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你的痛苦,賦予意義感?

2020-12-23 蛋殼花生

你有你的計劃,但是這個世界另有計劃。這是我非常喜歡的萬維鋼老師,他專欄裡的一句話。

它告訴我們仰望星空的同時,不要忘了腳踏實地,告訴我們追尋夢想的時候,真實世界不一定遂你心意。

不過,換個視角,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讀。

這個世界,它並不一定遂你的心意,但是我們依然擁有選擇的權利。

就像維克多在《活出生命的意義》說的一樣,就算身處納粹集中營裡,每一天都有可能被選中拉出去處決,卻依然有人把每一天活的精緻,活的高貴。

就算明知下一刻就要死去,你依然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死亡。

只要心態不一樣,我們的精神面貌就會完全不同,我們的自我評價也會不一樣,人生就會變得不一樣。

過去上千年來,自從文字的出現讓我們有了抽象思考的能力以後,痛苦也就出現了——為什麼明明烏託邦的世界是如此美好,而我們卻無法實現?

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從出生開始就得面對太多的苦難,超高的嬰兒死亡率,就算活下來也有很大一部分會失去母親,長大後饑荒、奴役、被壓迫,天災人禍等各種意外接踵而至,這讓大部分人活不到40歲。

於是人們面對這些苦難,內心很容易崩——為什麼總是如此?

這時候宗教出現了,宗教本質上一套給人們的生活提供意義的生產系統,讓人們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意義,不管是平凡的勞作,幸福的瞬間,還是那些無法逃避的苦難,宗教都賦予了意義。

這種意義,是人們對一件事情心態的變化。

比如苦難,宗教直接把苦難轉化成了考驗,讓人相信你所有在人世間經歷的苦難都不是苦難,而是神對你的考驗,只要通過考驗,你就可以獲得救贖。

在西方,你可以進入主的懷抱,重新進入無憂無慮的伊甸園,在東方,也有輪迴機制保證你下一輩子會過的更好。

這種心態其實非常的奇妙,一件事情是苦難還是考驗,會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心態。

前者我們是無法預期的,因為苦難是毫無意義的失去,當然心痛,難受,想哭。

而後者是可以預期的交易,或者說一份契約,這時候苦難就有了意義,你熬過苦難是可以獲得更大的回報的,當我們知道自己的付出可以明確交換到什麼的時候,自然心態就變了。

宗教帶來的意義機制背後,也是一樣的原理,只是有些回報是虛無的念想,有些回報是真實存在自我存在感的回歸。

阿德勒的幸福理論裡,有一個概念叫做「貢獻感」。

當我們自己覺得自己對於一個組織有貢獻感的時候,我們就能感受到幸福,比如在學校這個組織裡,你覺得你是被需要的,有貢獻感的,你就會喜歡學校,會感到幸福。

家也一樣,兩個人的友誼也一樣,三四個人的小團隊也一樣,這種「被需要」背後,是一種自己是被這個世界需要的滿足感。

宗教賦予的意義感也是一樣,當你為一件事情找到了意義,這件事對神,對世人,對未來的你,對下一輩子的你有用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滿足感,幸福感。

除了宗教,還有生活中的儀式感,所謂儀式感,就是為了讓此時此刻變得與眾不同。

這種與眾不同,是此時,此地,此人的獨一無二,而獨一無二的東西,加上被需要,被喜歡,就能創造獨特的意義。

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你都可以讓它變得與眾不同,讓它在此時此刻變得唯一,讓這個地方變得唯一,從而證明它獨屬於你,用一個個獨一無二瞬間來成就你人生的獨一無二。

除了儀式感,還有生活中任何讓你難受的,讓你難過的,讓你痛苦的事情,都可以換個心態來重新對待。

比如痛苦,人為什麼會痛苦?

如果你在舒適區,對於熟悉的東西肯定不會痛苦,只會習慣和無感,而對於完全陌生的東西,你會感到恐懼和逃避,你可能早已奔潰了。

而痛苦,就是處在兩者之間,不是無感,也不是恐懼到崩潰,而是在這兩者之間,這是不是很熟悉?

沒錯,這就是學習區呀,也就是說,所謂的痛苦,其實正是說明了你正在蛻變成更好的自己,等你自己能力上來了,掌握了這些未知,掌握了這個全新的挑戰,這時候你就感受到幸福和平靜。

因為你更加強大了。

當你給痛苦賦予意義,變成蛻變帶來的副產品時,你的心態是不是變了呢?

所以,你可以想像一下你最近比較煩躁的事情,它的背後,是否蘊含著某種挑戰呢?是不是需要你的某種蛻變呢?是否可以主動的去接受,並加快這種蛻變呢?

