年變遷

家在太原 | 張小蘇:文源巷東

家在太原 | 錦繡太原城的花木地名

家在太原 | 大關帝廟往事:廟裡有個小學校

家在太原 | 大關帝廟往事:廟前那條街

家在太原 | 在西緝虎營小院聽奶奶講那過去的故事

家在太原 | 張小蘇:搬家

家在太原 | 五福庵的記憶

家在太原 | 那些漸行漸遠的老村名

家在太原 | 張小蘇:後花園的變遷

家在太原 | 張小蘇:遊園時代,迎澤湖畔無處安放的青春

家在太原 | 消失的湖濱會堂,心中一段美麗的夢

家在太原 | 遠去的水西關

家在太原 | 張小蘇:雜院雜思

家在太原 | 太原地名中的園

家在太原 | 府西街,曾經瓦房滿街

家在太原 | 究竟是新源裡還是新原裡?

家在太原 | 我和北十方院的最後時光

家在太原 | 三條因狹窄而得名的小巷

家在太原 | 散落在太原公園裡的那些記憶

家在太原 | 消失的村莊:富民路18號

家在太原 | 「後小河」與七一禮堂

家在太原 | 死而復生的大二府巷

家在太原 | 我見證的解放路的幾次改造

家在太原 | 細數太原「馬地名」

家在太原 | 說不盡的大關帝廟 

家在太原 | 三代迎澤橋,多少人和事

家在太原 | 太原的老舊書店

家在太原 | 迎澤湖畔少年宮,幾代人的兒時記憶

家在太原 | 細說晉源那些新地名的歷史源流

家在太原 | 太原那些消失的老地名

家在太原 | 「韶九巷」名稱探源

家在太原 | 四拗村——武家莊

家在太原 | 義井村的回聲

家在太原 | 往事如煙典膳所

家在太原 | 尋訪姑姑庵

家在太原 | 冶峪,抹不去的鄉愁

家在太原 | 擁抱梅山

家在太原 | 遙想侯家巷

家在太原 | 程家村,礦機宿舍區的前生今世

家在太原 | 太原的那些老園子

家在太原 | 太原的那些老館子

家在太原 | 姑姑庵六號,我的童年回憶……

家在太原 | 記憶中的寬銀幕

相關焦點

  • 成都被暴雨淋成海,鎮水神獸石犀牛坐不住了!
    (來,子曰帶你乘挖掘機看海)然而他們沒有像前幾年南京武漢內澇時,把矛頭指向不合理的城市排水系統,而是給出了個腦洞大開的處理意見,就是紛紛要求請出我們的鎮水神獸——石犀牛!這鎮水神獸何許來也?根據史料《蜀王本紀》記載:"江水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南下;二在淵中,在厭水精,因曰犀牛裡。"翻譯:長江水造成的危害巨大,蜀郡太守李冰雕刻五頭石犀:兩個放在府中;一個在市南下;二個放在深水中,鎮壓水妖。古代蜀地(今四川)非澇即旱,有「澤國」、「赤盆」之稱。四川人民世世代代同洪水作鬥爭。
  • 成都發現鎮水神獸,1973年挖出失敗,2013年終挖出,它的真面目是
    但是專家們推測這很有可能是一個鎮壓洪澇災害的神獸。  當時專家與施工方協調,希望將石獸整體挖出來,卻遭到了對方的拒絕。施工方表示石獸埋得太深,重量也應該達到噸位以上,超過了現場所有吊車的起重範圍,將它整體挖出來難上加難,很不現實。而在經過考慮後,專家決定暫不對文物進行開挖,而為了保護文物,考古隊還撤出,讓工程隊將六層高電信大樓蓋了起來。
  • 「藏玉臻品」鎮水神獸,把件,新疆和田青玉籽料,邀您共賞
    創作上,作者對神獸的刻畫沿用傳統形象,神獸身形魁梧,大腿肥碩有力,尖爪鋒利,突出動感,刀工利落,弧度過度自然流暢。細觀神獸面部,雙目圓睜,神態威嚴,鼻孔微張,頗有氣勢,方口獠牙,仿若低吼,怒髮衝冠,霸氣十足,形神兼備。
  • 再觀成都博物館「鎮館之寶」,說說古人為何用石犀「鎮水」!
    而當時,距石犀出土不過半年,網絡上的「好事者」將兩樁事件綁在一起,「鎮水神獸被挖引發大水」的不實之言在網絡上不脛而走,甚至引起不小的轟動,無數人開始呼籲把石犀再放回去。當然,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沒有絲毫的依據,可另外一說,古代神話傳說中,龍才是水性神獸,可為何古人卻造石犀作為鎮水神獸呢?
  • 太原的水是山西的母親河汾河,山環水抱晉之源,為城市增加了靈氣
