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傳情,以畫達意。
中國自古以來的畫作都展現了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其描繪的山水或者人物風俗都向我們展現了時代特有的風土人情。然而說起名畫,映入大家腦海的是不是北宋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我國國寶級的畫作,其展現了北宋當時繁榮的經濟狀況,是北宋歷史的現實寫照。有名的畫作當然不止這麼一幅,有一幅畫作比《清明上河圖》還歷史悠久,但是不像《清明上河圖》那麼幸運能夠收存於中國本土,這幅畫就是流浪大不列顛的《女史箴圖》。
有名的畫作當然不止這麼一幅,有一幅畫作比《清明上河圖》還歷史悠久,但是不像《清明上河圖》那麼幸運能夠收存於中國本土,這幅畫就是流浪大不列顛的《女史箴圖》。
歷史悠久,價值巨大
《女史箴圖》是東晉顧愷之根據張華《女史篇》而描繪的一幅插畫性的畫作。魏晉時期畫家們更多開始注重對人物的描繪,而女性這一群體的引起了廣泛關注。在種種歷史原因的催生下,《女史箴圖》就這樣誕生了。
《女史箴圖》其描繪的內容主要是貴族婦女的日常生活,塑造了不同的婦女形象也生動再現了當時婦女的平常生活,同時又將婦女應該遵守道德禮法蘊含其中,是一幅觀賞性和教育性都很高的畫作,是當之無愧的「畫作瑰寶」。
不幸流浪他國
這副珍貴的《女史箴圖》幾經易手,從隋朝至明朝《女史箴圖》分別被梁內府、弘文館、賈似道、張孝思收藏。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對《女史箴圖》十分的喜愛,便將其收藏起來。
但是歷史上《女史箴圖》的真跡如今已經下落不明。而其有兩個摹本分別是唐本和南宋本,但是這兩個版本具有差異,南宋本地技法還不夠精湛,所以唐本的價值更高。而唐本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入京時,被英軍第一孟加拉騎兵團的克勞倫斯·K.詹森上尉偷走。
在1902年克勞倫斯·K.詹森回到英國倫敦後將《女史箴圖》的唐本賣給了大英博物館的管理員。至此,《女史箴圖》唐本就流落他鄉,在大英博物館展出。
原有機會回國,現外派專家保護
《女史箴圖》雖說被大英博物館收藏,但是曾經它也有回到中國的機會。在1942年,日軍攻打緬甸,駐紮在緬甸的英軍被日軍圍困,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領命率領一個團前去支援英軍,在短短兩天內擊退日軍成功幫助英軍解圍。而英國方面為了感謝中國伸出援助之手,決定讓中國在《女史箴圖》和一走潛水艇中選擇一樣由英國送出。
但是因為當時的時局原因,中國方面選擇了潛水艇,《女史箴圖》最終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從這次事件中就有人推測,女史箴圖的價值不低於一艘潛艇,換成人民幣,至少也是10個億。但是《女史箴圖》並沒有得到最好的保護,大英博物館因為專業知識的欠缺,對《女史箴圖》的裝裱用錯了方法,過去多年《女史箴圖》開始褪色,大英博物館無奈只能請求中國方面外派專家前往英國對《女史箴圖》進行修復,中國派出邱錦仙專家和她的兩位助手赴英修復《女史箴圖》。
小結
《女史箴圖》是中國古代畫作史上的的燦爛篇章,對於《女史箴圖》不能回到祖國我們都深表惋惜。但是我們依然要去了解其背後表達的意義以及展現的時代風情,這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了解過去歷史的機會。我們也期待著在未來的某一天,唐本的《女史箴圖》能夠再次踏入祖國大地,在祖國的大地上繼續向後人講訴它那個時代所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