相關焦點

  • 對手賦予的痛苦亦是賜予
    山東高速如何吐故納新,實現向更高水準的蛻變,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命題。我們固然要祝福山東高速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過首先警惕的是「月滿則虧」的古訓,一點點的懈怠與自滿,都可能毀掉厚積多年的努力。山東高速的隊員們應該明白,他們應該從這個賽季裡得到自信,進而將其堅持下去,最終找回這支隊伍失落多年的剛烈與堅韌。真正的王者,不逞口舌之快,但求一言九鼎;不圖頭面光鮮,但求內心強大。
  • 造物主賦予我們一些痛苦,其實就是讓我們越來越成熟
    我們從歷史典籍中發現一個規律,一個人要想取得大成就,就要突破自己的極限,承受一定的痛苦,才有可能。無論在文學方面做學問,還是在經濟領域創業辦企業,概莫如此。所謂人才,就是能直面難題,勇於擔當之人。他在承受了別人難以承受的痛苦之後,從同行中脫穎而出,進而在行業裡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 重要的不是你被賦予了什麼,而是你如何使用被賦予的東西
    想想就有點興奮,我要如何運用這三次多的機會,眼前似乎多了幾道希望的光芒。現在是最好的開始曾經會顧忌當下的年齡,不再年輕、活力不再,不願冒險,甘於現狀。但人終歸要面對內在那不一樣的聲音,也要面對生而為人的可能性。相比於未來,無論現在處於什麼年齡階段,擁有什麼樣的狀態,都是最好最早的開始。
  • 創意短片《CRUNCH》:成長是一場痛苦的蛻變,強大賦予人使命
    山姆的成長是痛苦的,不僅僅是自己生活的不適應,還有周圍人的不理解與排擠,被視為異類,被放逐荒島,這些都是成長的代價。但是當山姆成長到足夠高大的時候,他拯救了整個地球,拯救了曾經排擠放逐他的那些人。本文從人類成長的動力,成長的痛苦,成長的目的三個方面,來探究短片想要表達的內容。
  • 路易斯·格麗克:所謂痛苦,就是我沒有被人愛過,我卻還愛著!
    她讓人難免想到真實的人類生活,每一次蛻皮都是一種新生,人類賦予這種新生以意義感,痛苦中孕育的意義感,同樣類似的還有鳳凰涅槃,但是我們真的需要這種意義感嘛,還是為了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我們刻意賦予了那些痛苦崇高的東西,以掩蓋它給我們造成的生命損失,以掩蓋一個真相,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然後是1975年的詩集《沼澤地上的房屋》,包含15首詩。
  • 阿德勒:人生的意義是自己賦予自己的,你要有接受平凡的勇氣
    其實,這樣也是很多人一直生活在痛苦裡的原因,因為一直想要得到,所以總是奮不顧身的付出,最後的結果卻總是讓人失望。為什麼我們會痛苦,因為我們總是不能夠量力而行,不能夠賦予自己真正的人生意義,不懂得自我接納。甚至不能接受自己的普通,覺得太過普通反而會失去很多東西。
  • 職業迷茫期的你,需要重建自我
    而在轉折期如果能夠用正確的方法去看待和應對,它將給你帶來的獲益。所以變化和轉折,是我們成長和發展的必經之路,更重要的是這條路我們怎麼走。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但面對變化和轉折產生了迷茫時,該如何應對。首先我們來看看迷茫是怎麼產生的。
  • 為事情賦予意義
    剛才終於提交了投資機會分析作業,完成這份作業有個重要心得:為正在做的事情賦予意義由於初涉陌生行業,分析投資機會不知如何下手。看了二三十篇文章,有了些認知,但仍無法清晰地表達出來。一想到要完成作業,頭都大了。在帶寶寶的過程中,我重新理清了下思路:為什麼會恐懼完成這個作業?為了完成而完成,不是出題者的初衷。
  • 單打獨鬥早已不是主流,你能成功,都有一群人在背後幫助你!
    他說,職場中的是否成功其實就取決於有多少人希望你成功,這位同行給「別人希望你成功」提出了一個詞,叫注入信念。具體來說就是讓你要達成目標的相關人都注入信念,是達成目標的最重要的前提,這裡面的相關人不僅是團隊成員,而且包括你的客戶、上級等等都在其中。
  • 意義感:寫給迷茫的自己!
    意義其實就是人賦予的,有沒有意義,很大程度上是對人類文明有沒有價值。那問題又來了,是對自己的價值呢?還是對他人的價值?還是對群體的價值?當然,最大的意義是對群體的價值,因為意義只有記憶和傳承才有價值,如果想不起、用不到、沒人傳,這個人這個事就沒有意義。
  • 生活中,你為什麼會感覺到焦慮和痛苦?又該如何解決?