    古人認為山環水抱的形勢為佳。山水為城市增添了靈氣。太原發展初期正是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起步的。太原的水自然是山西母親河汾河,山則是連綿起伏的呂梁山支脈,太原人統稱這一帶山地為西山。綿延而過的李爾晉山地區,在北宋初年的古晉陽城的推動下,出現過許多歷史活劇,山溝裡至今千百年來保存著三鎮人士的精神寄託和宗教虔敬地,天龍山,龍山,泰山,蒙山,田翁山都是西山範圍內著名的人文景觀山,進士的後山是山中的天龍山和龍山,天龍山的興盛可追溯到北朝的勸神丸,顧桓成東魏大丞相後,常駐太原,效仿北魏統治者大興佛教,西山天龍山,龍山,泰山依次建寺,他的兒子貓一建北齊
  • 家在太原 | 細說晉源那些新地名的歷史源流
    █ 明太原縣城南門遺址,攝於2014年龍天廟會望翠路得名於古太原縣城的西門——望翠門。「望翠」曾為西城門外的匾額,意為從這裡可以望到峰巒疊翠的西山。現在的望翠路是指古太原縣城西城牆外的南北向道路。█ 明太原縣城西門奉宣街得名於古太原縣城的北門——奉宣門。「奉宣」曾為北城門外的匾額,由於明清時太原府城和北京城都在太原縣城的北面,上級下發的命令一般都是在北門宣布,所以此門命名為奉宣門。
  • 家在太原 | 老豆腐與高跟鞋
    太原的「老豆腐」之所以與其他地方不同,那是因為除了豆腐本身外,還有自己最獨特的地方——粉湯。這種粉湯其實是「老豆腐」的澆頭,其講究也都在這澆頭上。這種粉湯是用粉面勾芡而成的,色深而味重,裡面煮有粉條、黃豆瓣、海帶絲、黃花菜,還有的放有腐竹、豆芽菜等。在白白的「老豆腐」上為什麼要再澆上這種粉湯呢?這一點,有很多回憶「老太原」美食的作者們都忽略了。
  • 攻略|《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之水の神獸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Switch裡的遊戲神作,強推遊戲之一,任小堂給大家持續做一個攻略梳理,今天是水の神獣 ヴァルッタ(水之神獸)。1、2、3せの我們先前往水之神獸挑戰的前置主線任務。帶著佐拉之王的裝備,就去與水之神獸正面交鋒吧。我們可以按照地圖上的標示來到宮殿外和佐拉老者【ムズリ/Muzu】對話,前往雷獸山 【PLOYMUS MOUNTAIN / 雷獣山】,這時候需要收集20支閃電箭。收集閃電箭的方法有兩種:第一:挑戰雷獸山上有一隻半人馬型怪物,打敗它獲得閃電箭還有一套裝備。
  • 家在太原 | 我住過的饅頭巷4號院
    家在太原07:懷念我的母校——回民小學東西校家在太原08:太原有條智家巷家在太原09:半個世紀如雲煙,太原十二中記憶家在太原10:桃園那幾條巷家在太原11:桃園一巷的那些事家在太原12:行走五一路,尋找昔日的記憶家在太原13:大濮府煤場散記家在太原14:住在桃園二巷的日子家在太原
  • 晉源:晉水之源,三晉之源,浴火重生鳳凰城
    所以,當時太原府和太原縣並存,類似於現在既有大同市又有大同縣,既有長治市又有長治縣。今天的老城區,被稱為太原府城,今天的晉源鎮,則被稱為太原縣城。明太原縣城也就是今天晉源鎮的核心區域,南街村、北街村、東街村,成為明太原縣城與晉源鎮共同的家園。民國時期,沿用了1200餘年的太原府撤銷,繼而產生了太原市這一新的行政建置名稱,而太原縣,後來改名為晉源縣,意即晉水之源。
  • 家在太原 | 孫琨:夢中的起鳳街
    明朝擴建太原城後,城池向東擴展,隨著考生的增多,需要一個固定的考場,山西的貢院選擇了這個城市的東南。隨著貢院的建設,帶著山西士子「十年寒窗人未知,一朝聞名天下揚」美好願望命名的起鳳街由此誕生。《萬曆太原府志》載:「貢院府東南,城隅。按《舊志》:『周圍二百一十三步,地為畝四十七有奇。』正統十年建,在迎澤門東、承恩門西,面城背水,形勢崇高。祖宗時,科舉無定年,場屋無定所,應舉人數不多,姑借公署為之。
  • 家在太原 | 印象·南市街61號
