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經是桌球國手,退役後闖蕩世界。自稱身上標籤多多,三年帶出奧運選手,成了全美最貴桌球教練;在哈佛、耶魯、麻省理工、普林斯頓多家名校當客聘教練,很牛氣地讓這些學霸罰站,但學生們偏偏都喜歡來上這位「中國女人」的課……
她,就是童飛鳴。
打著桌球闖蕩世界童飛鳴今年52歲,溫州平陽人,如今和家人住在美國。和記者採訪時,童飛鳴說著一口地道杭州話。
「我是7歲來的杭州,當時大伯伯在杭州工作,我就到武林橋小學(現長江實驗學校)讀書、打桌球。後來就在桌球這條路上越走越遠,進省隊、當國手,退役後去世界各地闖蕩。」
第一站去的是瑞典,待了兩三年;除了自己打球,還四處教球;1993年,受室友陳靜(漢城奧運會女單冠軍)相邀去了中國臺灣地區,在那裡結識了自己的丈夫。
給童飛鳴留下深深烙印的是12年的英國行。起因是拿了全獎去倫敦大學讀書,但因為她的到來,學校專門成立了桌球校隊。結果童飛鳴在學校裡一人承擔三個角色,既是學生,還是校隊教練和學校管理人員,帶著隊伍年年拿英國大學生運動會桌球比賽的個人和團體冠軍。
「我說英文現在還是一口『倫敦腔』,在英國期間還和當地最大的慈善機構Green house 組織了倫敦9000多個孩子參加桌球運動。」
八年前,童飛鳴和家人去了美國紐約,在長島的大頸公立學校裡當體育老師,而業餘時間當教練教桌球。「剛來那會兒,帶了三個10歲小男孩訓練,三年後他們入選了巴西奧運會美國隊陣容,所以我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了。」
給名校學霸上課,第一堂就來個「下馬威」幾年前,哈佛、耶魯、麻省理工、普林斯頓幾所大學競相聘請了童飛鳴當客座教練,上桌球項目選修課。第一次去耶魯大學上課,她就給那些學霸們來了個下馬威。
美國大學裡沒有專門的桌球房,桌球選修課是在學校綜合性體育館裡上的。上課前,得先把球桌、球網、擋板等器材拿出來擺好,「當時來上課的有10多位學生,大家做事懶懶散散,我就讓他們面壁思過,足足罰站了三小時。」後來,有學生發email向校長投訴。我就霸氣地找來了學校投資人,當面告訴他們,我每次來上課,路上來回得花上四小時,並不是為了來混薪水的。」
這之後,這幫學生從零基礎開始,桌球學得很認真。而隨著相互的了解,大家也越來越喜歡這位會開玩笑、上課幽默的「中國女人」,「我給他們都發郵件,問他們究竟是想學『怎麼玩』還是『怎麼贏』?不同目標,不同打法。」
慢慢的,來上課的學生從原來的十多個增加到了150多個,學校原來有12張球桌,看到排隊練習的隊伍越來越長,童飛鳴自掏腰包買了十多張球桌贈送給了學校,「後來每到周末,他們也會自己組織,相互間打比賽。」
國球推廣的代言人作為國球,中國桌球愛好者眾多。在美國,喜歡打桌球的人群同樣很多。
「比爾·蓋茨就是個超級桌球迷,自己喜歡打,奧運會比賽也都會去看,比爾·蓋茨基金會正在關注桌球使青少年減少犯罪和讓老年人更加健康的研究。美國很多大公司裡都有桌球桌,這次疫情期間,桌球臺一直缺貨根本買不到。」
這麼多愛好者,缺的就是教練,童飛鳴說自己屬於最貴的那一檔。這裡沒有像國內少體校或是省體工隊之類的機構,所以如果孩子有天賦想好好學球、打出名堂,家長就得有長期請教練教的經濟實力。
多年前,國內拍過《北京人在紐約》之類的電視劇,童飛鳴坦言自己是溫州人在紐約,但因為是有了一定積累才過來了,所以少了像這些年輕人一樣的辛苦。
也許是溫州人血液裡自帶的經商意識,在國內有和法國人合作的公司,在美國做了些金融、實業、體育營銷市場方面的投資也賺了點錢,經濟方面童飛鳴不是富翁,但也富足。現在打球、教球對於她來說,不是為了生存,而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看到喜歡打球、有天賦、家中經濟條件並不好的孩子,童飛鳴不僅不收教練費,還贊助機票和參賽費用;有時,臉書等一些公司跟她聯繫,請她去給員工們教教球;有時,她會和一些慈善機構合作做公益,給高中以下的孩子們上上課……這些年,童飛鳴自己的訓練也沒有停下來,50多歲的年齡,30多歲的體能。2018年參加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第19屆桌球元老錦標賽,還獲得了女單和女雙的雙冠王。
「雖然我過去拿了不少成績,但美國人更在意的是你現在有多棒。我能在這場八九千人、300多張球檯的大型比賽中,憑實力站在世界之巔,對於這項運動的推廣肯定很有幫助。而我現在一直在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一技之長,讓更多外國人認識我們的國球,了解打桌球的中國人,這也是我們的『軟實力』。(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桌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