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再不管孩子,孩子就忘記你了

2021-01-10 幸福的麻辣燙

和女兒聊天時,我問她們在大學裡談論各自的父母嗎?女兒說「同學們都只談媽媽,沒有人談論爸爸;除了我,我談論媽媽,也說了爸爸做飯特別好吃。」看來,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位不僅普遍存在,而且情況很嚴重。

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真的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你付出多少,就會從孩子那裡得到多少。大部分家庭都是媽媽帶孩子,所以媽媽的言行舉止,喜怒哀樂,孩子全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無論媽媽給孩子帶來的是愉快的體驗,還是傷心的感受,媽媽至少在孩子心裡有一席之地。

大部分家庭中,爸爸就好似一個房客,白天不著家,晚上回家吃飯睡覺,跟孩子毫無互動。即便有互動,要麼不痛不癢,要麼暴風驟雨。

不僅如此,大部分爸爸把養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了媽媽。很多爸爸經常會說:「我負責賺錢養家,孩子交給老婆管。」好似,錢可以解決所有親子問題。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雖然角色不同,但是各有各的重要性。在家庭當中,媽媽代表溫度,爸爸代表高度。通俗地說,媽媽負責孩子的生活,爸爸負責孩子的學業和成長。

有研究發現,爸爸的缺位會導致孩子的學業問題、成癮問題。所以,爸爸們千萬要重視自己的角色和重要性,再忙也要回歸家庭,回歸到孩子的身邊。

《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講述了忙碌爸爸也可以通過各自獨特的方式陪伴孩子,給與孩子成長的滋養。如果爸爸們再不關注、關心你的孩子,孩子回饋你的就是不讓你出現在他們生活的每個片段,別讓悔恨不已成為你心頭的痛。

給爸爸們留一個家庭作業:請你給孩子寫出10條優點,做出精美的卡片,有條件的當面分享給孩子聽,沒條件見面的通過電話讀給孩子聽。讓孩子感受到他(她)在爸爸的眼中、心中是多麼的重要和美好!