    61號前院居住著8戶人家,他們是:老宋家、三貨家、王聚寶家、楊老三、楊老四和老曹家,樓上住著劉朝東家和上海家。 進院左手高臺上的一間小屋就住著老宋,老宋,河北人士,單身,老婆在老家,過著牛郎織女的日子。老宋是個賣肉的售貨員,在當時很是吃香。在每人每月供應3兩食用油的年代,人們都想找老宋賣點肥膘肉,肚裡邊增加點油水。
  • 西門街小記
    而當地民間在請聖或祭祀祖先時,將西門街稱作昇平鄉西門裡,將其與西門外相對。清代之後的百餘年裡,西門街的行政建置和歸屬比宋代以來的一千多年都要頻繁。民國十九年(1930),仙居縣下設區(鎮),西門街屬於城西鎮;民國三十六年(1947),仙居城東、城西兩鎮合併稱安洲鎮,西門街屬安洲鎮。解放初,仙居城區分城東、城西兩鎮。其中,城西鎮下分八村,西門街包含西六村和西七村一部分。
  • 上古神話掌控水的七隻最強神獸!白澤僅排第五,第一名毫無爭議!
    說完了「控火神獸」,這期咱們來聊聊「水系」神獸。話不多說,安排!七、夫諸夫諸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長著四隻角的鹿,看起來溫柔恬靜,喜歡到處嬉戲。每逢夫諸出現就會給人類帶來恐怖的水災。所以在古代時期,人們視夫諸為水災的兆星。
  • 家在太原 | 孫琨:遠去的橋頭街
    橋頭街中段與海子邊交匯的地段,即宋太原城「朝曦門」外護城河橋的故址。橋頭街之名正源出於此。明代,為防禦元朝的殘餘勢力,太原成為「九邊重鎮」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的三兒子朱棡為晉王。在公元1376年,晉王的嶽父謝成來到太原,將宋代太原城開始向東、南、北三方面擴建。橋頭街也隨著擴建,向東延伸到現在的位置。明代擴建太原城,擴建的部分主要用於晉王府的建設。
  •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圖文攻略——主線-水神獸
    主線-水神獸 千辛萬苦走到卓拉領地 來到達爾布爾橋,會遇到卓拉王子,他告訴我們因為現在下雨,無法攀爬,只能跑到卓拉領地,並且給予我們一些防雷的藥。
  •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 水之神獸任務打法解析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遊戲中有個水之神獸任務,不少玩家在這個任務卡關了,這裡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水之神獸任務打法解析,快來看看吧。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水之神獸任務怎麼的?第一個主線神獸選的就是水,到了左拉族村子讓我去撿20發雷箭,那就去吧。
  • 江口水鎮在哪個位置,價格怎麼樣
    江口水鎮在哪個位置,價格怎麼樣 來源:吉屋網   發布時間:2020-12-03
  • 大冬天,於家14號樓外水譁譁流,啥情況?
    1月6日,市民郭先生向本報「新聞眼」欄目反映,於家14號樓外流水十幾天,路面積水嚴重。在14號樓外的一處角落,記者看到,清澈的水從牆體、地下不斷向外湧出,因為溫度較低,有些地方已經結冰。「這水就這麼往外流,多可惜啊。」居住在14號樓的呂女士說,發現這裡有水流出,她用了3天時間將路面的地磚掀開,用下面的沙土在旁邊堆了一座「堤壩」,攔住水流,使其向一個方向流淌。
  • 家在太原 | 老街舊話之一:督軍街、小濮府與柳巷
    她奶奶想了想說:「李先生是北門外的。」我說:「對呀!」我父親祖籍是陽曲,在太原城北。當年陽曲縣的縣治就在太原城裡,我見過某些上世紀前半葉的山西省地圖,太原這個小圓圈上有的竟然只標陽曲,而沒有太原。比現在牛多了!城裡人對陽曲,也沒有如今這樣「見外」,郭家祖籍在大南關,說:「李先生是北門外的。」很自然。我們在會錦店租住的房子很好,裡外兩進四合院,住戶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