    如何改變自己的態度呢?不斷完善改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提升自己對事物的認知水平,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多讀書,多思考,你思考的越多,理解的也就越多。當你積累的足夠多,擺脫周圍環境的固有慣性思維。看到周圍人不看到的層面,也就不容易產生負面情緒了。關於痛苦人雖然討厭痛苦,但必須經歷痛苦,這是一個你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 關於天賦和努力,你的大部分觀點都是錯的
    天才如何得以發揮這個問題,和99.9%的人沒關係。普通人需要做的事情,是如何讓自己在現有的條件下,變得更優秀或更成功。大多數人的智商不足以鑑別天才,天才站在他面前,他也不會認識。這些都會改變你的情緒 讓你產生意義感。最痛苦的就是價值觀體系本身和社會現狀之間衝突造成的無意義感。你會覺得人生荒誕。一旦荒誕感加強,距離抑鬱症就不遠。小時候受到的教育都是讓人目標遠大、積極向上、出人頭地、功成名就。而在現實社會競爭者,勝出者極少。
  • 沒有痛苦你就一無所獲
    痛苦的反面是什麼?十之八九的人會回答「快樂」。錯,真正的反面是「不痛」,也就是舒適。而舒適雖然很好,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快樂。窮其一生追求舒適的人最終會感到非常失望,如果一生竭力避免痛苦,你也就避開了最深層次的快樂。雖然每個人都盡力把生活中的痛苦最小化,現實仍然是痛苦不可避免。
  • 馬保國真實的實力到底如何?一探究竟!
    因為武術所衍生出來的體系賦予了健身之外的意義感,本來是幾個無聊廣播體操動作,他偏偏讓你覺得升華了。這個和鑽石象徵愛情一樣,傳統武術所象徵的文化和延伸,本來就能讓老人的清晨多點樂趣、無聊的健身動作多點含義。就拿現在健身來說,除了鍛鍊身體的目的之外,對許多人來說,簡單的動作背後本身就帶著讓自己更有活力,更加有異性吸引力的意義感。
  • 痛苦不是你的敵人
    2004年,美國心理學家史蒂芬·海斯提出心理靈活性概念,重新解構了心理痛苦的來源。他認為,痛苦是一種常態,普通的、甚至有益於人類的心理過程,當然它也可能有破壞性並引起精神心理異常。這種痛苦,源於人類強大的語言和符號解讀能力。比如,厭惡的事件過去幾十年,即便沒有再出現,一旦想起,人們仍會像過去一樣作出反應,產生痛苦。這種強大的聯想、解讀、認知能力,對人類進步十分有用,同時也會帶來痛苦。
  • 一點兒哲思|推石頭的西西弗斯痛苦嗎?
    那些時刻讓人覺得自己虛無又渺小,痛苦又無意義,似乎它們會這樣無限延續下去,直到永遠。如果不幸陷入這種「我永世都要推石頭實在太慘」的觀念中,似乎除了走向死亡並無更好的解法?而西西弗斯的荒誕悲劇就在於,他是神所以不會死,永世推石頭又再滾落是不可改變的命運。
  • 心理學:你用哪朵蓮花來衡量你微笑背後的痛苦
    答:乙:C:D:A: 你的微笑背後沒有多少痛苦,相反,你擁有幸福和幸福。也許在你的生活中你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你是一個勇敢、自信、積極向上、胸襟寬廣的人。你總是用你的最聰明,最樂觀,最陽光的一面面對生活。其實,你聰明又犀利,活潑開朗,溫柔體貼。你這麼好的性格,就是帶著快樂的心情,所以你很少擔心什麼,你不會把痛苦放在心裡折磨自己。B: 你微笑的背後是莫名的悲傷,內心的悲傷和孤獨。你不像你看上去那麼堅定、冷靜、溫柔、穩重。
  • 你的痛苦,身體都知道:3招助你遠離痛苦,活出真正的自己
    本文將結合實際案例,來說明身體是如何感知情緒痛苦的;通過準確認識痛苦,來正確對待痛苦;從三個方面努力,來幫助你做真正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生活的方式,獲得內心的自由。一、你經歷的痛苦,你身體都知道(一)你遭受的一切痛苦,都通過身體表現出來湖南省婁底市63歲的老人異常怕冷,冬天要穿38件衣服、11條褲子,還要生起2個爐子烤火。夏天也要穿7件衣服和3條褲子,被稱為湖南省最怕冷的人。
  • 如何讓你的心理更健康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豐盈呢?我們很多人對於心理學或許很陌生,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學習來改變自己,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有中科院專家寫的一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為我們解釋了我們每個人的心理困惑,更為我們開啟一扇了解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的機會。