相關焦點

  • 你是不是個好爸爸,別再自己吹,看看孩子一目了然
    其實,你在孩子面前的表現,我們不需要聽家長說,或者看他們做,我們只要看看孩子和你的關係就能一目了然,想懶也懶不掉。這拿這對父子來說吧。爸爸自覺自己挺會教育孩子,可孩子分明在他面前表現得很拘謹。這說明,我們這個孩子平時和爸爸的關係挺緊張,要不就是爸爸太兇、太嚴厲,要不就是爸爸平時和孩子接觸的比較少,讓孩子單獨和爸爸在一起時有點生疏感和緊張感。總之,從這個兒子的身上,我感覺,這個爸爸的「好」也就是自我感覺的不錯而已,可對於孩子來說,他可能連「及格」都達不到。那麼什麼樣的爸爸才算做是「好爸爸」呢?
  • 我的孩子需要一個爸爸,我該怎麼辦?
    走出民政局大門,我和張明算是真的一別兩寬,此生再無情緣可敘了,只是還有個6歲的女兒,跟我了,但和他爸爸血緣上的牽扯誰也沒辦法斬斷。經歷了十年你死我活的感情糾葛,我們曾經相愛相親,也曾經相互改造,但後半程基本是同床異夢了。
  • 孩子出不出色,80%的決定權在爸爸手裡!
    在被問到「心情不好時,誰最能理解、安慰你」時,僅有10.0%的少年兒童選擇了父親;在被問到「空閒時間,你和誰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時,僅有6.9%的人選擇了父親;在被問到「誰最尊重你,讓你感到很自信」時,僅有15.5%的人選擇了父親;
  • 媽媽,你為啥總去爸爸房間?遇上睡覺淺的孩子,爸爸不厚道地笑了
    有一個朋友的孩子三歲了,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舒適的睡覺環境,夫妻之間分房睡了,因為爸爸總是打呼嚕,並且一打呼嚕孩子就醒,為了孩子能醒個安穩覺,兩人只好分房睡。當爸爸可以在家休息的時候,晚上想要同房,媽媽好不容易等到孩子睡著,幾次想出房間,都會把孩子吵醒,只好回來再陪孩子,等孩子真的睡著後,她才躡手躡腳走出去,然後輕輕地關上門,去了另一個房間。
  • 即使你再喜歡孩子,也不要這樣去逗孩子
    「吃飯的時候拿著筷子沾點酒讓孩子去舔;抽菸人喜歡讓那個孩子拿著煙放在嘴裡;有了弟弟妹妹,你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不要你了;來,親我一口,我給你糖果吃」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吧,反正我的身邊就出現過。第三:開玩笑說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中國式」逗孩子好像每個時代都會出現,記得我六七歲的時候,別人就總是說:「明天你爸爸媽媽給你要個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小孩子嘛總是想啥說說啥,我就對人家說:「他們要是生弟弟妹妹,我就把他們從房上摔下來!」
  • 爸爸狂誇別人家孩子,13歲男孩離家出走!這4句話,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正如馬克思所說: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因為,不管父母的初衷,看起來多麼合理,有些教導的言辭,在孩子身上,只會適得其反。尤其,以下四句話,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說出口!1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近日,南京六合區,一個男孩因考試成績不佳,遭到了父親的責備。像大多數中國爸爸們一樣,這位父親口中,也有一位「別人家的孩子」。
  • 孩子跌落爸爸的電動車,哭著追趕爸爸,結果卻被家長一腳踹倒
    都說父母是最愛孩子的人,但往往這份愛其實並不無私,反而孩子對父母的愛才是最真實的,不管家長如何對待他們,孩子們對父母永遠都是心懷感激。 01孩子不小心跌落爸爸的電動車,在後面哭著追趕爸爸 有這麼一條視頻在網上火了起來,視頻中是一個家長騎著電動車帶著孩子,而外面正在下著雨,家長和孩子都身著雨衣。 家長騎電動車帶著孩子到了一個路口等紅綠燈,然而就在家長剛起步的時候,孩子卻摔倒了,但家長並沒有發現,還繼續往前一直開著。
  • 中國的孩子們,牢牢記住這段歷史,永遠也不要忘記
    南京啊,南京,我怎麼能夠忘記你。在南京,有一個印象很深很深。有一天,爸爸帶我到下關江邊去。車上只有我們兩個人。他的臉色陰沉沉的,不說一句話,完全和平時不是一個樣子,使我感到有些害怕。爸爸卻指著桅杆上隨風飄揚,毒蜘蛛似的太陽旗告訴我:「你看,這是日本海軍旗,是一隻日本軍艦,大模大樣停在這裡,把大炮對著我們的首都,千萬不要忘記了。」聽了爸爸的話,我立刻從高興變成憎恨,一下子恨起這艘軍艦了。
  • 如果孩子對你說,錢是爸爸掙的,你什麼都不幹,怎麼回答孩子
    不知道孩子家裡長輩教的看著身邊的孩子,在想如果哪天孩子也這麼問我,我應該怎麼回答?其實5.6的孩子雖然已經有了意識,但也在於誰對他好的範圍裡,他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到誰做的最多,那畢定是在家裡照顧他那個人做的最多:陪他睡覺,給他泡奶,帶他上幼兒園,給他做飯,陪他玩,教他擦屁股,更多的是親近和依賴媽媽。
  • 孩子哭鬧不睡,媽媽生氣朝爸爸扔鞋,評論區瞬間留有1000條理解
