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3月28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桌球很小,但在馬來西亞,有一個新村,卻因小小的桌球,取得大大的成就,村內一所華文小學更因桌球而受寵,成為大馬國家體育理事會和吉打州體育理事會重點支持,長年關注的華小。
1990年代至2000年左右,大馬國家桌球手,多數來自這所華小──巴東倫武新村的馬華學校。
黃淑琴2010年共運會奪銅
在巴東倫武新村「誕生」的桌球國手,有黃淑琴、方錦山、方錦長、曾蓮芳、林依雯、溫寶琴、劉婉霞等等。這些,都是馬來西亞乒壇響噹噹的名字。
當中最出色的當屬黃淑琴,她在2010年印度新德裡大英國協運動會,為國家隊取下關鍵2分,擊敗英國隊,協助大馬桌球隊奪下女團體賽銅牌;這也是大馬桌球隊歷史性的第一枚銅牌。黃淑琴就來自巴東倫武新村的馬華學校。
也因為有這樣多桌球好手來自這一新村,國家體育理事會和吉州體育理事會為馬華學校帶來好消息:2006年興建一所桌球訓練中心,為教練打造更理想的空間以訓練更多球員,好讓桌球運動可以茁壯成長,可以繼續代表國家出賽,爭取更高榮譽。
教練高榮光 屢出高徒
這個故事有個關鍵人物,高榮光。他就是巴東倫武新村,也是馬華學校的「寶」。
在馬華學校任職的高榮光(58歲),本身就是桌球教練,自1980年開始訓練校隊,原只因興趣教球,交出成績卻相當驚人,手下球員一飛沖天,一個個從區賽、州賽一路打到全國賽場,更先後成為國家桌球選手。
他本來就異常熱愛桌球運動,從小就在桌球桌上練身手,長大後到處參賽,經常拿獎。
機緣成熟後,他才有機會接受培訓,成為合格桌球教練,從此在教練崗位上屢創佳績,年復一年打造桌球國手,成為馬來西亞國內非常傑出桌球教練之一。
坐望這一生的成就,他就一句感言;「此生已無遺憾了!」
黃淑琴輝煌表現的剪報,被高榮光在布告欄,讓學生們效仿她的精神。(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58歲依然精力充沛
與高榮光交談,說起桌球運動或聊起有關桌球的點滴時,他就眼神發亮,即使現已58歲,依然精力充沛,仍在持續自己最喜愛的工作。
高榮光說,可以長久呆在桌球圈子,是因為所付出辛勞都看到回報,每見學生獲得傑出成績,他心裡都會感到開心和自豪。
「當學生拿到獎項,無論冠軍、亞軍或季軍,都不會忘記向我道謝,這樣的知恩圖報精神,也讓我感動,這也成為我最大的推動力。」
高榮光也開心看到馬華學校出產這樣多的桌球國手,他們的傑出表現,獲得國家體育理事會開始注意到吉中巴東倫武這個小新村,同時也提高了這裡的聲譽。
經年累月苦練
高榮光說,桌球運動除了天賦和天分,也要付出心血去苦練,遇到好球員也要長時間陪伴他們訓練,才有可能練出好成績來。
「成為國手,首要條件是對桌球運動有興趣,且要熱愛,唯有熱愛這項運動,才會特別努力的練習,練習過程中不論遇上什麼問題,都會設法化解。」
他說,從1990年代一直邁入2000年,巴東倫武的小孩都是一個星期7天,每天到馬華學校課室打桌球,無論早上或下午,都有小孩在這裡打桌球。
高榮光指出,這些年會出現這樣多桌球好手,是日日練、天天練的成績;「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不是一朝一夕可成就的事,不是隨心打球就可以幸運拿到冠軍寶座的。」
「我想說,以前小孩們都沒有所謂的智慧型手機,當時也沒有很多娛樂可以玩,所以新村的小孩子都是會花很多時間在他們喜歡的球類上。現在的小孩子都被許多電子產品所吸引,還有現在的小孩子也要去很多補習課或其他課程,導致他們無法抽出時間來打桌球、練桌球了。」
借用課室打桌球
回想90年代,馬華學校根本沒有桌球室,校方只是允許學生借用2間課室打桌球,當時也只有4張桌球桌,學生卻已玩得忘我。
高榮光說,學校假期間,學生甚至可以從早上到晚上,一直留在課室打桌球。一些比較傑出的學生,會在各項比賽中摘下冠軍杯,過後代表瓜拉姆拉縣去區賽,再代表吉州體會理事會去全國賽,都會交出傑出的成績。
「當其他學生們看到球友們都拿冠軍回來,就會激發大家更積極投入桌球運動,大家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代表國家出賽。」
高榮光非常感謝學生們的用心和努力,讓桌球運動發揚光大,甚至把巴東侖武這個新村的名氣,帶到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
各方全力支持
馬華學校校長黃振豐說;「這是不容置疑的成績,這裡確是桌球運動的搖籃,這裡培育了許多桌球好手。」
他說,該校董家協和校方一定會百分百支持這項運動,給予他們協助和鼓勵,再把這運動推向更高峰。「一些家長會自薦孩子到學校參與桌球隊,都希望訓練出下一個桌球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