    哄娃睡覺不成功,生氣將鞋踢進爸爸碗裡刷到視頻,一個哄著寶寶睡覺的媽媽,可是孩子一直哭鬧不止,不管媽媽怎麼哄,他也不肯睡覺。媽媽背後的餐桌上是還沒有收拾的碗筷,而爸爸坐在一旁看電視。每天兜兜轉轉,好不容易哄娃睡著了,抽身趕緊做家務,可是事情還沒做完,孩子又哭了,換尿不溼、餵奶、逗娃,繼續圍著孩子轉,只要你細心一點,你會發現當你要聯繫一個寶媽的時候,她的手機永遠聯繫不上,不是靜音聽不到,就是被孩子纏著沒辦法接,寶媽回你信息的時間很可能是幾個小時後、或者是第二天了,這都是常事。
  • 「爸爸不愛吃給你吧」,父母無私的愛,到頭來帶給孩子的卻是傷害
    天下有一種愛叫「爸爸不喜歡吃」「媽媽不喜歡吃」。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小時候還天真的以為可能爸爸媽媽真的是不愛吃,所以自己就理所當然的都吃掉。可是直到長大之後才知道,原來那都是父母善意的謊言,是父母對孩子的無私的愛。但是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愛真的好嗎?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個乖巧聽話的孩子終於被父母逼瘋!
    可是有的父母為了自己所謂的面子不斷的逼迫孩子,並且一錯再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的鐘國衍原本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他從不會跟父母頂嘴,他很愛自己的媽媽,為了達到父母的目標,他一直都很認真努力。可是這樣一個懂事的孩子卻總是被父母各種嫌棄、打罵和不理解,最終,在父母的逼迫下,孩子的精神崩潰了!
  • 孩子,你應該知道尖兵之歌
    >無人再因染鼠疫隔離。      孩子----你是不幸的,從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沒見過爸爸的樣子;你生在鐵路尖兵家裡,>不會忘記你的爸爸,也不會忘記他沒見過的你!有機會陪著媽媽,暑假坐火車到拉薩去,一路向爸爸傾訴別緒……孩子----相信你會健康地成長,相信你會更早地獨立,
  • 高粱|生個孩子叫爸爸(短篇小說)
    等到這孩子呀呀學語了,村裡的婦女們見了,就都要靠上前,逗逗那孩子。張躍強媳婦說:這孩子靈光著呢,會叫爸爸了。大家就讓孩子叫。孩子奶聲奶氣地叫:爸爸,爸爸。婦女們就驚呼:聽聽,你們都聽聽,這「爸爸」聽著就好聽,聽著就感覺自個不一樣了,哪象叫個「爹」的,聽著就土,聽著就叫人矮下去。那媳婦聽了,就一臉得意,搖著孩子的小手說:「爸爸就一個,哪有不管男的女的都亂叫的?
  • 「你該聽媽媽\爸爸的!」父母的育兒觀念不一致,受傷的會是孩子
    平時,這位媽媽會給孩子立規定,讓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但丈夫看著女兒在打掃衛生時,忍不住在女兒面前抱怨:"你媽媽整天就知道叫你幹活,你才多大?來,爸爸幫你做。"妻子很生氣,丈夫不以為然地對妻子說:"女兒才多大,你就讓她做這麼多事情,你真的是愛女兒嗎?"
  • 5歲孩子最後的生日願望:希望爸爸早點死,你可知他經歷了什麼?
    01憤怒的父親只可能被自家孩子嫌棄曾看過一個案例:軍軍再過四五天就要過5歲的生日了,所以他在這之前就常常向爸爸媽媽許願說有一天像往常一樣他和自己的爸爸說:「爸爸,我看班級上其他的同學都有限量版的賽車模型我也想要。今年我想要的生日禮物就是這個,你能不能滿足我嗎?」軍軍以為自己說出這樣話之後,爸爸一定會滿口答應,沒想到當時爸爸卻說了這樣一句話:「你看我們家現在都這個樣子了,你是不是太不懂事了?
  • 一位爸爸的心得感悟:學會向孩子示弱
    爸爸:」淘淘,爸爸也沒錢。「孩子:「那怎麼辦呢?」爸爸:「要不,過段時間,等我們存夠了錢,你再給我買電動車,我再給你買玩具車,怎麼樣?」淘淘笑了:「好吧,爸爸!」這個小故事中,面對淘淘要買玩具,爸爸並沒有很直接地拒絕,而是通過爸爸示弱的方式,這樣不僅避免了孩子因為被拒絕,撒嬌甚至又哭又鬧的情況發生,還告訴孩子,爸爸不是萬能的,也有爸爸辦不到的事,有些事情必須靠你自己去做,不能總依靠爸爸。
  • 中國版摔跤吧爸爸,有多少孩子輸在了父母上
    有多少爸爸自己只顧在家裡和朋友喝酒玩樂,缺忘記照顧這樣喝酒的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少爸爸媽媽自己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卻要求孩子必須要這樣,必須要那樣。沒有孩子天生就是一個優等生,孩子生下來的一言一行,性格特點,行為方式,為人處世都在父母以及家庭的影響下慢慢形成的。孩子就是一顆幼苗,你要不斷地培育他,引導他,才能讓他茁壯成長。如果只是放任孩子去自由生長,能保證他有一天不長歪嗎?
  • 孩子被誰帶大智商有差異,美國研究表明: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都說「爸爸帶娃,活著就好」,但真相其實是「爸爸帶娃,娃娃更好」。雖然在在大多數人眼裡,粗獷隨性的爸爸,帶起孩子也如同他們的性格一樣,十分的粗心和大大咧咧。但其實,被爸爸帶大的孩子,在各方面來說,都要更加的優秀一些。
  • 爸爸帶娃越多,孩子越聰明,嬰兒與爸爸玩猜杯子遊戲現超強記憶力
    近日,國外一視頻中的爸爸用三個杯子倒扣在地上,只有其中一個杯子下有小球,不管爸爸怎麼變換位置,米奇總是能很快猜對有小球的杯子,展現了驚人的記憶力和運動技巧。米奇的爸爸解釋說:「視頻是我第一次和他一起玩這個遊戲,我對他的準確性感到驚訝,於是決定錄下這段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